五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时代性主题,在民间外交、港澳台交流、青少年培养和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丝路童心·筑梦未来”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中,近40个国家400多名中外青少年欢聚一堂,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科技、挥墨作画、畅谈各国文化。
“丝路就是好多国家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乌克兰小朋友达丽娜充满了童真童趣。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昂玛中文很熟练:“我喜欢中国,这次活动很棒,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为促进民间友好、民生合作,推动民心相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青少年为主要群体,以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重点,从文化交流、创业创新、体育赛事、国际抗疫合作等方面着手,搭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球会友、以赛传情,举办“一带一路”青少年羽毛球友谊赛、“宋庆龄杯”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友谊赛,高高飞扬的洁白羽毛球和绿茵场上滚动的足球,拉近中外青少年心与心的距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活动,为中外青少年们搭建展示各国文化传统的舞台,各国文化百花齐放、交流交融,孩子们在多元文化中领悟到包容与共存的意义。
服务国际抗疫合作——先后向日本、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伊朗等10个国家捐赠价值900余万元人民币的抗疫物资,与致公党中央联合发起“致公爱心小包裹”捐赠活动,发出包裹1.3万余个,覆盖6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参与国际抗疫合作。
不断创新交流形式——克服疫情影响,打破时空地域限制,举办“云上”活动,搭建线上民心相通平台。举办“战疫故事,从我说起”海内外少年儿童云故事会、寻找“上合文化小大使”主题征集活动、“美美与共·患难与共”中外青少年抗“疫”主题活动,中国青少年与世界各地的小伙伴守望相助,通过书信、绘画和祝福短片等方式传递对彼此的关心与祝福,为疫情下的世界注入一股暖流......
讲好中国故事——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非洲青年、东北亚青年参观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感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要想知道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好的原因,就要明白中国从哪里来的。这次我有机会了解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来到毛泽东住过的地方,觉得非常有意义。”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兰娜说。在2021年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她和来自各国的营员朋友们不仅参观了中国科技发展前沿,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底蕴,更是详细、具体、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今天的伟大成就。”越南留学生许菲深有感悟。
深化两岸暨港澳交流
携手推动民族复兴
“了解是爱的开始,当两岸青年越来越了解彼此时,我们的心灵也会越来越近。”台湾青年周子钧感触颇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持续举办“寻迹京杭运河”“我的民俗相册”等两岸青年交流系列活动,增进了两岸青少年相互了解和友情,厚植青少年“两岸一家亲”感情基础。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着眼铸牢两岸“同根同脉”的精神纽带,举办“敦煌文化艺术展走进高校巡展”、“觉色敦煌”——敦煌文化艺术线上展、“唐代壁画文化特展走进台湾高校巡展”、“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进一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携手公益、惠泽两岸”,举办“两岸公益论坛”“两岸公益大讲堂”活动,促进两岸公益慈善经验交流、资源互补、项目合作;传承伟人精神,举办“孙中山与宋庆龄研讨会”,推动两岸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促进两岸同胞铭记历史、凝聚共识。
“敦煌文化从2016年起陆续走进台湾各大校园,引发大学生及社会人士对敦煌的亲近感和对敦煌艺术的赞叹。虽有疫情影响,但线上展览的清晰图片和说明,让大家饱览敦煌之美,两岸距千里之遥的距离消失了......”南华大学视觉艺术与设计学系(所)教授江美英在参观“觉色敦煌”展览后写下感言。
一张张跨越千年生机勃勃的唐代壁画,通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穿针引线,拨开疫情的迷雾,飞跃海峡来到宝岛台湾,继而在澳门引起观展热潮,最后花落香港引起阵阵美丽的涟漪。一幅幅精致的艺术珍品,体现着恢弘的盛唐气象和强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向心力。“飞越时空的制衡,穿越过去与未来,体验古今往来的生活细腻之感,时代之感非常强烈。”“唐代壁画文化特展”在台北、新竹展出后,收到台湾各界好评不断。
“唐代壁画文化特展”同样走进了港澳高校。42幅唐墓壁画精品之作,与高科技交互配合,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领略盛唐风采。“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这次展览我们可以欣赏唐朝盛世,深入了解唐朝,学习中国历史文化,从中获益良多。”“长安盛世,包容开放。希望中华文化一直延续,希望中华民族越来越繁荣昌盛。”
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创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公益年会”、组织冠军运动员代表团走进澳门校园、举办内地与港澳青年主题交流系列活动等等,增强港澳青少年对祖国发展成就的了解,增进国家认同感。
来自香港慕光英文书院中四年级的王宜婷在“我的民俗相册”活动中结识了重庆好朋友。“通过网络,我们一同探寻香港、重庆两地文化。她带我领略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陶瓷之美,即使相隔千里,也感受到彼此的热情。”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争做时代新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连续3年4次举办“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演出活动。孩子们的表演虽稚嫩,但舞蹈昂扬活力,声音铿锵有力,饱含着他们对党的热爱和歌颂之情。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着眼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多方位需求,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打造精品优质内容,激励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建党百年之际,“未来讲堂”——讲述百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激励孩子们立下宏图远志。这百位优秀共产党员里,有信念坚定的革命先烈,有“两弹一星”先进群体、航天科技“嫦娥”“神舟”“北斗”团队等科学家代表,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更有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向英雄们致敬,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孩子们说。
“太开心了,收到从北京寄来的签名首日封。”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永远跟党走、逐梦新时代”全国少年儿童邮票创作设计作品征集活动落幕后,三枚由小朋友亲手设计的画作登上了2021年《儿童画作品选》特种邮票,代表孩子们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展现新时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还有更多为青少年精心打造的项目活动。举办“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院士大讲堂”等公益活动,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组织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青少年足球文化交流团等出访开展文艺表演、体育交流,举办贝贝杯少儿足球赛,推动青少年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邀请张伯礼、张桂梅、范迪安等制作给孩子们的新学年寄语,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是祖国西南边境乡镇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黄景步入工作的第二年。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资助下,黄景曾走进铜川照金革命老区,开展“互联网+扶贫”公益实践活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的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为农村地区奉献力量的种子,也鼓励他怀着勇往直前的态度,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希望可以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对这个远山里的乡镇产生更积极的光和热,我愿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微薄之力。”
“于我而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是家一般的存在,她慷慨解囊,让我顺利完成学业、走出大山开阔眼界。”彝族大学生毛小艺深情的说。为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通过教育扶贫落实精准扶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持续实施助学项目,帮助近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引导高校受助学生,深入基层调查民生、帮困扶贫,以实际行动完成从“受助到助人”的转变,实现爱心接力。
不仅是教育扶贫。
——为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实施“健康中国行”项目,组织30余家全国三甲医院专家团队,赴18个省区市50余家县级医院,培训基层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活动,助力“健康中国2030”;为西藏、湖北、云南援建3家妇幼保健院,为新疆56个卫生室配备医疗设备;为青海、河北等20个省区市145所基层医院捐赠150辆救护车等。
“参加眼病筛查活动的时候,我接触到了许多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诲,他们面临着眼部疾病的威胁。”北京同仁医院的青年医生孙璐,10月份参加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青少年视力关爱江西行”活动。
——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连续三年举办“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开展乡村振兴我代言、乡村里的一堂课等公益活动,汇聚社会各界爱心、智慧和力量,助力广大农村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在西藏那曲、贵州毕节、青海玉树等民族地区开展帮扶,积极引导公益项目和资金投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持续推动苗绣村寨扶持项目,带领绣娘在指尖上绣出一条发展产业致富的新路。“我们将把苗绣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更好的结合起来,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在赴北京与京绣传承人、北京服装学院师生进行手工艺交流后,绣娘杨琼收获颇丰,和一同前来交流学习的绣娘姐妹们立下了新的目标。
——为落实定点扶贫工作任务,助力宁夏彭阳县脱贫攻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助学助教、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多个领域开展公益帮扶,累计为帮扶县彭阳县引进、投入帮扶资金4000多万元;在京举办三期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实现彭阳全县156个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切实加强基层能力建设。
风好正扬帆,砥砺更奋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相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将坚守初心使命,不断砥砺前行,为推动世界和平友好事业,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