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生死观

大概是因为一听到“4”就联想到“死”,所以有的医院没有4号病房,连电梯也没有4楼。

谁都不愿意提起死,认为好像一提4就等于要死那样。可见,对这个谁也无法避免的人生终点,人们忌讳到何种程度。

然而,佛教总是会谈及“死”的事情。

对此,有人非常不理解,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说死的事情呢?只要现在高高兴兴地活着不就可以了吗?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接触佛法,原因之一就是佛教总是讲死,感觉说死是非常消极的事情,让人心情灰暗。

但是,实际上,佛教讲说死,非但不是消极的事情,相反,没有比这更加积极、更加光明的事情了。

佛教告诉我们,生与死是密不可分的。

活着和死虽然是不相同的,但也不是各不相干的两件事,就如同一张纸的表面和背面,是无法切割开来的。

生与死,就像“厨房”与“厕所”的关系一样。

不管是多么贫穷的人家里,都肯定有厨房和厕所。大家都喜欢饭菜飘香的厨房,都讨厌又脏又臭的厕所。

但是,如果因为厕所太脏太臭了,所以不盖厕所,只盖厨房,这样的话会怎样呢?

即使有再多的美食,我们也不敢安心地大吃大喝。所以,虽然我们讨厌厕所,但要想在厨房安心地吃喝,必须要有随时可以使用的厕所。

如果朋友做了一桌子的美食,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但是,正准备吃的时候,朋友却说:“对不起,今天我们家厕所坏了。请大家开始用餐吧。”

听到这里,我们能够安心地吃喝吗?我们会想,如果等会要上厕所的话,那该怎么办?我们没有办法放开肚子大吃大喝。

所以,厨房和厕所这两者是密不可分,无法切割开来的关系。

在这个比喻中,厨房指的是活着,厕所比喻死亡。

我们都喜欢谈论活着的事情,都讨厌死亡。但是,要想欢乐高兴地活着,死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正如,要想在厨房安心地吃喝,必须要有厕所那样。

因为讨厌死亡所以视而不见,只想着如何充实地生活,像这样的人生观,就恰如不盖厕所,只盖豪华的厨房一样。

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我们无法安心地生活。所以,佛教说生与死是密不可分的。

正视死亡,绝不是让人生变得消沉,而是迈出了让生命的每一刻都放射出比太阳更加明亮的光辉的第一步。解决死的问题,才能欢乐高兴地活着,才能开启光芒万丈的人生!

THE END
1.佛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佛家:1.轮回观念来自大雄作手佛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佛家:1. 轮回观念:佛家认为,众生在死后会进入来世,继续经历生、老、病、死等过程。因此,对于死亡不必过于恐惧,而是应该关注如何在今生中修行和度化自己。2. 涅槃境界: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涅槃,即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在这个境界中,生死不再成为问题,因为个体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和https://weibo.com/2977679897/O0PDbrfzD
2.佛教中的生死观佛教非常正视生死问题,佛教生死观的积极意义在于肯定人有生老病死之规律,佛教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众生能够摆脱生死的羁绊从而把握今生。佛教称“人身难得”,那么我们当然就要好好地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好好地活下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今生。佛教的观点就是希望我们能从死亡的噩梦里清醒过来,摆脱人生的各种贪欲,认清生命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727/11/4203402_1041567632.shtml
3.佛教生死观达照法师佛教生死观 达照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由于众生不能直接体悟本无生死的寂灭心性,而乱起种种妄想、颠倒、执著,导致了迷惑、造业、受报,轮回生死,受尽苦厄,无有了期。因此诸佛菩萨,以及历代祖师大德们,秉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愿力,运用方便和究竟的般若智慧,揭开了“生死大事”的神秘http://read.goodweb.net.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222
4.佛家生死观与意生身意生身与永生永生探索佛家对生死的研究是最深入、最透彻、最全面的,而要想如实了解佛家思想中的生死观以及是否认为人类具备永生的可能,就必须先从解析佛家对生死的判定开始。 一、佛家对生死的界定 佛经中生死的概念: 《僧伽吒经》:‘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 http://www.mingxiang.world/?type=newsinfo&id=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