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奋斗幸福观。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包括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主体的奋斗途径、高扬理想信念旗帜的奋斗动力、创新实干的奋斗新理念等方面。它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它对于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的奋斗幸福观以及培育有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意识的一代新人具有引领和激励的价值。
关键词:奋斗幸福观;理想信念;成长成才;使命担当意识
Abstract:XiJinping'sstruggle-happinessnotioninheritsanddevelopstherevolutionarycultureanditisanimportantelementofthecontemporaryadvancedculture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aMarxiststruggle-happinessnotion.XiJinpingstruggle-happinessnotion'sscientificconnotationconsistsofthestruggleobjectiveofseekinghappinessforpeople,strugglewayofregardingpeopleasasubject,strugglemotivationofupliftingbannerofidealandfaith,andthenewstruggleidealofinnovationanddoingsolidwork.Ithaseducationalvalueforthecollegestudentsinthenewera;ithastheleadingandmotivatingvalueforcultivatingthescientificstruggle-happinessnotionofcollegestudentsandeducatingthenewgenerationwiththeawarenessofbearingthemissionofnationalrenaissance.
Keywords:struggle-happinessnotion;idealandfaith;growthandbecomingtalents;theawarenessofbearingthemission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生动朴实、充满睿智的“习语”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得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喜爱。这句话既表达了对人民通过奋斗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鼓励,又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一种充满开拓意识和时代感的“奋斗幸福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幸福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它是对党在革命时期带领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幸福观的生动体现,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奋斗幸福观。
习近平的奋斗幸福观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的奋斗幸福观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当代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是也存在奋斗意识淡薄、偏重物质享乐、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等狭隘、片面和错误的问题。这种认知偏差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性因素之一。奋斗幸福观教育更加切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可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
(一)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是奋斗与幸福的人民性,即与人民共同奋斗,与人民共享幸福。何谓幸福?幸福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上的长久满足,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奋斗是幸福之母,幸福的真谛就在于奋斗。[1]幸福在层次上、广度上都有差别。幸福的层次性与奋斗者追求的价值目标的层次性有关,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追求人民的幸福具有层次上的差别。幸福的广度与共享幸福的人群有关,与人民同奋斗,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幸福广度。何谓“奋斗”?奋斗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克服困难、挫折,保持理想信念去努力追求的实践过程。奋斗和幸福都有一个狭隘与广博的区别,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理解的奋斗幸福不仅仅是一人或一党的奋斗幸福,而是在个人奋斗拼搏幸福的基础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奋斗、共幸福。
个人的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奋斗实现,国家民族的幸福亦复如是!党在革命时期带领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党要继续带领人民通过奋斗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2]1这是新时代奋斗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治党,党没有它特殊的利益,它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党执政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只有奋斗的党来领导奋斗的人民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的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要的发展是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发展,我们要保障人民各方面的权益,保障人民参与国家的发展,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高校教师要教育大学生明白党的一切奋斗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奋斗依靠人民,与人民同奋斗。
(二)以人民为主体的奋斗途径
“艰苦奋斗”是幸福生活的实现途径,中国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靠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起奋斗去实现。毛主席当年讲的“自力更生”就是在不排除争取外援的基础上,把我们的立足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即奋斗的主体是党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群众。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主体也是中国人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可能依靠某一个大国支援我们而实现幸福生活。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真正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人民的创造、人们的事业。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要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者,也是奋斗者。但是,我们不能狭隘地把党的奋斗理解为党通过自己的奋斗给人民赠送一个“美好的生活”,或者赐予中国人民一个“全面小康”,这样的理解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想法。被赠送的“幸福”不会给人民带来获得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党领导人民奋斗,党与人民共同奋斗。高校教师要教育大学生明白只有在奋斗中,党和人民才能获得自己的尊严感和自豪感,也才能充实幸福的内涵和提升幸福的高度以及拓展奋斗的价值广度。
(三)奮斗动力: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2]63在艰苦的革命年代,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凝聚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武器。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一系列的革命精神中无一不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弘扬理想信念高于天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其中之一就是要在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高校教师要教育青年一代接过奋斗的接力棒,教育广大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勇攀科学高峰,善于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青年。
(四)实干兴邦和创新发展的奋斗新理念
习总书记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共产党人崇尚实干家,但是,同时也崇尚创新精神。当前党在国家发展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明证。习近平奋斗幸福观重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改革创新也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在发展经济上,它主张全面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在发展民生事业上,它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坚持和改善民生;脱贫攻坚主张精准脱贫,强调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在社会治理上主张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主张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国家安全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乃至“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均体现了党在领导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党的一面旗帜。今天我们提倡的奋斗是在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式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之际,勉励广大留学人员奋力创新创造,他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3]59他勉励广大留学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着,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3]60当今的青年大学生正值美好青春年华,正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开展之际,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幸福奋斗观,以创新的理念,刻苦学习,创新学习,拓展自身的学识见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身成长为一名富有时代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二、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价值
大学生的发展分为成长和成才两个方面。成长是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包括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人生境界和国际视野等的全面提升和发展。成才是指大学生经过大学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专业领域的人才。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有促进性因素和障碍性因素。科学的奋斗幸福观会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错误的奋斗幸福观会障碍大学生成长成才。科学的奋斗幸福观在“引导大学生拨正人生航向、激发精神动力和培育健康人格”[4]等方面具有教育价值。
幸福奋斗观的教育切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对未来生活的梦想,可以引导大学生提升自我人生境界,使他们在青年时期在心灵里就种下追求崇高价值的种子。奋斗幸福观教育直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和问题,注重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相比较为抽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奋斗幸福观因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更为接近而显得更为具体。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启迪大学生:美好幸福的生活来自奋斗,它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它对幸福理解的实现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统一,实现了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统一以及自我奋斗与同人民共奋斗的统一。它既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又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奋斗幸福观的重要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的、个人主义的、偏重物质享乐的庸俗奋斗幸福观,有利于教育培育大学生树立以奋斗谋幸福、与人民共奋斗、实干创新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马克思主义奋斗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