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浈江区曲仁中学副校长民进曲仁支部主任廖勇会
内容摘要:学生是教育与管理的对象,只有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才有侧重点。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了解学生知情意行等情况,教师采用的方法一般有调查法、观察法和谈话法等。本文重点介绍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字:中学生教育问卷调查
学生是教育与管理的对象,只有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才有侧重点,才能帮助学生扫除主观上和客观上学习障碍和干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集体观。
为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知情意行等情况,教师采用的方法一般有调查法、观察法和谈话法等。笔者要重点讲的是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针对学生各方面的问题和某些社会现象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方法,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下面就问卷调查的有关知识谈谈个人的认识。
问卷调查的开展方法
问卷的方法一般有作文法和答卷法两种:
作文法
作文法就是由教师就某个问题命好题目,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比如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在某些学校或某些班级非常严重,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一道题为“上网的利弊之我见”让学生去完成,又如学生对某个教师有偏见和看法或对教师的职业有新的见解时,也可命一道题为“假如我是教师”的作文题叫学生去描述心目中的老师和理想中的教师形象,或对教师提出一些不便当面说出的要求。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基本不受什么限制,而且由于写作的内容一般都是经过学生深思熟虑、认真思考写出来的,所以由此搜集得到的信息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学生的心声,更能反映出问题的根源。
利用写作的方法来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内心世界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可以针对某些问题、某些现象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达到调查研究学生个体或群体的目的,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背景材料。
通过作文法来调查学生时,一般应注意:(1)、根据调查的内容拟好提纲,为学生写作指明方向,让学生按提纲要求完成,以便于研究者搜集想要的信息和资料。(2)、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搜集利于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资料,不要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不必过分强调作文的条理性、通顺性、文采性,一般要求是写出自己的所惑、所思、所想、所感则可。
答卷法
答卷法一般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全面,由于容易完成,学生更乐意配合,因要根据本班、本年级或本学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出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的知情意行的问卷,问卷法的内容要求老师精心设计、反复权衡,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因此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一份经过认真筛选、仔细推敲的科学问卷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随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就有了真实的参考和明确的方向。
答卷法的优点是研究的内容广、可操作性强,便于整理统计、分析;其缺点是学生答题时受到选项的限制,自由度不高,有时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可能导致某些方面的信息不够真实、不够有效。采用答卷法来了解学生群体,研究普遍存在的现象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针对个体却不是很适用。
问卷调查内容的确定
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问卷设计应该以此为基础:在问卷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这不仅是问卷设计的前提,也是它的基础,为什么要做调查,而调查需要了解什么?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人们的意见、观念、习惯、行为和态度的任何问题,可以是抽象的观念,例如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也可以是具体的习惯和行为,但是应该避免的是在调查内容上有使被调查人难以回答或者是需要长久回忆而导致模糊不清的问题。
明确针对人群,问卷设计的语言措辞选择得当:问卷题目设计必须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应该在题目的选择上有的放矢,必须充分考虑受调查人群的文化水平、年龄层次和协调合作可能性,除了在题目难度和题目性质的应考虑上述因素,在语言措辞上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在这样的细节上综合考虑,调查才能顺利进行。
在问卷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数据统计和分析是否易于操作:在问卷设计时,往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因为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基本上是人员分离的,所以在整合和衔接上就容易出现偏差。为了更好地进行调查工作,除了在正确清楚的目的指导下进行严格规范,还必须在问卷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后续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具体来说包括题目的设计必须是容易录入的,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的,这样才能使整个环节更好地衔接起来。
卷首最好有说明(称呼、目的、填写者受益情况、主办单位),如有涉及个人资料,应该有隐私保护说明。
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
问卷不能只流于形式,要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认真审查和核准,按分类统计数据,计算出百分比,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根据百分比进行分析和对比,诊断问题之所在、根源之所依,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如果能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科学地、系统地统计和分析,研究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走弯路,就能主动出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潜在的问题,趁早采取对策,防患于未然,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消灭于萌芽之中,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和纠正错误的指导思想。
问卷调查的注意事项
高二年级学生使用手机调查问卷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手机,为给拥有手机的同学们就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提供合理的建议,高二备考组在高二年级的所有班级进行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问卷,希望同学们配合这项工作,如实选择下面的选项。
一、你是否有手机?
A、有B、没有
若选择“A”,请回答
A、0-2年B、2-4年C、4年以上
2、你的手机购买价格?
A、500-800元B、800-1200元C、1200元以上
A、自己要买的B、父母认为要买的C、同学说要买的D、别人给的
4、你使用手机,父母的态度?
A、赞成B、中立态度C、不赞成D、父母根本不知道
5、你是为何购买并使用手机的?
A、方便与家人联系B、方便与同学联系C、随大流
6、你的手机每月消费?
A、0-50元B、50-80元C、80元以上
7、其中短信所占消费占
A、0-25%B、25%-50%C、50%-75%D、75%-100%
8、你的手机倾向于哪种消费?
A、通话B、短信C、上网D、其它
9、你用手机与谁的联系最多?
A、家人B、同学C、朋友D、其它
A、上课有时也使用B、不在上课时使用,但有在下课时使用C、从不带到学校使用
11、你在上课时手机的状态
A、开机,但调成振动状态B、开机,仍为铃声状态C、关机
12、你是否晚上11:00后还开着手机?
A、是B、有时C、很少D、不开
13、若晚上11:00后还开着手机,你主要是用来
14、你是否利用手机浏览网上的不良信息?
A、经常B、有时C、很少D、从不
15、你是否利用手机在考试时舞弊过?
16、假如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带手机到学校,你还会带吗
A、会B、不会C、如果老师不抓就会带到学校
若选择“B”,请回答
你为何不购买手机?
A、会影响学习B、父母不同意C、会影响他人D、没必要
2、你认为手机的主要缺点是
3、若你有条件,是否愿意购买?
A、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
4、你是否很需要手机?
A、是B、不是
5、你对周围同学使用手机的态度?
A、觉得反感,认为会影响到自己B、赞同,认为这样便于交流
C、无所谓
二、你对手机进入中学的看法
A、赞同,认为手机作为新兴的通讯手段和消费方式,应尽量利用它,它对我们是很有益的
B、不赞同,认为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学习或产生其它问题,而且,使用手机花费比较多
C、随便,我没什么看法
三、你认为学生什么时期可以拥有手机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大学毕业以后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360份调查表,共收回有效问卷313分,其中:
一、有手机的人数235人占75.1﹪,对手机的使用和消费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A
B
C
D
人数
占﹪
1
147
62.55%
50
21.28%
20
8.51%
无
2
126
53.62%
53
22.55%
3
175
74.47%
27
11.49%
15
6.38%
4
128
54.47%
22
9.36%
8
3.40%
5
45
19.15%
13
5.53%
6
114
48.51%
54
22.98%
21
8.94%
7
98
41.70%
39
16.60%
61
25.96%
12
5.11%
69
29.36%
116
49.36%
2.98%
9
81
34.47%
3.83%
2.55%
10
38
16.17%
153
65.11%
1.70%
11
151
64.26%
46
19.57%
41
17.45%
66
28.09%
48
20.43%
36
15.32%
31
13.19%
82
34.89%
14
26
11.06%
19
8.09%
156
66.38%
172
73.19%
16
73
31.06%
无手机的人数78人占24.9﹪,对手机使用的态度调查情况如下表:
28.21%
18
23.08%
2.56%
33.33%
34
43.59%
7.69%
24.36%
12.82%
23
29.49%
14.10%
44
56.41%
5.13%
16.67%
29
37.18%
二、对手机进入中学的看法
观点
72
44.44%
33
20.37%
A、随便,我没什么看法
57
35.19%
三、你认为学生什么时候可以拥有手机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E、大学毕业后
40
13.82%
26.32%
29.61%
25.66%
4.61%
结论一:家长为孩子买手机的主要原因是为能与孩子实现随时联络,同时也便于家长对孩子的行踪进行监督。但通过我们的调查也得知:中学生使用手机多为与家长联系只是少数,而大部分是用来与同学朋友闲聊,家长为孩子购买手机最初想法已经被扭曲了。
参考书目:
1.《心理学》蔡笑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问卷调查技术与实例》郭星华谭国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