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又有不少市民向帮忙君讲述,他(她)们也遇到了类似的套路和陷阱,相亲不成,结果“很受伤”。
帮忙君了解到,市民政局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网信和通管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首个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指引(点击查看),其中,3~7天冷静期退费制度为业内首推,即:3~7天冷静期内,实体婚介机构门店一般不开展服务,征婚者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还没服务
高额扣费
市民张阿姨告记帮忙君,女儿年近30岁,一直不谈婚论嫁。
阿拉做爷娘的真是又急又愁。
今年3月,55岁的张阿姨瞒着女儿去人民公园相亲角碰运气。在连绵不绝的“相亲简历”中穿梭时,她遇见了“上海爱情故事婚姻介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我越听越心动,想着婚介公司应该靠谱。
在对方口若悬河的推销下,张阿姨代女儿签了为期半年的婚姻介绍服务合同,并当场支付了服务费26800元。
回家后,女儿强烈反对,张阿姨当晚立即联系工作人员想要退款,对方却一口回绝,还强调根据合同要扣30%的服务费作为违约金。
明明还没开始提供任何服务,为何要收取高额违约金?
婚介所签约前后服务态度“大变脸”,我真是被折腾得心力交瘁。
协商退款
机构跑路
去年9月,95后的沈先生在抖音平台上看到交友信息并留言,随后一名工作人员热情地邀请他去浦东新区线下门店“上海京城优恋婚姻介绍服务有限公司”详谈。
沈先生坦言,尽管他内心排斥这种相亲模式,但招架不住红娘近2小时的“洗脑”,还是稀里糊涂地签约付了5000元服务费。
红娘不停地给我制造婚姻焦虑,我一想到身边朋友陆续结婚,家里又催得紧,就急昏头了。
合同上约定服务期限为3个月,引荐3位人选。对方还强调在合同之外,会一直提供介绍服务,直到沈先生满意为止,但这些承诺并未写进合同里。
沈先生签的合同
签约不久,冷静下来的沈先生觉得不大对劲,考虑到对方还没有提供服务,就提出了退款要求。经过两个多月的拉锯,今年1月31日双方签署了合同解除协议。婚介机构“承诺”于45个工作日内退还扣除30%违约金的剩余款项。
解约协议上,多处主要信息内容留白
但等了两个多月,费用仍迟迟不到账,沈先生急忙联系红娘,才得知公司已突然“关门”。等他匆匆赶到现场时,门店早已人去楼空。事后,沈先生才留意到婚介服务合同上婚介公司名与退款协议上显示的并不是同一家。
红娘告诉沈先生公司已突然“关门”
在沈先生提供的照片上,帮忙君注意到,解约协议上面多处主要信息内容显示留白,甚至乙方签名盖章处也是空白。
协议签完就马上被对方收走了,并未给我留底,我只拍了照片。
作为一名从外地来沪的打拼者,看着数千元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就此“打水漂”,沈先生是悔恨交加。
防不胜防
如何避坑
采访中,不少相亲族大吐苦水,直言如今的婚介市场乱象丛生,让人防不胜防。
作为消费者,如何避免掉进婚介机构的“深坑”?对此,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贾欣彦律师提醒:
选择正规机构:消费者在选择婚介机构时,要对机构多进行考察,了解机构对会员的线上注册要求、线下签约要求,查看合同内容是否具体、规范,通过这些方式来摸清机构是否靠谱。
谨慎缴纳费用:消费者应该谨慎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和需求,并保留好缴费凭证。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先付一部分费用,待中介推荐了符合条件的相亲对象并告知了基本信息后,再付剩下的费用等。
保持理性态度:不要盲目相信虚假宣传或承诺,可以把具体的择偶要求写进合同中。如果婚恋公司只肯口头承诺,那么就要提高警惕性,必要时可以选择录音留存证据。
保护个人信息:在提供个人信息时,消费者应该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露,可以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投诉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警惕不法分子:婚恋平台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即便有平台能严格审核,也无法核实网上会员的所有信息。有的平台,用户只要充值较少的金额,就能查看其他用户个人信息。因此,消费者在网上自主选择相亲对象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性,防止被不法分子坑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