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1.09北京
2024年1月14日下午
我们将邀请30名儿童
一同来到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开展一堂“用身体进行创意
用行动表现情感”的儿童戏剧教育公益课
“神奇的乐章——一节特殊的儿童美育融合课”
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
地点:[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课题实践单位:
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北京市蓝天幼儿园(华凯园)
蓝天宇锋幼儿园
鸣谢:
精聚彩研(上海)有限公司
艺术在康复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剧疗愈是一种有价值且包容性的方法,可以培养创造力、沟通技巧和情感表达。戏剧元素提升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在特殊教育领域,戏剧教育已成为特殊儿童有效的辅助康复与教育方式,比如通过刺激触觉、视觉参与到创造性的戏剧活动中来,帮助参与者提高沟通技巧并增强自信与自尊;通过戏剧活动规律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学会等待、接受合作。通过这些即兴的戏剧活动,鼓励儿童用多种语言,譬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积极表达自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体验,通过戏剧的奇幻情境,激发他们对音乐、美术和其他融合艺术的兴趣,促进全面发展以及与教师和正常儿童建立融洽的关系。本次公益课程将通过戏剧与美术结合的方式,探索特殊儿童艺术融合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01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神奇的乐章——身体语言的感知
第二部分“BeyondWords”——情感的传递
第三部分角色的进入——情境的呈现
第四部分色彩的旋律——艺术表达
第五部分官能的释放——作品呈现
让身体律动起来!
通过融合戏剧元素和感官体验,让特殊儿童通过身体活动达到语言表达、情感释放、信息传递的目的。注重多感官体验和创造性表达,为特殊需求儿童提供一个有趣而有益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在参与中发展语言、情感和社交技能,结合感觉游戏、手势表演等元素,为特殊需求儿童提供多元化的积极刺激,这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感官和感知发展,为康复提供了潜在的心理疗愈和积极影响。
通过触觉、视觉和运动即兴戏剧活动激发儿童用身体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这种多感官体验有助于培养儿童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强调了身体作为一种强大的表达媒介;通过戏剧表演、绘画等方式,鼓励儿童表达内心感受,释放情感,帮助他们学会用多样化的方式传递信息,促进情感表达和交流技能的发展;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儿童得以在非正式的环境中表达自己,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活动中的合作元素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团队感。通过艺术创作和角色扮演,活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儿童在其中自由表达内心世界。这有助于减轻情感压力,促进心理疗愈,提高儿童的心理韧性。
艺术可以这样玩!
在审美表现和对想象力的需求中,视觉形象的表现向我们展示出孩童对现实的感受及内心的世界。每个孩子天生具有创造艺术形象和符号的能力。那么身体也是心灵的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材料”。儿童在戏剧艺术的创作活动过程中,让身、心、灵合一,在释放中体验自由情感,在表演中习得多种创造方式;在和小伙伴共同合作过程中,培养互助合群的理念、宽厚待人的心性;在使用不同的媒材创作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锻炼灵活变通的能力。
|02课程收获
1.激活内在能量,启动敏锐感知;
2.感受身体表演,学会内观外延;
3.调整情绪感觉,尝试体验和感受;
4.多元表达呈现,用艺术激发创造;
5.感受戏剧融合艺术的魅力,激发艺术潜能。
|03导师介绍
郑勤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曾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作访问学者。著述8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多项课题。著有《中国美术教育史略》《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外国美术教育史》(合著)《艺术博物馆教育导论》《少儿美术教育研究》等。
编剧导演作品:生命原理三部曲《我的鱼生》、《向下生长的树》、《飞进天空》;系列音乐剧《船王》、《神奇的乐章》;超现实题材音乐剧《黑白世界》;与艺术家炭叹联合导演实验影片《阳性》获2010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
幺依田,演员,表演指导,编剧。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15届百合奖双料影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他蓝图影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演绎作品:电影《妈妈去哪儿》获得国内电影节5项大奖。张艺谋导演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请把你的窗户打开》获得第十三届俄罗斯阿穆尔之秋电影节四项大奖。主演的影视剧《一树桃花开》、《两世欢》、《天盛长歌》、《老爸快跑》等三十多余部作品。2008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等地巡回主演音乐剧《Monkey》。分别出演唐僧、白骨精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先后接受纽约时报,CBS电视台采访。
编导作品:同名电影剧本,小说、音乐剧《祥云圣境》,奇幻童话剧《神秘南瓜园》;生命原理三部曲:《我的鱼生》、《向下生长的树》、《飞进天空》;系列音乐剧《船王》、《神奇的乐章》;短片电影《七月》等作品。
2022年编剧导演话剧《船王》获得首届国家大剧院台湖戏剧节优秀剧目,指导学生党若涵凭《向下生长的树》获得首届国家大剧院台湖戏剧节最佳女演员奖。2023年编剧导演的音乐剧《船王之奇迹岛》在银帝艺术馆上演。
学术顾问与特邀嘉宾
周海宏
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指委副主任
尹少淳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李睦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美育研究所所长
甄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龙念南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儿童中心资深教师
吕鹏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陈秉龙
福建幼儿师范学院教授
赵方军
北京海淀区教科院美育研究中心主任
胡泊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美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胡俊
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A/r/t)研究院”院长,“艺术无障碍”公益项目发起人
李小默
长沙师范学院副教授
巴黎当代艺术协会中国区秘书长
任文书
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
周信达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副主任
关小蕾
特级教师,广州市少年宫特殊教育创始人
朱燕红
北京市蓝天幼园(华凯园)园
姚丽红
蓝天宇锋幼儿园园长
王娟
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陈达德
台湾资深感觉统合专家,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童康复专家医师,中国社联合会理健康作委员会感知觉统合理学部委员
冯联娜
设计师,陶瓷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简介
中心主任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勤砚。特聘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教授、专家担任学术顾问。设立少儿美术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少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国际少儿美术教育、博物馆与少儿美术教育、特殊儿童的美术教育等5个研究方向,由少儿美术教育工作室、展览学术部、数字教学部、教材编辑部组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区域性少儿美术教育研究实验基地,指导并引领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中心是学院研究生教学实践和研究基地,重点研究3—18岁儿童、青少年的艺术发展规律,开展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循序渐进、注重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的科学发展艺术课程,出版有《以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中央美术学院快乐美术课堂》等系列著作、教材,主编和主译了广受欢迎的少儿艺术图书160余册,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童画——中央美术学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优秀作品展”,培训校内外少儿美术教师,常年实施“红旗梦想艺术课堂”长征沿途公益支教活动。
■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简介
爱的分贝是由李修平、鲁健、姚雪松、马洪涛、季小军、张泉灵、郎永淳、陈捷、王娟等三十多位播音员主持人发起并成立,根据听障儿童及家庭的需求,提供专业化、一站式的救助和服务。
2018年,爱的分贝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
2020年,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被评为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
(本项目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殊儿童美术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