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充斥着一群替网友解决情感问题的主播,日常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他们都能分分钟搞定,吸引了大量中老年观众。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情感主播往往打着“调解”的幌子,自编自导自演杜撰的虚假故事,实际目的是带货,所销售的商品多为假冒伪劣,存在诈骗嫌疑。
“卖惨”的内容收获了大量中老年观众的信任。视频中当事人的无奈、恐惧、被骗,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博得了他们的同情。例如,在剧情是“为母治病”的直播间内,刷满了“这姑娘真善良”“太有孝心了”“帮帮她”“等我儿子回来帮我下单”等弹幕。
资深主播王小燕说,这些情感主播靠团队能力和剧本情节取胜,人设和故事是精心编撰、演绎出来的。
在情感故事结束后,直播间内往往有多人上线表演“假砍价”,销售的常常是残次品、三无假货。不少主播表演与“厂商”翻脸,让他们让利甚至搭钱,逼迫降价或再生产。
据部分抖音用户反映,他们在情感主播直播间内买到的商品质量差、货不对板、售后服务差。
抖音安全中心3月发布了《“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处罚公示》,称平台已对卖惨带货、编造离奇故事、演戏炒作等行为进行违规处罚,部分主播通过调解感情纠纷、编造离奇剧情、利用同情心等套路,最终目的是为了带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