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电视剧《人世间》从文革知青下乡开始,讲述一家人50年的风雨故事。电视剧拍得很真实,完全围绕着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轨迹。剧中的陈设布置,完全还原出60年代以后,中国百姓的居住环境以及室内装饰情况。
那个年代最常见就是的平房,一张饭桌,一个火坑,一个斗柜,挂满冰霜的木窗……这一件件家居陈设,都篆刻着每个时代以及每个时代的人,关于家的深刻认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剧中的那个时代,咱们老百姓的家居生活演变史吧~
01
郑娟的家
首先来看看郑娟家的室内外墙面,那个时代的土坯房确实是穷人家的标配。土坯房的内外,都是用稻草和黄土制成的。
这种房子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墙面都是土质的,干燥硬化之后的墙面会掉土,尤其是厨房,掉土会对食物产生污染,所以墙面用报纸加浆糊来糊墙,就势在必行了。
一盆浆糊,一把刷子加报纸不仅仅能让家里焕然一新变为白色,墙面也不再掉土,起到干净卫生的作用。
02
周家
再来看看周家,由于户主周志刚是一个工程部的老工人,家里的房子都是他亲自盖的。
为什么只刷半高呢?主要是为了防止弄脏墙面,所以会在经常触碰到的区域刷上绿色油漆。不得不说,周志刚作为土建工程的老工人,还是很跟得上那个年代的装饰潮流的。
03
室内装饰
窗户
再来看看窗户,60年代的时期,木窗广泛流行。
到了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大力实施以钢代木的资源配置政策,木窗被钢窗所取代。
80年代是传统空腹钢窗的全盛时期,保温性能差,且容易生锈,不美观,技术和工艺的改造余地不大。
因此,铝窗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铝窗可塑性极强,可以多形式加工,并且不易生锈,因此铝门窗得到大力推广,市场空间逐步扩大。
而这种挂着冰霜贴着窗花的木质窗,却难掩一代人的美好记忆,难以被取代。
家具
再来看看剧中的家具陈设,建国初期,对普通人家能吃饱才是头等大事,在当时的条件下,大家有没有可能去追求太个性化的家具布置,居住环境不太受重视。
基本的床、餐桌、座椅和几个收纳木箱,可以说这些东西基本上就是一家所有的家当了。
剧中第一集周秉昆所在的木工厂,就是家具的加工厂,绝大多数家庭的衣柜等家具都要靠木匠手工打出来。
而随着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开始,百姓生活条件的提高,大家就不满足于单一的家具样式。
有扶手、有弹簧坐垫的简易沙发立马成为了最时髦的家具。有一套简易沙发放在家里,无论是家人晚上休闲、聊天,或朋友来了招待客人,都显得十分体面和舒服。
到了80年代末,组合家具悄然面世,组合沙发、组合柜、电视柜、电冰箱、双缸洗衣机、座便器……家具应运而生,大受欢迎。
满足了使用基本要求后,大家的眼光也随之水涨船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家具样式,而国外一些新式家具也涌入了中国。美式、北欧风等概念也进入到大家的视线中。
饮用水
最后再来说说那个时代的饮用水,剧中郑娟排队打水的画面大家都还有印象吗?打满一缸水,就可以满足一家人两至三天的用水需求。
现在百姓的饮水也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纠结的是打水还是直接喝井水的问题。
到后来自来水的普及,直至现在百姓对水质的要求,比如净水器的品牌,水的软硬程度是什么情况。
和剧中所表达的一样,所有家居装修以及形式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转眼间新中国已经成立了73个年头,而我们的生活也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下越过越好。
现在的装饰材料在不断的进步,设计风格也丰富多彩,装修的房子也是越来越大越精致。
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的生活虽好,却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童年时期的感觉,我想这也是电视剧《人世间》火爆的原因吧。
而对于我们的父母就更能理解他们对于室内装饰中实用至上的这种要求了,对于从小就开始吃苦,和当年并不富裕的中国,一路走来的他们来说,很多人生活习惯已经形成,觉得不需要审美,一切以实用为主也正常。
菜是用来吃的,盘子是用来装菜的,而房子能住能生活就够了,而软装陈设也可以说是属于虚无的东西。用心观察当时的室内装修,我们也许能更好地理解那个年代。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