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共有高等院校3013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数量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对社会整体消费形成一定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我市大学生消费状况,探索大学生消费规律,研判大学生消费倾向,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及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消费习惯;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增强消费维权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消费维权社会公益事业,提振消费信心。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在辽宁大学、沈阳大学建立了大学生消费教育基地,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统计、缜密分析、全面总结,形成沈阳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市多种类型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部、省、市所属多层次综合性和专业性院校,涵盖文史、理工、艺术等不同学科专业。调查采用网络电子问卷、实地现场发放问卷以及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在院校范围、专业类别、学生数量、性别比例上体现了调查的广泛性、代表性和真实性。
图1调查对象专业类别
图2调查对象年级比例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网络借贷、消费维权五个方面29个问题。
二、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
(一)消费能力
1.月消费情况
调查显示,我市大学生月消费1000-2000元的学生,比例近70%。有一部分学生月消费为1000元以下,以现在社会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来衡量,这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处于较高标准。
图3大学生月消费总额及占比
(二)消费结构
图5大学生月餐饮消费情况
大学生每月消费除了占首位的餐饮费用之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学习用品和通讯资费以及服装鞋帽、社会交往都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除此之外,网络游戏和美容护肤分别是男女生的一项重要支出,恋爱和旅游两项也是现今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消费类别。
图6大学生除餐饮消费外其他消费支出选择
(三)消费习惯
1.不同年级消费特点
大学四年,大学生各方面都在不断成长变化。从消费支出上看,大一到大四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发展变化,通讯、服装、学习用品是除餐饮外日常开支的前三项。
2.网络消费增加
在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迅捷方便的互联网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消费表现为实体消费和网络消费相结合,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非常明显。实体店购物占3.17%、网络平台购物占18.73%、实体店和网络平台都有占78.1%。网购月消费金额分别为:50元以内占8.65%,50-100元占26.51%,100-200元占24.21%,200元以上占33.72%。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生活购物消费上,还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餐饮方式,网络外卖已经成了部分大学生餐饮的重要内容。
3.社交时尚消费攀升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经之路,更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同时,青年人充满朝气活力,对时代发展和生活时尚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交友聚餐和服饰消费两项数据上。
4.通讯网络资费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通讯费用包含网络流量费用逐渐增加,是月消费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讯资费已经是餐饮消费以外的最重要支出项目。这与信息社会网络高度发达,自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网络流量,加剧了大学生的流量支出和网络资源消费,带动了通讯网络资费的增加。
图7大学生通讯网络资费月支出
5.恋爱消费占比较多
调查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浪漫情感的追求,恋爱消费随着情感的热度在不断提升,餐饮、服饰、礼物、观影、娱乐、旅游等消费支出有所增加,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因存在着好面子,爱虚荣的消费心理,造成消费超支。
(四)网络借贷
图8大学生网络借贷月消费情况
(五)消费信心
1.消费趋于理性
2.消费维权意识增强
当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具备了一定的消费维权意识和法律观念。指导和了解了与商家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维权方式,并在消费过程中积极运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消费信心提升
随着消费的恢复和扩大,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力度的加强以及大学生科学、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学生消费信心不断提升。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表现出不成熟
(二)存在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现象
大学生基本成年,独立性逐渐增强,但大学是一个以集体生活为基础的环境,所以学生个人消费容易受集体影响,进而产生从众消费行为。个别大学生过分追求奢侈品和个性时尚,追逐高端数码产品,追捧炫耀性消费等。虚荣心、攀比欲望强烈,不考虑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加上自我认知能力还不强,理性判断能力还较差,以及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出现攀比消费的行为。
(三)对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家庭影响,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二)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消费知识,提升消费维权意识
(三)强化学校教育,发挥大学生消费教育基地作用
(五)发挥消协组织作用,为大学生消费保驾护航
各级消协组织要充分发挥消费教育职能,积极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基地建设,培育大学生消费维权志愿者等工作,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消费。
要掌握消费动态,提供消费指导。消费者协会在注重社会消费的同时应充分开展研究,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掌握大学生消费规律,研判大学生消费倾向,发现大学生消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消费指导意见,提供精准服务。要推进消费教育,加强消费引导。消费者协会要积极推进消费教育进校园,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优势、环境条件,建立消费教育的基地,开展面向大学生消费者的消费知识讲座;组织大学生参加消费体察和消费调查等活动;组织大学生消费志愿者广泛传播消费知识、传授消费经验、培养消费技能、倡导消费观念等消费维权公益活动。要主动建立联系,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各级消协组织应积极向大学生消费者进行普法教育,普及消费维权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定期和不定期地发布消费提示,引导大学生防范消费陷阱;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针对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出现的维权问题,消协应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鼓励大学生消费者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消费权益,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