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能干什么?或者说我会干什么。也就是了解清楚你的技能和能力,明白你的优势。这一点最重要。能力是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基本能力;特殊能力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的能力也可称之为特长,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等。而技能是指所具备的各种技巧和和职业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演讲能力等。能力虽然可转化为技能,但它又有别于技能。
你学会了什么?除了你在学校所受的系统教育,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有你在生活中积累学成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和形成的品格。你所学的专业知识也许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职业方向。在生活中积累学会的技能是工作的基础,培养出的品格是工作的润滑剂,直接影响你的职业选择。
你曾做过什么?你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如在校期间担任的学生职务、做过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可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潜力、特长等。你可以写出其中几件做得好,影响较大的事,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闲、社会活动。找出每件事的特点,看看你在运用哪些技能,又获得了什么如:新技能、自信心。
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做过很多事,但最成功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成功?其中发挥了什么技能令自己或别人最满意?通过对成功事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自我优越的一面。在性格上的如:坚强、果断:在综合技能上的如:组织和理能力。在特长上的如:设计创意、电脑技术等。以此找到个有的力闪光点和技能特长,寻找自己的职业方向。理解了职业的特性,了解自己的优势,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清楚了自己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就不再是难事!
我们需要弄清三个问题:第一,社会可以给我提供什么样的机会。社会的大环境直接影响着各行业的小环境。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要求企业单位必须优化组合提高效率,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样就对择业者担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分工的细化要求个人能更专业化。更多的需要专才,而非全才。哪些行业符合你的职业规划?这些行业有没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它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
第二,我选择干什么?具体的说,你的兴趣爱好与哪些行相符?这行业有哪些岗位适合你?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专业知识?适合什么样性格的人?你符合其中的哪些条件?哪些是你现阶段能做得好的?岗位是否有你个人的发展空间?目标和现实总是有着差距的,有了目标也不可一步到位。大多数的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一份与自己职业规划完全相符的工作我们需要为断的摸索、调整、学习。一般来说在30岁以前我们可以多跳几多换几次工作,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积极的学习更多新的技能,积累更多的经验,以有利于你职业的发展。
第三,怎么干?这该是你心中的一把称了。你要考虑你有信心一定能做好?这份工作你是否一定要得它?你愿意为它会出最大的努力?它能让我的职业最高点迈进一步吗?若这些都是肯定的回答,那这份工作就适合你。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要遵循几条原则服从社会客观需要的原则。所谓的服从社会客观需要的原则指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应该把社会客观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准绳来解决自己的工作。无论是以前的分配制还是现在的双向选择都必须是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因此,求职必须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的客观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