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周代婚姻习俗

画面描述了《诗经·甫田之什·鸳鸯》中的“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诗经》中的周代婚俗

画面描述了《诗经·葛屦》中的场景。“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诗经》反映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中,有大量诗篇反映了周代的婚姻观念、婚姻形态和婚恋习俗,因此,通过对《诗经》的研读,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周代的婚俗原貌。

周代的婚姻形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和两情相悦、自由恋爱的并存

《诗经》时代的婚姻,都要有媒人的,《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以伐柯用斧来比喻婚姻用媒。《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可以看出男女不能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缔结婚约是要媒人从中牵线的。

《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郑风·将仲子》:“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说明了父母之命的重要。《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也从侧面说明了父母对子女婚姻生活的干涉,父母之命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

一夫一妻制和媵妾制相伴

据考证,现代实行的一夫一妻制最早是从父系氏族社会开始的。女子出嫁,离开自己的氏族从夫居住,所生子女由父系来计算世系。在《周南·桃夭》中就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句子,描绘的就是女子出嫁到男方家里。《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在众多的美女中,坚持自己所爱的人,表明男子对爱情的忠贞不二;《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诗句所展现的和现代的爱情专一观念不无二致;《卫风·氓》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阁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从中可以看出对爱情的专一已是一种通行的道德观念,这种观念只有在父系社会一夫一妻制确立时才可能产生。由此说明,《诗经》时代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下来。

进入现代文明之前,一夫一妻制实质是只对妇女而言而不是对男子。在周代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经济能力的差别,庶民或平民多实行一夫一妻制,而在周代的贵族男子中媵妾制更为流行。也就是说,周代的诸侯娶妻,多由妻子的妹妹或者侄女随嫁,这些女子称为“媵”。周代以后,媵制消亡,但妾制依然盛行。

婚姻礼俗

婚龄与婚时

周代指定周礼,因此在成婚的年龄、成婚的季节方面的礼仪也随之产生了。男子在20岁,女子15岁举行成年礼。举行过成年礼,就意味着长大成人,有了谈婚论嫁的资格。

关于成婚的年龄,也和统治者的人口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春秋时代战乱频仍,政府就鼓励大量生产人口,因此男女结婚的年龄可能会大大提前。《诗经》时代的成婚年龄,我们可以认定是男子在20岁至30岁之间,女子的成婚年龄在15岁至23岁之间。

在这一时段成婚不是无缘由的:周代的婚姻六礼,都是以雁为礼物,所以也限制了婚礼的季节。吕思勉先生分析说,周代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秋末至春初季节刚好是农闲时分,在这时成婚既不耽误劳作,也有足够的农作物收获以筹备婚礼。古人冬则居邑,春则居野。在春、秋季节举行婚礼,取其阴阳交合之意。

据典籍记载,周代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婚姻“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自此,“六礼”被认为是婚姻程序中的规范仪式,也成为后代社会通行的婚礼程式。只是在上层社会的贵族阶层严格按照婚礼程式进行,而下层平民则执行得没有那么严格。

殷商时代,崇拜上天、敬俸神灵的风俗一直延续到《诗经》时代,占卜习俗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后来经过逐渐演变,婚前占卜就演变成后世婚姻“六礼”中的“纳吉”一礼。诗经时代就有采草占筮的婚姻民俗。《卫风·氓》中女主人公就曾说过:“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氓这个青年用龟甲和蓍草来占卜,卦体上都是吉利的言辞,神灵暗示这桩婚姻是幸福美满的,于是女子就迫不及待地让男子拉走自己的嫁妆,他们的婚姻就是通过占卜决定的。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缔结婚姻中,男方是要给女方聘礼的。聘礼,在“六礼”中属于“纳征”。由于地域不同,风俗各异,所送聘礼也不同,主要有鹿和雁等。

亲迎,是婚礼的核心,也是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即新郎要亲自到女方家里迎娶,也表示对女方的尊敬和重视。《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描写了周代贵族用百辆车子亲迎的热闹壮观场面。而下层平民的迎娶是比较简单的,如在《卫风·氓》中的弃妇回忆自己出嫁时的情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场面是较为简单冷清的。

如同我们今天在新人的婚礼上,亲朋好友都要对新郎新娘祝福一样,诗经时代也有在亲迎的时候,由宾客唱诵歌曲来祝贺新人的习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赞美姑娘的容颜如桃花般艳丽,祝贺新娘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同样,在《周南·樛木》中,“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也表达了宾客对新郎婚后生活的无限祝福。

《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诗经·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从《诗经》看周代的婚恋习俗

《诗经》所反映的婚恋习俗,分为婚姻习俗和恋爱习俗,我们通过对其中部分婚恋诗的解读,分别来了解当时的婚姻习俗和恋爱习俗。

(一)婚姻习俗

周人重视婚姻,以婚姻为人生之大本,因为它关系宗族的延续。周代是宗法社会,为保障私有财产继承权和宗法秩序,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而必须确立婚姻关系,而且贵族社会的婚姻关系同时也是政治关系,通过婚姻关系在政治上相互依存。作为自然人,婚姻也关系到人生的幸福,关系整个人类的延续。在已经进化到摆脱群婚制和亚群婚制而肇始文明的周代,不同阶层的人都重视婚姻。那么,当时的婚姻习俗究竟如何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结婚礼仪习俗

3.贺婚习俗

《诗经》中有很多贺婚诗,表达了婚礼间的美好祝愿。《关雎》就是一首贺婚诗,诗中礼赞活泼美丽,勤劳贤惠的姑娘是小伙子的好伴侣,祝福他们生活得和睦快乐。另外,《桃夭》也是其中流传比较广泛的一首。陈子展《国风选译·桃夭题解》写道:“辛亥革命以后,我还见过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可见《桃夭》是一篇关于民间婚嫁的诗,从千百年来由人民批准了的。”诗人笔下的形象多么鲜明:桃花嫩红,灿烂耀眼;果实红白相间,斑斓喜人;叶儿葱茂,青翠欲滴,很容易引起遐想。这首诗,道出了人民的普遍心愿,因此得以广泛流传。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桃夭》)亦咏新婚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筵等词。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为掩映,同为美俗。”

4.政治婚姻

周代存在着政治婚姻。贵族社会的婚姻关系同时也是政治关系,通过婚姻关系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如《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就涉及了文王父王季与母任氏的婚事和文王的出生。周文王的婚事是统治这之间的政治联姻。他的妻子是大国的子女,是殷王的妹妹,因而文王的婚礼更具有上层社会聘娶婚的典型特色。《卫风·硕人》写庄姜是“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这几句话说庄姜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妻子,齐国太子的亲妹妹,邢国国君的小姨,谭国国君是她的妹夫,说明了她的出身高贵。继而写庄姜出嫁时的容仪之美,车服之备,媵从之盛。庄姜是齐庄公的女儿,她从齐国嫁到卫国,应当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5.入赘

据《左传》记载,鲁文公七年(前620年),鲁国大夫公孙穆伯到莒国会盟,见到美丽的莒女,顿生爱慕之心。但因鲁国上层统治者的反对,穆伯没娶到莒女,只好在第二年抛弃了鲁大夫的政治地位,带着钱财来到莒国,与莒女一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穆伯已在莒生活了六年,并与莒女生了两个孩子,他回到鲁国,将自己家中的财产全部带到了莒国,与莒女和两个孩子共同度过了幸福美满的一生。这说明,男从妇居的婚姻关系在当时能被人们接受,或者说是母系社会的残余。

但是,男从妇居的婚姻关系的缔结,大多由于男子家境贫寒,像穆伯这种情况毕竟属于少数。因此,男子入赘后,便形同奴隶,不得不以劳动力来抵偿。如《大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毂,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毂。言旋言归,复我邦族。”这首诗就反映了这种极不牢靠的婚姻关系。诗中的男子,不再甘心忍受盘剥,渴望回到自己的故乡。《小雅·我行其野》是一个被弃的男子在归途中唱出的一首愤懑的歌:“我行其野,蔽芾其摴。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祉以异。”与那些命运悲惨的弃妇一样,男子也有被弃的悲惨结局。

6.陪嫁媵妻

媵妻制是春秋时期发生在贵族中的一种婚姻制度或习俗,即正妻出嫁时要有其他同姓女子陪同正妻一块出嫁,这个陪嫁的女子就叫“媵”。媵的家庭地位仅次于正妻,高于一般的姬妾。这种陪嫁媵妻的习俗,虞舜时期就有。古书记载,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时嫁给舜为妃,娥皇是舜的正妻,女英应是舜的媵妻。

这种陪嫁媵妻的制度,《诗经》中也有体现。《召南·江有汜》就体现了这种媵妻制度。《诗序》说:“《召南·江有汜》,美媵也。”《卫风·硕人》最后两句写道:“庶姜蘖蘖,庶士有朅。”这里的庶姜指的就是陪嫁的姜姓女子。

THE END
1.当代社会中的婚恋文化和婚姻观念变化.docx当代社会中的婚恋文化和婚姻观念变化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制度,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婚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和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探讨当代社会中婚恋文化和婚姻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一、婚恋文化的变化1.结婚年龄推迟以前,结婚年龄普遍较早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2571500.html
2.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精选8篇)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57pjwch.html
3.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2. 中西方婚恋观念现状及问题 2.1 中西方青年婚姻观 西方青年的婚姻观念与中国青年的婚姻观念有着极大的不同。 (1) 首先, 在婚姻问题的看待上, 西方青年认为婚姻是纯属于个人的私事, 其他人无权干涉。其次, 西方青年认为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因为在西方青年看来, 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中国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4.为什么不娶奔驰女不嫁宝马男讨论婚恋观念与金钱观念的关系在婚姻选择中,人们的婚恋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人认为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应该找一个爱自己的人陪伴。比起另一半的经济状况,他们更看重另一半的品质、性格和相处方式。还有人认为,婚姻是利益的交换,应该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https://www.yoojia.com/ask/5-15050294404626029570.html
5.婚恋报告(范例10篇)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象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男生占58.10%,女生占41.90%。问卷主要涉及到恋爱观、性观念、婚姻观三个方面。 一、恋爱观 调查显示,有47.14%正在恋爱中,9.53%是非凡期待谈恋爱的,其余43.33%的大学生表示随缘或者步入社会以后甚至还有人没想过。由此可,社会认为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是普遍现象并不https://www.liuxue86.com/a/5006655.html
6.婚恋社交服务行业消费者分析:年轻一代婚姻观念改变,25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婚恋社交服务中女性消费者占比较高,达64.9%;年龄段集中为25-35岁,占67.4%,与结婚登记年龄分布重合度较高;中高收入群体范围逐步扩大,月收入多集中在5001-10000元,占比43.3%,其次是10001-15000元、5000元及以下,分别占29.3%、15.1%。 https://www.iimedia.cn/c1020/101640.html
7.正视现代婚恋观,目前社会的婚恋观面对现代婚恋观念的多元化,个人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观建立健康的婚恋观。要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幸福感,同时也要尊重婚姻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应该学会沟通和妥协,共同努力维系婚姻的稳定和幸福。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建立婚姻家庭教育机构和婚姻咨询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婚姻问题和婚恋观念的变化。 http://www.aichao521.com/hunl/9189.html
8.Soul发布《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揭示年轻人婚恋观在探讨不同代际的婚恋观念时,报告发现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不同代际人群在成长环境中形成了差异化的婚恋观念。85后、90后和95后,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对他们而言,婚姻不仅是个人生活的里程碑,更是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要http://www.xinminweekly.com.cn/shenghuo/2024/09/19/24602.html
9.中国古代人婚恋观念的变迁,性文化从开放到禁锢的转变历程有哪些中国古代人婚恋观念的变迁,性文化从开放到禁锢的转变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社会稳定和家族延续的重要手段,因此,婚恋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强调孝道、家庭和谐以及男尊女卑的观念,这对婚姻和性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认为,婚姻是一种家http://www.meishu.com/news/11/13/52276.html
10.筑基2社心11课婚恋家庭第11课 爱情 婚姻 家庭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不以离婚为目的的吵架都是秀恩爱。 最怕的是在婚姻中,两个人是不说话的。 白天是夫妻,晚上是兄弟。 能分房的分房,能分床的分床。 https://www.jianshu.com/p/a69dff64a7fe
11.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可见,大学生已经摒弃了社会普遍认为的恋爱影响学习的保守观念,对恋爱的尊重和理解态度认真,恋爱与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两个部分,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必然的联系,对婚姻的态度较严肃传统的居多的,大多数人认为结婚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源于“性”,能够把婚姻与封建观念中的传宗接代分开认识。调查表明,西方的“试婚”在https://www.gwyoo.com/haowen/118803.html
12.婚姻篇7. 土星在此:以谨慎的心情来面对婚姻,这可以说是比较容易担心感情受到伤害,也可以说是比较容易拥有传统和保守的婚姻观念。 8. 天王星在此:在婚姻生活中潜藏着双方分开的征象,这有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但也有可能是离婚的前兆。 9. 海王星在此:在婚姻生活中交织着对于配偶有着太多的依恋、期待,以及忧虑和困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921/12/3483637_55332815.shtml
13.共青团谈青年婚恋问题:目前存一些功利化婚恋观念新闻频道一是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不可否认,青年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在婚恋观念中过去也一直存在,这些年也一直存在一些功利化的婚恋观念。还有一些落后的婚姻习俗对青年的婚恋也有影响,共青团接下来会通过媒体的一些引导,组织一些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https://news.cctv.com/2017/05/17/ARTIyX9c8QXXEsw80QvWJdSq170517.shtml
14.的爱情与婚姻——威斯坦?休?奥登的爱情诗及其婚恋观简?奥斯汀是描写此类爱情(或者说婚姻)的代表:《傲慢与偏见》的开场白便是有钱的单身汉要娶才貌相当的太太;《劝导》中的安妮?艾略特因为拉塞尔夫人的劝说而撕毁婚约,期望会找到更好的良配;而根据毛姆先生的考证,奥斯汀本人对这种情爱观也是持赞同态度的,她在信中写过类似于“单身女性都容易受穷,实在太可怕了,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132306346/
15.毛概论文对于当代青年婚恋观念的研究课件.doc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贬低和压抑男女之情,古来有“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 并且女性在婚恋的选择中往往是被动的 , 男性占主导地位。 但是, 改革开放为西方现代思潮的涌进提供了快速通道, 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摩擦碰撞, 让国人禁锢的性观念步进开放,择偶标准呈现多样化, 女性的自主地位也越来越高, 不同形式的婚姻形态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29/6122031225002033.shtm
16.推迟婚育的年轻人,“普婚普育”的范式会被改写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特别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快速城市化,人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行为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就是缔结婚姻的不断推迟。此外,初婚年龄的不断推迟也是第二次人口转变过程中的核心变动趋势。尽管各国尤其是东西方的第二次人口转变https://www.huxiu.com/article/1083558.html
17.珍爱网调查显示:独子观点仍占主流婚后财产共同管理美通社PR上海2016年5月24日电 /美通社/ -- 近年来,单身男女比例也在逐渐拉大,据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高达2亿,男女比例已经达到140: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70后、80后、90后三个代际之间的婚恋观念有哪些变化趋势?男女对于恋爱和婚姻的态度又有哪些不同呢? https://www.prnasia.com/story/15004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