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近6成大学生不想谈恋爱!“催婚”从大学开始?教育婚恋观

“婚恋保卫战”是否要从高校打响?大学阶段如何平衡学业和感情的关系?如何使大学婚恋教育顺应时代需求?

01

56.9%的同学表示不想谈恋爱

文中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将婚恋教育课程纳入大学选修课程体系。

第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灵活利用非传统形式开展婚恋教育。

第三,建立课程反馈机制,让学生匿名评价课程。

第五,高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婚恋教育。

02

天津大学等多所学校开设婚恋教育课

此前已有呼吁大学开设婚恋教育课程的声音。2021年3月,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于欣伟呼吁,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建议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

▲天津大学的“恋爱课”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知道怎么爱,缺乏爱的能力”是当下许多年轻人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在高校开设“恋爱课”,有助于“帮助他们更懂爱”。

2020年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大学生支持学校开设恋爱课。

显然,围绕高校婚恋课的争论重点,并不在于该不该开设,而是教什么、怎么教。

▲天津大学“恋爱课”课程

03

婚恋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平等人格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发起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在关于“婚姻首要标准”的这一调查中,50后、60后、70后更注重“老了有人照顾”和“生养儿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幸福”逐渐成为80后、90后、00后的首要目的,其中,72.2%的00后赞同追求个人幸福这一目标。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困在生育观念的枷锁中,他们更渴望在亲密关系中“做自己”。在这一观念上建立一段亲密关系,需要一段漫长的理解和磨合过程。如果婚恋教育方式偏离目的,将会阻碍当代大学生正确看待亲密关系。

一方面,把婚恋教育纳入选修课课程,运用选修课的课程模式推广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是一种理论空谈。

另一方面,将亲密关系的培养视作沟通技巧的训练,是对婚恋教育的狭隘理解。

此外,对于高校成为婚恋教育“主阵地”,舆论还不乏担忧。毕竟,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知识”,而不是学习“婚恋”。如果“婚恋课”占比过高,势必让学生额外花费更多精力,未必就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况且,美好的爱情从来可遇而不可求,主要依赖于个人实践,既无统一模式,更无样本可循。一旦婚恋课有了授课教材、教学目标、考核办法,教导每个学生“照本宣科”谈恋爱,岂不可笑?对于那些本就不想谈恋爱的大学生,更是会反感抵触。

针对这种担忧,还要仔细梳理设立婚恋课的初衷,化解不必要的争议。

将高校作为婚恋教育“主阵地”,并不意味着婚恋课会成为必修课。合理安排的婚恋教育,并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精力,反而有助于优化心理素质、提升个人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至于对“生搬硬套”谈恋爱的担忧,则大可不必。高校婚恋课,目的是完成情感认知上的“托底”,而非行为上的“模式化”。反观现在不少网络作品,宣扬不切实际的爱情观,过度美化婚外情、闪婚闪离等信息,更可能对年轻人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恋观念也将有所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婚恋观念里平等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只有平等地看待彼此,才能建立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培养正确的婚恋观念。

▲校园中的情侣AI作图

04

大学婚恋教育不该成为“催婚课”

现实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困惑。不少网友就直言,在近日热播的一档“离婚综艺”中,除了八卦和吐槽,也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比如,明明内心很想要一些东西,却总是心口不一,寄希望于让伴侣“猜中”,既使对方充满压力,也让自己陷入情绪内耗。再如,明明身处一段“有毒”的、充满操控的恋爱关系,可“恋爱脑”一上头,还是会不断自我欺骗。有时,自己和伴侣总是会困于对抗型沟通模式,永远做不到“好好说话”,一吵架就不欢而散……

理想的高校婚恋课程,绝不只是为了简单让人“脱单”,更不是教人操控情感,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学会以理性成熟的方式审视情感问题,懂得抽丝剥茧地发现问题本质、展开有效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爱的表达。

当然,婚恋选择属于个人自由,人们不管是决定投入还是脱离一段亲密关系,是否按照传统的“社会时钟”节奏进行生活,都不该被外界力量过度干预。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同时,尊重个体选择,不在课堂上强行灌输陈腐的婚恋价值观,也应该成为高校开展婚恋教育的基本共识。

THE END
1.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 第1篇 《关于大学生婚恋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目前我们正之前春年少,内心里充满着激情热情,感情方面对爱情也有着一份期待,而在个人方面,有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梁山伯眼里出英台;在朱丽叶眼里出密欧。可是又有言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为大学生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2.关于“纸性恋”婚恋观的形成原因预调查您好!我们希望了解关于您的婚恋观的一些基本认知。本次调查将对您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用写调查者姓名,所有回答用于学术研究。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本问卷。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纸性恋:指的是一个人对ACGN(Animation、Comic、Game、Novel,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的合并缩写)作品中的虚拟人物产生https://www.wjx.cn/xz/252274067.aspx
3.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上述研究成果初步探索了大学生婚恋状况和影响因素,对本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以往研究忽视了大学生婚恋观形塑过程心理和外在结构性因素的相互影响过程;以往结构性因素解析更多将大学生看作是观念的受体,忽视了他们婚恋观形成过程的互动影响,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释这种互动。 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4.大学阶段是形成的关键时期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婚恋观大学阶段是形成的关键时期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婚恋观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tiku/919909/87248301.html
5.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当代青年,或勤恳耕耘,养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婚恋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以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观念。爱情作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能够激励人的进步、促进人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6o1d36g.html
6.形成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婚恋观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婚恋观 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城乡规划与模拟的最大共同特性是: A.虚拟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实践性 点击查看答案 单项选择题 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D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 A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abc1aae1944944e384275fb17ff49a70
7.时代的变迁——对家族三代人婚恋观的访谈.docx婚恋观,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观念,更反映的是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它的形成与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人,其婚恋观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的婚恋观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差别呢?目前学者对于婚恋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大学生的婚恋观[2],尤其是女大学生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014/6033204213005241.shtm
8.周恩来的婚恋观探析:爱情与事业的完美结合周恩来纪念网第二,周恩来婚恋观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它产生于中国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中。青年周恩来的婚恋观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充满着个性解放和热烈向往美好爱情的特点。等到周恩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推求比较,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的时候,他对于婚姻和爱情的认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21/0128/c409117-32015528.html
9.女生所谓的“感觉”是如何在聊天中产生的当女生的情绪上来后,聊天氛围不错,就可以试着升级到感情话题,交换彼此的过往感情和看法,对于男生而言,这也是很好地了解女生婚恋观的时候。 最后的两性话题当然就是大家开车的时候了,基本上如果能把话题升级到这一步,两人的关系就成功了(不过究竟是男女朋友还是PY还真说不准,女生中也有不少猎人啊)。 https://www.douban.com/note/791420382/
10.为什么男人总想在婚姻中找自由?原创心理学文章是时候改写自己的剧本了。 当你有了自信的能力,自由的状态,便可以改写人生剧本,可以不必在旧伤中一遍一遍的轮回。 我们如何在旧伤中轮回: 1.伤口是如何形成的? 父母的无意忽视,造成了父母不爱我们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断强化后,便形成“我不值得爱”的信念。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63064
11.2024年恋爱的演讲稿(七篇)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婚恋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婚恋观而使大学生活受到重创,那是令人惋惜的。大学生应树立正确文明的婚恋观,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http://m.nuehua.com/yanjianggaofanwen/yanjiangfanwen/10f59c9ebe0230972426394257a6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