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精选5篇)

二、日本教育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发展启示的思考

1、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以及研究工作的开展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实践性。

3、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加强心理的预防教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更接地气,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校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预防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援、疏导、咨询等服务工作。

关键词:依恋;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脑

分类号:B844;B845

对社会依恋神经生理机制的探讨最初来自对哺乳动物母和雌雄的研究,特别是在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依恋的精神生物学研究方面,成果更是丰硕。

母亲看护对幼体的内分泌、神经生长和大脑发育影响重大。研究人员发现:得到母亲高水平看护的幼鼠其特定受体和海马类胆碱能神经的分布(与学习和记忆有关)明显增加。在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中,通过对比母猴抚养的猴子和同伴喂养的猴子,Suomi发现它们在面对短暂分离时血液化学物质、活动方式、肾上腺皮质、神经化学和行为反应方面存在大量差异(Putnam,2005)。也就是,母猴喂养的猴子比与同伴一起长大的猴子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在动物研究方面。研究者发现,催产素对雌雄依恋有促进作用。由垂体分泌的催产素不仅对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有重要的作用,更能促进雌雄。Carter在依恋形成的生物模型中指出,与依恋对象的身体接触或维持亲近可以引发催产素释放,而催产素可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nervoussystem,SNS)的反应,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nervoussystem,PNS)的反应(Carter,1998),从而降低个体的焦虑。

1.依恋与自主神经系统

1.1理论基础

自主性神经系统(autonomicnervoussystem,ANS)是表达压力反应的主要系统,它的功能是支配那些不受意识控制的组织和器官,如心肌。自主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对自主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下丘脑后侧区具有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经反应的功能;下丘脑前侧区则具有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副交感神经反应的功能。所以心率、血压可以很灵敏地反映自主神经反应,而且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具有相互拮抗的作用(Diamond,2001)。

危险和压力在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同时也激活了依恋系统,而依恋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安全基地和缓解痛苦(Bowlby,1982)。Shaver等人认为与依恋对象的安全的依恋经验和成功地缓冲压力,对个体有效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Fox&Card,1999)。因而依恋关系对个体在压力条件下的情感和生理反应有调节作用。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心率和血压都可以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但鉴于心率测量的可操作性和简洁性,在依恋生理测量中多用心率作为主要生理指标。许多研究测查了陌生情境中分离和重聚阶段不同依恋类型婴儿的心率变化情况,但是结论并不一致。Fox和Card(1999)在综述中提到,有的研究发现,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婴儿在分离和重聚阶段的心率都有所升高;而另外的研究表明,在陌生情境中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分离阶段有着相同的心率,而在重聚阶段又有所不同。最近的研究则发现,回避型的儿童在分离阶段尽管没有表现出过度痛苦的信号,但心跳是加速的,并且在重聚后没有像以往研究那样发现依恋类型之间的差异(Zelenko。Kraemer,Hufffnan;GschwendtPageler,&Steiner,2005)。可见,这方面的结果和结论很不统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比婴儿,成人压力状态下心率的测量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Carpenter和Kirknatrick(1996)考察了大学女生在两种不同的实验室压力情境下的生理反应,一种是恋人在场,一种是恋人不在场,不同的依恋类型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理反应:当她们恋人不在场的时候,回避型的个体显示了更高的血压和心率活动。这表明个体对依恋对象可得性的期待调节着压力的情绪反应;而安全依恋的个体不管恋人是否在场,没有表现出对压力的不同的反应,说明安全依恋的个体可以将来自依恋对象的

压力缓冲功能进行成功地内化,所以就不会依靠依恋对象在场的具体的支持。也就是说,是依恋对象在个体生活中的出现而不仅仅是在实验室中的出现缓冲了个体的压力。

2.依恋与神经-内分泌系统

2.1理论基础

具体过程如下:外部压力刺激作用于下丘脑,增加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hormone,CRH)的分泌,IPA被激活,CRH通过循环从下丘脑到垂体前叶,它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eotropichormone,ACTH)的分泌。循环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人类主要是分泌皮质醇。皮质醇是肾上腺在应激反应里产生的一种类激素,可以平衡身体的压力反应。肾上腺血压的增加可以反馈给下丘脑受体和垂体腺体,从而降低CRH和ACTH分泌,以达到降低压力反应的作用。

皮质醇对压力的调节和缓冲作用得到了来自婴幼儿依恋类型和照看质量研究的支持。陌生情境中婴儿各种依恋类型差异的研究发现,与父母不安全依恋关系婴儿的皮质醇水平比与父母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的皮质醇水平要高(Gunnar,2002;Schieche&Spangler,2000)。这表明在陌生情境中安全型依恋婴儿比不安全型依恋婴儿能更好地处理分离带来的痛苦。对学步儿的研究也发现,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比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受到惊吓和痛苦时更可能显示出皮质醇的升高(Spangler&sehieehe,1998)。

对领养儿童的研究发现,受到更多忽视的儿童在早上有较低的皮质醇水平,并且皮质醇水平从早到晚很少会有变化(Dozier,Manni,Gordon,Peloso,&Gunnar,2006)。而正常儿童的皮质醇代谢遵循则这样一种生理节奏:一般皮质醇水平最高在早晨(约6~8点),最低点在凌晨(约0~2点)。通常在上午8点~12点间皮质醇水平会骤然下跌,之后全天都持续一个缓慢的下降趋势。Fisher,Stoolmiller和Gunnar(2007)通过对被领养儿童12个月的干预研究发现,早期教养质量的提高对预防HPA轴功能失调具有显著的影响。

总之,看护者的照看质量影响着儿童皮质醇的

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儿童对压力的反应和调节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另外,Gunnar(2002)指出,在亲密关系中,皮质醇水平对于社会压力和支持更为敏感。Filipp等考察了男性和女性在没有社会支持、有陌生人的社会支持和有伴侣的社会支持条件下的皮质醇活动,发现,对男性而言,伴侣的支持与皮质醇的下降有很大关系,与依恋对象作为压力调节者的结论一致;然而,对女性而言,伴侣支持与更高的皮质醇活动相联系,得出了与以前研究不一致的结果(Kirschbaum,Klauer,Filipp,1995)。这就对皮质醇的压力缓冲作用提出了质疑。而Powers,Pietromonaco,Gunlieks~Sayer(2006)探讨了恋人的依恋类型与人际冲突时皮质醇反应的关系,发现不安全依恋的个体比安全依恋的个体在面对人际冲突(实验室任务)时显示了高水平的压力反应:拥有不安全伴侣的男性比起拥有安全伴侣的男性在面对人际冲突时也显示了高水平的压力反应,而没有发现拥有不安全和安全伴侣的女性皮质醇水平的差异。看来性别与依恋类型的交互作用是今后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3.依恋与脑

3.1理论基础

研究者最初的兴趣是婴儿在与母亲互动中的大脑半球偏侧化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左额叶的激活与接近行为和表达积极情感的能力有关。右额叶的激活与回避行为和表达消极情感的能力有关。右额叶表现出激活增强的婴儿更可能在分离时表现出悲伤,并很难控制悲伤;左额叶表现出激活增强的婴儿更可能表现出积极情感,并能更好的控制行为反应(Fox,1999)。Dawson,Ashman,David和Susan(2001)用脑电仪记录了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活动。与安全型依恋的婴儿相比,不安全依恋婴儿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这反映出其采取了退缩的情绪调节策略。

许多研究用fMRI考察了母亲对婴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的声音(哭和笑)和图片(婴儿照片)刺激反应的大脑活动,发现了不同脑区的激活(Leibenlutt,Gobbini,Harrison,&Haxby,2004;Ranote,Elliott,Mtchell,Deakin,&Applcby,2004)。例如,Noriuehi,Kikuchi和Senoo(2008)用tMRI考察了母亲在观看婴儿微笑和哭两种条件的录像片段(没有声音)时母亲的大脑反应,结果表明:在辨别自己的孩子时,母亲的眶额叶皮质、中脑导水管、前脑岛、背侧和腹外侧核区域被激活;而在看到婴儿哭泣时则表现出了不同的激活区域:眶额皮层的背侧区域、尾壳核、右侧额下回、前额皮质、前扣带回、后扣带回、丘脑、颞上沟。

THE END
1.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6篇)5、父母应先有好的婚恋观,让子女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恋爱,走更成熟的道路。我们现在大学生要做到自尊、自爱、做到不盲目、认真对待恋爱。要认真负责、展现出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 篇2: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一: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 [摘要]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大学生,正值恋爱的年龄,他们渴望爱情,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hmlib4.html
2.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在婚恋观上更多的是出于心理和生理上的盲目冲动, 对于应为对方所担负的伦理和社会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 也没有相应的承担责任的能力。大学生经济不独立, 同时大学生结婚也不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而且大学生缺少社会磨练, 在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勇气, 心理承受能力不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3.婚恋关系中的不安全感从何而来?心理学文章我们现在所通常理解的依恋理论,更多地是指拉特所说的“缺乏”,因为在现代社会正常的环境中,“剥夺”的经历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儿童影响最大的是母爱中的儿种关联成分的缺乏。即并非是现实情境中的分离,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裂隙。 在鲍尔比之后,依恋理论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她和同事首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00260/
4.怎么谈恋爱的书籍谈恋爱的技巧和方法书籍接亲网2.《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这是我看到的很少的既有心理学依据,又能给出具体可实际操作方法的恋爱书籍,并且定位非常精准。它可以让很多人知道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人,却不喜欢自己,并且还提供了很多解决办法,所以可以试试看一下这本书,祝你能早日脱单! 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120690.html
5.朱伟珏: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的解读他把人类的动因归结为自卑心理而非欲望。阿德勒本人身患残疾,是个驼背。生理的缺陷使他自幼就体验到一种深刻的自卑感。也因此,他对自卑心理,以及如何超越自卑有着透彻的理解。他的建立在自卑基础之上的个体心理学,不仅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生产了巨大影响,而且也成为现代自我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353
6.婚恋心理学在线收听mp3全集婚恋心理学 主播:外国名著天天读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但是男女在交流和沟通时,却常常陷入困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沟通的障碍,我们应该如何走出交流的困境?了解男人和女人差别,认识到男女天生的思维方式的不一样,了解男女相处的秘密。 展开 听完整版 节目(5)批量下载 https://m-pre.qingting.fm/vchannels/72322/
7.人性那点玩意:关于依恋这解释了依恋理论为什么对于情感工作者相当重要的原因。正因为依恋的研究取向,所以关于情感问题,它就显得格外有参考价值。 核心家庭家庭取向:从认知和发展心理学入手,研究成人对其早期依恋经验与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孩子依恋模式的形成,侧重分析与其父母的关系的回忆和重构,以及当前对早期依恋经验的评价。 https://m.douban.com/note/713060804/
8.冷爱·《幸福的婚姻》精读班冷爱老师是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担任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湖南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从2008年以来,他专注于从事婚恋咨询与培训行业,开创了挽回修复、告别单身、自我提升、长期关系等原创理论体系和实战技巧。 https://www.cheerspublishing.com/deepread/detail/1957
9.筑基:社会心理学第11课:婚恋与家庭社会心理学角度的原因:1.过早结婚:结婚年龄较低,认知水平较低,易离异。 2.未婚先孕而结婚:迫于压力,责任感较低,易离异。 3.短时相识的结婚:彼此不够了解,婚后发现共同点很少。 4、父母离婚:提供榜样;有的不易-未必幸福,很稳定。 5、有婚前性经验的:易离异,因为其倾向寻求婚外性生活。 https://www.jianshu.com/p/3433ea74b9dc
10.《爱情心理学》笔记爱情心理学笔记既然要补情商,俺就来个全套。 看的这本书叫《爱情心理学》,也是比较功利的一本。所以做一做笔记也显得必要了。 先上个大体的目录结构: 然后是正文的一些内容: 男人和女人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1.这就要说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那就是男人没有生育功能,而是需要女人来帮他生下后代。 https://blog.csdn.net/qq_36285943/article/details/86562067
11.高校流行“恋爱课”专家:教恋爱并不简单新闻频道夏翠翠表示,恋爱课程实际上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对自我成长经历的探索、梳理正确的婚恋观,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促进恋爱关系,并为将来的婚姻家庭生活做准备。“对恋爱婚姻方面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可以培养一个人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有质量。” https://news.cctv.com/2018/09/17/ARTIADzTrJXrY4GfUwigquqg1809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