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1年8月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三、关于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相同: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为解决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1)都是助人的关系,而且是一种专业助人的关系;

2)都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3)都是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帮助

不同:

1)操作上的差异:非标准化与标准化

2)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协助”与“矫治”

第三单元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一、思维方式与态度

(一)唯物主义观点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1、心身一体

2、心理-生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

3、整体性

(三)限制性观点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观点

考虑历史的依据、发展的过程、发展的方向和客观的逻辑,考虑心理问题会发生改变,考虑其改变的方向及其结局

(五)中立性态度。“理解”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

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

丁瓒,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三十年代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心理学工作。

老一辈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中叶,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身心疾病。

钟友斌:认识领悟疗法

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

1、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

1)社会化水平:研究论文;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增加。2)社会效益。3)经济效益。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5)社会认可。6)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出台

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

1)社会需求超过学科发展水平,理论和方法都无法应对社会需求

2)从业者素质与业务能力不足

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

存在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性心理学理论

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医生

《精神分析引论》又称为:“性学三论”,包括《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

五个观点:分区观点、结构观点(人格结构)、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适应观点。

——阿帕波特

(一)分区观点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大层次。

(二)结构观点(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要保持心理正常,必须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否则,心理不正常。本我id—快乐原则(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部分;受阻抑会产生焦虑)。自我ego—现实原则(意识的、调节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超我super-ego—理想原则(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依赖父母影响)

(三)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先天的本能。“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二是营养本能。作为自我保存的本能------营养本能,也是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

1、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

2、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

4、潜伏期(5~12岁)儿童的快感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

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的时期;

5、生殖期(12岁以后)逐渐转向异性,起于青春期,贯穿整个成年期

如果受阻,则可能导致成年以后行为异常、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

(五)适应观点

1、变相宣泄,比如隐性梦。

2、自我防御

焦虑: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就会做出反应,形成防御机制。

通俗地说,精神防御机制,一般来说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种能够回避面临的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换句话说,由于运用了精神防御机制,才免除或减轻了心理痛苦。但运用过份,就是病态了。

钟友彬先生提出的“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即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也叫“钟氏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白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

我们还必须注意,“认识”与“认知”是绝对不同的两种含义。“认”,有“察觉”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识”,有“意识到”的意思,近似“超我”、“意识”的功能,所以,它应列入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体系,与认知心理学根本无关。在这一点上,钟友彬先生创造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意识化”疗法。

第二单元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巴甫洛夫(IvanPavlov)是行为主义的首创人,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脑机制的

THE END
1.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6篇)5、父母应先有好的婚恋观,让子女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恋爱,走更成熟的道路。我们现在大学生要做到自尊、自爱、做到不盲目、认真对待恋爱。要认真负责、展现出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 篇2: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一: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 [摘要]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大学生,正值恋爱的年龄,他们渴望爱情,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hmlib4.html
2.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在婚恋观上更多的是出于心理和生理上的盲目冲动, 对于应为对方所担负的伦理和社会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 也没有相应的承担责任的能力。大学生经济不独立, 同时大学生结婚也不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而且大学生缺少社会磨练, 在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勇气, 心理承受能力不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3.婚恋关系中的不安全感从何而来?心理学文章我们现在所通常理解的依恋理论,更多地是指拉特所说的“缺乏”,因为在现代社会正常的环境中,“剥夺”的经历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儿童影响最大的是母爱中的儿种关联成分的缺乏。即并非是现实情境中的分离,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裂隙。 在鲍尔比之后,依恋理论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她和同事首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00260/
4.怎么谈恋爱的书籍谈恋爱的技巧和方法书籍接亲网2.《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这是我看到的很少的既有心理学依据,又能给出具体可实际操作方法的恋爱书籍,并且定位非常精准。它可以让很多人知道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人,却不喜欢自己,并且还提供了很多解决办法,所以可以试试看一下这本书,祝你能早日脱单! 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120690.html
5.朱伟珏: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的解读他把人类的动因归结为自卑心理而非欲望。阿德勒本人身患残疾,是个驼背。生理的缺陷使他自幼就体验到一种深刻的自卑感。也因此,他对自卑心理,以及如何超越自卑有着透彻的理解。他的建立在自卑基础之上的个体心理学,不仅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生产了巨大影响,而且也成为现代自我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https://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353
6.婚恋心理学在线收听mp3全集婚恋心理学 主播:外国名著天天读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但是男女在交流和沟通时,却常常陷入困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沟通的障碍,我们应该如何走出交流的困境?了解男人和女人差别,认识到男女天生的思维方式的不一样,了解男女相处的秘密。 展开 听完整版 节目(5)批量下载 https://m-pre.qingting.fm/vchannels/72322/
7.人性那点玩意:关于依恋这解释了依恋理论为什么对于情感工作者相当重要的原因。正因为依恋的研究取向,所以关于情感问题,它就显得格外有参考价值。 核心家庭家庭取向:从认知和发展心理学入手,研究成人对其早期依恋经验与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孩子依恋模式的形成,侧重分析与其父母的关系的回忆和重构,以及当前对早期依恋经验的评价。 https://m.douban.com/note/713060804/
8.冷爱·《幸福的婚姻》精读班冷爱老师是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担任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湖南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从2008年以来,他专注于从事婚恋咨询与培训行业,开创了挽回修复、告别单身、自我提升、长期关系等原创理论体系和实战技巧。 https://www.cheerspublishing.com/deepread/detail/1957
9.筑基:社会心理学第11课:婚恋与家庭社会心理学角度的原因:1.过早结婚:结婚年龄较低,认知水平较低,易离异。 2.未婚先孕而结婚:迫于压力,责任感较低,易离异。 3.短时相识的结婚:彼此不够了解,婚后发现共同点很少。 4、父母离婚:提供榜样;有的不易-未必幸福,很稳定。 5、有婚前性经验的:易离异,因为其倾向寻求婚外性生活。 https://www.jianshu.com/p/3433ea74b9dc
10.《爱情心理学》笔记爱情心理学笔记既然要补情商,俺就来个全套。 看的这本书叫《爱情心理学》,也是比较功利的一本。所以做一做笔记也显得必要了。 先上个大体的目录结构: 然后是正文的一些内容: 男人和女人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1.这就要说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那就是男人没有生育功能,而是需要女人来帮他生下后代。 https://blog.csdn.net/qq_36285943/article/details/86562067
11.高校流行“恋爱课”专家:教恋爱并不简单新闻频道夏翠翠表示,恋爱课程实际上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对自我成长经历的探索、梳理正确的婚恋观,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促进恋爱关系,并为将来的婚姻家庭生活做准备。“对恋爱婚姻方面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可以培养一个人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有质量。” https://news.cctv.com/2018/09/17/ARTIADzTrJXrY4GfUwigquqg1809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