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赫尔曼·A.施勒格尔等著,杨稚梓等译,索·恩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埃赫那吞、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克利奥帕特拉、奥古斯都、尼禄、君士坦丁、查士丁尼、从查理大帝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中世纪皇帝、萨拉丁、路易十四、威廉二世……这些叱咤风云的统治者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历史进程?世人描摹的画像又是否符合他们真实的形象和性格?《生而为王》(全13册)是索·恩从德国贝克出版社引进的君主传记系列,篇幅虽短却是名家写就,史料扎实,文风活泼,史评均衡而不失锋芒,尤其指出以今人视角认识和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克服的偏见。
《货币金字塔:从黄金、美元到比特币和央行数字货币》
[美]尼克·巴蒂亚著,孟庆江译,OWM阅读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世界变化越剧烈,越需要稳定的坐标系。在这个黄金、纸币、数字货币、加密资产并存的世界里,能够有预见性地驾驭货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作者尼克·巴蒂亚用“分层”的框架和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追踪货币体系的演变,解释人类为什么用信用货币体系代替金属货币,揭示不同层级货币隐藏的秘密,条分缕析地将货币历史呈现给读者。
《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法]德尼·狄德罗著,罗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瓦妮莎·奥格尔著,郭科、章柳怡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安徒生童话全集》
[丹麦]H.C.安徒生著,叶君健译,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安徒生童话全集》由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历时近40年创作而成。这套书完整收录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野天鹅》《拇指姑娘》等166篇经典童话作品,从中可以了解安徒生童话的全貌。作为叶君健先生的经典译本,每篇故事都附有他详实的译后记,能够使读者更进一步领略安徒生的创作经历与故事中蕴藏的况味。此外,四册书中共收录569幅名家黑白插图及28张彩插,诠释了安徒生童话呈现的浪漫、神秘、美好的气质。
《雷蒙德·卡佛访谈录》
[美]马歇尔·布鲁斯·金特里著,小二译,守望者丨南京大学出版社
《禁酒令》
[英]丹·皮尔编著,刘英侠、纪哲安译,中国画报出版社
1920年1月,名为“高尚实验”的禁酒令在美国生效。其初衷是解决酗酒、家庭暴力、犯罪、监狱人满为患、诉讼积压以及公共卫生状况不佳等问题。然而,在禁酒令被废除前的13年里,不仅没能给人民带来节制体面的生活,反而带来了暴力、腐败和死亡,并且永远改变了美国的面貌。
本书探讨了禁止销售和制造酒精背后的成因、推动变革的个人和组织,以及那些反对变革的人。带领读者亲历1920年美国禁酒现场,“地下酒吧”的诞生,走私现象的泛滥,以及人们如何竭尽所能满足他们对酒精的渴望……
《革命政治与洛克的〈政府论〉》
[美]阿什克拉夫特著,孔昊、赵雪纲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本书将洛克的名著《政府论》置于1670至1680年代的英国政治环境中,从政治史、思想史的角度对洛克政治思想与《政府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分析。作者阿什克拉夫特对历史事件与社会环境都有详尽的描绘与解读。在厚重的历史叙述之下,洛克的政治思想得到了历史的参正,于是洛克的政治思想并非单纯的哲学思考,而是紧紧与社会相联系。
阿什克拉夫特的这部作品力求实现三个相互关联的目标:1.根据洛克写作《政府论》的意图,结合智识和政治语境,为解释洛克的政治思想奠定基础;2.提供英国革命政治运动(它的组织、意识形态、社会构成以及在策略运用上的内部争论等)的个案研究;3.以此为范本,就应该如何研究和解释政治理论发表一定的意见。
《象群中的蚂蚁: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与现代印度的形成》
[美]苏迦塔·基达拉著,杨怡爽译,中信出版·大方×楚尘文化
本书是作者结合舅舅与母亲的口述,对20世纪印度现代化过程中动荡的社会的真实书写,带读者一窥一个不可接触者(即印度种姓的最底层,被蔑称为“贱民”)家族的故事:兄长成为印共领导人;二哥也参与了运动;小妹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仍囿于印度女性的宿命……
这是一部关于爱、艰困和挣扎的家族史,凝聚了印度社会底层人民向上的心声与愿望,记录了一个底层种姓的普通家庭对不公命运的感知和抗争以及其为建立一个美好生活、一个更为公平正义之社会的全力付出——这个家庭震荡了整个现代印度。
《反联邦论》
[美]默里·德里、赫伯特·J.斯托林编,马万利译,启真馆丨浙江大学出版社
《芝加哥价格理论》
[美]索尼亚·贾菲、罗伯特·明顿、凯西·B.马里根、凯文·M.墨菲著,李一杭、戴玉雯、李洋、周琼译,东方出版中心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
[日]沼野充义著,王凤、石俊、王宗杰、严红军、李先瑞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东京大学教授沼野充义世界文学讲义首次完整公开,他以日本的异域视角重新阅读世界文学经典。这份讲义是他与众多获奖作家和知名学者的近三十场“伟大对话”,包括美国当代作家利比·英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罗伯特·坎贝尔、日本芥川奖得主平野启一郎、日本文学研究专家饭野有幸、日本俄罗斯文学研究第一人龟山郁夫、日本文学研究专家野崎欢、直木奖作家棉矢莉莎、活跃在日本文坛的中国作家杨逸、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日本川端康成文学奖获奖作家辻原登、知名中国籍旅日诗人田原和美国人气作家罗杰·布鲁沃斯等等。
他们提出了诸多有趣的话题和见解:太宰治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有相同气质?外国文学翻译作品为何被称为“水货”?村上春树的作品为何有“黄油味”?美国何为被认为是“出版大国、翻译小国”?……
《攀登者:站在雪峰之巅》
[美]艾德·韦斯特、大卫·罗伯茨著,杨婕、善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艾德·韦斯特在书中自述了他如何在18年内完成不使用辅助氧气登顶世界最高的14座8000米级雪山的丰功伟业。他以诚实的品质,如实记录了攀登的真实情况,展现了高海拔登山的残酷性与其教科书般的风险管理策略。“攀登,不只是勇敢者游戏”,在书中艾德生动地讲述了曾经的登山伙伴们致命的判断失误,自己命悬一线和勇敢救人的经历。第一次,艾德详细介绍了自己在1996年珠峰惨案中重要且英勇的角色。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美]柯博文著,马俊亚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应对日本侵华,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升降分合,进行了相当细致的分析。日本的威胁、进攻和各种无理的经济要求给国民党政府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也引起了民众的愤慨。但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面对日本的挑衅,多次作出让步,因为其首要目标是与国内竞争对手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蒋的政策在国民党内部造成紧张局势,政府内外其他主要领导人纷纷提出替代方案。随着日本军事扩张的不断加剧,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力的中央政府,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的历史出口。
《从永恒到此刻》
[美]肖恩·卡罗尔著,舍其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世纪的世界》
[英]安妮塔·贝克著,林柏墅、林英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生动而简洁地叙述中世纪的复杂历史,其主题涵盖了帝国与王朝变迁、宗教、政治、重大战役、日常生活和科技等,收录了超过150幅精美插图,源自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法国巴黎中世纪博物馆、意大利博洛尼亚中世纪公民博物馆等世界级博物馆藏品,包含原版《谷登堡圣经》《末日审判书》和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部分原文复印件、中世纪时期最大的地图赫尔福德世界地图以及中世纪的科学与外科医学图稿等,生动展示了中世纪的关键时刻。
《噪声》
丹尼尔·卡尼曼、奥利维耶·西博尼、卡斯·R.桑斯坦著,李纾、汪祚军、魏子晗等译,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哪里有判断,哪里就有噪声,噪声遍布投资、管理、医疗、法律、教育、职场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噪声的影响无处不在,令人触目惊心。噪声是隐形的,但却是致命的,绝杀噪声这一隐形的敌人能让我们获得巨大的胜利。继《思考,快与慢》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之父卡尼曼酝酿10年思考,携手决策领域顶尖专家奥利维耶·西博尼、卡斯·桑斯坦,共同挑战人类判断的隐形敌人——噪声,揭开“判断出错”的本质。
《房子:当无意识在场》
[法]帕特里克·阿夫纳拉著,乔菁、严和来译,我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幸福的房子总有共性,不幸的房子各有苦衷。那些曾经住在房子里的人和房子本身经历过的改变,让房子创造出了自己的无意识。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家帕特里克·阿夫纳拉在这本书里讲到了各种各样的著名的“房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公寓,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社区,文学家左拉的别墅,《蝴蝶梦》里充满惊悚感的宅邸,艺术家维米尔、爱德华·霍普和勒内·马格利特画作里的房子,还有逼真还原犯罪现场的娃娃屋,等等。在精神分析家的解读下,我们了解到这些作为居住空间的房子自身的无意识,而居住其中的人,他们的人生秘密也随之被揭示。
《少子社会: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日]山田昌弘著,丁青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日本是一个少子化问题特别突出的国家。自1975年以后,日本社会的生育率持续下降,直到跌破国际警戒线,至今都徘徊于很低的水平。过低的生育率,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使日本深受困扰。
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加剧的?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生子这么难?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研究了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在《少子社会》一书中深刻剖析了生育率下降背后的日本社会,重点展现了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如何影响了日本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生育率。
《中世纪之美》
[意大利]翁贝托·艾柯著,刘惠宁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艾柯论述中世纪美学理论、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作品。中世纪之美在艾柯笔下呈现出自成一体的活力,它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在教条的思想环境中悄然演变,直到发展出成熟且具有批判性的观念体系,对现代所继承的传统做出了基于中世纪视野的修正。
艾柯的论述从中世纪文本中汲取了神学、诗学、神秘主义、柏拉图主义的思潮,他探讨的艺术作品涵盖了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和古抄本。经过艾柯的解读和阐释后,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流溢出一种原始和独特的美感,它的缜密性和普适性直至今天都能够在我们身上激发出新鲜的见解。
《加州淘金热的产权研究》
[美]约翰·昂伯克著,应俊耀、蔚怡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淘金热是美国西进运动史上的重要一环,当年的加州尚无政府管辖,似应是一片在利益竞逐下暴力频发之地,但真正发生在金矿区的暴力很少。这是什么缘故呢?其中的产权又是如何从无到有地建立的?本书是“华盛顿经济学派”代表作之一,构建了“暴力分配产权”理论,以之推测和解释各种产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作者基于实地考察和多份真实合约资料,探究了1848—1866年加州授予个人矿地产权的演变过程,由此对理论进行验证,并颠覆人们对淘金热充满暴力的传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