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移民群体在移居国形成了典型的族裔经济,表现出“依存—发展”的双重行业结构特征。论文引鉴既有社会资本的定义,细分了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墨西哥华人移民多样本案例为数据基础,构建出社会资本对双重行业结构的建构机制。研究显示,生产机制、维护机制和发展机制构成双重行业结构的三阶段,分别影响了后者的形成、强化和变迁;社会资本的子要素分布在不同的理论范畴的形成过程中,不同要素发挥作用的比例、强度和关系在三阶段中有显著差异;社会资本通过信任、非正式制度维护族群合作关系网路,进而作用于双重行业结构的建构过程;双重行业结构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并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形塑新一轮的社会资本;核心家庭是移民行为发生的基本单位,构成族裔经济发展的决策单元。
关键词:
作者简介:许中波(1991—),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央民族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方向为移民社会学;;王媛(1992—),女,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拉丁美洲文化与社会。;
收稿日期:2018-03-14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CCNU17A03034);浙江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GBL08);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课题“中国企业在拉美的文化遭遇与融合路径——以墨西哥的中国企业为个案”资助(项目编号CCSIC2017-YB02);
Abstract:
Keyword:
Received:2018-03-14
目前,跨国移民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近些年的拓展一方面限于民族志文本的丰富,另一方面较为中观和微观的解释机制逐渐超越宏大叙事,成为研究者试图突破理论桎梏的进路之一。移民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移民共同体内的阶层性、移民创业和行动的资源依赖等讨论议题,有望在既有理论和不断拓展的方法论共同推动下获得新的解释路径。基于笔者对墨西哥华人移民为期10个月的田野调查,本文试图对传统移民分析框架中的既有概念和方法途径,作一些新的尝试,这一尝试立足于对传统问题的结合与转化以及分析方法的适用与移植。1
目前,跨国移民现象中持续存在着一些阶段性的问题与困惑。第一,传说的幽灵:对潜在移民群体而言,“出国就能挣大钱,做什么行业都是一本万利”的流言,仍旧对存在移民倾向的劳动力具有吸引力。第二,落地的现实:成功实现移居的人会发现,海外华人从事的行业仍旧千差万别,有的人是基础劳动力,有的人是商贸公司的经理,还有的人是医生、律师,甚至是侨团的领导人,而要实现跨阶层的流动,仍非易事。第三,明显的分类:华人移民所从事的行业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华人开办的面向华人内部的行业(类型1—依存型行业),另一种是华人开办的面向移居国大经济环境的行业(类型2—发展型行业),本文将之表述为双重行业结构。第四,简单的困惑:新进的移民在这两种行业是怎样分布的什么样的移民进入类型1,什么样的移民进入类型2二者的分化是否有规律可循这种双重行业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本研究样本的选择采用理论抽样的方式进行,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后,根据样本之间的同质程度,转向焦点群体和焦点问题访谈法。针对单个样本访问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和持续追踪观察,因此单个样本的资料集合既包括了个人口述资料,也包括来自研究者客观记录和他人的口述资料,资料收集阶段的三角验证方式保证了数据的信度。初级编码阶段,针对语用、语义和语境的不同,采用双人校正编码的方式,剔除语义模糊和产生理解歧义的语词,逐行编码和逐事件编码,抽象出一定的节点和参考点。
表1双重行业结构下的类型分布下载原表
普遍意义上,社会资本动员指的是一种目的性获取社会结构网络中各种资源的行动,个人的工具性行动或情感性行动都是投资社会关系以获得期望中交换或回报的行为。在本研究中,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被认为是由原始家庭赋予的个体资本,因此通过个体资本交换、互惠、博弈带来的资源也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一部分。
社会资本概念包含四个子要素,分别是:劳动力要素(X1)、经济要素(X2)、关系要素(X3)、组织要素(X4)。劳动力要素的测量指标为教育水平(X1a)、职业技能(X1b)、外语水平(X1c);经济要素的测量指标为经济实力(X2a)、融资能力(X2b)、再培训的机会成本(X2c);关系要素的测量指标为亲缘关系(X3a)、地缘关系(X3b)、业缘关系(X3c)、趣缘关系(X3d);组织要素A的测量指标为非正式组织——家庭、家族(X4a)与正式组织——移民社团(X4b)。
表2开放式编码及范畴化下载原表
表3主轴编码及其范畴下载原表
图1双重行业结构的建构机制下载原图
1传统民族志文本的阐释路径,在跨国移民研究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深描”个案的全景式展示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重要取向之一,正面临着特殊性与普遍性、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一项完整的研究中,个案的概括、分析和扩展理应和理论的提炼、解释和推广遥相呼应,其中,经验性的案例描述一般是为了归纳出一个初始的理论诠释,而趋于量化的大样本分析正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理论的范畴、维度,并对之进行检验。本研究的民族志细节及尝试性概念归纳已有完整论述,参见许中波:《族群资本视域下的墨西哥华人移民经济》,《拉丁美洲研究》2018年第1期。
2在社会资本构成要素的分类中,组织要素和关系要素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重叠,譬如家庭、家族和亲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密不可分,但为了强调其超越个体关系的组织形式,本文保留了组织要素的分类,在数据分析中,只有格外强调家庭、家族和移民社团作用的文本信息才会被予以对应标注处理。
3GlennCartmanLoury,“EssaysintheTheoryoftheDistributionofIncome”,PhysicalReview,d55.12(1976),pp.7808-7814;王宗军、韩晓生、胡宏兵:《格伦·劳里对族裔经济理论研究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1期。
4李春玲:《城乡移民与社会流动》,《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5王赓武:《移民及其敌人》,《王赓武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65页。
6EGRavenstein,“TheLawsofMigration”,JournaloftheStatisticSocietyofLondon,Vol.48,No.2,1885,pp.167-235.
7项飚:《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的技术劳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6~17页。
8雷冬利:《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富士康的转型升级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5页。
9A.Portes&R.L.Bach,“LatinJourney:CubanandMexicanImmigrantsintheUnitedStates”,InternationalAffairs,1985,62(2),pp.17-32.
10EBonacich&JModell,TheEconomicBasisofEthnicSolidarity:SmallBusinessintheJapaneseAmericanCommunity,Univ.ofCaliforniaPress,1980.
11Bonacich,“ATheoryofMiddlemanMinorities”,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73,38(5),pp.583-594.
12周敏:《少数族裔经济理论在美国的发展:共识与争议》,《思想战线》2004年第5期。
13周敏:《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0~21页。
14A.Portes&R.L.Bach,LatinJourney:CubanandMexicanImmigrantsintheUnitedStates,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5,pp.336-340.
15王淑玲:《韩国华侨历史与现状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30~159页。
16王春光:《流动中的社会网络:温州人在巴黎和北京的行动方式》,《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3期。
17马晓燕:《移民适应的行为策略研究:望京韩国人的创业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33~144页。
18陈肖英:《民族聚集区经济与跨国移民社会适应的差异性——南非的中国新移民研究》,《开放时代》2011年第5期。
19R.Waldinger,“StructuralOpportunityorEthnicAdvantageImmigrantBusinessDevelopmentinNewYork”,InternationalMigrationReview,1989,23(1),p.48.
20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02页。
21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
22林南:《社会资本:争鸣的范式和实证的检验》,《香港社会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3[22]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4、29~48页。
24A.Portes,EconomicSociologyofImmigration:TheEssaysonNetworks,Ethnicity,andEntrepreneurship,RussellSageFoundation,1995,pp13-47.
25AlejandroPortes,“SocialCapital:ItsOriginsandApplicationsinModernSociology”,AnnualReviewofSociology,1998,24(1),pp.1-24.
26D.S.Massey&K.E.Espinosa,“What’sDrivingMexico-U.S.MigrationATheoretical,Empirical,andPolicyAnalysis”,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97,102(4),pp.939-999.
27周敏、林闽钢:《族裔资本与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转型》,《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8期。
28InstitutoNacionaldeMigración(inm)(2013),Sintesis2013,EstadísticaMigratoria,México,SecretaríadeGobernación/inm.
29访谈资料:MF20151109。
30景怀斌:《扎根理论编码的“理论鸿沟”及“类故理”跨越》,《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6期。
31马丁·登斯库姆:《怎样做好一项研究:小规模社会研究指南(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82~83页。
32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3、77页。
33科宾、施特劳斯:《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14~117页。
34A.L.Strauss,QualitativeAnalysisforSocialScientist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p.21.
35曹南来:《旅法华人移民基督教:叠合网络与社群委身》,《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3期。
36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
37CincoBasurto&G.Mónica,Másalládelasfronteras:LoschinosenlaCiudaddeMéxico,Diss,Tesisdemaestria,México,UAM-Iztapalapa,México,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