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9:00-9:40纪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40周年嘉宾致辞

主持人: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龚维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翼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王延中中国民族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9:40-10:20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10周年嘉宾发言

主持人:冯仕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副会长、社会学院教授

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

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

边燕杰西安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谢寿光中国社会学会原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

王启梁云南民族大学校长、教授

孙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

10:20-10:30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仪式

10:30-10:40校领导致辞

张东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10:40-10:50合影留念、休息

第二单元主旨演讲

主持人:富晓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10:50-11:05

自信·自觉·自主:关乎“中国社会学的前途”

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11:05-11:20

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时代新要求

李友梅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

11:20-11:35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锻造——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本土解读

周晓虹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11:35-11:50

强人、强校、强国的新时代人类学

周大鸣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11:50-12:05

从理论自觉到表象自觉——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十周年

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

12:05-13:00

午餐(汇贤府三层大厅)

第三单元主题论坛

论坛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主持人: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

参与人

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翟振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

刘欣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成伯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陈那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陶涛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

李凌静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经济学社会学编辑部主任

论坛二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上半场

主持人:周晓虹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西方社会结构真的是以“团体格局”为主吗?

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从“事实”到“规范”:迈向实践本位的社会学知识观

文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不确定性视域下社会的流动性与研究的“流动转向”

林聚任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关于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的若干问题

应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数字技术与当代社会理论的“模拟化”转向

郑莉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15:00-15:15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张巍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漂”的类型学及其理论基础:对“漂”概念的解析

郑中玉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何谓自主性?

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学如何研究“国家”:历史社会学的实践与可能

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式社会融合理论”:对一个标识性概念的十年回顾

宋国恺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集群形态与社会运行的协变机理研究

陈玉生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圆桌讨论

朱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编辑

赵英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

论坛三文化研究与文化转向

主持人:岳永逸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2024年文化创新状况观察

毛丹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问题导向的社会科学概念化——以“家风”概念为例

胡安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中美国家认同的反向变动及其理论解释

李骏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伦理转向

陈文江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主持人:郑珊珊《东南学术》副总编辑、编审

祠堂村庙文化空间中华儒家精神传承

甘满堂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城市社区治理的文化实践

纪莺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研究框架:人、情感与叙事

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找回文化:解释社区治理成效的一个理论框架

魏海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论坛四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共同富裕

主持人:边燕杰西安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新结构社会学的核心议题

张文宏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结构现代化与中等收入群体成长

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中间阶层的画像及其变迁(2003—2018)

吴愈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良性运行的公平机制研究

刘精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教育代际流动与收入分配:共同富裕的长期分析视角

张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主持人:谢桂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不平等的交织: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的双螺旋

齐亚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家本位?中国居民阶层认同模式变迁(2011—2021)

洪岩璧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新兴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研究

秦广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谁能接受丁克婚姻:社会经济地位与价值观的影响

李忠路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在校大学生如何选择未来居住地?一项调查实验研究

许琪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论坛五市场与经济

主持人: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

县域民营经济及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基于一些案例的思考

王水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家庭金融化、女性工作时长与生育决策

李国武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

从工业劳动到数字劳动:劳动过程变迁及理论探索

王星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工作者尊严研究

郑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

青年主播群体的“劳动异化”机制与治理研究

张军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

主持人:王水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理解集体经济:田野调查中的历史维度与情境

孙秀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创投行业政府治理的制度逻辑变迁研究

陈宗仕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产权界定的社会逻辑:国企产权变革进程的社会学分析

王庆明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基础、意义建构与乡村摄影服务市场的变迁

姚泽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黄永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学海》编辑部主任

顾海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编辑

论坛六政府研究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主持人:陈家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国际发展项目的环境社会风险治理

施国庆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有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唐军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关于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几点理论思考

黄晓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政府创新中的自主性再生产

狄金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从网络结构看城市社区治理:协同与决策

田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主持人:李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社会学政府研究的主题与范式

陈家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空间整理与城市治理

黄晓星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

实土与“封疆”:18世纪西宁开府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田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

党建引领专业:社会组织党建的机制与效果研究

苗大雷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薛立勇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副编审、编辑部主任

向静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论坛七乡村振兴

主持人:熊春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政策的城乡融合进程和未来取向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地关系与中国式农村现代化

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地域活性化”视域下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展开

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李黎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的分化逻辑

李斌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主持人:陆益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一个社会学的理解

熊春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农地规模经营中的利益分配秩序研究

赵晓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积极避责型领导风格如何影响帮扶干部工作效能感:基于中西部五省重点帮扶县2903个样本的实证分析

田北海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与活而有序的乡村治理

蒋国河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教授

毕素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海》主编

张斐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习与探索》编辑

论坛八数字转型与社会变迁

主持人:丁惠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海学刊》编辑

数字化与社会学时代之变

邱泽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开放科学:数字时代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赵延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再造: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的概念构建及实现路径

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赵延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流量的组织基础:直播公会与流量获取

盛智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科学与社会:费孝通社会研究中的张力问题

何健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

新社会实验:数字社会视野下的乡村建设

董运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信息技术接入与城乡居民的社会心态

李升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刘秀秀北京市委党校副研究员、《新视野》编辑

盛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

论坛九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主持人:房莉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弥散分布”:社会工作组织载体层面的“中国特色”——兼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韩恒郑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

中国75年来社会建设的成就及思考

王小平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教授

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效应分析

袁小平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乡村治理中的“三治融合”如何可能?

陈锋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主持人:卫小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推进社会工作现代化的深圳经验研究

周群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后人类主义视野下的儿童社会工作反思

王文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及实践

刘艳霞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标准化与本土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实践与优化

张瑞凯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李阳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辑刊》主编

何钧力《社会学研究》编辑

论坛十人类学视域中的新青年力量

《再造青年:人类学社会学论集》新书发布仪式

主持人:富晓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致辞: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童根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

仪式:

《再造青年:人类学社会学论集》新书发布

主持人:闻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本真青年:中国人类学青年研究的新路径

庄皓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人类学、“做”田野与新精英的诞生——对留学行业的观察

陈疏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

许冠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

嘉宾评议:

刘海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研究》编辑

徐宗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青年研究》副主编

陈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青年研究》编辑

主持人:刘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体制嵌入与扩散约束:对N大学服务学习教学改革的行动民族志研究

朱健刚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彝区中小学教育与仪式节奏的年轻化

杨洪林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民族村寨文化广场上的创业青年:以“村BA”“村超”为例

徐姗姗《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副编审、编辑

寻找浪漫与自由:90后济南韩餐消费的女性化

舒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评议和圆桌讨论

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谢蕊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群学分社社长、副编审

林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廖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麻博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十周年圆桌论坛

《理论自觉的先声——郑杭生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新书发布仪式

主持人:黄家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1.华东理工大学杨发祥教授介绍研究历程

2.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秦静良副教授介绍出版过程

3.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张建明教授致辞

4.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教授致辞

5.新书发布仪式

分论坛A

主持人:奂平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参与人:

董驹翔齐齐哈尔大学教授

于显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杨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

江立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陆益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陈劲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赵文龙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符平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杨发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兆曙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赵静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闭伟宁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谢建社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卢春天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董翔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分论坛B

主持人:刘仲翔《新华文摘》杂志社总编辑、编审

龚长宇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潘鸿雁上海市委党校社会教研部教授

徐晓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李战刚加拿大蒙台梭利大学终身教授

张纯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

肖锐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副教授

缑文学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杨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

刘振杰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涛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曲凯音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江华锋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教授

程启军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赵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

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青年学者论坛

开幕式

主持人:章东辉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致辞

张建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马云英中华爱心基金会执行会长、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理事

冯仕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社会学院教授

合影

单元一:郑杭生与社会运行学派思想轨迹

主持人:饶旭鹏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现代性的吊诡与跃迁:郑杭生先生个体化理论探微

王力平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数字平台扩张的社会成本——基于社会运行理论的探讨

邵占鹏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社会互构论与我的自杀研究——怀念郑杭生先生

刘燕舞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传承与创新:定县(州)社会学调查的发展及其意义

刘凌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评议人:谢宇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教授

15:30-15:45休息

单元二:郑杭生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主持人:童潇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环境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童志锋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以“社会运行学派”的理论自觉为例

尹雷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知识生产之刃”:郑杭生学术历程的方法理念再现

姜利标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社会互构论的知识传统及其对底层研究的启示

马流辉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郑杭生慈善思想对慈善本土化研究的贡献——基于田野调查的思考

THE END
1.中国XXXX18:这个话题引发了热烈讨论,大家的观点各不相同,真是让人中国XXXX18:这个话题引发了热烈讨论,大家的观点各不相同,真是让人深思。最近,一项关于社会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指出,社交平台的使用与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这一发现令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感到担忧。 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 http://17.xsya.club/xsgl/41735.html
2.《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王俊秀陈满琪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作者:王俊秀 陈满琪,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社会心态蓝皮http://product.dangdang.com/25579833.html
3.《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摘要书评试读搜全站 搜本店 >0 我的购物车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6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028256245972.html
4.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中国一线记者的情绪劳动如何? 记者如何避免过多的情绪消耗? 647 AI写作工具如何改变大学教育 2023/1/27 AI写作工具如何改变大学教育; 近五分之一学生用AI作弊的期末作业; 如何应对学生使用AI工具抄袭和作弊; 如何在大学教育中积极利用AI。 646 如何研究社会运动中的媒介技术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5.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目前正进一步开展不利处境个体与弱势群体(比如失依儿童青少年)积极适应关键特征因素的识别、作用特点研究,并进行经由主体性因素增进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干预实验,提出相关教育干预与社会政策建议等。还致力于借鉴积极心理学和心理弹性研究思想展开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系列探索。在关注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新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http://school.freekaoyan.com/sh/ecnu/daoshi/2021/01-15/16107201151321541.shtml
6.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山东省第十五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 哲学社会学 2.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与现代化发展研究 作者:商志晓(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 文学语言学 3.尚书注疏汇校 作者:杜泽逊(山东大学) 中华书局,2018年4月 历史学 4.元代地方行政运作研究——以黑水城文献为中心 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11214/Articel07002MT.htm
7.航空职业就业前景分析我们是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市场调查0903班的小组成员,为了解高职院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势,给以后各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参考指导,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这次调查。本调查纯属学术研究,无任何商业企图,调查资料仅供我们自己了解研究所用,不会透露任何组织结构,请放心回答。对于您的支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lgcckex.html
8.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1978社科文献2018年度十大好书,作者现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社会学研究所首席管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https://www.cxstar.com/Book/Detail?pinst=1ad691ca0000cc0bce&ruid=2458221900047dXXXX
9.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5、朱迪、张悦怡(翻译),《攀登劳雷尔山——一个美国郊区围绕保障性住房的抗争及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6、郭冉、田丰、朱迪,《互联网与中国青少年:多维视角下的网络使用与网络安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7、高文珺、何祎金、朱迪等,《中老年社会心态与互联网生活》,北京:社http://sociology.cssn.cn/shxsw/swx_yjry/swx_zzry/201912/t20191231_5067915.html
10.00279团体社会工作(高纲1702)南京大学编(2018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要求 一、《团体社会工作》课程性质 《团体社会工作》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考试者是否较为全面了解、掌握和运用团体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等专门知识而设置的一个专业http://www.jiangsuzikao.com/zkdg/22484.html
11.《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8)》发布三大话题引发关注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1日联合发布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8)》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答案。 根据这份报告,“新时代”是创新的、国际化的、更加宜居的,拥有更全面的教育和更平等的性别关系;人们已从2013年的“互联网新时代”走向2018年的“多元发展新时代”。孩子、青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275209179621427&wfr=spider&for=pc
12.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方案(20182018年11月16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https://ncmhc.org.cn/channel/newsinfo/6224
13.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简报第2期(2018年4月)(教师发展研究所) 不拘定法,扎根传统 ——记文翁大讲堂2018年第四场报告会 4月18日,成都市“文翁大讲堂”本年度第四场报告会在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举行,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志成主持报告会。市教育局负责同志,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教培机构负责同志,直属(直管)学校(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各区(市)县以及来https://www.cdjky.com/contents/165/10870.html
14.智库报告(共2册)智库的催化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当代智库译丛 ¥ 登录后可见 智库报告(共2册2016年智库报告) ¥ 登录后可见 中老年社会心态与互联网生活/上海研究院智库报告系列 ¥ 登录后可见 上海金融发展报告(2015)/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智库研究丛书 ¥ 登录后可见 上海文化消费调查报告/上海研https://www.shudianren.com/product/100207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