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9:40纪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40周年嘉宾致辞
主持人: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龚维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翼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王延中中国民族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9:40-10:20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10周年嘉宾发言
主持人:冯仕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副会长、社会学院教授
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
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
边燕杰西安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谢寿光中国社会学会原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
王启梁云南民族大学校长、教授
孙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
10:20-10:30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仪式
10:30-10:40校领导致辞
张东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10:40-10:50合影留念、休息
第二单元主旨演讲
主持人:富晓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10:50-11:05
自信·自觉·自主:关乎“中国社会学的前途”
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11:05-11:20
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时代新要求
李友梅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
11:20-11:35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锻造——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本土解读
周晓虹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11:35-11:50
强人、强校、强国的新时代人类学
周大鸣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11:50-12:05
从理论自觉到表象自觉——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十周年
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
12:05-13:00
午餐(汇贤府三层大厅)
第三单元主题论坛
论坛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主持人: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
参与人
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翟振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
刘欣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成伯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陈那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陶涛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
李凌静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经济学社会学编辑部主任
论坛二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上半场
主持人:周晓虹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西方社会结构真的是以“团体格局”为主吗?
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从“事实”到“规范”:迈向实践本位的社会学知识观
文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不确定性视域下社会的流动性与研究的“流动转向”
林聚任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关于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的若干问题
应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数字技术与当代社会理论的“模拟化”转向
郑莉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15:00-15:15休息
下半场
主持人:张巍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漂”的类型学及其理论基础:对“漂”概念的解析
郑中玉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何谓自主性?
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学如何研究“国家”:历史社会学的实践与可能
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式社会融合理论”:对一个标识性概念的十年回顾
宋国恺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集群形态与社会运行的协变机理研究
陈玉生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圆桌讨论
朱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编辑
赵英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
论坛三文化研究与文化转向
主持人:岳永逸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2024年文化创新状况观察
毛丹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问题导向的社会科学概念化——以“家风”概念为例
胡安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中美国家认同的反向变动及其理论解释
李骏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伦理转向
陈文江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主持人:郑珊珊《东南学术》副总编辑、编审
祠堂村庙文化空间中华儒家精神传承
甘满堂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城市社区治理的文化实践
纪莺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研究框架:人、情感与叙事
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找回文化:解释社区治理成效的一个理论框架
魏海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论坛四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共同富裕
主持人:边燕杰西安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新结构社会学的核心议题
张文宏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结构现代化与中等收入群体成长
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中间阶层的画像及其变迁(2003—2018)
吴愈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良性运行的公平机制研究
刘精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教育代际流动与收入分配:共同富裕的长期分析视角
张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主持人:谢桂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不平等的交织: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的双螺旋
齐亚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家本位?中国居民阶层认同模式变迁(2011—2021)
洪岩璧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新兴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研究
秦广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谁能接受丁克婚姻:社会经济地位与价值观的影响
李忠路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在校大学生如何选择未来居住地?一项调查实验研究
许琪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论坛五市场与经济
主持人: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
县域民营经济及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基于一些案例的思考
王水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家庭金融化、女性工作时长与生育决策
李国武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
从工业劳动到数字劳动:劳动过程变迁及理论探索
王星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工作者尊严研究
郑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
青年主播群体的“劳动异化”机制与治理研究
张军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
主持人:王水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理解集体经济:田野调查中的历史维度与情境
孙秀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创投行业政府治理的制度逻辑变迁研究
陈宗仕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产权界定的社会逻辑:国企产权变革进程的社会学分析
王庆明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社会基础、意义建构与乡村摄影服务市场的变迁
姚泽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黄永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学海》编辑部主任
顾海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编辑
论坛六政府研究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主持人:陈家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国际发展项目的环境社会风险治理
施国庆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有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念与路径
唐军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关于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几点理论思考
黄晓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政府创新中的自主性再生产
狄金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从网络结构看城市社区治理:协同与决策
田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主持人:李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社会学政府研究的主题与范式
陈家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空间整理与城市治理
黄晓星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
实土与“封疆”:18世纪西宁开府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田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
党建引领专业:社会组织党建的机制与效果研究
苗大雷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薛立勇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副编审、编辑部主任
向静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论坛七乡村振兴
主持人:熊春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政策的城乡融合进程和未来取向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地关系与中国式农村现代化
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地域活性化”视域下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展开
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李黎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的分化逻辑
李斌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主持人:陆益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一个社会学的理解
熊春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农地规模经营中的利益分配秩序研究
赵晓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积极避责型领导风格如何影响帮扶干部工作效能感:基于中西部五省重点帮扶县2903个样本的实证分析
田北海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与活而有序的乡村治理
蒋国河江西财经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教授
毕素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海》主编
张斐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习与探索》编辑
论坛八数字转型与社会变迁
主持人:丁惠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海学刊》编辑
数字化与社会学时代之变
邱泽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开放科学:数字时代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赵延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再造:数字包容型老龄社会的概念构建及实现路径
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赵延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流量的组织基础:直播公会与流量获取
盛智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科学与社会:费孝通社会研究中的张力问题
何健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
新社会实验:数字社会视野下的乡村建设
董运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信息技术接入与城乡居民的社会心态
李升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刘秀秀北京市委党校副研究员、《新视野》编辑
盛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
论坛九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主持人:房莉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弥散分布”:社会工作组织载体层面的“中国特色”——兼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韩恒郑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
中国75年来社会建设的成就及思考
王小平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教授
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效应分析
袁小平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乡村治理中的“三治融合”如何可能?
陈锋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
主持人:卫小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推进社会工作现代化的深圳经验研究
周群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后人类主义视野下的儿童社会工作反思
王文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及实践
刘艳霞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标准化与本土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实践与优化
张瑞凯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李阳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辑刊》主编
何钧力《社会学研究》编辑
论坛十人类学视域中的新青年力量
《再造青年:人类学社会学论集》新书发布仪式
主持人:富晓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致辞: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童根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
仪式:
《再造青年:人类学社会学论集》新书发布
主持人:闻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本真青年:中国人类学青年研究的新路径
庄皓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人类学、“做”田野与新精英的诞生——对留学行业的观察
陈疏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
许冠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
嘉宾评议:
刘海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研究》编辑
徐宗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青年研究》副主编
陈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青年研究》编辑
主持人:刘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体制嵌入与扩散约束:对N大学服务学习教学改革的行动民族志研究
朱健刚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彝区中小学教育与仪式节奏的年轻化
杨洪林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民族村寨文化广场上的创业青年:以“村BA”“村超”为例
徐姗姗《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副编审、编辑
寻找浪漫与自由:90后济南韩餐消费的女性化
舒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评议和圆桌讨论
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谢蕊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群学分社社长、副编审
林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廖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麻博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纪念郑杭生先生逝世十周年圆桌论坛
《理论自觉的先声——郑杭生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新书发布仪式
主持人:黄家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1.华东理工大学杨发祥教授介绍研究历程
2.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秦静良副教授介绍出版过程
3.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张建明教授致辞
4.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教授致辞
5.新书发布仪式
分论坛A
主持人:奂平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参与人:
董驹翔齐齐哈尔大学教授
于显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杨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教授
江立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陆益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陈劲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赵文龙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符平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杨发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兆曙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赵静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闭伟宁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谢建社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卢春天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董翔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分论坛B
主持人:刘仲翔《新华文摘》杂志社总编辑、编审
龚长宇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潘鸿雁上海市委党校社会教研部教授
徐晓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李战刚加拿大蒙台梭利大学终身教授
张纯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
肖锐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副教授
缑文学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杨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
刘振杰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涛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曲凯音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江华锋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教授
程启军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赵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
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青年学者论坛
开幕式
主持人:章东辉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致辞
张建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马云英中华爱心基金会执行会长、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理事
冯仕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社会学院教授
合影
单元一:郑杭生与社会运行学派思想轨迹
主持人:饶旭鹏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现代性的吊诡与跃迁:郑杭生先生个体化理论探微
王力平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数字平台扩张的社会成本——基于社会运行理论的探讨
邵占鹏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社会互构论与我的自杀研究——怀念郑杭生先生
刘燕舞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传承与创新:定县(州)社会学调查的发展及其意义
刘凌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评议人:谢宇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教授
15:30-15:45休息
单元二:郑杭生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主持人:童潇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环境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童志锋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以“社会运行学派”的理论自觉为例
尹雷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知识生产之刃”:郑杭生学术历程的方法理念再现
姜利标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社会互构论的知识传统及其对底层研究的启示
马流辉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郑杭生慈善思想对慈善本土化研究的贡献——基于田野调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