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爱情”该不该从大学生抓起婚恋婚恋观恋爱婚姻

(原标题:“保卫爱情”该不该从大学生抓起)

有人觉得大学阶段开设婚恋课,直面社会痛点,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也有人质疑:“大学应该鼓励恋爱,还是鼓励学习?”;还有人有些抵触,觉得开设恋爱课就是一种“变相催婚”。

大学该不该开设婚恋课?婚恋教育又该怎样跟上时代步伐呢?

恋爱、婚姻是每个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对年轻人进行婚恋教育也是我们党开展青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专门对青年人作过一场“革命与恋爱”的讲演,提出了革命青年在恋爱时应遵循的“三原则”——革命的原则、不妨碍工作和学习的原则、自愿的原则。

当下,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正深刻影响甚至形塑年轻人的婚恋观,对年轻人进行恰当的引导尤为必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就指出,要“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对青年进行恋爱教育不是中国的“专属”,国外很多高校也开设了恋爱课。比如最近韩国全南大学就开设了名为“恋爱第一步”的课程,同学们从“模拟约会”当中学习健康的两性关系。纽约大学也曾开设名为“LoveActually”的课程,从神经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视角来研究爱情对人的影响。

可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个共识:婚恋教育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具体而言,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仍然值得思考和探索。

婚恋教育、情感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常规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对恋爱课的讨论,除了该不该开,更在于开什么样的课、怎样开才能让大学生学有所获。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提到,在大学生群体中,抑郁风险和焦虑风险的检出率分别约为21.48%和45.28%。也有高校辅导员反馈,人际交往和情感困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恋爱课所要传递给年轻人的是,如何建立并经营一段积极向上的亲密关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有效有用的沟通;如何懂得自尊、自信,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这些问题不只在恋爱婚姻中有所涉及,更可能贯穿一个“社会人”的一生。

情感关系的背后是性别角色的互动、社会关系的连接,青年的情感教育也是一个社会性课题。近年来,不乏有人打着“物化爱”“女德”等旗号传播扭曲的恋爱观,也有借着极端女权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挑起社会对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保持冷静理性、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同样离不开学校、老师、家庭的积极引导。

笔者认为,婚恋教育不是狭隘地教人“搭讪妙招”“择偶秘决”,更不是为了“催婚”“催生”,更多地是要让年轻人懂得爱的本质,理解何为平等、何为尊重、何为责任。

人们对于婚恋课的担忧,还在于学生是否会沉迷于恋爱,从而荒废学业。其实,学知识与学婚恋,并不是互相矛盾、非此即彼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全面的人”,把情感教育与价值教育、知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需要反思的是,过去我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婚恋教育等。事实上,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严肃的教育”,恰恰是因为这类教育的缺位才引发了一些社会悲剧。像之前的“胖猫”事件、某高校的“PUA事件”等,都反映出当事人处理情感问题的缺陷。

随着社会发展,每一代年轻人对于婚姻恋爱的理解和期待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婚恋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紧扣时代发展特点、青年成长规律不断迭代更新。对于上好这门“恋爱课”,笔者还有三个观点。

“恋爱课”是人生的“必修课”,需以平常心看待。虽然恋爱、婚姻属于个人选择,但与婚恋连在一起的人格塑造、情感独立、责任担当等,却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需修炼好的基本功。如何选择志同道合的伴侣,如何把爱情与学业、事业统一起来,如何坦然地面对情感挫折,解答这些问题都需要理性的态度、成熟的心理、积极的心态。不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多听听父母、老师的意见,找到与自己价值观、人生观相符合的爱情模式,自己争取想要的幸福。

“恋爱课”不必羞答答地开,学校、家庭、社会都是教育的主阵地。恋爱教育涉及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多个方面,需要适时嵌入青年成长周期。高校可以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优势来构建课程体系,中小学可以结合思政课、德育课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家长而言,不妨早点把“爱情”纳入亲子交流的话题,潜移默化地进行一些正向引导,而不是读书阶段避之不及、工作后直接进入“催婚”模式。此外,还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避免在一些公共话题的讨论中产生对立与撕裂。

婚恋既是家之小事,也是国之大事,需要营造优婚优育的环境。婚恋教育十分必要,但不能把年轻人晚婚晚育的现象完全归结于婚恋教育的缺失,光靠教育发力也不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关键是要拿出更多帮助支持年轻人成长发展的务实举措。比如民政部推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持续深化婚俗改革,浙江等地出台延长婚假政策,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此外,还需着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城市青年租住房等难题,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缓解婚恋焦虑。

恋爱,是一门关于爱的学问,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它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标准答案,但也需用心学习、悉心经营。走出教室,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写下专属的幸福答卷。

THE END
1.婚恋观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具体的说包含以下几个意思:爱情以一定客观物质为基础;理想是爱情的社会内容;男女平等;具有排他性、热烈性、持久性的特点。[1] http://baike.soso.com/v60844225.htm
2.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docx关于婚恋观的概念,学术界迄今没有给出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在学术界只有一些相关概念的探讨。学术界目前有主要以下几种观点: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婚姻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包括人们对爱情的基本观点(恋爱观),人们对爱人的期望、人们对各种婚姻形式及其变异的看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122/64665812.shtm
3.舒淇的“剩女”婚恋观综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舒淇的“剩女”婚恋观 节目简介 偶像万万碎 2016 播出:芒果TV 主持人:李莎旻子 / 孙骁骁 地区:内地 类型:访谈/ 芒果出品 简介:由芒果TV倾力打造的首档全新概念互联网综艺访谈节目。新晋女主播李莎旻子领衔主持,以独特的视角、最当红的明星、最好玩的游戏、最刁钻的问题、最无节操的爆料、最轻松搞笑的气氛面对https://www.mgtv.com/b/293919/3236986.html
4.半年营收增长700%,小猪佩奇是如何俘获90后的他们的婚恋观、育儿观 与上一代人已经大相径庭 在去年的《新中产生活大调查》里 我们就已经发现 中国父母素来控制子女和要求子女反馈的传统 将会中断于新中产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并且渴望找到一种自己认同的 “家庭生活方式”作为范本 于是,《小猪佩奇》出现了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373562604&efid=iRwnuyWbY63Ke8XXfragEA
5.我院召开“女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会议首先,孙贵英作为老师和朋友与同学们敞开心扉展开对婚恋的探讨,大家各抒己见后孙贵英向大家提出三个问题:1、确定恋爱关系前是否了解对方?2、恋爱动机是什么?3、如果出现感情危机,该如何解决?随后,孙贵英对“婚恋观”这一概念做出讲解:婚恋观是指个体对婚姻和恋爱的看法和态度。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思想不断开放,人们对https://sport.lyu.edu.cn/2021/0525/c711a182346/page.psp
6.让角色成为每个人的影子」华云文化亮相上影节IP影视开发大会女主一次次的绝地反击,自带小人物成长、成功的爽感,振奋观众精神,构建热血职业观。 双强设定,感情线紧凑刺激 传递成熟的婚恋观 与其他“童话式爱情”不同的是,男女主从一开始的暧昧互撩,到真正走心后互相救赎,探讨了“欲望和责任如何平衡”“恋爱与婚姻的区别”“不同人爱情观与道德观的碰撞”等问题。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48449571422666
7.婚恋报告(范例10篇)一般来说,有付出就有收获,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你是否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呢?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是与“婚恋报告”相关的,所有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婚恋报告 篇1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西方婚恋观传入我https://www.liuxue86.com/a/5006655.html
8.中意伴侣难求在日华人婚恋面面观现代社会,年龄当然不成为婚恋的首要条件和主要障碍。在中国,50岁还能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在日本,退休年龄也从60岁开始上调,这些都说明对于“人生”概念的时间性设定正在不断延长,即使人过而立之年,依然有成家立业的充裕机会。所以年龄不是一道坎,华人结婚难不是建立在岁月匆匆、人生易老的心理焦虑之上。https://www.chinaqw.com/news/2005/1201/68/7627.shtml
9.《新相亲时代》婚恋观引年轻观众热议婚恋观念再引热议 孟非:学会尊重彼此的选择 父母现场把关一直是《新相亲时代》节目的一个最大看点,这个平台为相亲者提供了一个更广的接触平台,而正是家庭概念的深入,让很多关于家庭、婚姻的观点被抛出,也引起了观众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家庭中,双方对于经济责任的承担,孟非评价:“女生听到男方或者男方家庭说‘你https://hn.cri.cn/chinanews/20180514/b78464e4-6b75-5dca-75c0-3eb0de287c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