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是一个看似既简单又复杂的概念。它很容易被理解为
生活标准,也可以理解为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确实涉及到生活
条件、经济资源、人际关系等方面,但更多地是一种对生活感知
的认知和评价。因此,社会学视角下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也是
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生活质量的社会学认知
在社会学视角下,生活质量是一个个体所处社会环境中对自我、对社会、对生活的感知。我们常常说的“感觉不好”、“没有幸福感”等关键词恰恰就是在描述个体的生活质量。因为这种感知常常涉
及到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
社会学意义上的生活质量要素是生活条件、心理健康、社会关
系与参与、社会地位等方面。它涉及到个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体面、尊重、安全感、发展机会、公平等诸多维度。在国际社会中,WHO也制定了生活质量观念的定义,即涵盖个人身体、心理、社
会及环境四个维度。
这些要素的提升,好像是独立作用的。但在实际中,它们相互作用是巨大的。例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到,一个人在生活环境差、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他的健康很难得到保证。好的生活环境势必能够激发个人的积极向上心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至于社会地位、社会参与等方面更是在整个因素体系中起到加成效应。
二、社会发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社会发展是我们追寻更好生活的过程,恰恰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推动力。需要提出的是,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阶段特征也往往会对生活质量的感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经济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扬。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GDP增长是全球最优秀的之一。在这4个十年里,脱贫攻坚和城乡建设等计划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2、教育发展
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中介。在教育程度提高的过程中,个体的理性认知水平也相应提高。各种人文、社会环境的教育,能够形塑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和人格品质。这对于生活质量的发展和实现有着重大的推动力。
例如,教育程度高的社区,家庭生育率普遍较低;又例如,城市的大学教育,身处边缘的青年在参与就业市场时,往往会比较受欢迎。
3、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之一。公共服务与
社会保障往往也被认为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人民的
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及提升各方面生活质量。
医疗保障、社会救助、流浪人员庇护等社会工作,带来的就是
对于弱势群体的帮助。国家对于体弱多病,贫富悬殊的群体,以
及老年人等均做出很好的保障政策。例如,中国实施计划生育的
同时,也为老年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这些政策和服
务正是社会公共服务与保障使生活质量大幅涨升的重要推动力。
三、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它可以
激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度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1、激发社会创造力
好的生活质量与生产力密不可分。人们享受满足、安全的生活,会更具创造力。这有助于人们自我实现、开拓新市场、创新技术。这些创造性的成果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动的动力。
2、分担社会负担
宜居环境带来的是减少感冒、流感等因恶劣环境的罹患率。与此同时,还有人口减少,延长的平均寿命等经济洼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社会负担也能够逐渐分担。这样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结语
总之,了解社会学的生活质量概念,有助于我们认知人生的更多维度。同时,对于社会与个体,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不断的努力,人间蓝图也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