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治国理政、定国安邦、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家庭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作用,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领导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回应亿万家庭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守正创新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家庭根基。

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离不开亿万家庭强有力的支撑。人口问题是事关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我国有14亿多人口、4.9亿多家庭,无论是人口规模适度增长、人口素质全面提升,还是培养接班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高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确保劳动力供给充裕;注重为家庭赋能,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家庭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内在包含广大家庭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共同富裕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充分调动每位家庭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奋斗创造幸福生活,靠勤劳走上致富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把广大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家庭养老托育、子女教育、事业家庭平衡等急难愁盼,加强对特殊困难家庭关爱帮扶,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绘就家和万事兴的幸福图景。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需要家文化提供丰厚滋养。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精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弘扬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传承“恋亲不为亲徇私”“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等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涵养忠诚干净担当、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树立新时代家庭观,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家国一体”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一体”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成为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这为今天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中国方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从家庭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起中国与世界“民相亲”“国相交”的连心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为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妇联组织独特贡献

做好家庭工作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新征程上,妇联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国妇女十三大目标任务,打造“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升级版,大力实施家庭服务巾帼行动,充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为促进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尽责,为广大家庭美好生活服务,助力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家庭根基。

围绕促进家风端正,着力提升最美家庭品牌影响力。拓展活动广度,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与各类家庭文化、公共议事、积分超市、基层党建等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横向联动寻”“纵向系统推”“点上群众荐”,扩大寻找蓄水池。强化活动深度,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家风、革命红色家风、新时代共产党人良好家风,持续推动家风故事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网络,联合有关部门推进清廉家风建设,总结推广移风易俗好家庭好案例,让家庭文明新风尚更加充盈千家万户。增添活动亮度,在城乡社区普遍设立最美家庭光荣榜宣传栏,依托主流媒体、网络新媒体、妇联所属全媒体等宣传平台,让最美家庭品牌叫得更响、传得更开。

围绕促进家教良好,着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性。培养专业化队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系统研发课程教材,协同推进学科体系建设。丰富专业化产品,依托专家力量,打造全生命周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产品,开展亲子阅读、亲子科普等实践活动,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理念知识,为家长解疑释惑、提供帮助,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打造专业化阵地,抓住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契机,推动将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融入社区规划建设,就近就便满足家长科学育儿需求;联合网络新媒体资源建设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让家长更加便捷地获取家庭教育指导。

围绕促进家庭和睦,着力提升家庭关爱服务精准度。持续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活动,实施温暖守护、赋能成长、爱心助力三个计划,统筹用好“爱暖万家”“阳光驿站”“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知识书包”等资源,加强对爱心妈妈培训,把关爱服务留守困境儿童的工作做实做细做规范。持续深化婚育服务进万家活动,推出“幸福联线”婚恋交友服务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交友联谊活动;将托育服务纳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两纲”示范创建,推广“爱在开端”项目早期育儿服务模式,为家庭提供优质普惠托育服务。持续深化巾帼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制定巾帼家政服务机构评价标准,培树巾帼家政龙头企业,举办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推进巾帼家政进社区,真正实现“就业一个人,幸福两个家”。

THE END
1.高校婚恋教育,也不可“用力过猛”高校婚恋教育,本应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婚姻观的有益尝试,但倘若将其与提升生育率挂钩,就操之过急了。 专家们要提出更多针对青年人的有价值的发展思路,关注为青年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上,让年轻人拥有稳定的职业前景与可观的收入;关注完善法律法规,为婚姻家庭筑牢安全防线;关注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增强民众的获得感http://views.ce.cn/view/ent/202412/11/t20241211_39231448.shtml
2.@文成青年,一份青年婚育意愿调查问卷来啦!关于结婚和育儿我们想听@文成青年,一份青年婚育意愿调查问卷来啦!关于结婚和育儿我们想听一听你的声音!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代青年对婚姻和育儿有了新的要求 关于青年婚育文化和婚育意愿 我们想倾听您的心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家庭观、婚育观,完善支持青年婚育的制度机制,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75918694688079&wfr=spider&for=pc
3.《中国人口报》刊文: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高校开设婚恋课程、做好大学生婚恋教育,可以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进而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就更好打造高校婚恋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将婚恋教育课程纳入大学选修课程体系。结合大学生对婚恋教育需求增加的实际情况,高校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婚恋教育课程,通过https://www.dangbaotoutiao.net/ttyw/c_158294.html
4.高校婚恋教育,也不可“用力过猛”谈经论政高校婚恋教育,本应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婚姻观的有益尝试,但倘若将其与提升生育率挂钩,就操之过急了。 专家们要提出更多针对青年人的有价值的发展思路,关注为青年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上,让年轻人拥有稳定的职业前景与可观的收入;关注完善法律法规,为婚姻家庭筑牢安全防线;关注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增强民众的获得感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56/54/14530195.html
5.加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引导营造婚育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近年来,年轻人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呈多元发展趋势,不同程度存在“恐婚”“恐育”等问题,以及“过养过教”“不养不教”“不会不善”等家庭教育问题,急需多措并举开展“宣”“导”“建”,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全方位“宣”,让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常态常效可感可知可及。 由党委宣传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01_15619643.htm
6.青年婚恋领域国内的法律政策及其不足公共政策与青年婚恋的稳定性息息相关。2017年出台的《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关注青年婚恋领域,发展目标是促使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相关法定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发展措施包括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472.html
7.拿什么提高生育意愿?专家:应逐渐改变适龄主体婚育观家庭观记者注意到,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也出现在近日公布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2年工作要点》中,其中提出,要以“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为重点,加强对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重塑多子女家庭养育文化,淡化教育焦虑,弘扬“孝”“和”家庭价值观,推动构建积极正https://m.icppcc.cn/newsDetail_1083975
8.温州教育在线:温大教师参加树婚育新风建和美家庭——全省“婚育服务进三位专家做主旨报告,五位论文获奖者做主旨发言。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调研,深入探讨新型婚育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路径,交流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引导的做法和经验。 活动中,周奇教授围绕《引入家庭生活教育,塑造青年新型婚育观》这一主题,从“婚育观的发展”“婚育观的现状”“婚育观的意义”“婚育观的对策https://www.wzu.edu.cn/info/1321/79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