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意愿的代际传递:父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期刊: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卿石松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CFPS项目办公室感谢作者团队的供稿。“文献传送门”栏目诚邀用户投稿,欢迎您介绍基于CFPS数据的优秀

成果。

在生育政策不断调整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群体作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婚育主体,他们的生育

或父母具有重要影响。在大家庭(兄弟姐妹较多)长大的人,不仅渴望拥有更多子女(Buhr等,2018),

即家庭社会化是解释生育代际传递的主流理论。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或数据局限,已有文献要么强调父母

生育行为对子代生育偏好的积极影响,即行为-意愿传递路径,要么仅考察生育价值观或态度如理想子女

而父亲在生育代际传递过程中的作用相对被忽视。本文以2018年调查时年龄为14-35周岁(出生于1982

-2005年)的青年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意愿和行为两个维度探究原生家庭父母对子女生育意愿的影响,以

便辨识价值观传递和学习模仿两种社会化机制的相对影响,同时区分和比较父亲、母亲对儿子和女儿生育

意愿的相对影响,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生育代际传递作用及潜在的性别差异化传递机制。

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不同于以个体为抽样单位的调查,CFPS以家庭为最小抽

样单元。于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完成的第五轮全国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尤其特别之处在于

分别采集了样本家庭中10岁以上全体成员的生育意愿及个体特征信息。这为本文探究父母和青年子女之间

的生育意愿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关联提供了独特的数据支持。一般认为,生育观念社会化发生在儿

意愿较少受到结婚、生育等个体经历,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干扰。换言之,未成年子女的生育意愿与父母

生育意愿的关系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代际传递作用。只是考虑到儿童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生育意愿或尚未

形成相对稳定的生育偏好,于是,本研究限定育龄期青年,并依据国务院对青年的界定,选取调查时点

年龄在14-35周岁(出生于1982-2005年)的青年子女及其父母作为分析样本。本研究样本之独特不仅在

于涵盖未成年子女(不限于女儿),而且包括本世纪最初几年出生的“00后”,使之适合代际传递分析并更

好地反映最新出生队列的生育意愿。

sion)检验,发现因变量的分布状况适合泊松回归。同时,通过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

(BIC)发现,泊松模型优于零膨胀泊松模型,且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此外,为了纠正潜在的异方差,

回归分析过程中在初级抽样单位(PSU)内聚类以得到稳健标准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参照同类文献做

法,将理想子女数重新编码为序数或类别,并分别使用有序逻辑斯蒂和多元逻辑斯蒂模型进行估计,以此

作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检验。同时,进一步划分未育和已育子样本,比较原生家庭经历和个体经历的相对

影响。

研究发现

数据结果显示,父母双方的生育偏好能够反映在子女的生育意愿上,从而为生育态度、价值观的代际传递

提供强烈的证据支持。不过,父辈生育行为对子女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至少在程度上微乎其微。我们

通过同时考察父母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对观念传播和行为学习两种社会化机制做了检验,从而得到新的发

现。具体而言,当分别考察父母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和生育行为(子女的兄弟姐妹数)的影响时,两

姐妹数)的影响不再显著,仅父母生育意愿对子代生育意愿的正向影响保持稳健。这就意味着代际之间的

生育关联,主要作用机制是父母态度、价值观的传递,而不是子女对父母行为的模仿。这一结果强调,单

独衡量父母的行为和经历并不能全面、真实反映父母对子女生育偏好的影响,甚至造成结果的偏误。本文

发现父母生育行为影响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结论。

同样重要的是,本文还考察父母的影响是否会随着子女成长而持续或是弱化。结果表明,当子女经历生育

事件即成为父母之后,母亲的意愿不再具有显著影响,仅父亲的意愿可以继续影响儿子的生育偏好,尤其

是农村家庭。也即是说,对于拥有生育经历的成年子女,他们的生育偏好或再生育意愿,可能更多地受到

个体生育经历的影响,而原生家庭的影响开始弱化。不过,与父系家庭结构特征一致,父亲对成年子女生

育意愿的影响持续存在,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父-子代际传递。这一结果契合中国的文化情境和父权制家庭

结构,从而对国际上为数不多但结论有冲突的经验研究补充了中国情境的证据。事实上,来自西方国家

代际传递,为父母是否依然显著影响成年子女生育意愿的结论提供了新的认识。

育意愿无关,但在有子女的青年样本中,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负面

影响(主要体现在城镇家庭)。不过,值得强调的是,将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年限)纳入模型并

没有减少父母生育意愿的影响。这意味着不能仅通过社会经济地位的传递来解释生育意愿之间的代际关

联,原生家庭和父母在塑造年轻人的生育偏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新点及政策意义

父母意愿和行为的相对影响,全面准确地评估父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优势,因为

涵盖父母和儿子女儿的样本,丰富拓展了以往侧重于母-女代际传递的研究。发现父亲的意愿对儿子和

女儿的生育偏好也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拥有生育经历的儿子来说,只有父亲的意愿依然具有显著影

响。这些结果深化了生育代际传递机制路径的认识,也契合中国的家庭结构、代际和性别关系特征。总

此项研究从更全面的视角分析生育意愿的代际传递路径,对推进家庭层面的生育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研究结论也具有政策含义。生育态度或意愿的正向代际传递可能会对未来的人口规模产生重大影响,来

自大家庭的人将对未来的人口规模做出更大的贡献。鉴于家庭是传递生育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场

可能会持续下去,甚至落入“低生育率陷阱”。相反,如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时代育龄青年婚育

观念再转变,也可能出现积极的一面。例如,在全社会宣扬推广积极的新型婚育观念,推动家庭在新型

婚育观念形成与传承中发挥更大作用,将来也可能提高青年婚育人口的生育意愿,至少能够大大缓减

“不想生”的问题。从而实现生育水平的恢复和提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地址: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四层总机:(010)62767908电子邮件:isss.cfps@pku.edu.cn

THE END
1.新时代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调查问卷法律青年人北京市妇联正在开展新时代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调研。您的回答能为我们了解当前青年人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特别说明的是,每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您不必担心您的回答是否正确,只要填写真实情况和想法即可。依据科学研究规范和有关法律规定,您在调查中提供的任何信息将会被严格保密。调查数据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5A6F8J05348YII.html
2.婚姻与家庭调查报告(通用6篇)篇1:婚姻与家庭调查报告 婚姻与家庭 1.摘要与引言 婚姻是什么? 家庭是什么? 这是人类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学者们的关注。我也对有关婚姻家庭的问题很有兴趣,所以读了几本有关这些问题的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著名的学者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一书。这本书使我进一步深入思考婚姻的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ewt0fz.html
3.《关于青年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4000字.docx关于青年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目录 TOC \o 1-2 \h \u 19772 关于青年婚姻生育及家庭观念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 1 12024 一、 调查目的 1 13064 二、 调查对象 2 6504 三、 调查方式 2 21090 四、 问卷调查结果 2 12565 四、问卷结果分析 4 20043 (一)结果分析 4 2087 (二) 思考与建议 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03/6110101214005123.shtm
4.在校大学生生育观调查问卷14篇(全文)在校大学生生育观调查问卷 同学: 您好! 我们是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10政行第一调查小组的成员,非常感谢您在繁忙的生活之余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主要调查本校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和生育动机,用以分析大学生生育意愿现状与其影响因素,从而透析中国未来人口发展变化。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2jxm151.html
5.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性如何影响家庭婚姻95后这次调查的一个重点正是,试图理解性,尤其是90后乃至95后年轻人的性生活状态与人口、健康,婚姻家庭甚至社会平等之间的关系。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对性的态度与看法,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的学者联手开展了一次“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调查历时3年,共收集到6828份有效答卷,最终的报告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174237
6.大学生生育观念调查问卷*6. 你的婚姻状况为? 已婚 未婚 *7. 你的生育偏好是? 男孩 女孩 男女都一样 *8. 你对女性生育所需经历的相关内容了解多少? 十分了解 有了解过一些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9. 你是否愿意尊重配偶的生育观念? 是 否 *10. 你认为在生育及育儿的过程中男性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可多选】 https://www.wenjuan.com/s/Jf63A30/
7.今日财经期刊佳作关注: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现代性”困境资本逻辑造成的相对过剩人口,现代性的生存焦虑,儿童消费主义导致日益沉重的生育压力,享乐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现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对中国人口再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为了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伟大复兴,中国需要:加强人口发展的战略研究,重建人口学理论;节制资本,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建构科学的人口价值理念https://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tocard/173608933?courseId=90690442
8.女生生育观念调查问卷A、家中老人的意愿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性别偏好(想要男孩或女孩)。B、对未来迷惘的心态,子女的教育及目前的工作压力。C、目前的家庭经济能力。D、年龄因素和身体原因。E、喜欢小孩子。F、婴幼儿托育教育配套设施、医疗是否完善。G、生育政策的影响。H、其他 https://www.wjx.cn/xz/2252572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