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论文范文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2、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3、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4、物质至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三、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2、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3、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4、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5、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大学生恋爱现

男女大学生常表现出以下特征:

1、恋人之间常有眉目传情和语言沟通;2、常有美化对方、情人服里出西施的倾向点力图完善自己、表现得更好;3、渴望与恋人在一起;4、看见颓人与别的异性在一起会有嫉妒心理;5、期望在身心上与对方融为一体;6、希望能为恋人多作奉献恋爱着的大学生常常表现出羞怯性、兴奋性、冲动性、幻想性等心理特征。同时在行动上表现出焦灼不安、记日记、读爱情小说、欣赏音乐等个人独自进行、独立体验的内隐行为,以及写情书、修饰自己、去舞场、看电影、郊游、倾心交谈乃至拥抱接吻等外显行为。

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比较普遍,发展的趋势是有增无减,这反映出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的变化,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恋爱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以前,高年级大学生恋爱的人较多,而现在年级下移,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长沙地区一些高校调查,低年级学生中,恋爱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30%,恋爱的女生占女生总数的40%,有的学校高年级学生中谈恋爱者近半数。

(二)恋爱方式从隐蔽化向公开化转变,结交异性朋友大方,恋人相处不遮隐,出入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对别人的议论毫不在乎。

(三)在爱情问题上追求一种现实的快乐观、爱情浪漫化。以前的大学生把谈恋爱看得严肃,选择恋爱对象也很慎重,没有一定把握不会马上投入实践。而现在大学生中一部分人的异性交往更加注重情感上寻求快乐,把恋爱成功与否看得不那么重,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沈阳地区某高校对500名大学生调查,恋爱目的摆在第一位的是丰富生活,占60,4%;慰藉解闷的占14、6%,为建立家庭的占25%。由此可以看出,许多人只想恋爱而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他们选择恋人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

二、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问题

(一)择偶标准不实际。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幸福,期望自己有一个称心如意的爱人。但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经历单纯,受文艺作品等的影响,往往把选择的对象理想化。有些人根据心中的偶像按图索骥,发现现实中的人很难吻合,不免失望懊丧,有些人希望对方十全十美。

(二)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的从众心理等。恋爱动机的纯洁和健康是保证恋爱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没有真挚感情基础的恋爱往往先天不足,容易夭折或发育不良,甚至后果严重。

(三)爱情表达方式上缺乏修养。爱情的表达方式既反映民族特点又反映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中华民族的特点是感情表达含蓄、深沉。大学生的表现应符合大学生的身份,举止文雅,注意分寸都场合。恋人间的忠诚不一定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亲吻才能表达。

(四)受西方观念影响,性行为轻率。受西方性解放观念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恋爱中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也有些同学是在恋爱过程中,随着感情的发展引起性冲动,一时缺乏理智而越轨。对此,恋爱中的大学生应增强责任感,把恋爱行为严格限制在社会规范之内。

(五)不能正确对待恋爱挫折。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干扰或障碍,致使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感状态。恋爱中的挫折,常见的有失恋、单相思,陷入感情纠纷中不能自拔也是一种挫折。但大学生很多都经不起失败的恋爱,进而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全面看待大学生恋爱问题

大学生是否可以谈恋爱,以及弊多利多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生具有谈恋爱的资格问题。

应该看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感情不稳定,性格爱好也未完全定型。特别是对选择终身伴侣,还没有确定的看法,加上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冲突,因而容易失败。

THE END
1.关于大学生恋爱论文8篇(全文)关于大学生恋爱论文 第3篇 一、女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普遍性。 如今, 大学生恋爱已经越来越普遍。据统计, 近十几年, 涉足爱情的大学生已经占总体的64.5%。2005年, 国家还颁布了在校大学生是否可以登记结婚的问题可按婚姻法有关规定执行, 这使得爱情对于大学生而言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 而是提上议程的一件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xr76ee1.html
2.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6篇)篇1: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 大学生婚恋观中的道德问题 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婚恋观由“婚姻”和“恋爱”组成,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恋爱是为婚姻做好准备,婚姻是最终的目的。而如何让婚姻幸福长久,这就要恋爱来积聚感情。婚恋本是一种幸福的两性生活,但现在社会新思想的流入和人们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hmlib4.html
3.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3篇)尽管我们的高校一直在倡导和教育青年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恋爱观,但现实的生活中这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恋爱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当代女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特的群体,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恋爱观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和高校的建设,并且对社会女性的婚姻观乃至下一代的婚恋观都会产生较大较深远的影响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19/17/79360359_1117698577.shtml
4.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作家在婚恋、家庭、伦理方面著作颇多,经整理归纳,现从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三个方面依次阐述。 (一)恋爱观 1.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家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5.相亲VS自由恋爱,你pick哪个?单身与恋爱是经常出现在校园生活中的两个关键词汇,高校关于恋爱主题的课程也逐步开展起来,重大节日家庭聚会讨论的话题中,都会有关于恋爱的内容。 面对难以躲避的人生大事,有的年轻人选择了躺平,顺其自然等待缘分,佛系看待恋爱与婚姻;也有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焦虑,发动身边的资源努力扩展交友圈,力图尽快“完成任务”;还有一https://www.pbcsf.tsinghua.edu.cn/info/1215/6128.htm
6.Y世代爱情:漫漫结婚路TOPYS创意内容平台她是《已婚者少数派》(A Little Bit Married)一书的作者。这是一本有关20多岁年轻人及其恋爱与婚姻感受的书。她还有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使命:成人期》(Mission: Adulthood)也是讲述她这一代20多岁年轻人感情历程的。 将现在模棱两可的约会与前代人的约会做个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后者有更明确的恋爱法则:例如,https://www.topys.cn/article/7429.html
7.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爱是疗愈师,也是营养师,如果我们真的能遇到好的爱情,我们就能透过爱的滤镜,遇见更好的自己。”《如何拥抱一只刺猬》的角度很有趣,作者段鑫星教授将我们的人格倾向比喻为“爱的镜子”,用这些有趣的人格特质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某种伴侣、我们的伴侣为什么会有某种表现以及我们与另一半在恋爱与婚姻中要如何促进彼https://www.epubit.com/bookDetails?id=UBc8314a2b3fa2
8.潘绥铭3. 《恋爱也应重视性选择》,四川省期刊优秀论文奖,1989 4. 《婚后性生活之目的》与《寻求婚后性生活的美好感受》,中国法制期刊优秀论文奖,1989 5. 科研项目“北京市婚姻新情况”,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等奖,1992 6. 论文《北京市婚姻质量调查报告》,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3 7. 参与科研项目“https://baike.sogou.com/v7932272.htm
9.唐君毅爱情哲学研究论文>哲学与人文科学唐君毅爱情哲学研究鲍晓洁 唐君毅是第二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而立之年就已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哲学系统,他的哲学思想皆立足于人生,以启导人向前向上之生机为鹄的。恋爱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话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八十多年前唐君毅就已认识到现代文明中爱情婚姻问题https://wap.cnki.net/lunwen-102342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