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是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强调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弟、睦宗族、厚邻里、勉读书、崇勤俭、尚廉洁;以家庭伦理为主体,以勤俭持家为根本,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成德。(陈来,2017)家训从形式上大致经历了从口头训诫到建章立制的变迁(杨威、张金秋,2017),先秦家训停留于口头说教,两汉时期从训诫活动到文献形式,六朝时期从非规范性家训到规范性家训。(?徐勇,2017)中国家训文化在教育对象上具有从贵族向平民发展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有从重道德到重视道德、治生并重的发展特点,在表达形式上具有从只言片语到成文成系统发展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从粗糙到细腻发展的特点。(党红星,2006)
?????2.家风家训的本质属性及关系
二、家风家训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不断拓展
?????1.继续开展重点家风家训研究
?????2.深度挖掘家风家训中的有益思想内容
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修身、齐家、处事、治学等内容,除此之外还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如经世致用、廉洁思想、绿色发展等。处世方面主张:爱众亲仁,博施济众的博爱精神,救难怜贫、体恤下人的人道思想;近善远佞、慎择交游的交友之道;好生爱物、物人一体的和谐意识;中和为贵、文明谦恭的修养观。(陈延斌,2001)立身方面强调:诚信立身、诚信交友、诚信为官、诚信经商。(宣璐、余玉花,2015)“廉洁”“廉政”方面体现:崇俭抑奢,节制欲望;量入为出,不吝不奢;取之有道,以义制;公私分明,为公去私;反贪反贿,拒腐防变;乐善好施,爱国济民。(肖群忠、李营营,2017)
“治生”之道在诸多家训中都有所体现,所谓“治生”即怎样取得、保持和增殖私人财富,包括治生之道和治生之策两大部分,重点是“勤于农事”和“俭以持家”两大方面的内容。(吴传清,2000)此外,中国家训中的环境伦理教育思想也非常宝贵,强调要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视万物生命价值,倡导爱护万物生灵观念,善于利用环境资源,重视维护居住区域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以免家园遭到破坏。(王长金,2005)
?????3.区域家风家训得到重视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家风家训既有共性、全国性也有个性和区域性。安徽东至县周氏和山西闻喜县将裴氏等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都与其注重家教家风有关。东至周家家风注重培养道德、重视教育、力勤正业及朴素节约。(程莉,2017)闻喜县裴氏家教归结为“四教”:注重早教,抓好启蒙教育;注重身教,强调先人要做出良好的榜样;注重书教,引导家庭编纂家训家规家诫,并纳入家谱。(崔伟,2017)四川成都东山客家人对于家风的重视和传承已深深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注重神联、祖牌、族谱家规以及传承人等有形载体,还注重民谣、俗语、山歌、节庆、婚丧嫁娶仪式等无形的文化载体(苏东来,2017)。浙江省家风家训呈现出自身特征,近年来得到了深度的挖掘和整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当地比较注重将传统家风家训与现代公民建设的结合,注重弘扬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并且注重与建构新型村规民约相结合。(陈寿灿、于希勇,2015)
?????4.研究方法与视角有了新的突破
家风家训研究在继承有的文献研究、经验分析、辩证思维等方式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借鉴了一些新的理论框架。有人采取了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词频统计发现我国传统经典家训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家庭秩序:重视以家庭核心人际关系为主的人际秩序,以家庭生活关系为基础的生活秩序,以儒家伦理为根基的心灵秩序。(郑秀花,2015)从研究视角来看,有人借鉴了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对家风进行了新的认知,认为“家风惯习是家庭成员在家风场域下对客观环境进行主观调适所形成的性情倾向,它的生成既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与家庭成员心理因素相互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家风场域加以维系和改造的过程。”(杨威、刘宇,2017)还有人从文化学研究视域审视了“江南第一家”家族家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弘扬问题。(徐友龙,2017)
三、注重家风家训的内在价值及当代转化研究
?????1.家风家训回潮的原因探析
家风家训是当前人们热议话题,之所以如此其实是在对当前家庭道德领域出现的诸多突出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是家庭伦理的现实危机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庭美满的伦理审思。(路丙辉,2014)传统家风家训之所以仍有其强大生命力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形成了对家族的深厚情感,自古以来重视家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注重家教家风的传承;同时,与家风在方法上的柔性特征、在内容上注重人伦教化有关。(王立刚,2017》)
家训既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承载着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能。(洪明,2010)家训家规的首要功能是“齐家”,其次在于“修身”,在对家庭进行有序治理的过程中,约束个人行为、养成良好的德性养成。(陈来,2017)家训在指导家庭、家族代代延续的基础上也为治国安邦平天下提供了价值基础,包括以“修齐治平”学说为根本政治伦理价值,将治家和爱国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社会伦理价值,以及注重家业治理和家庭和谐的家庭伦理价值。(陈荟芳,2017)很显然,利用家风家训的教化功能可有助于家庭治理和社会治理。
?????2.中国传统家训价值观有其独特的实现机制
从具体形式看,家训的教化方式包括:举行经常的训诫仪式;建立定期的“民主生活会”制度或通过聚会进行彰德抑恶的规诲;填写《功过格》,以知非改过;运用诗词歌诀、格言箴语对子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刻石立铭,时时对照检查;“陈达世故”的实践锻炼,以增长处世经验。(陈延斌,2001)
?????3.家风家训的阻抗因素
近现代以来,中国家风先是备受指责和非难,之后是怀念和向往,经历了撕裂、沉寂、苏醒、复兴等历史境遇。(王常柱,2017)当前传承家风家训的外部条件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一面。一方面,民众对家庭在社会建设、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父母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成才教育重于成人教育、家风受到世风冲击、优良家风亟待培育和弘扬、家风和家训文献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不够等突出问题。(张琳、陈延斌,2016)
家庭自身问题不容忽视。当代中国家庭经历着人口与家庭的双重变迁,且内嵌于社会转型之中。家庭规模小型化与结构简化、家庭人口老龄化及相应的居住模式变化、非传统类型家庭大量涌现等是我国当代家庭户变动的主要趋势。(彭希哲、胡湛,2015)家庭自身的变化对家风家训的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更为具体的阻抗因素体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致使良好家风出现偏移,“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的普遍存在阻断了良好家风的传承,离婚率的攀升使家风家教遭遇挑战。(张红,2015)
四、重视家风家训与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
?????1.传统家风家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魂
家训家风因其与核心价值观的同源共生性和相融性,同时因其传承方式和教化功能的日常化和潜默性,使其在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实现过程中能够发挥转化器和推进器的作用。(高永强,2017)从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12个词在传统家训中都能找到对应之处。(金莉黎,2015)家风家训在形式上能够促进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能够真正实现其“落小,落实,落细”的内在要求。
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核心价值观下落和民间价值观提升的桥梁”,统治阶级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家训的形式濡化一代代中国人,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刘东升,2014)其优势明显体现在三方面:采取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教化方式,注重亲情的濡染和感化,注重在人伦日用潜移默化。(潘玉腾,2017)中国传统社会里,优良家风往往起着践行和培育儒家核心价值观并为践行儒家核心价值观提供实践路径、行动方案的伦理妙用。德善立家、耕读传家、勤俭望家、和谐兴家以及家国同构、利国利家构成中国传统家风的主旋律与主基调。(王泽应,2015)中华民族优秀家风传统中,睦亲勤俭的治家之道、蒙以养正的教子之方、重品崇德的修身之法、亲仁济众的处世之则等,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资源。(张琳、陈延斌,2016)
?????2.现代家风家训建设需要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
仁爱、忠孝、民本、慎独、中和等传统价值在中国历史中曾发挥巨大作用,也是目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但传统家训中也有一些糟粕需要摒弃,尤其不利于现代公民的成长。为此,中国的公民教育既要基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又要直面中国伦理文化的问题,才能建立具有中国伦理文化底蕴、符合现代公民理念的中国公民教育完整体系。公民教育的具体内容:集体利益优先基础上的个体权利意识教育;“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民主法治教育;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刘霞,2015)在汲取精华的前提下,可采取直接拿来、重新阐释、相提并论等融会手段。(赵冰波,2016)
研究家风家训,最终还是为了当下家庭和社会建设,也就是建设适合当下面向未来的好家风。其基本要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体现优秀传统家风特质的、承继革命红色家风的、与当下社会家庭生活相适应。(白海燕,2016)其基本方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批判、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乡土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统一。(陈桂蓉,2016)
?????3.现代家风家训建设的具体路径
在当代中国,应积极探索通过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即家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家风建设要吸收中华传统家风的精髓、家风建设要与党风建设同步推进、家风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镡鹤婧,2017)
首先,构建现代家风家训,需要借助于传统家风家训的内容和形式,如传统家训所蕴含着修身观、治家观、处世观等内容,以及所含着日常训诫、家训制定、仪式规训、家风熏陶等方法。(王易、安丽梅,2017)其次,构建现代家风家训,需要借助于传统家风家训所具有的大众化、生活化、通俗化以及仪式性、情感性、日常性等优势,把抽象化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成员的日用常行。(潘玉腾,2017)注重“上行下效”和“潜移暗化”的“风化”作用。(郝亚飞、李紫烨,2015)再次,构建良好家风家训,需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倡行家风建设,加强家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党刘栓,2015)以促进当代家风“场域—惯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步与契合。(杨威、刘宇,2017)最后,构建现代家风,需要探讨中国好家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滋养机制、价值涵养机制和实践弘扬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白海燕,2016)(洪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苏州市教育局地址:苏州市公园路198号邮政编码:215006网站支持IPV6总机号码:0512-65225216(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