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爱情教育弗洛姆内容途径
一、弗洛姆关于爱的构成要素
弗洛姆对爱是这样界定的:“爱是指热烈地肯定他人的本质,积极地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在双方各自保持独立和完整性基础上的相互结合。”由此可以看出,爱既是人处于克服孤独的需要,追求与他人结合,又是各方维护自我、保持个性,不把自身消融于他人之中。爱是一种活动,一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各自独立、相互肯定基础上的人与人的结合。弗洛姆把爱分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兄弟之爱、母爱、性爱、自爱和上帝之爱。为了不使爱变得抽象,弗洛姆提出了爱的构成要素:给予、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
首先,爱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给予不是在物质领域,而是在人文领域,给予人的整个人格或生命,把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生命活动、兴趣、理解、知识、幽默、欢乐、悲伤等无私地奉献出来。通过给予,“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足、我的能力”。
其次,爱意味着关心。这在母爱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爱自己的劳动成果,人们为所爱之物而劳动。
再次,爱是责任。“责任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需要的响应”。负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需求予以响应。
最后,爱是尊重。就是承认对方的自由和独立性,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对方独有的个性并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缺乏尊重、责任心会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的另类心理。
弗洛姆把爱看作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一种情感体验,从精神上界定爱,指出爱的本质是给予。弗洛姆的这些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大有裨益。
二、爱情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爱情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能正确驾驭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家庭,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应该使学生对人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婚姻、爱情、家庭。
最后,大学生中出现的爱情问题需要教育引导。不同学者对我国大学生恋爱的情况都作了调查,尽管调查年限、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调查所得数据不同,但是从这些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6.4%的大学生谈过恋爱。笔者2000年对西北边远落后地区大学生恋爱情况进行调查,有恋人的大学生占28.3%;2006年对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进行调查,正在谈恋爱的学生中05级占29%,04级占32%,03级占38%。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恋爱表现出下面几个特征:
②方式公开化。我们知道,大学生的爱情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改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谨慎严肃期(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学生被禁止谈恋爱,谈恋爱处于地下;开放突破期(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文化的交融引发了社会观念和大学生自身观念的变化。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行为有了相对宽容的态度,大学生的恋爱方式日渐开放,由地下转入地上;网络条件下的速成期(2000年至今)。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不在乎别人的注目和议论,在校园里形影不离,大庭广众之下卿卿我我已较为普遍。
③爱情表达方式缺乏修养。表现为恋爱行为不检点、不约束、甚至放纵。
④恋爱动机简单化。只恋爱而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恋爱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不少恋爱者的动机只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或虚荣心的需要,消除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充实课余生活,满足好奇心,随大流等。
如前所述,爱是一种能力。爱情不仅仅是一种瞬间强烈的性爱激情,还是一项挑战和意志抉择,一项生命本质追求的价值判断,一个人生历程的切实承诺与实践。爱情是意志行为,是个体人格成熟发展的需要,爱情的指向是自我独立意志的主动抉择,是人类成熟个体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拥抱爱人的生命,是以自己生命的本质去体验爱人的生命真谛。爱不是无师自通的情感,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教育工作者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要引导大学生善待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了解自我,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为拥有完整和谐的人生做准备。
三、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内容、途径
大学生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的爱情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不是鼓励学生谈情说爱。鉴于此,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爱的本质,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生理教育,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关系的教育,法纪教育等。爱情教育的核心是爱情的道德教育。卢梭说:“道德的美必然增添爱情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爱情能使理智有助于感情,能向感情注入道德力量,使内心活动在道德上趋于高尚,而不使人去盘算他所爱的人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只有当感情和思想融合成人对人的道德责任感,爱情才会是高尚的。”
大学生爱情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下:
首先,加强爱情的理论学习。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艺术。爱情实践的基础是爱情理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首先要解决爱的理论问题,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爱情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各种关系,等等。可以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推荐有关爱情的名著如《情爱论》、《爱的哲学》(瓦西列夫)、《爱的艺术》(弗洛姆)等,提高大学生的爱情理论水平。
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的校风的学校环境和一个温暖融洽、团结和谐、好学上进的班级环境,给学生以健康向上的精神感染和思想熏陶,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恋爱心理活动和行为。
最后,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大学生恋爱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弗洛姆著.赵正国译.爱的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3.
[2]张成山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8.
[3]黎文森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8.
[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5]张向红.我院学生恋爱观探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2).
[6]刘涛.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江西教育科学,2007,(11).
[7]王守纪等.爱的艺术与爱的教育――弗洛姆爱的理论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5).
[8]潘清泉.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思考.柳州师专学报,2005,(4).
[9]何桂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恋爱观演变轨迹的探讨.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
摘要: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代青年人从牙牙学语至步入大学校园,期间经历近二十年人生历程所接受教育的成果体现。大学生个体表现的差异,反映出家庭、校园、社会等多重环境氛围下对其个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值得探究。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水平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侧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生命源头抓起。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生命源头;媒体导向;政策推动
一、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价值观认知偏差
(二)大学生对感情观认知偏差
大学时期本是莘莘学子恋爱的甜蜜季节,然而当下大学生们恋爱中频发矛盾,由此造成了因爱轻生、甚至杀人泄愤等屡见不鲜的恶劣后果。天津一所职业学院的在校女生(XX)身着洁白的婚纱坠楼身亡,悲剧的发生源于殉情女生对爱情观的偏执,为了一段情窦初开的爱恋,以这种不负责任的极端方式草草结束了生命。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终酿惨剧,令人惋惜。更有甚者,因为追爱未获回应,不惜伤害甚至亲手毁掉对方。
二、改善心理健康和提高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国人素质学科,完善教育体系
1.国学即推广国学之精华所倡导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①倡导正心、修身、齐家,推广国学对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2.政治通过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增强爱党、爱国、爱民忠诚的信念。
(二)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的“回炉再造”提高国民生命源头的素质
何为生命的源头不管你是谁,你有多么大的成绩,你的生命来自于父母,父母便是生命的源头。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具有终生性影响,具有学校无法替代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的形成。倘若家中长辈不具备文化素养,道德出现滑坡,想必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不会给予子女正确的人生系统指导,即便后来这些孩子中的某些人通过后天努力考取了较好大学,但由于幼年教育的短板,也许会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及素质教育存在着难以预想的困扰。
盲目的哈韩、哈日、追求奢靡之风的娱乐导向,对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冲击很大,值得我们反思。这些鲜活的例证,不希望仅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新闻,更要将这些例证归拢集成,以反面教材形式在刊物出版,拍成影视作品,通过媒体主渠道对全社会进行正确宣传。要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虚拟与现实可以相互印证的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潜移默化的疏导,并对其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让大学生们成为有使命、有责任、有开拓精神的21世纪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0.
[2]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