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家谚语看男女两性意识及其差异

客家谚语是客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它用精妙、诙谐的语言描述出客家社会生活、人情世故、道德伦常,是客家人的智慧结晶,传递出客家人的心理认同,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整体风貌和群体意识。从古至今,客家人始终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为其立身之本,以崇尚勤劳为其优良传统,重视客家男女的婚恋婚俗。但是透过客家谚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客家社会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在社会人情的方方面面存在着较大的男女差异。在受教育上,男子始终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几乎所有的女子与读书无缘。在生活上,客家人一直崇尚勤劳,但是男女两性却在不同方面上表现其勤劳,才形成了所谓的“男主内,女主外”的现象。在婚恋婚俗上,从对待男女两性要求的异同,体现出客家人男尊女卑的观念。下面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客家谚语,来初步探索客家男女两性意识的差异。

一.教育观念

1.崇文重教----男女不平等

从这些谚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客家人崇文重教的观念十分浓厚,但是在过去,许多父母对男女受教育的态度却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待儿子,是想方设法地供他读书,望其能金榜题名,正如客谚云:“家佣潦樽樱官从何处来”、“养子不读书,不如养猪头”、“男子不读书,家计无路”。而对待女儿,却严重忽视女性教育,正如谚语云:“教子过学堂,教女过娘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在传统社会中,“除了个别书香门第之家的女子有机会读书外,大多客家女子一般与学校无缘”[2]。之所以有这样的男女差异,主要是受客家地区“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例如当生育孩子的时候,客家人常会说“不生儿,只生女,不如回家养猪妈”,可见儿子在客家人心目中是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此外,客家女子还受到生活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以致于多数女子长期处于文盲状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女子的教育意识也逐渐觉醒,由当初的“须与男子同尽国民之义务”,到后来的“欲与男子享平等之权利”[3],随后广大客家女子也享受到与男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使客家女子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2.崇尚勤劳----男主外,女主内

从有关崇尚勤劳的谚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客家人的价值观里,勤劳是他们做人和维生的重要大计,也是他们灵魂中的一部分,只要抓住勤劳这个根本大计,一切任何困难都难不倒客家人。于是无论男女,都崇尚勤劳,但是勤劳的方式对于男女而言却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正因为如此,客家人的家庭才更为互助和睦。

二.婚恋婚俗婚姻是家庭的开始。和西方的个人主义观点不同,在传统的客家社会中,婚姻的缔结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合。夫妻关系是婚姻的中心,可视作一切社会伦常的核心与出发点。[4]以“夫妻”为核心的婚姻观念和习俗,植根于传统客家文化,既是客家社会生活的折射,更是社会生活下客家男女意识的反映。

1.传宗接代――重男轻女

以上可以看出,以生子为核心的传宗接代观念,再次强调了男性崇高的宗法地位,错误地理解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忽视了女性为婚姻美满所付出的努力,否定了女性的价值,体现出男性主体意识的落后性和封建性。

2.婚嫁风俗和行为要求方面的男女差异

客家人以传宗接代为婚姻目的的婚姻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男尊女卑的思想,这种男尊女卑在婚嫁风俗和夫妻双方的行为道德规范中也有所体现。

三.结语

客家谚语具有口耳相传的特性,记录着客家社会男女意识的状况和变迁。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客家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教育、婚姻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男女差异。在教育上,客家人男尊女卑的教育观念是客家社会男权处于主要地位的反映,教育上的不公夸大了男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导致了客家女性教育的迟滞,从而达到钳制女性思想,并安于从父从夫从子的目的。在婚恋婚俗上,客家人强调男性一人独尊,女性克己忍让、顾全丈夫及家庭,表明传统客家家庭和社会在男女角色理解上出现的偏颇,忽视了女性在家庭、社会上发挥的重要价值与作用。从客家谚语铺展开来的客家社会画卷中不难发现,客家社会下男女主体意识始终处在一个男性高度自我认可,女性长期压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恰恰是受到传统儒家的男女伦理观深刻影响的具体表现。

“但随着历史上民族文化融合的潮流,近代以来文明思想观念的传入、教育的普及和先进客家人的大力推动”[9],客家人的男女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改变是男女主体意识向前不断发展的缩影。客家谚语成为客家男女向社会表达诉求、寻求改变的发声筒。教育上,女性开始追求教育平等,对男女一视同仁,要求从传统的婆娘管教中脱离,学习文化知识。婚姻上,客家男女谋求恋爱婚姻自主权,改变以往父母之命的情况,对婚姻的对象表现出了个人的喜好要求,如“嫁嫩郎,愁断肠;嫁老郎,会思量”、“娶妻莫贪靓,嫁女莫贪财”。夫妻关系则从以往的“一人独尊”变为更加强调夫妻和谐,家庭和睦,如“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一个夫妻一个盖,自家老婆自家爱”。在现代客家社会中,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客家女性的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品质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如“会裁会剪会绣花,会筹会算会当家”、“三介妇人家,当过一台车”。

客家男女追求教育平等,谋求婚恋自主,女性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是近代社会以来,客家男性主体意识与时俱进、良性发展,女性意识苏醒快速发展的表现。客家谚语作为客家文化的载体,既是客家男女意识的反映,也是客家人追求男女平等、个性自由的记录者和发声筒,在客家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文评.人文秀区崇文重教风气千载传承[J].神州民俗,2009:1.

[2]钟晋兰.梅州的客家民俗与女子教育[J].教育文化论坛,2012:126.

[3]钟晋兰.梅州的客家民俗与女子教育[J].教育文化论坛,2012:129.

[4]张玉婷.客家谚语文化透视[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27.

[5]蓝春新.刘加洪.客家优良传统视阈下的道德教化及其启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8.

[6]练春招.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75.

[7]时刻.认识客家人之(十五)――婚嫁风俗.侨园[J].第164期.第59页.

[8]肖映春.从客家女性禁忌看客家的家庭伦理观[J].牡丹江大学报,2010:91.

[9]张应斌.黄遵宪的客家民俗研究[J].民俗研究,2002:115.

THE END
1.婚姻的目的是什么情感婚姻研习社如果说爱情的归宿是婚姻,那么婚姻的目的又是什么哪?是为了延续后代,亦或是为了举案齐眉共度人生……https://bbs.21ic.com/icview-3409708-1-1.html
2.婚姻法保障的是男人传宗接代的权利试问:女人怀自己的孩子究竟与丈夫有何直接关联?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得出结论说——一个在婚姻内的女性其实是被剥夺了自主生育权的,她只有使用自己丈夫之精怀孕其生育才是合法;而不使用丈夫之精怀孕则被定为过错方。 也就是说,婚姻法首先保障的是男性的传宗接代权,其他神马权利都是浮云。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2691590/?from=tag_all
3.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结婚的本质目的意义接亲网这个疑问一般不会是处在热恋中的人提出的,一般是单身已久的大龄单身青年会提出的。也有人结婚之后才会寻找结婚的本质和目的?那么结婚是为了什么呢?今天小编就用结婚的本质目的来给大家解答。 一、结婚的本质目的意义 1、传宗接代 在以前结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传宗接待,虽然生孩子有很多苦和累,但孩子不但可以让一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24457.html
4.结婚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结婚?一、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 在以前,结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传宗接代,虽然生孩子有很多苦和累,可孩子不但可以让一个家庭更加圆满,让你心里温暖,而且还可以促进夫妻二人的独立和成长。所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是结婚不容忽视的目的和意义!不排除有些夫妇打算做丁克,但在我们国家这种人还是相当少的。试想一https://www.meipian.cn/2hug3kvl
5.一夫一妻制在未来会消失吗?社会学家:有可能,开放式婚姻会出现5.婚姻的目的改变了 在以前的社会,人们结婚大多是为了传宗接代,生育繁衍。 大多数人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且讲究门当户对,大多是物质基础差不多的两个家庭才会联姻。 就算早已没有了激情,也会在一起过一辈子。 因为婚姻于他们而言,早已不是感情来维系,而是生活所迫。 https://www.jianshu.com/p/d5553504ea83
6.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二、婚姻的意义 在古代宗法社会,婚姻不是当事者的个人行为,而是关乎两姓宗族利益的大事,因此,男子与其说是为个人娶妻,毋宁说是为宗族娶妇。就婚姻的目的而言,首先是传宗接代。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宗法观念支配下的婚姻,以广家族、繁子孙为首要目的。《礼记?昏义》说:“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https://www.360doc.cn/article/276037_33588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