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析英美文学中的爱情婚姻观

《飘》作为一部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描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的一生,其中,重要的线索就是斯嘉丽的三次婚姻,以及她在社会变化过程中爱情婚姻观念的转变。

一、《飘》

(一)故事发生背景.在《飘》这本小说中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描述了一位热情、迷人、大方、可爱的贵族姑娘斯嘉丽,在赞美斯嘉丽对艾希礼执着的爱情的同时,也批判斯嘉丽对婚姻的随意和盲目,这使《飘》成为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它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贵族上流社会的纯真爱情,同时也揭露婚姻关系中背叛、利用的丑恶。美国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南方的惨败而终结,也正是在这种独特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巨大偏差,婚姻和爱情观念也随之改变,斯嘉丽的爱情婚姻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造成的。

(二)小说对斯嘉丽爱情婚姻的描述。美丽的斯嘉丽小姐是一个生活在南方庄园,拥有两百多名黑奴的塔斯庄园千金小姐。小说以斯嘉丽的一生为主线,描述了她不同时期的婚姻选择,少女时期的斯嘉丽爱上了另外一个庄园主儿子艾希礼,这种偏执的爱情信仰支撑着斯嘉丽对艾希礼表白,遭到拒绝后,她为了报复艾希礼而跟查尔斯结婚,这一场婚姻完全没有爱情的因素。第二次的婚姻是由于在战争中难以维系自己的生活,为避免庄园被毁,维持生存而与一个年长自己的商人弗兰克结婚,这一次的婚姻非但没有爱情的影子,还存在着赤裸裸的利用关系和金钱关系。第三次的婚姻是和深爱着自己的白瑞德力排众议结的婚,这一次的婚姻最开始依旧是一种利用,斯嘉丽在心底里还是深爱着艾希礼,但是随着生活的继续,斯嘉丽逐渐明白自己爱上了白瑞德,但此时的白瑞德已经因为心灰意冷而离开了斯嘉丽。

在作者的妙笔之下,通过斯嘉丽的人生为人们真实地展示了南北战争时期贵族女子的爱情婚姻观,斯嘉丽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多重复杂的因素造就了她在自己的婚姻中的选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造就人生的选择。

二、斯嘉丽在爱情婚姻中的盲目冲动与情深意重

斯嘉丽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南方是典型的男权主义社会,斯嘉丽作为大庄园的继承人,从小过着奴役别人的生活中,这让斯嘉丽的人生观里不存在“被拒绝”的字样。同时,作为贵族小姐的斯嘉丽也具有“反叛”性格,内心深处存在着强烈的叛逆精神。

(一)斯嘉丽在爱情婚姻中的盲目冲动。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斯嘉丽成为纯粹的爱情理想主义者,斯嘉丽的婚姻爱情观念中既有对爱情的专一,又有对婚姻的盲目。因此,当斯嘉丽对艾希礼表达爱慕之意被拒绝时,对斯嘉丽的人生是一种巨大冲击,这为斯嘉丽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14岁那年斯嘉丽对艾希礼一见钟情后就一直幻想自己能与艾希礼走进婚姻的殿堂。这种执着的爱情观是理想化的,也是盲目的。以致在艾希礼表达了对媚兰的爱意后,斯嘉丽企图通过引诱和私奔等方式挽回艾希礼的心,当这些手段都不能奏效时,斯嘉丽却先一天跟媚兰的哥哥查尔斯结婚,这场盲目的婚姻根本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报复而做的选择。斯嘉丽希望通过这次结婚激起艾希礼对自己的关切和爱意,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为博得艾希礼的爱盲目选择结婚是斯嘉丽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也说明斯嘉丽身上存在不成熟的一面。而斯嘉丽的第二次婚姻更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嫁给富商弗兰克只是为了继续以往奢靡生活,因此,这一次斯嘉丽的选择是带有目的性的,也是盲目冲动的。

三、英美文学中的爱情婚姻观

英美文学中以爱情婚姻为主线的作品很多,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有为了利益而成就的婚姻生活,也有《巴黎圣母院》中矢志不渝的爱情,但无论是何种手法的小说描述,英美文学中对于女性爱情婚姻观总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进行描述。在英美文学中有很多的文学作品以女性角色为主线,这也成为了英美文学中爱情婚姻观的一个特色。

(一)女性独立的爱情婚姻观念。英美地区尤其是美国强调自由和独立,在这样的国度,文化自由、选择自由和个性自由是一种普遍现象,表现在作者的思想上就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上也最求人物思想的自由和独立。因此,在《飘》中斯嘉丽的历次选择都是独立自主的选择。无论是冒险的婚姻选择,还是执着的爱情选择,都是一种斯嘉丽自身独立意识的象征。尽管在战争的年代,年轻的贵族小姐斯嘉丽依旧能在动荡生活面前保持积极的态度,以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并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和庄园的重任,这也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象征。在爱情上,斯嘉丽对自己心爱的男人竭尽全力支持和资助,而作为本应承担生活重担的男性角色艾希礼则是一个纯粹的贵族形象,温文尔雅但在生活上完全依赖别人的帮助,这种对比更能显得作者对女性独立意识和独立爱情婚姻观的赞美。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突出地显示出女性独立的观念,是英美文学中的女性爱情婚姻观念的突出代表。

(二)爱情至上的婚姻观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爱情和婚姻是一种天然的人生形态,在文学作品中都毫无保留地对爱情和婚姻进行了歌颂和赞美。小说《飘》通过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贵族小姐斯嘉丽的婚姻爱情选择,为读者展现了女性爱情至上的婚姻观。在斯嘉丽的三次婚姻选择中,尽管前两次的婚姻都不存在爱情的因素,纯粹是斯嘉丽盲目冲动的选择,但,对于艾希礼的执着,说明爱情是斯嘉丽一生的追求。斯嘉丽将她对艾希礼的爱融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将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对艾希礼的爱慕与追求中。三次失败的婚姻给了斯嘉丽更多的思考,人生的磨难也让斯嘉丽明白了谁是她真正需要的,但是,尽管白瑞德的离开让斯嘉丽顿悟,她依旧说“世界伤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可见,在现实面前斯嘉丽选择坚强生活,但在婚姻面前爱情是至上的。婚姻的选择应该以爱情为基础,爱情至上是英美文学中婚姻观念的突出表现。

THE END
1.#文学名著精读《傲慢与偏见》:三种婚姻观,三种结局,好的婚姻是人品很好的两个人的彼此依恋!《傲慢与偏见》:三种婚姻观,三种结局,好的婚姻是人品很好的两个人的彼此依恋! 10/20 《变形记》:一个人太能干却不知道爱自己,小心变成一只大甲虫!失去价值的人,无论多么重要都会被清零,离了谁,世界都照常运转《变形记》:一个人https://www.360doc.cn/article/6850818_1142033782.html
2.《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与现代婚姻观的比较历经二百多年,爱情与婚姻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事件。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一味地享受着物质上的生活,却冲淡了对于爱情的美好追求,婚姻似乎已经和爱情没有任何关系。本文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与现代的婚姻观,并将其进行比较,为现代人们指明正确的婚姻观。https://www.fx361.com/page/2020/1013/8088137.shtml
3.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doc[原创毕业论文]摘要: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四种婚姻关系,来看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所存在的社会等级观念对婚姻观念的影响。小说中的人物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有着清晰的认知,并且对社会等级持有自己的态度,而这不一样的态度又导致了他们对婚姻不一样的看法。并通过这些看法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婚姻观的现实意义http://www.eeelw.com/ysxy/190863.html
4.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开题报告.doc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指导教师单位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开题报告内容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拟解决的问题)一、选题意义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世界性的经典名著,作者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众所周知,简奥斯汀是被誉为“可与莎士比https://www.mayiwenku.com/p-1082427.html
5.浅谈英美文学中的爱情婚姻观——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在英美文学中有很多以描绘当时青年爱情和婚姻观为题材的作品,其中,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以几个青年的爱情和婚姻为主线,以幽默风趣的手法讲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英国乡下青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婚姻观,同时作者也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婚姻观。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对于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MAZH201702039.html
6.您没有权限下载文章:《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观比较分析文档标题:《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观比较分析_英语论文 需要金币:2000个充值金币 文档简介:摘要 简·奥斯汀是著名的英国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以描写农村女性的婚姻观和日常生活为主。奥斯汀既聪明又有写作天赋,其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以乡村女性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至19世纪处于守旧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https://www.wylws.com/app/down.php?open=2&id=18834&uhash=03bc206026e4fba286c5b33e
7.《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研究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里,简·奥斯汀描写了四对年轻人的婚姻类型,他们分别是:以人品为基础建构的婚姻,以真爱为基础建构的婚姻,以生理冲动为基础建构的婚姻以及以纯粹物质为基础建构的婚姻。读者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这四桩婚姻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 本文包括四章内容。在第一章,作者研究了简与宾利的婚姻以及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23-1014368146.htm
8.《傲慢与偏见》里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剧评这部剧可以说是对小说的神还原,把小说的精髓,当时社会的人物风貌都很好地拍出来了,十分经典,从里面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婚姻观念。一、《傲慢与偏见》三段不同类型的婚姻影片有不少日常生活的情景,生动反映了当时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尤其是小说中各色人物在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86285/
9.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像掳添遂器哀席搭猾血幂守卸诵译痊椿辅它寒幼耳沛舅涩绣琉蜡否轿床甄惑中栅唇毅铬娩波腋益遵撕咬羽砷颁汕蔬向内孜益裳释泄审即掀丰沈祷狮宋酣才积透吞柄陕郎泵诞渴晒芦罐落殃帛贺廊洲掸戮靖不落菇沼愁岭圆通希筛油文献综述题目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被誉为“英国https://m.taodocs.com/p-309612970.html
10.门第里婚姻观门第剧评看到婚姻的真实聊斋志异婚恋观概括 傲慢与偏见婚姻观研究目标 婚姻观是什么 [One]、传统婚姻观 〖One〗、在以前的封建社会中,是不会有男女恋爱不会有婚姻的自由,产生婚姻的缔结是依靠我们都知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是因为这些没有自由的恋爱婚姻造就了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娃娃亲、童养媳、更甚的是指腹为婚现象。包办婚姻使婚后https://www.77788886.com/hdbWK9xptS.html
11.复件英语论文《傲慢与偏见》中爱情观和婚姻观(21页)复件 英语论文_《傲慢与偏见》中爱情观和婚姻观.doc,The Views of Love and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By 夏梦霏 In Literature Submitted t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Partial of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通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128/5000031321003032.shtm
12.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解读简·奥斯汀的幸福婚姻观1引言十八世纪末,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在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完成创作。该著作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生动形象反映了英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乡镇生活、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故。简·奥斯汀在小说中主要描写了班纳特的五个女儿对于各自婚姻的不同态度,体现了英国当时乡镇中产阶级女子的婚姻爱情价值观,实际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a23c1ede4fe1a96a96f69.html?q=C/N&uorg=999999
13.论文开题:论《傲慢与偏见》婚恋观对比分析当代与《傲慢与偏见》书中的爱情婚姻观。五、研究进度安排1)2011年10月——2011年11月15日之前:查阅资料,确定论文方向。2)2011年11 月15日——2011年12 月1日:报论文选题,确定论文题目。3)2011年12月1日:整理资料,填写开题报告与开题任务书。4)2011年12月1日——2012年1月1日:开题报告与任务书https://www.wm114.cn/wen/156/311953.html
14.名著傲慢与偏见解读9篇(全文)其中, 《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 以讽刺为基调, 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观察力, 刻画了几种不同的爱情和婚姻关系。该作品也反映出作者本人的爱情婚姻观, 这种爱情婚姻观在当今看来, 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小说中的几种婚姻关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8szz7p2.html
15.感性与理性的婚恋观左右下的婚姻关系过于理性或过于感性,亦或二者兼而有之,其支配下的婚恋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婚姻幸福与否。在简·奥斯丁的力作《傲慢与偏见》中,三对典型的婚恋关系充分体现了感性与理性支配下的幸福与不幸。%Perceptual thinking and rational thinking hav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Because of their dominance of the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xinyang-agricultural-college_thesis/02012783174.html
16.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要人物的婚姻观大学本科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要人物的婚姻观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409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