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不仅以及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乡村社会的笔触,还深刻反映了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自主权的初步上升。然而,尽管书中的女性角色如伊丽莎白等展现了一定的独立精神,但在认知上仍受到了时代和社会的局限。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讨论其历史背景、具体表现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朱烽烁赵雪影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9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女性人物;认知局限
一、引言
《傲慢与偏见》中展现了四种婚姻:一是贝纳特夫妇的婚姻——贪恋青春美貌、忽视内在缔结的婚姻,真情流于世俗、表象,难以持久;二是柯林斯和夏洛蒂的婚姻——没有感情但各取所需的婚姻[1];三是维克翰与莉迪亚的婚姻——情欲泛滥、愚蠢无知的产物;四是伊莎贝尔和达西、简和宾利的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2]。
二、婚姻观的局限
(一)经济依赖
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被视为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书中的女性角色普遍将婚姻视为改变命运、提升社会地位的关键和主要途径,同时这种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班纳特夫人是书中典型“婚姻至上”观念的代表,她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女儿们的婚姻上,她固执的认为婚姻才是女儿们唯一的出路,她不断催促着女儿们寻找有钱、有地位的丈夫,甚至对富有但性格古怪的宾利先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完全不顾及孩子们的个人感受以及是否幸福,这种极端的婚姻观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女性对经济的依赖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除此之外,伊丽莎白内心不认同夏洛特的婚姻、夏洛特选择嫁给柯林斯以此获取经济保障等,都体现了女性在婚姻观上的认知局限。
(二)社会认可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婚姻状况往往成为评价其社会地位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因此,女性在选择伴侣时受到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的影响,她们通常会忽略个人感情,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为自己带来社会声誉和地位的男性。夏洛特作为小说中典型的现实主义者,通过牺牲个人情感,实现了婚姻上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时她的婚姻选择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情感与现实的冲突
伊丽莎白作为书中最具有独立精神的女性角色之一,她从一开始拒绝达西先生的求婚,再到后来接受他的求婚,纵使这个过程之中逐渐了解达西先生的真实性格和善良品质,体现了伊丽莎白对真爱的追求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但也暴露她仍无法完全摆脱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的影响,最终还是选择了符合社会期望的婚姻道路,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情感与现实之间的妥协。
三、财富观的局限
(一)物质追求的驱动
书中的女性角色在选择伴侣时,财富往往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对财富的重视体现了其认知局限。在那个时代,女性的经济地位普遍较低,她们往往需要通过婚姻来获取经济保障[3]。因此,财富成为女性选择伴侣时的重要考量因素。然而,这种对财富的过分追求往往掩盖了情感的真挚与纯洁,导致了婚姻的不幸。夏洛蒂作为书中一个较为复杂的角色,她深知自己年纪已大且没有多少财产,嫁给柯林斯是一个稳妥的选择,可以确保自己生活无忧,所以选择嫁给柯林斯牧师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经济的考量,而这种选择体现了夏洛蒂在婚姻观上的现实与妥协,她放弃了对爱情的追求,欲望转向对物质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对婚姻选择的限制以及女性在经济上的无助。
(二)社会阶级的差异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和财富差距,这种差异深刻影响了女性对财富的看法。女性普遍渴望通过婚姻跨越社会阶级,实现社会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这导致她们在婚姻中失去自我和独立。班纳特夫人的观念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一部分女性对婚姻和财富功利性的看法,她滑稽、可笑的言行举止不无透露着对社会阶级和财富的重视和追求。
四、社会地位的局限
(一)性别歧视
当时的英国社会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女性被排除在政治、经济等公共事务之外,唯一的选择是嫁人并相夫教子。这种社会角色定位限制了女性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使她们难以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和从属地位。书中出身于中产阶级的伊丽莎白是为数不多的拥有独立思想和强烈自尊心的女性,她不愿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渴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独立,伊丽莎白的形象代表当时社会中一部分女性对性别歧视的反抗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而作为伊丽莎白的母亲——班纳特夫人,他的言行举止无不展现出她对男性权威的顺从和对女性角色的传统认知,班列特夫人的形象则代表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二)教育机会的匮乏
由于当时的女性缺乏教育机会,在面临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她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莉迪亚就是这样一位无知的女性角色,她盲目追求爱情与刺激,最终与维克汉姆私奔,这一行为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羞辱与困扰,也暴露了莉迪亚在婚姻观上的不成熟和无知,她完全不顾及婚姻的责任和后果,只追求眼前的快乐与刺激,这种盲目的追求反映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因教育的匮乏而导致女性对婚姻与爱情的错误理解和认知局限。
五、认知局限的历史背景
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推动性别平等
(二)倡导理性婚姻观、提高女性自我意识
我们应倡导理性婚姻观,鼓励人们在选择伴侣时应注重感情基础和理解与尊重,绝非单纯追求社会地位和物质利益,同时鼓励女性提高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她们能够面对社会压力和挑战时保持清醒和坚定的立场。
七、总结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在选择伴侣时面临着个人感情和社会舆论、家庭压力的双重考量。伊丽莎白坚持自我、追求真爱[4];夏洛特现实主义、追求经济安稳;简则顺应传统、追求幸福婚姻。这些角色例子生动地展现当时女性在婚姻观、财富观、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局限,这些局限影响着她们个人的命运和幸福,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限制。然而正是这种局限和挑战促使着女性不断反思和成长,最终走向更加独立和自主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毕宇宏.浅析简·奥斯丁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DOI:10.3969/j.issn.1673-2596.2013.11.074.
[2]冯旭.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姻观[J].长治学院学报,2008(3):2.DOI:10.3969/j.issn.1673-2014.2008.03.017.
[3]林淼.《序曲》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心理解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5,34(7):4.DOI:10.3969/j.issn.1674-2109.2015.07.010.
陈希.爱情不是俯首帖耳——试析《傲慢与偏见》达西与伊丽莎白的角色转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3.DOI:10.3969/j.issn.1009-1750.2009.04.010.
指导教师:赵雪影性别:女民族:汉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