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阐释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其实质是对妇女家庭作用社会价值的高度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性别内涵使得妇女在家风家教中有着独特的性别优势,这对妇女发挥家庭独特作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需要指出,对妇女家庭作用的强调并不是主张妇女“回归家庭”,而是将男女平等作为家庭建设的目标导向,在鼓励两性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重新发掘妇女的独特优势,破除妇女发展障碍并加强“顶层设计”的指导。只有正确认识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才能对中国共产党处理家庭建设和妇女发展之间关系继承和发展,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注入新的内涵,并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妇联开展家庭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妇女;家庭建设;独特作用;新时代;社会价值
进入新时代以来,家庭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归入私领域,妇女的家庭作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甚至使妇女在就业及职业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多次就发挥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发表重要讲话,男女平等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如果继续无视妇女家庭独特作用的社会价值将成为新时代的不和谐音符,也将使妇女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现实障碍。如何深入理解妇女家庭独特作用的时代内涵?发挥妇女家庭独特作用和新时代背景下的妇女发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需要将家庭置于社会发展全局,将妇女发展同社会进步紧密融合在一起,在新时代背景下辩证地分析和认识,避免对这一观点的片面化、碎片化解读。
一、新时代妇女家庭独特作用的社会价值定位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重视家庭的基础性地位,进而强调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其实质是对妇女家庭独特作用社会价值的高度肯定。
(一)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对家庭社会功能的界定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将家庭建设置于治国理政的基点位置,为此专门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基于以上认识,习近平提出了“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的期望,并对各级党委政府做出“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1]的具体要求,从思想上将家庭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家庭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1]。以上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家庭作为治国理政的基点并给予高度重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家庭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它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在社会及其国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立”[2]70。家庭虽小,但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活动、家庭关系、家庭现象构成了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在家庭中的缩微体现。马克思主义反对将家庭看作孤立的社会现象,始终把家庭置于社会发展过程中考察。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家庭不能脱离社会有机体而存在,社会有机体同样不能脱离家庭这个细胞而存在。马克思关于家庭的理论为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家庭的地位与功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与国家、社会相互依赖相互推进的观点,一方面“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1],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1]。可见,家庭的良性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党和政府特别注重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发挥家庭功能:以“家庭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学习型家庭”的树立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廉洁家庭”的创建筑牢反腐倡廉工程,以“绿色家庭”的推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等。这种通过家庭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事业的布局表明习近平将家庭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在实践中科学诠释国家发展和家庭建设的辩证关系,并揭示出家庭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妇女在家庭建设中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良性发展,这是赋予妇女家庭作用社会价值的认识基础,也进一步阐释了妇女家庭作用的社会价值。
(二)妇女家庭独特作用社会价值的时代凸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二种生产”的社会价值被肯定为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生育的目的已不是单纯为家庭传宗接代,也不是为家庭生养财产继承人,而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劳动力和建设人才。此外,“一切对社会主义事业有益的劳动,都是光荣的”,承认和肯定了家务劳动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种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劳动”[3]46。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将家庭划为私人领域,从而遮蔽了妇女在家庭中作用的社会性,导致其相应的社会价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二、新时代妇女发挥家庭独特作用的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5]。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性别内涵,意味着妇女在家风家教中有着独特的性别优势,这对妇女发挥家庭独特作用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一)注重妇女在家风中的引领作用
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妇女家庭作用的认识重在强调妇女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家庭美德”是优良家风的核心内容。同时,习近平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提出“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继续积极探索,广泛深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6]。由此可见,家风建设是在家庭内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而妇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强调妇女在家教中的特殊优势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男女平等价值观则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教育,就应该将男女平等从口号落实到家庭生活的每个细节。家庭教育中,父母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妇女作为家庭中的“半边天”,在家庭的男女平等价值观教育中有着天然的独特优势。正如习近平强调指出的,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4]。不可否认,妇女作为母亲,更多地承担着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职能。当代妇女在“四自”精神的指引下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性别平等意识逐渐提升。相较于男性,她们能够更为敏感地觉察内嵌于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更能感受不平等对子女未来成长和发展的不利,这更容易引发她们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和男女平等的教育行动。唯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下一代不再复制传统的父权思想,基于男女平等的家庭教育才可能营造男女平等的家庭氛围,形成性别平等家庭关系,才能使家庭领域成为实现社会男女平等的起点和基础。可见,妇女通过家庭教育在家庭环节输入和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优势。
三、新时代妇女发挥家庭独特作用的目标导向
男女平等是社会主义家庭建设重要的目标导向,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强调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则进入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相悖的误区。习近平明确将男女平等作为家庭建设的目标导向,不断推进妇女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重视妇女家庭作用并非主张妇女“回归家庭”
(二)提倡男性参与并鼓励两性共同推进家庭建设
(三)破除妇女发展障碍并加强“顶层设计”指导
四、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独特作用的时代意义
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承担着对中国共产党处理家庭建设和妇女发展关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注入了新的内涵,为新时代背景下妇联开展家庭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对中共处理家庭建设和妇女发展关系的历史继承和发展
新时代以来,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重视家庭的基础性地位,提出以千千万万的家庭梦共筑起伟大的中国梦。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多次强调发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将妇女发展、家庭建设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对上述中国共产党处理妇女解放和发展与家庭建设间关系重要原则的继承。同时,习近平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做出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新发展,即高度重视“以人为本”思想,以此作为重要指导,处理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间的关系,明确将男女平等作为重要的价值导向,在强调妇女社会作用的前提下肯定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并提出两性共担家庭建设,而且在意识到家务劳动给妇女带来双重负担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出发,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社会发展,保障妇女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
(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注入新的内涵
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使家庭建设从“普通家庭”层面上升到“顶层设计”层面,重新“发现”并确立家庭在中国梦中的战略地位。家庭建设就此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视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新的关联。2013年11月,李源潮在全国妇联十一届一次执委会讲话中,集中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内涵,其中包括“积极发挥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特殊优势和作用”[20],并指出“这是中国妇女运动很重要的一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充分说明家庭建设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新的理论生长点。
(三)给新时代背景下妇联开展家庭工作指明方向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面向妇联组织工作的开展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明确要求,“把引导妇女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女性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结合起来,把发挥妇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半边天’作用与发挥妇女在家庭道德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结合起来,深化富有妇联特色的家庭工作”[12]611。这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同促进男女平等发展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使我国亿万妇女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担当。”[4]新时代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将家庭视为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点,从而彰显妇女家庭独特作用的社会价值,强调妇女通过在家风家教中发挥独特作用进而担当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同时将男女平等作为妇女发挥家庭独特作用的目标导向,实现妇女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融合,不断推进妇女和社会同步发展。妇女家庭独特作用的新时代蕴涵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新的理论生长点,并为推动妇女发展及家庭工作指明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全国职工家属代表会议主要文件[G].北京:工人出版社,1957.
[4]习近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N].人民日报,2013-11-01(1).
[6]全国妇联办公厅.妇女儿童工作文选(2015)[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7:44.
[8]王岐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撑起半边天[N].人民日报,2013-10-29(2).
[10]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11]刘延东.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在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在第六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妇运,2016(12):9-18.
[12]全国妇联办公厅.妇女儿童工作文选(2014)[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6.
[14]习近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5-09-28(3).
[15]王菊芬.培育“他为她”理念夯实家庭友好政策基石[N].中国妇女报,2018-04-17(6).
[16]吴晶晶.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第四届大会开幕习近平出席并致辞[N].人民日报,2010-06-28(3).
[17]刘伯红.规模空前的全球妇女聚会:记’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J].中国妇运,1995(11):41.
[18]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妇女运动文献资料汇编(第二册1949-1983)[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206.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10.
[20]全国妇联办公厅.妇女儿童工作文选(2013)[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85.
[21]杨慧.中国女性的家务劳动价值研究: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分析[G]//谭林,姜秀花.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