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家庭观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家庭建设的启示

再次,延展摩尔根家庭思想的主要内容。摩尔根在考察古代社会的婚姻家庭后,分析出古代社会最初形式并不是以父权制家族为核心,而是母权制。他还绘制了家庭形态的演变图式,认为从人类最初的两性关系中,“发展出了五种不同的连续的家庭形态,即血缘家庭、群婚家庭、对偶家庭、父权家庭、单偶家庭”[2]。摩尔根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史前社会家庭的正确道路,对马克思家庭观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最后,借鉴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家庭思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家庭观的批判和未来家庭的擘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启迪。空想社会主义者立足所处时代的现实境况,对资产阶级家庭观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尽管他们的思想存在一定的空想性和虚幻性,但其中包含的真理性内容成为了马克思家庭观生成的重要源泉。

2.2.马克思家庭观的形成脉络

马克思的家庭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独特的形成脉络和演进轨迹。马克思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就是他思想理论成长的依托。从历史脉络来看,其家庭观大体经历了浪漫主义、思辨哲学、人本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四个发展阶段。

马克思早在学生时代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在大学时并没有遵循父亲的叮嘱投入到法学的学习中,而是沉浸在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之中。他在校期间写过许多有关爱情的浪漫的诗歌集,这都是他对于爱情的真实想法和对婚姻的渴望。这个时期,他的家庭观还是一个萌芽酝酿期。在马克思学习了黑格尔的哲学,并在现实困境中受到打击,最终意识到浪漫主义的飘渺性后实际地转向黑格尔主义,遵循黑格尔的思想观点来研究婚姻和家庭,这是马克思家庭观的奠基雏形期。可随后,马克思在运用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分析问题时遭遇到了物质利益难题。他开始反思黑格尔思想的正确性,重新审视黑格尔的家庭观。这也是马克思家庭观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不仅从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家庭观中逃脱出来,也批判性地脱离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家庭观,完成一个自我清算的运动。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之后,以此为基底的家庭观也就此形成。马克思对家庭的起源、家庭与劳动的分工关系及资产阶级家庭观的本质和虚伪性进行了研究。他还梳理了各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史,进而全面揭示家庭发展的基本形式和演进形态。这对他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完善家庭思想都是不可省略的重要步骤,也是他一生的不懈追求。

2.3.马克思家庭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家庭的研究,应该“根据现有的材料来考察和阐明家庭,而不应该像通常在德国所做的那样,根据‘家庭的概念’来考察和阐明家庭”[3]。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不认同只是从“家庭”的字面材料来研究,不能把家庭看成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而要把它们置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考察。马克思家庭观包括关于家庭本质、家庭形态的历史演进、家庭伦理和家庭发展的四方面的基本观点[4]。

第一,关于家庭本质的观点。马克思对于家庭本质的揭示主要是从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生产功能的研究中发现。他认为家庭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既包括对子女的生产,也包括维持人们生存的物质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家庭在生命生产的过程中会形成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是进行繁衍后代的人类自身生产,另一方面是自我生命延续的物质资料生产。第二种生产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第一个生产必然也会体现多种社会关系。所以家庭中的自然关系指夫妻关系、血缘关系。社会关系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联系。家庭中的社会关系是多样、多层次的,但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并决定家庭本质的是物质社会关系。

第二,关于家庭形态的历史演进。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由较低阶段的形式进到较高阶段的形式”[5]。在对摩尔根成果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揭示了家庭从血缘家庭到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演进过程与基本规律。人类早期的血族群婚是家庭的第一个阶段,特征是同辈成为夫妻。虽然与伦理道德格格不入,但它限制了血亲通婚的范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婚姻禁例,也是人类婚姻发展的第一个新基点。但随着母系氏族逐渐繁荣就会产生对偶制婚姻及相应的家庭形式,对偶制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成比较牢固的婚姻关系。可随着男女地位逐渐不平等以后,出现了专偶制婚姻,也就是一夫一妻制。这是女性丧失历史意义的表现。但是家庭形态的演进归根到底还是物质生产的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和制约的。

第三,关于家庭伦理的观点。家庭的基础是婚姻,而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构成一个家庭是需要两个人在彼此深爱中进入婚姻。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伦理的认识是从爱情、婚姻和家庭三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关于恋爱,马克思认为爱情是男女双方在互为平等的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感情关系。如果一个人爱另一个人,但是他的爱并不能使对方也爱上自己,那这种爱就是失败的。并且恋爱涉及到两个人的生活,甚至会产生第三个生命,所以具有一定社会关系,更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次关于婚姻,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压迫婚姻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强调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最后是关于家庭伦理,家庭伦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两性的自由平等。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马克思家庭观也明确指出要实现男女平等的具体路径。

第四,关于家庭发展的观点。对待家庭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一直主张要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家庭是社会制度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预期在将来家庭仍然是人们生存、生活和生产所依赖的最主要场所。或许在那时,家庭的一部职能会被社会所承担,家庭内部的一些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但家庭绝不会从人类社会中消失。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家庭一直坚持爱情至上的原则,强调构建家庭需要有真爱。所以他们对未来家庭的形式一直坚持是一夫一妻制,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家庭形态。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最后都会认可并遵守。这些预测和推算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家庭制度否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唯物、辩证的设想,而未来家庭的具体形态还是需要实践来解决和回答。

3.马克思家庭观对当代中国家庭建设的启示

3.1.培养良好家风

马克思一直坚持婚姻必须要以爱情为基础,不可以掺入任何其他的因素。夫妻双方之间的爱才是高于一切的,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包容和扶持。只有这样才是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才具有优良的家风。优良的家风对家庭的稳固,对家庭成员的促进,对家庭结构的稳定和完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风承载着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等,家风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个体家庭特色的软文化对下一代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6]。家庭给予一个孩子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它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塑造了孩子的个人性格和品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家庭风气是否良好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以及家庭建设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常言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也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深刻把握他们对家庭的构想,明确婚姻家庭的实质是以爱情为基础,自觉承担婚姻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这为我国家庭建设提供正确导向。

3.2.树立青年群体科学的婚姻家庭观

3.3.实现家庭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

新时代家庭的建设必须要基于马克思家庭观的视角,把家庭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以当下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实现家庭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家庭建设中,家庭成员不仅需要物质需求上的满足,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文明家庭理念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家庭文明理念的倡导,是家庭成员对于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有助于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7]。因此,新时代家庭的建设必须要以马克思家庭观为指导思想,满足家庭成员的精神需要,突显人的本质,始终与社会主义家庭假设保持一致,致力于实现家庭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结论

项目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KS040);镇江市“金山文化人才”计划人才项目:日常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研究。

THE END
1.请告诉儿女:结婚对象,尽量找这三种家庭,少走弯路!婚姻父母家风选择什么样的人一起走进婚姻,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生活,能够影响到自己的一生。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合适的家庭,从而过得幸福。 大部分父母其实都是希望门当户对,都是希望对方家庭家风正,父母关系好,家境不错,人品过关的。 选择对象时,不仅仅看对方的条件,还要看对方的人品和家庭。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8Q40990556B201.html
2.谈恋爱到底谈什么?在我看来,谈恋爱应该谈的是这几点:爱情观 、金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人生价值观、性格以及习惯。 图片发自简书App 1.爱情观 最好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呢?张智霖曾经在节目中说到:“每次吵架我都会想到我失去她会怎样,所以我很珍惜,我宁愿主动认错主动和好,因为我珍惜有她在的每一天,男人嘛!认错没什么,最怕失去https://www.jianshu.com/p/9926209fe0fd
3.透过《亲亲老爸》看美国家庭价值观我们对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有不少先入为主的印象和看法,例如,美国社会金钱至上、家庭观念淡薄、夫妻离婚率高、父母独居养老。而一谈到家庭、亲情、孝道,我们往往津津乐道,仿佛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专利。这部影片中的点点滴滴,触发我们对美国家庭价值观尤其是爱情婚姻及子女教育方面深深的思考。因此,我们可以透过这部影片探寻一https://www.zzqklm.com/w/yl/4671.html
4.正确的家庭观念是指什么家庭观是个人对家庭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家庭相关事务的态度、认知和信念。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个人成长中起着指导作用。同样,一个人的家庭观也在家庭建设中起着指导作用。可以说,家庭建设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家庭观的正确性。 在解决和处理各种婚姻问题的实践中,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家庭观,深化青年对正确http://www.zebangedu.com/article/62550.html
5.富商去世将遗产留给第三者和私生女或将引发价值观大讨论二是家庭关系管理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推动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倡导健康的家庭价值观。通过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等形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观,从源头上减少类似纠纷的发生。示例: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社区座谈会等活动,促进家庭和谐,减少家庭矛盾。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06093268533690
6.婚姻家庭观(精选十篇)在整个社会当中, 每一个家庭都承载着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的责任。从家庭的稳定层面联系社会的稳定是具有相当的必然性的。自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正式颁布实施以后, 以立法的角度去回应婚姻家庭在社会当中所要发展的方向, 既是广大民众的心意所往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互动。特别是谈及近期社会婚姻观和家庭观的变化之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sz127t.html
7.betweenChineseandAmericanfamilyvalues中美家庭观的不Key words: family values; marital values; parent-children relationship 摘要 《绝望的主妇》是一部反映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典型电视剧,剧中,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家庭观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家庭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缩影,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研究体系的核心,它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407/99210709.shtm
8.你小时候见过父母间家暴吗?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三、影响孩子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父母对孩子使用暴力对待,非常直接的导向就是让孩子对家庭观念和以后的结婚变得很失望,婚姻生活本来是非常美满的,可充满暴力的童年那个孩子会愿意去体验的呢,让长大了的孩子,不愿意和不想谈恋爱,甚至是不想结婚等等。 人的思想和个体都是独立的,尽管父母与孩子关系千丝万缕,但是暴力不https://www.da-quan.net/wa/deyeh3teddhcen77e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