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姻制度与观念的演变 − 《人民论坛》 − 党刊推荐 − 文库 − 宣讲家网

人类婚姻的演化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第一种婚姻形态是乱婚,性关系无亲疏长幼的限制。人类在观念上不存在生父、生母与兄弟姐妹这些概念。后来有血缘关系的人们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联合体,和这种群体相适应的婚姻形态,即血亲群婚。血亲群婚是一个有血亲关系的团体内部通婚,即通过内部通婚稳定一群体成员的社会关系。血亲群婚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变化形式,如无级别婚、级别婚、辈分婚、表亲婚等。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血亲之间的通婚在生育方面的副作用,并开始谋求族外婚。族外婚使血亲群体变成氏族,人们也慢慢从自然群体走向社会群体。与这种社会相适应的婚姻形态,即氏族婚。氏族婚同样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复杂过程。初期的氏族,因为子女都随母亲居住,家庭的血缘关系按母系计算,所以又称母系氏族。到母系氏族后期,随着人们对自然选择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两性之间的禁忌也错综繁杂,人们开始固定自己的性伴侣,即每一个男子或女子都有一个稳定的配偶。这种婚姻形态产生于母系氏族晚期,即对偶婚。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加剧,男子在生产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同时,对偶婚的日益稳定,也使他们有了确定自己子女的可能性,于是女方居住变成父方居住,父权制便形成了,对偶婚遂发展成一个新的婚姻形态,即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婚姻形态也有许多具体形式,如抢劫婚、买卖婚、媒妁婚、收继婚等等。

从婚姻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出,婚姻是通过不断设立性禁忌,来强化人的社会属性,从而使人逐渐摆脱其动物特征,即自然属性。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社会属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并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

一夫一妻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婚姻形态,以血缘为纽带编织社会关系、固化社会秩序,是传统中国社会建设的特色

我国古代文献对婚姻形态的演化有形象的追忆与记述。古史传说记载,伏羲与女娲是兄妹,他们相为婚配,产生了人类,这是对远古血亲群婚的写照。“在原始时代,姊妹曾经是妻子,这是合乎于道德的。”《春秋公羊传》说:“圣人无父,感天而生,”这是对母系社会氏族婚的描述。就“婚姻”一词来说,本作“昏因”,“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婚礼要在晚上举行,因为“匪寇婚媾”,抢女子作新娘,肯定在晚上更方便。这说明婚姻二字隐含着抢劫婚的痕迹。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有许多关于商代人的名字,商代男女姓名大都用“甲乙丙丁”等天干来表示。商代人姓名用“干”绝对不是偶然现象,或是原始辈分婚的遗迹。到了周代,同姓不婚成为定制,这是族外婚在制度中的具体反映。

一夫一妻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婚姻形态。或有人认为,古代中国,一个男子可以妻妾成群,中国应该是一夫多妻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宗法制度在原则上是肯定一夫一妻制的,古代文化常以阴阳、乾坤、日月、刚柔来比喻夫妻。古人娶妻是十分庄重的,要有聘礼等复杂的程序;娶妾就十分简单。妾的地位很低,从地位、权利与义务上,完全不能与妻子等同。“古者夫妇之好,一男一女而成家室之道。”在法律制度上,更是绝对维护一夫一妻制,从唐律到明清律,有妻复娶者,均会判徒刑。

对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制度解释,我们有些习惯性的看法是有问题的。虽然宗法制有阳尊阴卑、三重四德的说法,但在婚姻关系中,妻子的地位并不低。古人说“夫妻一体”,夫妻的称谓本身就具有平等的含义。《白虎通义》说,“妻者,齐也,与夫齐礼。自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在实际家庭生活中,妻子或母亲的地位还是比较隆尊的,古代著名孝子尽孝的对象大多都是母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商代的妇好、春秋的南子、西汉的吕后、唐代的武则天、北宋的刘太后,清代的孝庄与慈禧,都是女主主政。

同样的误解还表现在对古代贞节观的认识上。每每谈到妇女的贞节观念,肯定会想到宋代理学家程颐在《近思录》上的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于是乎,我们便认为我国古代妇女的贞节比生命还重要。实际上,这也不过是宋儒的理论设计。就宋代而言,程颐自己就默许儿媳改嫁,又操持外甥女再嫁。这时,王安石还提出了“伯鱼妻改嫁”说,就宋仁宗朝围绕着儿子是否为改嫁的母亲服丧展开争论。伯鱼妻是孔子儿媳,她尚且如此,女子再嫁有何不可?这场争论的胜者是主张服丧者,说明宋代政府对女子再嫁的认可。我国古代,妇女贞节观念有一个演化的过程。汉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被传为佳话;魏晋六朝女子的风雅,已是千古美谈;至于刘宋时闺门无礼,也是前所未有。唐代妇女改嫁十分普遍,《新唐书·公主传》记载,有唐一代出嫁的公主共123人,其中再嫁者有24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贞节牌坊大都是明清修建的。的确,清人修《明史》时,发现当时的节烈传记“不下万余人”。但我们应该看到,一个时代所提倡的和褒扬的,往往是这个时代缺少和需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人类婚姻演化的进程中,由于父权制的确立,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处于不断下降的通道中,贞节观也主要是对女性的要求。中国是宗法制社会,对于家族、家庭来说,妻子首先是媳妇,然后才是妻子,“坤道成女”当然不能与“乾道成男”同义。男子不管在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主导者,妻子大多处于顺从的位置。在西方宗教社会中,虽然宗教教义宣称,男女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但宗教强调贞节,女子时常被视为不洁之物,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在古代游牧民族中,收继婚十分普遍,女性在丈夫死后,必须嫁给丈夫的兄弟。收继婚的本质是把女性作为私有财产。

宗法的婚姻与宗教婚姻的不同之处,是对家庭的重视。古代西方基督教在构建伦理秩序中,把家庭放在次要的地位。在《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这样的话。这种观念是中国道德绝对无法认同的。宗法社会以血缘为媒介,构建社会关系;宗教社会则以上帝为媒介,构建社会关系。

过去我们常说,在中国,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传宗接代,然而如果从社会秩序构建的角度来理解婚姻,这种看法稍显浅薄。实际上,婚姻观念演化与婚姻制度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所以《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继后世也。”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许多社会禁忌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婚姻的演化与进步是通过不断强化性禁忌来实现的

家庭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人类的婚姻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也发生了不少根本性质的改变。但是,婚姻对于推动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起到的历史作用非同一般。或许这个角度去理解婚姻,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当代社会婚姻与家庭的走向。仔细研究人类婚姻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婚姻的演化与进步是通过不断强化性禁忌来实现的。从乱婚到血亲群婚,是人类从自然形态向社会形态过度的标志;族外婚姻制度的确立,基本结束了近亲婚姻对生育健康的影响;从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为传统社会秩序构建和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基本前提。婚姻制度进化的轴心是压抑人们的自然属性来强化人们的社会属性。毕竟我们在共同的空间,构成共同的社会关系;人类进步发展,已经不可能是一群或一氏族自己的事。

谈及婚姻,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坐在人类婚姻发展长河的岸边讨论这个问题,倒是有点意思。婚姻与爱情从来就是一个似乎矛盾的故事。其实爱情与婚姻有本质的不同,爱情是以性本能为基础、排除社会责任后净化诞生的美好愿望,是一种个人主观情绪体验。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对人们性行为的规范,是社会集体的需求。

“五四”运动以来,对礼教婚姻制度的批判和对自由恋爱的呼唤,一直是社会进步思想的标志。但令人尴尬的是,以费孝通为主的许多社会学家的乡村调查发现,自由恋爱的婚姻比媒妁婚姻的离婚率要高很多。在所有婚姻形式中,童养媳这种最封建的婚姻的离婚率最低。个中的原因是,自幼生活在一起,彼此的亲情关系早就固化了。

谈及婚姻制度,这些年有一种说法更新奇,即婚姻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是人类出于防止物种灭绝而编造的一个最大的谎言。这个说法还言之凿凿论证说,婚姻与传销类同,是人类社会的集体传销。这种说法不值得讨论。如果把人类社会化过程视为欺骗,那么就没有了共同的语境。但是,可怕的是此类说法竟然还有学术的支撑。谈及当代的婚姻,有些学者常有这样的断论:婚姻制度终将消亡。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婚姻制度似乎成了这一代人的围城。钱钟书在《围城》中揭示的困境,是“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而我们这一代人的围城的尴尬,是“外面的人不想进去,里面的人还想出来”。在科技带来的机器人被赋予配偶角色的今天,在人们跃跃欲试用虚拟现实替代真实生活的今天,婚姻制度向何处去,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钩深可以致远,循旧才能布新。历史是勒在社会身子上的缰绳,社会的发展如果脱离历史的轨辙,便会成脱缰的野马。近代以来,我们总是想割断传统这根缰绳,孜孜不倦倡导个性的解放,通过放大人的自然属性来删除人的社会属性。但我们现在也应该反思,无限制扩张人的自然属性,是否会破坏人类通过传统习惯构建的稳定的秩序?没有秩序,我们如何生存?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许多社会禁忌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近代以降,我们的社会批判者常说礼字吃人,但是若没有“礼”,人也能吃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不断剔除社会属性一些不合时宜的禁忌,但要剔除的这些禁忌,不能对社会秩序建构产生本质的影响。

(作者为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②[汉]许慎《驳五经异义》引《春秋公羊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年。

③[清]陈立:《白虎通疏证·嫁娶》,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THE END
1.更看重这三样东西!结婚离婚人生大事婚姻生活作为父母,也是经历过婚姻的过来人,提醒儿女在选择伴侣这件事情,不要一味追求物质,门当户对其实已经过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对方跟自己合不合得来,自己喜不喜欢,对方是不是真心对自己,对方的人品好不好。 婚姻是人生大事,都要谨慎选择,一旦选错了伴侣,可能就会拖垮自己的人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AJ7JFV0556B1NR.html
2.唐嫣罗晋被曝因观念不合分手,罗晋直言当初在一起是因为想结婚但是最近有网友爆料唐嫣跟罗晋两个人已经和平分手,分手的原因是因为唐嫣的事业心很强,想做一个事业型女性,但是罗晋就更想稳定下来,想要早点结婚,两个人因为观念不同,所以最后和平分手啦。不过爆料人也称,虽然已经分手,但是两个人还是好朋友,资源上的互助还是跟往常一样。 https://www.meipian.cn/1g1habaf
3.婚姻八字不合怎么破?婚姻不合化解方法婚姻不合化解方法 一个人的婚姻质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自身的生辰八字。那么,婚姻八字不合怎么破?八字合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通过双方八字对婚姻状况了解一二,跟着华易网一起先睹为快吧。 婚姻八字不合怎么破: 1、男女其中一方妥协忍让。生活中矛盾的产生一般是双方造成的,只要其中一方https://www.k366.com/bazi/74501.htm
4.“史密斯夫妇”分了相爱十年,育儿观念说不合就真的合不来?夫妻双方育儿观念不同,就非得离婚?NO! 1、夫妻意见不一致时,要听第一监护人的! 在养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夫妻双方很多时候都会有分歧,当夫妻意见不一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平衡?就拿孩子教育来说,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重视。孩子1岁都已经可以上早教班。 https://www.jianshu.com/p/903391ed8891
5.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A真心相爱 B经济利益 C繁衍后代D性需求E其他 11.如果你父母不同意你和男/女朋友结婚,你会怎么办?() A决不妥协 B会考虑他们的意见,但自己意见为主 C不确定 D会听父母的话 12.你愿意选择在单车上微笑还是在宝马车上哭泣?() A前者 B后者C个人观点()13.你对现实中美满婚姻的看法()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6.中国离婚率中国离婚率是多少中国离婚率原因社会观念在逐渐的更新,摆脱了旧思想,不受婚姻观念的影响后,我国的离婚率也越来越高,而各个夫妻离婚的原因也各有不同,针对这一现象专业人士给出了相应的解释,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中国离婚率原因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在中国离婚率原因有哪些 (一)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婚姻观念发生转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https://www.64365.com/baike/zglhl/
7.三观不合的婚姻,到底有多累?三观不合,爱情不稳,更别谈婚姻的天长地久。 千万不要将就着嫁给三观不合的人,因为婚后的磨合,会带给你血泪一般的教训,到那时你会发现婚后流的泪,都是婚前脑子进的水! 明明知道他和你三观不合,你却死性不改跃跃欲试,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自己叫自己跳了进去,最终哭着喊着要爬出来的也是你。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015/08/13924396_1100248232.shtml
8.基层人民法院家事审判疑难问题研究《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虽明确规定了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当准予离婚的几种情形,但该规定中的重婚、实施家庭暴力、有赌博吸毒恶习等情形,因具有一定较强的人身性和的隐私性,他人不得而知,且夫妻双方在生活中所处于较为封闭的家庭环境,使当事人难以取证夫妻感情破裂。,并且加之,在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下,人民法院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11/id/3086576.shtml
9.离婚“暗战”之法眼观察他们经历过不同的年代,个人的生活阅历与人生经验十分丰富,在人生的最后旅途想做自己的主人,才起诉离婚,他们做出离婚的诉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无论是作为子女,还是法官都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这说明当前社会中的婚姻观念已经不在于婚姻阶段的争吵矛盾,而在于个人的自尊自我人格上,具体的个性追求已经取代当时的共性http://www.hbfy.gov.cn/DocManage/ViewDoc?docId=479692e5-8c73-4d7d-b32a-9cf6589bbf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