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观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宿命型和成长型。宿命型的人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命中注定,不需要过多的努力去改变对方或自己;而成长型的人则相信,通过双方的努力和磨合,可以使关系更加稳固和谐。这两种观念背后,其实是人们对关系内隐理论的不同理解。心理学家Elliot和Church(1997)提出了一个层次模型,将人们的动机分为接近和回避两类。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恋爱关系中,人们对待伴侣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首先,让我们从宿命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宿命论者往往认为,如果两个人是天生一对,那么他们之间的契合度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无需刻意去调整或改变。这种观点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够成立,比如当两个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高度一致时,相处起来自然会更加轻松愉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理想状态并不多见。即便是看似完美的情侣,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完全依赖于"筛选"而非"改变"的想法,可能会导致关系中的许多潜在矛盾被忽视,最终影响到彼此的感情发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盲目地接受所有的缺点和不足。相反,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意识地进行筛选,剔除那些无法调和的根本性差异。毕竟,一段健康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而不是无休止地妥协和忍耐。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维护自我边界的同时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这样才能让两颗心真正地靠近。
综上所述,"只筛选,不改变"的观点虽然简洁明了,但却忽略了恋爱关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因素。真正的爱情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断适应变化,才能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芒。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我们会发现,比起寻找那个所谓的"对的人",更重要的是成为彼此生命中最合适的那个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