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社会》:不结婚也能过得好?“日本式”单身潮下的东亚婚姻观察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5.14黑龙江

2022年,《花束般的恋爱》这部描述日本当代年轻人婚恋故事的电影在中国内陆上映,并迅速引发了大众对于“消费主义下年轻人爱情观变化”的大讨论。电影映射出了目前东亚社会中适婚男女们婚姻观的剧烈变化,凸显了日本社会目前正面临的严峻的婚恋问题——结婚难。

本书的作者山田昌弘是日本知名社会学家。在《不婚社会》这本书里,他预测,在未来的日本社会,将会有二分之一的年轻人独自迎来自己的晚年。日本真的会成为一个“结婚难社会”吗?

一、日本70年代进入经济低速增长期,导致“结婚难”

1.美元贬值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以达成美元贬值的协议,史称“史密斯会议”。这一会议导致一战之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瓦解,引发了投机者进入日本市场抛售美元。随着大量美元被换成日元,日本银行和金融体系中的日元资金量增加,进一步导致了信贷扩张、清偿能力过剩等一系列恶果。此外,日本央行为了防止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日元过度升值,于1971年12月和1972年6月连续两次降息,让原本平稳的日本物价迅速上涨了10%以上,民众的购买力被削弱。

2.石油危机

1973年,由于中东国家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导致石油价格飙升,史称“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石油,而石油价格的飙升直接导致了能源成本急剧增加。据日本政府统计,当年,石油价格从每桶3.01美元,增加至每桶11.651美元,从而引发了日本的通货膨胀,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到了1974年底,日本物价上涨至30%以上。

3.亚洲金融危机

到了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这是对于日本经济的致命一击。在1997年之前,日本男性想要成为正式员工还比较容易,很少有人一辈子靠打零工或者从事派遣工作维持生计,而在1997年之后,日本国内开始大量雇佣人力成本较低的非正式员工,低收入群体从500万人增加到1000万人以上,导致经济状况较差的男性被排除在女性择偶标准之外。

二、日本年轻人婚恋观发生改变

1.受影视剧与社会思潮影响

日剧《东京爱情故事》风靡,“两个人即使恋爱也不一定非要结婚”的观念,以及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性关系逐渐被社会认可、享受恋爱本身成为了新的社会潮流。

2.不再背负家族使命与责任

对于生活在90年代的日本年轻人来说,他们和经历了二战的父辈不同,没有背负家族使命和责任的他们能够享受纯粹的恋爱,这让这一代年轻人认为,自己能做到父母做不到的事。这种“恋爱自由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

三、日本社会婚姻观变迁

1.明治时期,深受门第观念影响

在1868年到1912年的明治时期,日本的婚姻都深受门第出身的影响。虽然明治政府大力推行现代化,也就是“婚姻自主”,但是所谓的“婚姻自主”在当时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明治时期日本最著名的文学家森鸥外,留学时期曾经与一位德国女性坠入爱河,但最终森鸥外由于家庭的压力,在婚姻上遵从了“父母之命”,不得不离开恋人只身回国。由此可以看出,哪怕是当时思想最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婚姻大事上,仍然没有自主的权利。

2.1912年——二战,以继承家业为目的

3.二战后,西方恋爱自由观念传入

1947年,日本颁布《日本国宪法》,修订了民法,原则上提倡婚姻自由,同时废除了坚持传统“家”制度的明治民法中的有关婚姻的各种限制,比如“结婚需要户主同意”等。至此,日本正式进入近代婚姻,“婚姻自由”的思想作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得到了广泛宣传。而直到1955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婚姻才发生实质上的变化。恋爱式婚姻开始普及,相亲式的婚姻开始发生质变。

四、日本社会婚姻的未来

1.少子化现象严重

根据1989年日本人口动态统计,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个女性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量降到了1.57,创下历史新低,紧接着,1990年,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将这一现象命名为“1.57危机”,首次敲响了少子化的警钟。日本政府从2003年开始,相继推出包括增加家庭生育补贴、幼儿保育政策等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

2.婚活现象兴起

为了鼓励日本年轻人走进婚姻。“婚活”这种颇具日本特色,类似于中国的大型相亲活动的运动开始兴起。“婚活”,是把日语中的“婚姻”与“活动”两个词粘合在一起,指未婚男女为了找到理想结婚对象而进行的自发性社交活动。在日本许多人口流失严重的小城市,政府会亲自组织并参与到各类“婚活”活动中。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新泻县十日町市政府从2017年至今,频繁举办“相亲移居旅行团”。

总结:

在日本,由于传统东亚社会对于传统婚姻观的执着,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对于身分、地位等标签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仍然会通过“婚活”等形式寻找伴侣。

THE END
1.不同年代人的婚恋观差异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目前不清楚 4. 您现在的婚恋状况? 单身单身但有追求者单身但有暗恋对象已婚 5. 你对恋爱的态度是什么? 以结婚为目的消遣浪费时间顺其自然 6. 您能接受的另一半年龄差为? 0-55-1010岁以上无所谓 7. 您对异地恋有什么看法 不看好,距离影响感情的维持看好,距离不是问题顺其自然 8. 您认为https://www.wjx.cn/xz/234016024.aspx
2.#60后00后的婚恋观差别有多大#不同年代的来自剧无霸挖掘机#60后00后的婚恋观差别有多大# 不同年代的婚恋观天真的差好大哦 #迟到的恋人# 分别 采访#60后00后两代人的婚恋观,阿姨表示离婚丢人但是理解他们你觉得离婚丢人么? L剧无霸挖掘机的微博视频 小窗口 ?收藏 492 523 ?1817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https://weibo.com/5091774447/Lz5g1AFtf
3.20世纪2040年代上海都市男女婚恋观研究通过扒梳来信中主要内容,并辅以量化统计的方式呈现当时上海都市男女婚恋观的概况。据来信内容可见,不同社会身份的都市女性在择偶观念及行为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经济独立的女职员则拥有较为独立、明智的婚恋思想。就家庭妇女而言,她们的婚姻生活则完全取决于丈夫以及夫家环境,即便有相关法律保护其在婚姻生活中的权益,https://wap.cnki.net/lunwen-1019844237.html
4.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 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选工人老大哥 C.斗私批修,革命友谊 D.嫁人要嫁万元户 --- 查看答案https://m.gd.huatu.com/tiku/2195739.html
5.?我们进入“婚难时代”了吗?郑荣翔▲ 2022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促使大学生进入婚姻的因素排列(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 2022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大学生对不同婚姻行为的接纳程度(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Q: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有哪些变化? A:男女之间的婚配其实是一种资源竞争,也是一种资源合作。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085712.html
6.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2. 中西方婚恋观念现状及问题 2.1 中西方青年婚姻观 西方青年的婚姻观念与中国青年的婚姻观念有着极大的不同。 (1) 首先, 在婚姻问题的看待上, 西方青年认为婚姻是纯属于个人的私事, 其他人无权干涉。其次, 西方青年认为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因为在西方青年看来, 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中国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7.近代以来中国婚恋观的发展变迁(精选9篇)关键词:择偶标准,结缘方式,婚恋年龄,离婚率,恐婚族。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择偶标准、结缘方式、婚恋年龄多元化,离婚率增加,恐婚人数增多。 择偶标准的变化。 中国封建时代男女婚嫁讲究“门当户对”,新中国建立后,人们选择配偶则讲究政治条件。50年代,姑娘心目中最佳伴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c81sz8l.html
8.60年来我国婚恋观变迁.pdf铁笋殊噪迢凤踪饵坞永增坍捐帆梳仙全涟酪澄具缩面藕财氮搂快涸悯撵搐电阁庚贫糖锥轨售个焙凄籽疼择背终跑五 经济与社会发展 《理论探索》20lo年第1期(总第181期) 60年来我国婚.-恋观的变迁 陕劲松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太原030006) [摘要)建国6(J年以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不断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630/119135242.shtm
9.的爱情与婚姻——威斯坦?休?奥登的爱情诗及其婚恋观“焦虑时代”的爱情与婚姻 ——威斯坦?休?奥登的爱情诗及其婚恋观 蔡海燕 没有爱,人类或许不能存在一天,而我们对爱的体验却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们以爱神的名义恣情纵欲,中国有“高禖祀典,奔者不禁”的记载,罗马的爱神从神妓升格为女神,人们不加掩饰,不施束缚,不落牵绊,他们的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132306346/
10.周恩来与邓颖超濡以沫悲喜分担成为时代的道德楷模……即兄所谓‘等量并进,辅翼同功,精神健越’,亦不外示爱情之可贵,固无以坚家庭之垒也。”9这是目前发现的周恩来婚恋观发生根本转变之前,对于婚恋问题的最后阐述。由此可见,周恩来在旅欧期间的前一段时间里,所持的婚恋观仍旧与旅日及五四时期一脉相承,并未产生实质性飞跃。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18/0212/c409117-2982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