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谚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谚语都不陌生吧,谚语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总结。那么,都有哪些广为流传的谚语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的谚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多种树。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七十二行,庄稼为王。

人怕老来穷,苗怕钻心虫。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补桂圆蜜枣,田补河泥水草。

人要靠五谷养,田靠粪土长。

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人生病,不舒服;秧生病,不长谷。

人忙天不忙,迟早一路黄。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小燕来,好种田;大雁来,好过年。

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无事田中走,谷米长几斗。

天干三年吃饱饭,虫害一时饿死人。

不知季节看花草,不知地气看五木。

不下百粒籽,难打千斤粮。

牛要满饱,马要夜草。

牛怕晨霜,马怕夜雨。

牛要脚圆,猪要脚粗。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水是田的娘,无水苗不长。

生口的要吃,长根的要肥。

禾苗不认爹和娘,耕作到家多打粮。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1、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2、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3、鸟无翅不飞,鱼无水不游。

4、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5、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6、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7、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

8、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9、宁苦干,不苦熬。

10、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11、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12、宁走封江一指,不走开江一尺。

13、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14、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15、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16、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17、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8、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19、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0、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21、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22、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23、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24、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25、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26、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27、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

28、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29、宁叫嘴受穷,不叫病缠身。

30、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脏不均狗咬狗。

31、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32、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33、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34、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35、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36、牛要脚圆,猪要脚粗。

37、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3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9、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

40、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

41、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42、不怕事难,就怕手懒。

43、馋人家里没饭吃,懒人家里没柴烧。

44、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45、宁吃半餐,不吃断餐。

4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7、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49、牛能拉犁,狗能看家。

50、强扭的瓜果不甜。

51、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52、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53、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54、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55、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56、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57、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5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9、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60、宁在锅里争,不在碗里争。

61、千里不捎针,万里没轻担。

62、平路跌死马,浅水溺死人。

63、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64、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想有时。

65、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66、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67、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68、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69、宠狗上灶,宠子不孝。

70、撑痢疾,饿伤寒。

71、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7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3、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74、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7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76、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77、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78、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79、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80、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81、不见兔子不撒鹰。

82、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83、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84、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85、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86、念书不用功,等于白搭工。

87、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88、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89、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9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1、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92、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93、吃饭先喝汤,老了不受伤。

94、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95、年纪不饶人,节令不饶天。

96、娘家的饭香,婆家的饭长。

97、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98、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99、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100、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101、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102、宁吃飞禽四俩,不吃走兽半斤。

103、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104、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105、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106、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细说。

107、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108、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109、千补万补,不如饭补。

110、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111、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112、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113、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114、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115、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肚里硬塞。

116、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117、八成熟,十

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118、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119、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

120、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

121、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122、朝里有人好做官,家里有狗好看门。

123、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124、常赌无赢家。

125、宁可种上丢,莫望不种收。

126、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127、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128、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129、车有车道,马有马路。

130、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131、吃不言,睡不语。

132、吃一堑,长一智。

133、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134、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饥。

135、撑死胆大的人,饿死胆小的鬼。

136、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137、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138、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浪子回头金不换。

邻舍好,无价宝。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量大福大,心宽屋宽。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骂人骂脏口,打人打伤手。

骂人无好口,打人无好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路湿早脱鞋,遇事早安排。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老猫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冷粥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腰中间。

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进屋要偷鸡。

1、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2、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3、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4、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5、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6、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7、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8、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9、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10、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1、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12、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13、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14、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15、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16、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17、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18、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19、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20、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21、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22、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23、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24、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1.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2.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3.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4.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5.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6.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7.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8.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9.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10.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7、人生有一道困难,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即是一寸生命。

9、勤勉的人,每周七个全天;懒惰的人,每周七个早晨。

10、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移越少年。

11、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15、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19、你若是爱千古,你应该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日还是不实在;你能确有把握的,只有今日的现在。

22、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

23、过于求速是做事的最大危险之一。

25、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26、年难留,时易损。

28、岁往弦吐箭。

29、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2、欢娱不惜时光逝。

4、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6、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7、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8、懒人嘴里明天多。

13、勤勉的人,每周七个全天;懒惰的人,每周七个早晨。

16、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17、利用寸阴是任何种类的战斗中博得胜利的秘诀。

18、光阴有脚当珍惜,书田无税应勤耕。

21、光阴潮汐不等人。

22、起早外出的跛子追不上。

23、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24、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26、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论文关键词]谚语男性择偶观女性择偶跣原因

[论文摘要]谚语是产生于民间,活在广大群众中的百科全书,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谚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中国传统婚姻观和择偶观的,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对配偶以及婚姻生活的选择。本文以谚语为载体,试从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中的男女择偶标准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引言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谚,传言也”。可见谚语来自民间,既是群众经验累积的概括,又是流传于民间、形象通俗而富于意味的语句,是我国民间园圃中的一支奇葩。颜语具有口语化、智慧化、普通化、规范化、化等特性,被称为精美的“哲理小诗”,“科学小诗”和“智慧的语中之盐”。谚语为广袤多彩的民问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和一份魅力。在浩瀚的谚语之海中,有很多反映恋爱、婚姻主题的民谚,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恋双,马恋群”等一些谚语折射出的婚姻观、择偶观,对现代人的婚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家庭历来十分重视婚姻,男女双方结为夫妻,不仅是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理需求,更是延续、繁荣的重要保障。婚姻的稳定和幸福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在婚姻问题上,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是极其慎重的,对于男方来说,“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不好庄稼一季子,说不好媳妇是一辈子”;对女方而言,“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梳头不好一朝过,嫁夫不好一世错”。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期望模式去寻求选择爱人,这种期望模式亦即我们平常所讲的择偶标准。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文化、性别上的差异,男女在择偶时的标准是不同的,各自有所侧重。谚语以自己灵活生动的'表达方式,巧妙、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以及男女的各种择偶标准。

二、从谚语看男性的择偶标准

(一)品行准则

传统的中国家庭注重婚姻的稳定,强调从一而终,白头到老。而良好的品德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块基石,因此,男子在择偶时十分注重对方的品行。所谓品行好,按照中国人的人格模式,女子应该温良恭俭,勤劳善良,能忍会让,心灵手巧。聪明的男子在选择自己的终生伴侣时,往往看中女子的内在修养和高贵品质,这种在汉语谚语中得以集中反映:“家有贤妻,男人出息”,“娶个贤德妻,奠好孝子贤孙基”;“老婆不好夫遭殃,鞍不好马受罪”;“贤妻令夫贵,恶妻令夫贱”。一个善良的妻子,不仅能协助丈夫操持家务,更能子女,影响后代。如果择偶不慎,娶了德行不好的恶妇,则是婚姻生活的一大不幸。

(二)忠贞准则

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儒学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女子影响至深,它强调女性对感情贞贤不移,对男性惟命是从。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男子评价女性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能够坚贞专一。例如“忠臣不事二君,贞妇不事二夫”;“一女不吃两家茶”;“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而很多守寡的女人如果再嫁,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社会的歧视。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贞洁观念好似勒在古代妇女脖子上的一条绳索,它既是对女性进行单方面禁锢的武器,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陋习在观念上的表现。

(三)容貌准则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貌美可以赏心悦目,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易使男子产生爱慕之情。但在谚语中反映出的内容却是完全相反的:“丑媳妇家中宝,俊媳妇惹烦恼”;“莫图颜色妇,丑妇家中宝”。“媳妇娶的丑,能活九十九”。这种“反常”的择偶标准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的。历史原因,中国历史上记载: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源是由妹喜、妲己及褒姒造成的,从而使三女子落得遗臭万年的恶名。社会原因,一方面,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嫔妃制,上层统治者从民间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人宫做宫女或嫔妃,大多数女子人宫后便像藏品一样被埋进冰冷死寂的深宫后院,甚至终身享受不到正常应有的天伦之乐;另一方面,美貌的女子即使不被选人宫中,也是达官显贵、地痞流氓猎艳的对象,而一些俏女子,更容易遭受种种诱惑,有可能招惹是非,成为家庭不稳定的因素。为了保证家庭的稳定,婚姻的幸福,大多数男子情愿娶个相貌平常的女子,生儿育女,过安稳日子。

(四)年龄准则

在我国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年龄也是极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一般是男方年龄大于女方年龄。谚语说:“男大十岁不为大,女大十岁做妈妈”;“娶妻要小,嫁汉要老”;“男大女小,团圆到老”;“男大一,好夫妻,男大二,过一块,男大三,抱金砖”。因此民间择偶多是男大于女,这种男女婚龄差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男女生理的差异,《家语》中有:“男子十六通精,女子十四而化,则可以生民矣。”由此可以看出,女子比男子发育得早,在这种情况下,男子婚龄大于女子,符合人类生理发展的规律。二是由于、风俗习惯的制约,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男女婚龄做了规定:唐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婚嫁”;宋嘉元令“男十六,女十四,发婚嫁之期”。千百年的婚龄法律条款都是男比女大两岁左右,这不能不影响到人们的择偶观念。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人们即认为男大女小才是绝配,女大男小则是一种丑的不吉祥的现象,如“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屋脊坍;女大五,赛老母”。

(五)门第准则

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中,历来十分强调门当户对,即选择配偶时,双方家庭的门第要相等,条件要相当,个人条件要相当。正如谚语所说:“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穷来莫配富亲,矮来莫爬高墩”;“天上的月亮要不得,富人的姑娘讨不得”。在封建社会里,婚姻之所以重视门第、家世,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以及维护血统的高贵,特别是统治阶级,强调在本阶级内部为子女寻找配偶,是希望通过亲缘关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保持家族的荣誉和声望,巩固家族的世袭统治。而底层平民受条件所限,也大多在自己的阶层里寻找配偶,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出经验:同一层次的人互为婚姻,除经济条件外,思想意识、水平、情趣等相似点也较多,在生活中更容易协调,更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六)家教准则

为了选择人品可靠的妻子,男子在挑选配偶时往往非常慎重:“买匹骏马需考虑一日,娶媳妇要观察一年”;“买锅要敲打敲打,娶妻要了解了解”。在选择配偶时,还很注重女方母亲的品德修养,如“捉猪儿看母猪,说媳妇看父母”;“母要癫狂,女必轻贱”;“娶女看娘,种树看种”;“买屋要看梁,娶妻要看娘”。为什么人们把未来岳母的品德看得这般重要呢因为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女儿的言谈举止受母亲影响最多,母亲常常是女儿生活品行的老师,这种对婚姻当事人家风家教参考的观念和做法,表明了传统社会对于婚姻的重视程度。

三、从谚语看女性的择偶标准

(一)注重才能

几千年来,传统的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才能对于男子来说极其重要,男子可以凭借知识和才能进入上层社会,并且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才能是男子实现自身价值的凭借,男子以才而不是以貌来作为进人女性世界的资本,这是封建社会对性别的一种定位。因此对女性来说,理想的婚姻是“郎才女貌,一双两好”;“才子配佳人,瘸驴配破磨”;“郎才女貌,白头偕老”。女性在选择配偶时,“宁要才,不要财”,这里的“才”指的是“人才”、“文才”,而“财”指的是钱财,包括门楼、谷仓和田庄等家产。在女性择偶观的谚语中,反映这种要“才”不要“财”的占女方择偶观谚语的47%,比如,“会嫁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家当”。

(二)注重感情

在封建里,大部分男女没有恋爱婚姻的自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构建婚姻的基础,特别是女性更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一切由父母和兄弟做主。往往是两家门第相当,双方儿女的生辰八字经命馆审核,彼此不冲克,才可订婚事。及等拜天地,人洞房后,新人才初次谋面。这种包办的婚姻使婚后生活的幸福指数成为未知。另一方面,女性较之于男性,更倾向于浪漫,所以她们在内心里渴望爱情,渴望有感情的婚姻。在择偶时,对于情感的注重远超过对容貌的苛求,精神的相濡以沫更胜过相貌和财势的诱惑,所以谚语有云:“只要感情在,麻子脸上放光彩”;“宁嫁个投缘的,不嫁个有钱的”;“不求富家子,只爱如意郎”。

(三)注重人品

中国渊源于思想,可是儒家的开山鼻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下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的定论。受此影响,统治者和思想家差不多都认为女性天性深处就有邪恶成分存在,如不严加管束,就会在男人的家庭和社会里酿成一种灾难,他们极力主张将难以驯服的女人置于父权社会权利系统的严密监控之下。因此一直在用双重标准要求男性和女性,这在婚姻关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周公、孔圣人的法典中,女人必须从一而终,恪守节操;至于男人是不必在乎这些的,一夫多妻,三妻四妾是权势的象征,寻花问柳是男人的自由,谚语有云:“头妻嫌,二妻爱,三妻愿叫祖奶奶”。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女性在择偶时更注重男性的人品,人品好,才是幸福婚姻的基础。谚语有云:“不贪千担田,只求丈夫贤”:“宁嫁给好汉子拉马镫,不嫁给恶汉子当祖宗”;“不看穿,不看戴,单看男方人实在”。

(四)注重对方的职业

从以上谚语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女在择偶标准上是有差别的,男子在择偶时重在选择坚贞专一,品行优良,家庭相当,容貌一般的女子;而女子在择偶上重在选择有才能,有品行,两情相悦的男子。由此可以看出男性在择偶过程中比较倾向于实际,而女性较男性则更多浪漫情调,而且伴随着中国漫长的封建,谚语中反映出来的旧时期择偶标准带有强烈的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的色彩。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经过时空的转换,岁月的更迭,以及人们的实践,传统婚恋观既有吐故纳新,又有继承发展。因此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米贵老婆贱”之类的谚语很少有人使用,它们只存在于书本里,作为一种“活化石”来研究中国传统的婚姻关系。今天,通过谚语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和探讨,使我们对中国传统婚恋观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婚恋观给予,提出了更多的质疑和困惑。

1.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2.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3.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4.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5.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6.久住坡,不嫌陡。

7.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8.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9.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10.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11.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1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13.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14.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15.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16.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17.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18.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19.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20.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1.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22.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23.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24.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25.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26.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27.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28.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29.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30.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31.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32.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33.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34.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35.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36.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37.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38.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39.经得广,知得多。

40.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1.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2.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3.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4.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5.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THE END
1.中国古代的所谓“彩礼”离婚出轨三妻四妾中国古代的所谓“彩礼” —— 女性在嫁人之后,一是几乎没有离婚自由,二是三从四德等,三是若出轨就浸猪笼。 说到底,这是男女的极度不平等的情况下,对女性承受过多义务的,一种有限补偿。 但凡发达国家或者地区(欧美日韩+中国一线城市),就没有彩礼这个东西。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DRV4K05528YU5.html
2.探秘古代中国:非传统婚姻观下的自由恋爱与和谐社会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婚姻的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的婚姻制度便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的是“以德服人”,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伦理规范。这种观念使得古代的社会结构更加稳定和谐。 首先,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非常重视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在《礼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男女成年标准主要是指男性http://www.jgushi.com/archives/158484
3.执守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浅谈闻一多爱情婚姻观他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正是基于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在爱情观上,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在闻一多身上已潜移默化、根深蒂固,使他为"葆吾国粹,扬吾菁华"而身体力行,执着地遵循与恪守。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BW201412001028.htm
4.《画皮》引发婚姻观讨论45.9%的人呼吁守住传统《画皮》引发婚姻观讨论 45.9%的人呼吁守住传统 三成网友坦言,如果自己是王生,会“两个都要” 本报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李颖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0-16 [打印] [关闭] 《画皮》上映短短十天狂卷1.43亿元,也引发了人们关于“第三者”的讨论。这部电影非但没有蒲松龄笔下的惊悚,看起来俨然是一部主流的婚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0/16/content_2391756.htm
5.中国人的婚恋观12篇(全文)中国人的婚恋观 第1篇 婚姻恋爱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我们大踏步学习西方, 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但当我们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生产科技的同时, 所附带的西方文化也被引进过来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观念上产生了冲突, 其中典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gffjalw.html
6.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结合时代要求,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丰厚的道德资源,赋予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以鲜明的民族特色。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外实践读书与研讨活动4. 公德观念:读《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食工1002 刘佳浩 5. 职业观念:读《找对职业入对行》有感 植保1002 班楚丹丹 6. 三代人爱情婚姻观读书调查报告 食安1001 陈亚淑 7. 法律观念:读《西窗法雨》有感 植科1001 郑喜喜 对传统文化的思索:一个乡土中国,一个酱缸中国 https://wf.hzau.edu.cn/info/1052/4436.htm
8.颠覆了传统的婚姻观–福州家事律师推荐阅读福建明安律师而有了同居协议,那些无法步入婚姻殿堂的同性情侣们就能得到一些基本的法律保障。 当然,这项提案也遭到了反对者的疯狂攻击,法国右翼党派称此为“人类文明的末日”, 在经过将近10年的酝酿和争辩之后, 1999年10月13日,同居协议终于通过,这项颠覆人类传统婚姻观的制度由此诞生。 http://www.minganlaw.com/news/766/
9.中西方婚姻观差异.ppt中西方婚姻差异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 中西方婚姻观 中国人结婚的目的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 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男女青年往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27/8001044135002020.shtm
10.回族习俗回族认得婚姻观是什么作者:桂婷回族认为,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成年男女因需要而结婚是“瓦直卜”(意为当然),为繁衍子孙而结婚是“逊奈”(即圣行)。因此,主张回族穆斯林男女https://ms.httpcn.com/info/html/20161010/PWPWXVILCQAZ.shtml
11.大学生婚姻观念(精选6篇)关键词:婚姻,爱情,婚外恋,独身主义,新婚姻法,投资,婚姻自由,未婚同居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007g1c9.html
12.中国各地女人的性格与风韵安徽女人大多有着中国传统的平民婚姻观,在那段脍炙人口的黄梅戏“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中已然体现。安徽女人结婚的心得是:踏实。不用再为感情分心,于是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了,在该生孩子的时候生孩子,结婚、生孩子在她们看来是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是终点站。在这一点上,安徽女人真是中庸得可以。 安徽女https://www.wang1314.com/doc/topic-21081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