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学报关淑芳郭子圣夫妻共同债务清偿规则辨析

关淑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郭子圣成都市委政法委干部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

二、类型区分说辨析

三、连带债务说辨析

四、共同债务说辨析

五、结语

摘要

夫妻共同债务清偿规则,既事关债权人利益的实现,也涉及夫妻间的利益分配和对家庭的保护。对此问题,司法实务界裁判尺度不一,学术界亦存在不同学说。类型区分说主张,对于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清偿规则应当以是否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为标准区别安排。连带债务说主张对共同债务夫妻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对于责任财产的范围则意见不一:无限连带说主张,以夫妻双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与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一样,责任财产都应当包括夫妻双方的全部财产;而有限连带说主张,对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而言,其责任财产应当排除举债人配偶的个人财产。共同债务说主张应当先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债务,此学说与连带债务说在责任财产的清偿顺位以及追偿权的发生条件上存在差异。基于“多元价值并重”的法律共识,共同债务说较好地平衡了债权人利益与作为共同债务人的夫妻的利益,因而更为可取。

关键词

夫妻共同债务清偿规则责任财产夫妻共同财产

二、类型区分说辨析行为

在讨论夫妻共同债务清偿规则时,有讨论者主张以是否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为标准,对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做进一步的类型区分,本文将此类观点统称为类型区分说。

(一)类型区分说的内容

主张类型区分说的讨论者认为,《夫妻共同债务司法解释》第2条中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发生的债务,与第3条中涉及的超越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但实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债务,在债务的性质上存在差异,因而应当适用不同的清偿规则。具体而言,第2条中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发生的债务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应与第1条作相同处理,所对应的债务类型属于连带债务,而第3条超越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但实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债务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对应的债务类型应属于共同债务。

对《夫妻共同债务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的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而言,最高人民法院多年前编写的释义书中曾明确指出,因行使日常家事代理权所生债务,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予以清偿。比较法上也有类似立法例。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讨论者认为,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发生的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共同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财产范围包括夫妻全部财产。

对《夫妻共同债务司法解释》第3条规定的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而言,有讨论者主张应当限缩责任财产的范围,仅以举债方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为限承担清偿责任。有讨论者提出,由于此类夫妻共同债务的基础在于财产的共有关系,因此举债人配偶也应仅以夫妻共同财产为限承担债务。若因离婚、死亡等原因使得共同财产不再存在的,举债人配偶仅需以共同财产中分得份额为限,对一半的债务承担按份责任。对于责任财产缘何包括举债方的个人财产,有讨论者认为,这是源于此类债务兼具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的双重属性,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夫或妻一方,作为债务的引起方,自然应当以个人财产为自己引起的债务负责。

(二)关于类型区分说正当性基础的讨论

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形式上看似乎突破了债的相对性原理,使得夫妻非举债一方例外地成了共同债务人,这一定是因为存在着比债的相对性原理更为重要的价值考量。对这一价值考量的探析,就涉及类型区分说的正当性基础。申言之,类型区分说是否可取,关键在于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是否基于统一的价值考量,是否存在统一的正当性基础。如果所有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都基于统一的价值考量,存在统一的正当性基础,就应当对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确立一致的清偿规则,反之,就应坚持类型区分说,针对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夫妻共同债务,确立不同的清偿规则。

主张类型区分说的讨论者认为,在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的情形,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夫妻共同债务与由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所负的夫妻共同债务在正当性基础上存在差异。

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夫妻共同债务而言,讨论者多从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角度予以论证,认为夫妻在日常家事范围内基于身份关系互为代理源自婚姻的“当然效力”。因此,此类债务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178条第3款中“由法律规定”的连带债务,一体贯彻了维系家庭存续与保护交易安全两方面的价值追求。还有讨论者从其他角度出发,认为基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对生活共同体的重要性、配偶另一方和债权人对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整体的交易成本及配偶另一方获益可能性的大小等因素,主张法律有理由拟制夫妻一方对其配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作出了同意的意思表示。因此,对此类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规则应与以夫妻双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一体对待,原则上由夫妻双方以所有财产承担连带责任。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讨论者认为,无论夫妻间采行何种财产制,并不影响此类夫妻共同债务清偿规则的适用。

对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夫妻共同债务而言,有讨论者提出,将其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机理同构成日常家事代理的情形一样,都是基于意思自治原则,但并非是基于在特定负债中的意思自由,而是基于夫妻双方对夫妻财产制及由此所带来的责任风险的选择自由。具体而言,当夫妻选择了夫妻共同财产制,就应当承担这一财产制下夫妻财产混同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以夫妻共同财产作为债的担保。还有讨论者认为,之所以要对这一部分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规则予以特殊规定,是为了平衡举证责任分配所可能带来的不公平的法律后果。具体而言,这一观点在坚持整体上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举债人配偶一方的立场下,基于对举债人风险控制成本的分析、举债人与其配偶在风险控制能力上的对比,以及双方获益的高低等因素的比较,认为限缩举债人配偶的责任财产范围,让其承担“有限连带责任”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三)本文的观点

首先,主张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夫妻共同债务系《民法典》第178条第3款中所规定的“由法律规定”的连带债务的观点,缺乏法律上的依据。事实上,《民法典》第178条第3款的规定表达了立法者对于连带责任这类负担较重的责任方式更加审慎的态度,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仅得基于法律的规定发生。因此,该款所谓“由法律规定”产生的法定连带责任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典型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67条关于共同承揽人对定作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第409条关于共同处理委托事务的多个受托人对委托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等。而在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夫妻共同债务领域,尚未见到关于夫妻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后果的明确规定。

综上,《夫妻共同债务司法解释》第2条与第3条的规定,在解释论上应当认为系证明规则的区分。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规则并不会因证明规则上的差异而受到影响。对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夫妻共同债务完全可以寻找到统一的正当性基础,类型区分说确有可议之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6条、第87条,《民法典》第177条、第178条等就多数人之债确立的连带之债与按份之债的二分体系下,学术界与实务界有观点认为,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归入连带债务的范围,这就是所谓的“连带债务说”。

(一)连带债务说的内容

在既有的讨论中,连带债务说又可进一步区分为无限连带说和有限连带说。

1.无限连带说

无限连带说主张夫妻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财产应当包括夫妻双方各自的个人财产以及夫妻的共同财产。如有讨论者指出,夫妻双方承担连带的清偿责任,是夫妻共同债务作为夫妻共同的消极财产的题中应有之义。连带债务性质的认定在于夫妻间主观上所具有的“家庭利益”——这一共同的经济上的目的。因此,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财产应当包括夫妻双方各自的个人财产与共同财产。

2.有限连带说

有限连带说主张在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的场合,对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限缩责任财产的范围,由债务人的个人财产以及夫妻共同财产承担,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的债务人的配偶仅承担有限连带责任。就此,有论者从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出发,认为债务人配偶的受益范围至多及于夫妻共同财产范围,与其个人财产无关。并且债权人在债务发生时,也并不存在对债务人配偶具有偿还能力的合理信赖。还有论者认为,从制度目的的角度观察,保全共同财产是让举债人配偶承担债务的目的所在。因此,若举债人配偶对此类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将有违比例原则。还有论者从债的相对性角度出发认为,债权人也仅应有理由相信共同财产制下的债务人有以夫妻共同财产作为担保的意思,无法推出非举债方以其个人财产为此清偿的承诺。更何况《民通意见》第43条的规定已然体现出在因夫妻共同财产制发生的夫妻共同债务中,债务人配偶仅承担有限连带责任的精神。

(二)对于连带债务说关于责任财产范围争论的评析

从前述的梳理可以看出,以认定夫妻共同债务属于连带债务为前提,无限连带说与有限连带说最大的分歧在于责任财产的范围。具体而言,主张无限连带说的讨论者认为,应当以夫妻双方的全部财产充当责任财产;而主张有限连带说的讨论者则认为,对于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而言,责任财产应当排除举债人配偶的个人财产。就此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区别而论。

1.以夫妻双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的责任财产范围

由于此类夫妻共同债务以夫妻双方名义举债形成,其发生基础在于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凭借作为债务人的夫妻与债权人双方内容互异且对应的两项意思表示一致而形成。因此,可以借助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来理解以夫妻双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的正当性基础。夫妻二人经过合意,共同决定与他人签订契约,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其中体现的是夫妻共同的自由意志。在民法世界中,意思自治原则的重要实现工具就是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只要不存在阻碍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的消极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所期望的法律后果都能通过法律行为制度得以实现。在责任财产范围的问题上,通常认为,在强制执行开始时债务人的所有财产均系责任财产。但我国实定法上,并不存在禁止当事人对责任财产范围另行约定的效力性、强制性规范。因此,如果债权人与作为共同债务人的夫妻之间对责任财产的范围有特殊约定的,例如,债务人希望某一特定个人财产或夫妻共同财产为特定目的而存在,如某房产为子女将来结婚使用而保留,进而与债权人约定将其排除出责任财产的范围,此类约定当属有效。

2.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的责任财产范围

第二,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与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具有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婚后所得共同制,决定了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所得的财产通常情形下会成为夫妻共同财产。这一制度的正当性在于,法律认为夫妻之间是一种“协力”关系,而将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取得的各类财产看作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法律的视角观察,作为婚姻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夫妻各方都为维系婚姻共同体做出了平等的努力。由此可见,婚后所得共同制具有明显的维护婚姻共同体、平等保护婚姻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相应地,对于用于包括家庭日常生活在内的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而言,将其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要求夫妻共同承担,同样反映了法律追求婚姻共同体内部稳定与公平的目标。可见,二者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有讨论者主张夫妻共同债务属于典型的共同债务,这就是所谓的“共同债务说(也称债务人共同体之债说)”。依据此说,必须由夫妻作为共同债务人共同履行给付义务,债务方得以清偿。换言之,与连带债务不同的是,共同债务的债权人仅得向多数债务人全体请求给付。共同债务可以出现在数个人组成的演出团体等情形,也可以出现在合伙、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等情形。这一类型的债务在清偿上具有区别于连带债务的特点,在给付上须由全体债务人共同履行,因而共同之债下的多数债务人之间具有更强的牵连性。

(一)共同债务说的内容

在《夫妻共同债务司法解释》出台前,有讨论者通过对比连带债务与共同债务在债的性质、发生原因、司法程序以及追偿权行使上的差别,指出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更加符合共同之债的特征。还有讨论者认为,包括因夫妻双方共同行为所生债务、夫妻一方为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开支或为达夫妻共同目的而实施侵权所负债务在内的夫妻共同债务,都应属于共同债务,在外部关系中应当准用合伙债务的清偿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38条、第39条),首先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共同债务。对于未完全清偿的部分,夫妻双方以个人财产承担清偿责任。从责任属性上来看,这里的个人责任兼具补充和无限连带责任的属性。关于这一夫妻共同债务清偿规则的正当性,有讨论者认为其既能反映法律设定夫妻共同财产以维护家庭的功能,又符合设定个人财产以体现个人价值的功能,而“共同共有人对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是民法的基本原理”。因此,可以从夫妻财产共有的角度解释夫妻双方以个人财产辅助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原因。

在《夫妻共同债务司法解释》出台后,亦有讨论者对共同债务说的立场表示认同。有讨论者认为包括以夫妻双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在内的各类夫妻共同债务在性质上均属于共同债务。在具体的清偿规则上,对于共同财产无法完全清偿的部分,其认为可先由夫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但法院的判决应限于按份形式的责任。在确定夫妻各方的具体份额时,一般认定夫妻双方对不足部分以同等数额分担,并根据个案情况综合多种因素予以调整。

应当明确的是,共同之债的定性只能决定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先以夫妻共同财产予以清偿,但对于共同财产无法完全清偿的部分在夫妻间如何分担,具体是以连带责任形式还是按份责任形式承担,上述问题与夫妻共同债务属于共同之债的定性系完全隔离的两个问题。以同属于共同之债的合伙债务为例,当合伙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合伙人以何种形式,在多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其结论会因合伙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作为共同之债的夫妻共同债务存在着多种责任对应模式,而最终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同现有法律规则的契合程度及人们观念的弹性范围。

(二)共同债务说与连带债务说的分歧

共同债务说与前述连带债务说并非毫无共同之点。例如,连带债务说中主张有限连带说的观点和部分主张共同债务说的观点,都认同应当适当限缩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所对应的责任财产的范围。对于共同债务说和连带债务说的分歧,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两种学说在价值判断结论上存在的不同。

1.责任财产的清偿顺位不同

责任财产是否存在清偿顺位以及具体的清偿顺位是什么,这是共同债务说与连带债务说的关键区别所在。在共同债务说之下,尽管讨论者对于夫妻共同财产未能完全清偿的剩余债务,究竟在夫妻间以何种责任形式、以哪些责任财产来进行清偿责任的承担存在不同意见,但讨论者都认可应当先以夫妻共同财产承担债务。而在连带债务说之下,连带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任一债务人请求履行全部债务,多数债务人之间是否存在财产共有关系在所不问。债务人无法基于债务人之间的内部财产关系或彼此之间的内部约定对债权人提出抗辩。恰如学者所言,连带之债的成立,在于“不同的义务是同一位阶的或者同一顺序的”。即便是主张补充性连带债务的讨论者,也仅仅是强调在多数人之债的具体清偿过程中,对各债务人做主次或先后顺序上的划分,而这与对具体责任财产确定清偿顺序明显存在区别。

2.追偿权的发生条件不同

在共同债务说之下,由于先以隔离于共同体成员个人财产的共同体财产清偿,不足部分方才发生共同体成员以个人财产承担清偿责任的问题。因此,债务人内部追偿的发生以特别财产无法完全清偿为必要条件。在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形下,如果夫妻之间已离婚,或采分别财产制时,并不存在共同财产,夫或妻可依照双方的约定、离婚协议、法院判决书等,对超过其所应当承担的部分向对方行使追偿权。无论如何,在共同债务说之下,只要夫妻共同财产足以清偿债务,就不发生内部追偿的问题。而连带债务说通说认为,夫妻一方履行债务超出其所应当承担份额时,即可获得追偿权。具体份额可根据离婚协议、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确定。在并不存在此类文书的情形下,夫妻双方各自的份额通常为债务的一半。由此可见,连带债务说下的追偿权发生条件取决于夫妻各方承担的债务份额。

(三)对共同债务说与连带债务说分歧的评析

1.价值共识的寻找

欲评析共同债务说与连带债务说的分歧,首先必须找到与这一分歧有关的价值共识。

综上所述,在夫妻共同债务的领域,交易安全价值与维系婚姻共同体的价值并不存在位阶关系。正如有讨论者所指出的,在法秩序中的多元价值互为中心、互相支撑和限制,形成一种去中心化的“价值之网”,保护交易安全的价值与保护婚姻家庭的价值应当妥当平衡。

2.责任财产清偿顺位的确立

关于责任财产清偿顺位的问题,即是否先以夫妻共同财产承担债务的问题,从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发展来看,1980年《婚姻法》第32条确立了首先以夫妻共同财产履行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的清偿规则。在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中,清偿规则的表述被更改为“共同偿还”。对于如何理解“共同偿还”,修订后的《婚姻法》第41条第2句确认,“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从解释论的角度出发,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应当首先以夫妻共同财产承担债务,“协议清偿”仅在夫妻共同财产不足以完全履行债务的情形下发挥作用。对这一结论,有法官持不同观点,认为“以什么性质的财产清偿共同债务应视为系债务主体自己的事情……对以什么性质的财产清偿共同债务以及怎样清偿也应允许其约定,法律不应加以特别的限定。”这一观点在夫妻双方主动完全履行夫妻共同债务的场合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夫妻双方并未主动履行夫妻共同债务,并且夫妻一方同时尚存个人债务有待履行时,是否存在以某种类型的财产优先履行某种类型债务的清偿规则,则显示出超越夫妻内部关系的外部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法定的清偿规则,以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主张共同债务说的讨论者常常采取如下论证思路:首先论证夫妻关系在性质上与合伙类似,均受共同目的约束,属于相互之间存在约束关系的特殊团体。因此,夫妻债务在性质上就应与合伙债务一样,同属共同债务。但以夫妻团体类比合伙团体的思路,在学术界受到不少质疑。有讨论者认为,身份关系基于持续性的共同生活而发生,其与作为经济关系、耦合关系的合伙关系存在本质的差异。在不存在个人破产制度的现实下,如此类比将不利于家庭弱势成员的权益保障。还有讨论者认为,除合伙的制度与逻辑并不总是适用于婚姻语境的问题外,婚姻合伙理论还存在无法解释《婚姻法》上有关继承、赠与所得原则上是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等逻辑硬伤。

3.追偿权的取得与行使

就夫妻内部追偿权取得的条件,首先需要考察当夫妻共同财产无法完全清偿夫妻共同债务时,未获清偿的部分如何由夫妻来进行分担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第41条的规定,应当先由夫妻双方协商,若协商不成,再由法院判决。通常来说,法院在确定夫妻间具体的分担比例时应当基于公平原则,根据个案中夫妻共同债务的具体情况,考虑夫妻双方实际获利、债务的具体用途、双方的经济能力等因素,对夫妻间的承担比例进行合理分摊。因此,以夫或者妻的个人财产承担夫妻共同债务并不当然发生追偿权的问题,只有在夫或者妻一方承担的债务超过了夫妻双方所协商的或法院判决所确定的份额时,超额承担债务的一方才能就相应部分对其配偶享有追偿权。需要说明的是,为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共同债务人的夫妻之间的承担比例约定不得对抗债权人。还需注意的是,以前文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责任财产范围的讨论为基础,对以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形成的共同债务而言,如果夫妻共同财产无法完全清偿,则仅能由举债人以其个人财产承担剩余债务。

THE END
1.壹家堡一期文化性质辨析——关于混合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讨论壹家堡一期文化性质辨析——关于混合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讨论,商文化,先周文化,考古学文化,壹家堡遗址,因素分析方法,壹家堡遗址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于1986年在此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发掘者孙华先生将遗址分了四期,其中第一期https://wap.cnki.net/qikan-WWJK901.004.html
2.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精选12篇)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大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622466.html
3.不正之风讨论辨析汇编5篇不正之风讨论辨析4 为深入贯彻县委组织部《关于印发<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关于开展选人用人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琼中组通字〔2015〕54号)文件精神 ,我单位高度重视 ,指派专人负责 ,对照检查方案要求对我乡选人用人情况进行了自查 。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https://www.scfaying.com/jichuzhishi/43528/
4.探讨的近义词是什么探讨◆辨析:“探讨”程度比“讨论”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一般多指对重大问题、学术专题、疑难事件等的深入研究。“讨论”运用范围比“探讨”广,既可指对重大问题的辩论,也可指对一般问题的研究和交换意见。 《汉语大辞典》近义反义别名词典(界面见下图),提供近义词词典、近义词辨析、反义词、别名词典等等。 http://www.hydcd.com/jyc/jy10201.htm
5.关于砚铭文化中镌刻与墨拓的科学试验性讨论一一“金石学”之一翼【讨论辨析3】 全砚初成后与朱、袁、常、朱诸君的讨论。牵涉到砚坯质地、镌刻技巧、墨拓水平诸问题。 1、初入手时,有歙石而非淄石。其质硬,运刀不易。镌、拓制作未精,遂返工重做。 此为第一次拓墨,未熟练。因石硬度高,亦未见笔意。 2 、镌刻没问题,拓墨有问题之例:墨不匀,细笔湮灭,导致失真。 http://www.sdtaoxie.com/item/?id=2837
6.关于“汉语”的词义辨析关于“汉语”的词义辨析 “汉语”一词出现在南朝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言语篇,至今已经长达1500多年。近三十多年来论文发表、教材使用、新闻报道、文件发布等场合经常出现“汉语”与“中文”“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混淆使用的现象。由于“汉语”在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等民族语言中都直接翻译成“汉族语言”,就https://www.mj.org.cn/zsjg/mzzzs/mzzxyd/zz/202202/t20220224_249131.htm
7.关于“见危不救罪”的法理学和刑法学思考通过以上对见危不救概念的辨析与比较可以看到本文讨论的范围仅限于无特定职责或义务 的见危不救应不应定罪问题上,“通过‘见危不救罪’来‘逼’人们见义勇为”的提法本身 就不科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见危不救应不应定罪这一问题上,不可一概而论,应当坚 持辩证的方法,具体区分两类不同的见危不救。笔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9.html
8.调研报告常德全民艺术服务的激越演义三、关于群文培训中些许纠结的辨析与讨论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在整体群文工作中,培训效能的彰显、培训机制的传导,也给我们提出了难以绕开的挑战与问题,让我们在困惑中思考,在迷思中讨论。 讨论一 市级馆群文培训是面向全民的,抑或是指向将担纲再培训骨干的? 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mtjj/201612/t20161201_542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