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习俗古已有之。《礼记·仪礼》记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即是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送聘财,意味着婚约正式缔结。古人云:“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千百年来,彩礼一直循着“礼”的轨道,促成有情人结下金玉良缘,达成“百年好合”。男婚女嫁,最该考虑的是人好不好、合不合适。然而,在一些地方,彩礼出现异化,“礼”的本质退化,“财”的特性凸显,甚至形成攀比之风,“高额彩礼”“天价彩礼”使很多家庭难承其重、苦不堪言。“彩礼”,这一原本富有美好寓意的婚俗,成了年轻人走向婚姻殿堂的“绊脚石”。让婚姻的缔结回归情感,让彩礼回归礼仪而非利益,势在必行。
倡导零彩礼、低价彩礼,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我市聚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下功夫、出实招、见真章。制定《吴忠市移风易俗工作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组织召开全市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现场推进会、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亲家”等选树活动,全市选树抵制高价彩礼、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等移风易俗先进典型600余人,涌现出马炳文、韦德川、李俊义等众多“零彩礼”嫁女的先进典型。盐池县坚持把婚俗改革作为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全县上下掀起革陋习、除陈规、树新风热潮,持续巩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成果,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零彩礼、低彩礼”典型示范案例宣传,及时给表现优秀的党员群众颁发“抵制高额彩礼,深化移风易俗”活动先进奖状。同心县全力开展“高额彩礼”整治,乡镇、社区齐动员,干部化身“宣传员”。该县丁塘镇新华村建立起“零彩礼”“低彩礼”奖励机制,村里55名党员和干部带头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从政策制定到文化引导,从法律约束到教育启蒙,移风易俗成效不断显现,文明新风吹拂吴忠大地。
“彩礼”核心是“礼”而非金钱利益。移“歪风”,易“低俗”,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需要从个人到家庭,从城乡社区到全社会共同推进婚俗改革,有效减轻群众婚嫁负担,逐步形成文明健康婚俗新风,让更多人愿意走进婚姻殿堂,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主管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委宣传部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