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冲、有稳、有保,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高考志愿填报,需注意些什么
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
高考结束后,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填报志愿需要注意什么?与往年相比,今年有何不同之处?学校、家庭怎样才能形成合力,帮助考生做好这件大事?为此,光明日报记者特邀专家学者为考生及家长出谋划策,提供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1.根据分数和位次合理安排“冲、稳、保”
考生提问:填报志愿的总体原则是什么?与往年相比,今年有哪些不同?
南开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志愿填报过程中,高考分数及其对应位次,以及往年高校相应录取位次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考生在选择志愿时,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范围,采取“冲、稳、保”的策略,合理安排志愿顺序,在自身分数上下不超过10~20分的对应位次内选择高校,这样既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也能较大限度地确保录取成功率。
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下,考生和家长还需注意部分省份报考模式的变化。不管是“院校+专业组”,还是“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方式,在增加考生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增加了报考复杂性——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连续填报还是交叉填报?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所在省份的具体报考模式和规则,确保填报志愿时不出现遗漏或错误。
此外,考生和家长还需注意一个关键点,即填报志愿不只是简单按位次对照的机械选择过程,更是一个在分数限定范围内,尽可能寻求学校、专业和城市,以及未来可能从事行业等诸多因素之间平衡的过程。我建议,考生应当将个人志趣、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未来发展,打牢基础,复合提升,而不能被当下专业的“冷与热”所束缚。
2.建议考生勾选“服从专业调剂”
考生提问:填报志愿,到底该不该勾选“服从专业调剂”?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招生工作处处长吴奕:我建议考生勾选“服从专业调剂”。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一旦出档,后续所有志愿无效。这时,如果考生“踩线”出档、分数不够高,且填报的专业分数均较高,则很可能出现所报专业志愿无法满足而被退档的情况。一旦被退档,考生只能“捡漏”等待公开征集志愿。从往年情况看,退档后再征集志愿的考生,录取结果往往都不理想。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均已采取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因此,我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勾选“服从专业调剂”。
从往年情况看,有些考生和家长对服从专业调剂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如果能填报45个院校专业组,那么前44个都可以不服从专业调剂,只要最后一个服从专业调剂就可以“兜底”。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只要出档,后续所有志愿无效!假设考生被投档到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中的某一个专业组,那么排在该专业志愿组后的所有志愿全部无效,不存在“被退档后还能投档到后续院校专业志愿组”的情况。因此,在45个院校专业志愿组的最后一个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的做法并不合理。
3.家校合力做好学生发展规划
学生提问:在考后规划方面,家长和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帮助?
华东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院副教授万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决策过程,填报什么学校和专业,需要同时考虑高考成绩、高校录取要求、社会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家长和学校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两大支持主体,应主动、积极协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学校及专业,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家长和学校能提供的支持有很多,可以各有侧重、形成合力。
当然,除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学校还应做好贯穿高中三年的升学生涯规划教育,从入学伊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做好准备。随着新高考改革全面推行,升学选择复杂性增加,中学应普遍设置专门的咨询教师岗位,通过提供优质的升学规划咨询服务,既帮助学生做好生涯发展规划,也促进高校和国家选才的科学性公平性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