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特点及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一些容易引起抑郁症的生活事件包括:丧偶、子女死亡、父母死亡、离婚、子女出生、被开除、被刑事处分。抑郁症常见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心境悲观、愉快感丧失、自我感觉不好、对日常生活兴趣缺乏、常有自我责备、自我评价降低、持续性疲乏;睡眠差、没有食欲、记忆减退、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学习、家务能力下降、心烦意乱、浑身说不出的难受及疼痛等;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所做所想的事情抱有怀疑、悲观地想象自己的将来、失望乃至绝望的想法。轻度抑郁症患者会感到内心痛苦,生活质量下降,社交能力下降,易患病且加重原有躯体疾病。严重抑郁症患者会自责、绝望、难以控制疾病、出现自杀念头或有自杀企图,严重影响甚至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2、关于焦虑障碍

面临危险或威胁时,焦虑是人们所表现的最普通的情绪反应,常表现为紧张、烦恼、恐惧不安,以及一些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潮红,口干等。它可能由某些原因诱发:接受陌生的新任务、即将参加考试或重要约会、手术、失业、人际交往失败、严重的躯体疾病、重大变故和亲人的死亡等原因。多数病态的焦虑常常没有明显诱发因素,患者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其躯体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更严重,常被误诊为躯体疾病,如急性的焦虑发作,即惊恐发作,最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病发作。这些都是临床上必须鉴别和处理的情况。在焦虑状态时,人往往易怒、紧张不安,有恐惧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难以入睡、失眠。伴随身体症状包括: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疼痛、出汗、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轻度焦虑症患者:不能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失去朋友和丧失工作升迁机会。严重焦虑症患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慢性焦虑障碍可以导致功能残疾。

抑郁症常和焦虑障碍共同存在:调查显示,高达59.2%重性抑郁症患者终生合并焦虑障碍。临床有多种不同的共病表现:

1、作为疾病,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存于同一患者。

2、作为症状共存于某一疾病,如抑郁症的焦虑症状,或焦虑症的抑郁症状。

①抑郁症状明显时焦虑可能减轻。存在焦虑是抑郁前驱症状之说。

②二者同时出现,同时减轻。

③二者同时出现,抑郁症状缓解后焦虑症状持续。

共病与单一抑郁、焦虑患者之间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亦有明显差异,如共病时往往有以下特点:1、起病较晚,年龄偏大;2、起病较急;3、临床症状较重,社会职业功能损害较明显;4、药物治疗显效较晚。

抑郁/焦虑共病有许多共同之处:①家族史与抑郁组接近。②较高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发生率与抑郁组无差异。③病程、近期预后无差异;④负性生活事件无差异;⑤EPQ的N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⑥血浆单胺递质异常,无差异。

二、流行病学研究

各国研究报告不一,与抑郁合并存在不同焦虑障碍有关。有报导约有2/3的抑郁患者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症与广泛性焦虑共病最常见之一。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率为38.8%,国外报道高达30%~53%。美国共病调查,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在1-2年内有发生广泛性焦虑的危险;而诊断为广泛性焦虑并无抑郁症状约40%在1-2年内伴发抑郁,其他如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患者亦有30-50%伴发抑郁。

三、抑郁/焦虑共病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为抑郁心境,快乐感缺乏,动力不足,兴趣减退,体重变化等。焦虑症的主要症状为恐惧紧张,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的躯体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和回避行为。抑郁/焦虑共病除上述各自特征性症状,其共有的症状为睡眠障碍、忧虑、自杀观念和行为,易激惹、注意困难、以及慢性疼痛、疲乏、胃肠症状。抑郁/焦虑共病常见人群为:①不典型抑郁症患者;②更年期和老年期抑郁患者;③继发性抑郁和严重焦虑症患者;④女性;⑤经历严重应激性事件(包括心理、躯体应激源)者;⑥严重精神病早期患者。

目前的诊断分类中抑郁和焦虑障碍分属二类精神障碍,抑郁和焦虑障碍常同时存在,许多症状重叠,如睡眠障碍、食欲降低、心血管、消化道症状、注意障碍、精力缺乏,当抑郁和焦虑障碍同时存在,二者分别符合相应的症状学诊断的标准时,即可诊断为抑郁/焦虑共病。

1、抑郁与惊恐障碍共病

人群中惊恐障碍的患病率为1.4%-2.9%。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与惊恐障碍共病的终身患病率为5.1%-8.9%,90%的惊恐障碍患者伴有抑郁症状,25%抑郁症患者伴有惊恐障碍史。约1/3共病患者先出现惊恐障碍,约1/3或更多共病患者先出现抑郁,惊恐障碍通常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或者发作无明显而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发作间歇期,除了害怕再发作外,没有明显的症状;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严重的运动不安,伴有植物神经症状;突然发作,十分钟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完全回忆发作经过。一个月内有三次发作,或一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再害怕发作的焦虑而持续一个月。有效治疗惊恐障碍可以减少抑郁发生的危险性。

2、抑郁与社交焦虑障碍共病

社交焦虑障碍在人群中患病率为4%-8%,社交焦虑障碍是与抑郁症共病的焦虑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共病者中27%可诊断有社交焦虑障碍,约2/3的共病患者先出现社交焦虑障碍。抑郁与社交焦虑障碍存在共同的基因基础,成年或青年出现的社交焦虑障碍表示患者很可能患有抑郁障碍。

3、抑郁症与GAD共病

(a)恐慌(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等);

(b)运动性紧张(坐卧不宁、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

(c)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头重脚轻、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等)。儿童突出的表现可能是经常需要抚慰和一再出现躯体主诉。抑郁症与GAD共病时,患者的伤残率及功能损害明显增加,预后也更差。GAD和抑郁症的症状常常相互渗透。GAD可能发展为继发性抑郁症;而另一方面,焦虑症状可能是心境障碍的一种表现。1/2以上的抑郁症与GAD共病患者先出现GAD,GAD患者在遇到应激事件后抑郁发作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4、抑郁与强迫障碍共病

强迫障碍的患病率约为2%,31.7%的强迫障碍患者同时伴有抑郁,66%的患者曾有抑郁发作史,共病存在不仅增加了患者抑郁与焦虑的水平,而且增加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严重程度。

5、抑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8%-9%,女性患病率10%-14%,为男性的二倍。20%的抑郁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37%-48%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有抑郁症病史,1/2-3/4的共病患者先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有研究表明,在遇到应激事件的人群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与非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相比,前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四、治疗

处理原则:①详细了解病史②排除强迫症,心境恶劣,人格障碍等疾患③详细了解治疗史,掌握治疗成功和失败的经验④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⑤加强心理治疗⑥定期随访。应以治疗为目标,疗程3-12个月进行评价,药物治疗,首选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治疗,酌情亦可选用抗抑郁药物加抗焦虑药物联合治疗,如SSRIs+BZDS或抗抑郁药加丁螺环酮。

1、选择有抗抑郁作用,又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

这种选择的优势有:用药种类少,服用方法简便,容易接受,慢性躯体疾病患者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三环类抗抑郁药,其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均较强,疗效明显,须注意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有效剂量需滴定,往往因为患者耐受性影响达到有效剂量,致疗效不理想。三环类药物对于经济困难的病人来说,从治疗效果上看,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其中多虑平、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都可以选择。用法都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每天100~150mg。

(3)SNRI,文拉法辛是一种双受体作用强效抗抑郁药,临床研究亦显示该药可在早期改善焦虑。每日75-225mg的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其有效率为65%。文拉法辛缓释剂型,服法方便,具有抗抑郁症状和抗焦虑症状的优势,它是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抗抑郁药,据研究,连续使用6个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已被证实,能够达到临床痊愈,治疗剂量常常比治疗抑郁症时略大一些,可逐渐加量,可达到150~225mg/d。老人常用量为75~150mg/d,应观察血压的变化。

(4)NaSSA米氮平:由于其对抗焦虑、增进睡眠以及抗抑郁疗效快的优势,用来治疗共病也是较好的选择,剂量从15mg/晚起用,可加至30~45mg/晚,如有发热、感染等身体不适症状应查血常规。防止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

2、抗抑郁药+抗焦虑药:

这种选择的优势有:起效快,在多数的情况下,比单一选择抗抑郁药治疗,见效明显加快,特别是有少数病人会有立竿见影的戏剧性效果。见效快,对于焦虑病人起了极大的作用,使病人安心治疗,建立了自信,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对于焦虑症病人来说,担心好不了,反复换药,不相信医生的治疗等等情况都会减少是最显著的特点。对附加的失眠、烦躁等症状有效,减轻了病人对疾病的痛苦,对预防病人在极度痛苦中产生自杀企图的危险性有很大的益处。在选择抗抑郁药时,常常选择SNRI、SSRI和NaSSA。

苯二氮卓类药物,根据焦虑程度的轻重,是否伴有失眠,入睡难;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能再睡的特点,来选择用药。患者焦虑不安,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以及烦躁等症状较重,选择罗拉,或阿普唑仑,均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每天阿普唑仑(0.2~0.4mg),可加至0.4~0.8mg。常有头昏,乏力,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

苯二氮卓类作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疗效肯定、起效较快的抗焦虑药,其不良反应较少,较轻。可使患者焦虑症状早期改善。可于抗抑郁药治疗早期合并应用,等抗抑郁药物发挥疗效,焦虑得以改善后减量停服。

3、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其他药

这是在以上两种用药的基础上,又加了其他药物。其他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安舍林,瑞美隆等亦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可从抑郁/焦虑共病者选用。

尽管抑郁/焦虑共病现象复杂,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现尚未探明,其分类归属问题存在争议,但是临床常见则是不争的事实,抑郁/焦虑共病较之单一的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存在更明显的社会功能受损,需要社会帮助。患者常伴有许多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促使患者到处就医反复检查,消耗和浪费大量的卫生资源,对于患者来讲,共病现象多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增加疾病的严重性,而且对治疗反应不佳,预后不良,自杀危险性升高,均严重危害患者,值得医生们予以重视,加强防治。

THE END
1.青少年的一些焦虑迹象,切勿忽视在临床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的专业评估里,厌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识别孩子焦虑情绪的指标。 虽然并非所有的厌学都一定是由焦虑所致,但在厌学的孩子当中,大多数都伴有严重的焦虑情绪,学业或者同伴社交是引发他们焦虑情绪的最为重要的应激源。 厌学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上学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DI3MjYxOA==&mid=2247504073&idx=1&sn=1e27e2921b5c2fbd6e4cd7f6a6d15853&chksm=eba4541144dbbc3e9dcf0cf2914f05075b842f5251f1dc221752d32bd22f966fc164ab2a37d0&scene=27
2.焦虑情绪和焦虑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焦虑症可能会引起我们过度的思考和强烈的忧虑,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充满挫败感。 甚至有些时候,恐慌、无助感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并伴随心悸、头晕和胃痛等躯体不适。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临床上,焦虑症可分为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和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惧三种表现形式。 https://www.swust.edu.cn/myxlczzx/2023/0406/c816a176452/page.htm
3.社交焦虑障碍的表现有哪些?有问必答社交焦虑障碍的主要表现会出现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不愿意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喜欢独处,不愿与人沟通交流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32834046.htm
4.心理学(1)焦虑症和恐惧症一种认知的观点aware策略五步法4.2.3针对焦虑障碍的规则 5.脆弱性:焦虑障碍的核心 5.1脆弱性和概念 5.1.1技巧缺乏的作用 5.1.2自我怀疑 5.1.3背景和经验的作用 5.1.4对有效行为表现的干扰 5.1.5灾难性预测和恶性循环 5.2行为失调的“功能” 5.2.1身体危险 5.2.2心理危险 5.3脆弱性的范围 https://blog.csdn.net/qq_40276310/article/details/109907092
5.社交焦虑障碍的表现问答频道病情描述: 我平时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很紧张,有时候会紧张到舌头打结,这是社交焦虑障碍的表现吗? 共2个回答 梁红 主任医师 去挂号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三甲 神经内科 社交焦虑障碍的表现与症状:平时生活中,遇到熟人感觉说话舌头都会打结,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或者不知道和别人聊点儿什么话题。https://m.bohe.cn/ask/view/103846139.html
6.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1)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http://baike.soso.com/v62125319.htm
7.焦虑障碍是什么心理学文章本文总结了王翼治疗师于2020年2月24日主讲的焦虑障碍公开课主要内容,供大家参考。 焦虑障碍分类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焦虑障碍包括以下不同诊断分类: ?特定恐惧症— 是对特定物体、空间或情境表现出超出正常比例的恐惧(如恐血和恐高)。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57503
8.下列哪种焦虑障碍在社交情况下发生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社交焦虑障碍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https://www.shuashuati.com/ti/87db5c218b644c6893f8e2385f3b0113.html
9.第九章焦虑障碍第一节分离焦虑和选择性缄默异常心理学课堂8.当与主要依恋对象离别或预期离别时,反复地抱怨躯体性症状(例如,头疼、胃疼、恶心、呕吐)。 B.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是持续性的(persistent),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持续4周,成人则至少持续6个月。 C. 这种障碍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impairment)。 https://www.jianshu.com/p/2491c3444de4
10.与社交恐惧症相关的病症——回避型人格障碍1、AvPD回避型人格障碍(或焦虑人格障碍)患者长期感到自卑,对他人的看法极度敏感。自卑感让患者抑制社交行为,并且感觉自己拙于社交。正因为这些自卑感和抑制行为,患者经常设法不去工作、上学以及参加任何与他人社交或交流的活动。这种障碍已写入《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版) 。 https://www.douban.com/note/740944036/?type=like
11.社交焦虑症的表现和症状社交焦虑症怎么克服→MAIGOO知识摘要:社交焦虑可能是由社交恐惧症、抑郁症和自闭症等原因引起的。社交焦虑症的表现和症状主要是害怕被人注视,不愿意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上演讲,集会的时候也不敢坐在前面等,会出现如害怕、恐惧、心跳加快、出汗、发抖等情况。那么社交焦虑症的原因有哪些?社交焦虑症怎么克服?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9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