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量表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AnxietyScale,TAS),系由美国华盛顿顿大学心理系的著名临床心理学家IrwinG.Sarason教授于1978年编制完成[1],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最著名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

TAS源自Mandler和Sarason1952年一起完成的考试焦虑问卷(TestAnxietyQuestionnaire,TAQ)。其后,在TAQ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增删修订,Sarason在1978完成了共有37个项目的考试焦虑量表TAS。Sarason在1958曾推出过包含有21个项目的TAS,这可看作是TAS的旧版。Sarason认为,新的版本增多项目有助于提高量表敏感性和可靠性[1]。80年代以后,虽然又有一些考试焦虑量表被研制开发,如TAI[2]、RTT[3]等,但TAS仍得到广泛使用,并获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和推荐,认为它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测试工具[4-5]。TAS的中文版由本文作者于1999年译出,并投入使用[6-7]。

【项目及评定标准】

TAS共37个项目,涉及个体对于考试的态度及个体在考试前后的种种感受及身体紧张等。具体项目参表1。

各项目均为1~0评分。对每个项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答是或否。例如:“参加重大考试时,我会出很多汗”,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答“是”或“否”。评分时,“是”记1分,“否”记0分,但其中第3、15、26、27、29、33题5个项目为反向记分,即“是”记0分,“否”记1分。

【评定注意事项】

1.同其它自评量表一样,一定要让被试看明白指导语及有关问题。

2.量表由被试自行填写,可进行个别测试,也可用于团体测试。

3.一般来说,本量表适用于大、中学生群体。

4.本量表一般在考试期间进行测试,但也可在平时进行测试。

【统计指标及结果分析】

TAS只统计总量表分。把所有37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即为总量表分。Newman(1996)提出,TAS得分12分以下考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分至20分属中等程度,20以上属较高水平。15分或以上表明该被试的的确确感受到了因要参加考试而带来的相当程度的不适感[8]。

【应用评价】

1.TAS操作简便,易于分析,可广泛用于大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

2.一般认为,TAS测量的是考试焦虑的特质方面,即哪些人容易感到考试焦虑,较少涉及考试焦虑的情景方面。因此TAS所测的东西和显性焦虑量表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之特质焦虑(T-AI)所测的东西很相似,所不同的是,TAS所测的是一种专门的特质焦虑(考试焦虑)。

6.Sarason调查了520名大学生,其中男283人,女237人,得到男女大学生在TAS上的平均得分为:男性16.72±

7.12,女性19.74±6.73,女性被试的分数显著高于男性[1]。本文作者调查了345名大学生,其中男104人,女238人,得到男女大学生在TAS上的平均得分为:男性16.44±5.63,女性16.07±5.45,男女间性别差异不显著[6]。这些数据表明,中美大学生

的TAS分数十分接近,但性别差异是否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

表1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

[指导语]下列37个句子描述人们对参加考试的感受,请你阅读每一个句子,然后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感受),在右面选择合适的答案,并在是否上面打。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求按实际情况填写。可尽量快些作答,但切勿遗漏。

我们真诚感谢你的合作!

华南师大心理系,1999年1月

1.当一次重大考试就要来临时,我总是在想别人比我聪明得多是否

2.如果我将要做一次智能测试,在做之前我会非常焦虑是否

3.*如果我知道将会有一次智能测试,在此之前我感到很自信、很轻松是否

4.参加重大考试时,我会出很多汗是否

5.考试期间,我发现自己总是在想一些和考试内容无关的事是否

6.当一次突然袭击式的考试来到时,我感到很怕是否

7.考试期间我经常想到会失败是否

8.重大考试后,我经常感到紧张,以致胃不舒服是否

9.我对智能考试和期末考试之类的事总感到发怵是否

10.在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似乎并不能增加我在第二次考试中的信心是否

11.在重大考试期间,我有时感到心跳很快是否

12.考试完毕后我总是觉得可以比实际上做得更好是否

13.考试完毕后我总是感到很抑郁是否

14.每次期末考试之前,我总有一种紧张不安的感觉是否

15.*考试时,我的情绪反应不会干扰我考试是否

16.考试期间,我经常很紧张,以致本来知道的东西也忘了是否

17.复习重要的考试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否

18.对某一门考试,我越努力复习越感到困惑是否

19.某门考试一结束,我试图停止有关担忧,但做不到是否

20.考试期间,我有时会想我是否能完成大学学业是否

21.我宁愿写一篇论文,而不是参加一次考试,作为某门课程的成绩是否

22.我真希望考试不要那么烦人是否

24.想着我在考试中能得多少分影响了我的复习和考试是否

25.如果考试能废除的话,我想我能学得更多是否

26.*我对考试抱这样的态度:“虽然我现在不懂,但我并不担心”是否

27.*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对考试那么紧张是否

28.我很差劲的想法会干扰我在考试中的表现是否

29.*我复习期末考试并不比复习平时考试更卖力是否

30.尽管我对某门考试复习很好,但我仍然感到焦虑是否

31.在重大考试之前,我吃不香是否

32.在重大考试前,我发现我的手臂会颤抖是否

33.*在考试前,我很少有“临时抱佛脚”的需要是否

34.校方应该认识到有些学生对考试较为焦虑,而这会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是否

35.我认为,考试期间似乎不应该搞得那么紧张是否

36.一接触到发下的试卷,我就觉得很不自在是否

37.我讨厌老师喜欢搞“突然袭击”式考试的课程是否

注:带星号题目需反向计分

参考文献

1.Sarason,I.G.theTestAnxietyScale:conceptandresearch.InC.D.Spielberger&I.G.

Sarason(Ed.)StressandAnxiety(Vol.5).WashingtonD.C.:HemispherePublishingCorp,

1978,193-216.

2.Spielberger,C.D.TestAnxietyInventory:Preliminaryprofessionalmanual.PaloAlto,CA:

THE END
1.探索蜜桃APP:打破传统社交方式,赋予虚拟世界更多可能性的革新社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交平台的普及,其弊端也日益显现,虚假信息、网络欺凌、隐私泄露等问题屡见不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一款名为“探索蜜桃”的社交平台,探索蜜桃APP旨在通过创新的技术和设计,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社交环境,让人们在虚拟世界中也能http://www.lvshixiong.com/post/17386.html
2.17c18:这篇文章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值得一读!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其对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一项由哈佛大学进行的研究表明,频繁使用社交平台会增加个体感到孤独和焦虑的风险。这项研究通过分析大量用户的数据,发现那些每天花费超过三小时在社交媒体上的青少年,其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人群。网友们对此表示深有同感,有评论提到:“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因http://ib.tuben.vip/tubzx/6498.html
3.交友APP能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今天我方观点是,交友APP能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交友APP即指以结交朋友为主要功能的APP,与微信这种社交APP有所不同。而社交焦虑指的则是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这在当代年轻人身上普遍有所体现。今天讨论的是能否缓解社交焦虑,而非彻底解决,我方认为,判断能否有效缓解可https://zhuanlan.zhihu.com/p/371136337
4.交友app能否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现在市场上很多交友app面向陌生人,以找炮友或者对象为主要功能,靠这种功能的app缓解社交焦虑我抱有怀疑态度。但我觉得网络上凡是能产生与他人交流的地方,不仅局限于交友app是可以缓解社交焦虑的。比如豆瓣小组,贴吧论坛,soul 、微博下的回复讨论功能。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9981144
5.社交APP能否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同时还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合适且方便的平台,它就像一种保护屏,为羞于社交的年轻人了解新朋友提供了一个机会,我想我们学校的表白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朋友陪伴和一次次线上聊天中,年轻人交友焦虑感得以缓解,同时也为以后的面对面交流积累共同话题,打下朋友基础。2.网络版交友APP可以降低社交维度,提高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33570245824401187.html
6.国外,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趣,值得大家深入讨论和了解最新消息:根据一项国际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显示,过度使用社交平台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状加重,这一发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 在探讨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不少学者指出其双面性。一方面,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生活的平台,使得用户能够轻松http://jin.douxingren.cc/yxzx/40554.html
7.社交app排行社交app排行榜前十名社交app推荐社交app排行是一款十分不错的社交软件的排行榜,在软件中大家能轻松的找到各种的社交软件,这些软件的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用户不要错过了。http://www.csshytbc.cn/zt/sjpx/
8.人设与陪伴经济学:如何排解95后无处不在的孤独和焦虑95后-10后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缺乏同龄亲属的陪伴,巨大的升学压力也限制了他们的现实社交,虚拟社交成为最好的“减压阀”。我们的调查显示:81%的95后认为网上交友不一定要见面,93%甚至根本不想见面! 对他们来说,虚拟社交不是现实的附属品,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2017年以来,陪伴类App的用户增长势头明显https://www.36kr.com/p/1723273920513
9.社交焦虑1辩3分钟(1).docxapp是以交友为主要功能的app,如qq,陌陌,探探,soul等,给我们的线上社交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当代年轻人却普遍存在社交焦虑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线上线下社交有别,交友类app真的能有效可以缓解年轻人社交焦虑吗,我方认为判断交友类app是否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就要看此类app能否真正提高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感,自信与社交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614/7012022044004132.shtm
10.www.jxmzxx.com{$woaini}>www.jxmzxx.com{$woaini}但个股市值体量、股性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均会影响三连阳策略的有效性。保守起见,策略哥特地回测了近几年祥龙电业相同指标形态的出现次数及后续影响,数据发现祥龙电业从2020年起共出现过8次三连阳且缩量的情况。||。 {结合这个结论,再看看今年美股的行情,从去年11月到今年年初的这波大涨,就很好解释了。_——http://www.jxmzxx.com/appnews_20241109/21084430.html
11.如何缓解你的社交压力对有的人来说,交友、聚会、面试、工作等社交活动,是非常正常的社交行为,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情况就非常不同,他们对这些活动避而远之:不敢社交,不愿社交,不能社交。你或许认为后一种人是天生害羞,性格内向而已,其实不是,不管内向还是外向的人,都可能有社交焦虑。 https://www.jianshu.com/p/d30ae8c2bbf3
12.每日热点0128(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3.6万,较峰值下降了72.0%(图3-2)。 (三)在院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26707
13.心理测试App排行榜OPPO手机心理测试app推荐OPPO手机心理测试App排行榜由点点数据提供。本次排行榜包含了:腾讯视频、超准心理测试、超全心理测试、壹点灵、给力抑郁症测试、WiFi万能钥匙(免费安全上网)、搜狗输入法、去哪儿旅行(旅行比价助手)、安居客(海量好房源)、美团外卖等十大心理测试App排行榜 https://www.diandian.com/phb/1757/5-1.html
14.社交焦虑症的人如何更容易融入社会?社交焦虑症的人多做善事会使他们更容易融入社会。这是加拿大西蒙大学研究学家詹妮弗·瞿尔和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列恩·埃尔顿发表在斯普林格杂志上的《情绪与动机》的研究观点。 社交焦虑症的人是非常的害羞。他们和别人相处会使他们感到受到威胁或是感到焦虑,以至于他们频繁地避免社交活动。虽然这会保护他们免受恐惧和可能https://m.xinli001.com/info/100015742
15.测评你是社恐吗?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莫名脸红、焦虑或者心跳加快,感到窒息 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不敢直视对方 拒绝party等群众性活动 不敢在公共场合中演讲 … 当代社会的社恐现状 自2016年以来,“社交恐惧”一词的网络检索率持续攀升,以“社恐”为关键词在豆瓣app检索,相关小组有十余个,排名前三的小组“人际交往障碍”“社恐抱团取暖”“我患有严重的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052256/article/details/125898539
16.社交影响范文12篇(全文)数据表明,尽管长时间上网的人数比例占少数,却还是有沉迷于网络的现象的发生。2)过度使用社交网络可能导致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下降。相比于网络社交,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更加复杂,更难处理,沉迷于网络社交这种相对简单的交友方式会产生对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厌倦感,对网络社交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依赖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o4b8e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