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理疏导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的心理疏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学习上的问题

2.交际上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三种:(1)与教师。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未得,甚至得到教师的指责,就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的对抗心理,产生压抑和消极的情绪。(2)与学生。每一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学生也希望被自己的集体需要。生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孤独感。(3)与家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经常会与家长发生意见的冲突,未能良好解决,还有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3.青春期的问题

首先,是封闭心理,这是青春期心理中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学生在消极的情绪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其次,是情感激荡但内隐,表现在学生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或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想倾诉,但却对教师、家长欲言又止,内心压抑,焦虑;最后,是比较普遍的早恋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出现朦胧状态的恋爱。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并有效适应现实

高中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客观的事实不能及时,正确的做出评判。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评价,都会造成主客观的不协调,导致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评价社会。教师方面,首先,应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恰当分析和评价,不一味否定,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懂得挖掘自己的潜能。其次,应也拿到学生正确的看待现实,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家长方面,应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早恋问题,正确的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

2.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3.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自信心的训练

关键词:职业高中;后进生;心理疏导;转化策略

职业高中的学生整体上要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薄弱,后进生所占的比例也较高。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作为职业高中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现实,并积极研究学情,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一、研究学情――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在学习方面基础差、习惯不好、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笨。造成后进的原因很复杂,我们不妨先作个剖析。

1.师生间沟通交流方面有障碍

2.学生对是非得失的认识有偏差

在对是非得失的认识方面,不同的学生理解不同。很多道理大部分学生只需教师点拨一下就明白,而后进生的认识水平比较差,教师给他们讲道理就是讲不清,他们不但不理解,还认为老师是在找茬,只偏心好学生、打击后进学生。他们的认错态度很不好,有的当面顶撞老师;有的沉默不语、内心对抗;有的表面态度还算诚恳,但实际上又不能落实到行动中。

3.教师的学生观方面存在偏差

有些教师经验丰富,阅学生无数,对后进生仿佛也看透了,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过程中就戴上了有色眼镜,态度不好、言语欠妥,甚至行为过激,那么教育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这种学生观其实是有偏差的,对学生来说不公平,也影响了师生间的心灵和情感的沟通。同样的错误,如果出现在班干部或好学生身上,这些教师往往能够平心面对、宽容大度,即使批评也是“和风细雨”,但是如果类似的问题出在后进生身上,教师就会火冒三丈、不可饶恕,在批评时就会雷霆万钧、狂风暴雨。这样的不公平会遭到后进生的反感,在情绪和情感上与教师对立起来,甚至造成师生间更大的隔阂。

二、转化策略――以生为本,温情施教

后进生也是学生,必须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去研究和分析,但他们毕竟与众不同。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他们,尤其要研究他们的心理,以生为本,心平气和地温情施教,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才可能有效。那么,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如何疏导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几点浅见。

1.加强家校沟通,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

2.发现并肯定闪光点,打消抵触情绪

很多后进生虽然调皮,但他们反应快、遇事灵活,也有其可爱的一面。对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发现他们其他方面的闪光点,然后肯定他们,这是打消他们抵触情绪的一个绝招。实践证明,只有肯定他们的某些特长,才能让他们内心产生震动,这就是我们教育转化他们的最好时机。

后进生是缺少表扬的一群人,得到表扬和认可是他们长久以来的心理需求。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应当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们,让他们赢得大家的尊重。这样的话,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满足,责任感就被激起,从而逐渐在其余各个方面开始转变。

3.确定努力方向,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表扬鼓励之后,还应提出希望,帮助他们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引导他们把希望分解成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再一个一个地去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后进生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如果要求过高,他们会望而却步;而要求过低,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4.温情施教,建立感情

在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温情施教。只有宽严并济,建立感情的双向交流,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师,更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温情施教、以柔克刚是做好后进生转化的重要突破口。

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及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以生为本、坚持不懈地开拓进取。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宗旨,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及转化就会越做越好。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互联网有效性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给高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室授课逐渐发展为多样化授课模式,实现了教育由应试向素质、能力教育的转型。高中信息技术正是基于互联网而给学生提供的一种现代工具技能,使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

1.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特色

2.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思考

(1)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学习

(2)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

(3)利用互联网的丰富多彩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使得在实际教学中仅靠简单的理论讲解远不足以完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且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借助实际操作才能最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网络自主寻找答案,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上课教材,网络中寻找答案、其他学科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互联网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1]田华.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高中心理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短期干预

宁夏隆德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地处宁南边陲的县城。这个县城一共有两所开设高中部的完全中学。针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社会流行病学的调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笔者就以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身份,针对于社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以上的一个因素,结合宁夏隆德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基本的结论,同时针对于短期干预手段进行研究。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学习压力造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情绪不平衡造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绪不平衡中的情绪主要包括了对于家长、老师和同学这三个主要的群体的反应。据有关研究者报道,受测试的高中生对于这三个群体均表现出了情绪上的不平衡性,如果加之外界的一定程度上的刺激甚至出现了不可克制的情感反映。高中生的年龄段正是一个趋于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不仅是生理上,心理上也是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一旦外界的刺激因素比较多,就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这种刺激在高中生的生活中随处都有可能发生的。比如在某次的考试失利之后,家长和老师会给他们很严厉的批评,在双重打击下,很容易出现想不明白的时候,于是就出现了离家出走甚至走上极端的后果。情绪不平衡既是一个大众化的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人际关系造成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旦步入高中生涯,就表明离成年不远了,人际关系也不似以往那么单纯了。那么如何适应这样的突如其来的环境的变化,就成为高中生的一个考验了。本来学习的压力就大,再遇到需要处理这些关系,往往就会出现敏感多疑、缺乏信任、易与人产生隔阂等问题。心理辅导课程县级高中开设的较少(一般一周一节),当学生迷惑时,基本没有渠道可以解决。家长大多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即使知道也没有很好的方式给予疏导。这样孩子们一旦有了人际交往上的困惑基本上都是自己默默地承受。一般人际交往上出现问题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归纳: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可能是孩子们在高中阶段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年轻气盛不言输,这样会使一段关系处于危险;自卑感也是一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处于一些社会和家庭的综合原因会使得一些孩子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就会远远避开一些群体,产生孤独感是很可怕的;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本来就是青春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会开始在意形象。这些都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4.焦虑和适应不良造成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短期干预

将此地区的高中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一个综合,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负面情绪严重、厌学、早恋、打架等方面,那么其实高中生心智不成熟,这个时候是急需要有对象可以倾诉的。大量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变化主要是依靠社会、生物、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产生的,并没有发生质变,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该着力于怎么样克服这些问题的出现。心理健康的短期干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很好来帮助高中生克服心理健康问题的的方式。

三、总结

宁夏隆德县的高中生也是很具有特点的中国西北农村地区的高中教育体制,以此为主要的描述对象,站在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发现了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和焦虑。而短期干预即健康安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

人际交往是影响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引发其他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当今高中生人际困扰问题日益普遍和严重,指导和帮助高中生克服人际困扰刻不容缓。本文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从高中生人际困扰的现状出发,对高中生人际关系的各个维度进行分析,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分析其人际困扰的特点,最后提出高中生战胜人际困扰的对策,为高中生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人际困扰;特点;对策

一、高中生人际困扰现状分析

人际困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关系不和谐,交往不协调,伴有焦虑、孤独、自卑、抑郁、苦闷等消极情绪的体验过程[1]。现实治疗法创始人格拉瑟认为,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令人不满意的人际关系造成的[2],可见人际困扰对心理健康的重大影响。我国的心理卫生学家丁瓒先生也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有人类的心理病变,主要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3]。总之,现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困扰是影响其他心理活动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但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的时期,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高中生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出现问题。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常会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要求和理解他人;高中生的情绪不稳定,常会因为冲动,在人际交往中造成不良的后果;高中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交际圈相对狭小,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不能很好的人际适应;各界过度关心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强调了学习生活中的竞争意识,而忽视了合作共赢的作用,容易引发嫉妒、猜忌等情绪。从总体情况来看,高中生的人际状况并不理想,高中生人际困扰已成为其他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高中生人际困扰特点分析

高中生的生活环境和年龄特征决定其人际关系主要是其在校期间与周围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所形成的关系,这其中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及与其他人关系等多个维度,在这些维度上高中生人际困扰都会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具体如下:

1、师生关系紧张,有对立倾向。师生关系是高中生在学校这一成长环境的主导关系,随着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待老师的态度从小学的绝对服从,到初中部分学生对老师表面服从内心怨恨,发展到高中时期的公开对立。

2、内向性需求增强,影响与同伴健康的交往。高中生过度强调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过分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个人自由,而无视同伴的态度和观点[4]。过多的重视自身的感受,往往会使自己处于越来越被动和孤立的境地。同时高中生在与同伴交往时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更加剧了同伴关系的困扰。

3、试图摆脱亲子关系的束缚,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家庭的矛盾多是由亲子关系的困扰引起的,是高中生人际困扰的重要部分。高中生开始反抗父母价值观,对父亲和母亲两种相反的感情仍保持着,父母与子女的对立逐渐公开,高中生开始反抗父母的人生观,并选择取舍与自己相适应的价值观。

三、高中生战胜人际困扰的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高中生的很多人际交往问题都源自认知上的偏差,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宣传栏、校园广播、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纠正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偏差,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2、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应该在知识层面上是学生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调整教师的角色,使学生产生相似感,融洽师生关系,以便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仍处在个体自尊发展的关键期,家庭关系对高中生自尊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高中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6]。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3、授予成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人与人的交往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高中生的人际交往环境比较单一,人际交往的技巧比较匮乏。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

实践辅导教育,如开展新生人际适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营、人际交往自信心训练等,在活动中逐步培养高中生主动的与他人交往的品质,并在积极强化学生在训练中的积极交往体验,不断的总结实践成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学校还可以针对性地对高中生的交往技巧进行指导,如可以开设社交礼仪讲座,为高中生提供合理的社交礼仪参照,让其通过的自省的方式得到自身的提高。

4、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

5、及时疏导人际困扰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人际困扰会给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带来重要的负面效应,所以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帮助高中生克服人际困扰,帮助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亚慧,吴锡改.论青少年常见人际困扰[J].基础教育研究,2013(19):56C58.

[2]王军妮.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干预措施[J].吉林教育,2009:30-31.

[3]汪雪莲,许能锋,张艺玲.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多维度联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809.

[4]杨建艳,姜琨.高中生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12):28-29.

[5]刘方平.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1990(4):48-53.

一、应用好校园的法律环境,加强法律意识

二、把握好开展的法制活动,增强法律意识

三、立足好合理的心理素质,提升法律意识

一、高中生物学习焦虑的原因

1.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知不正确

当前,很多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知不正确是造成生物学习焦虑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认为如果大学不选择与生物有关的专业,学生物就没什么用,书中所讲的例如物质跨膜运输、光合作用、细胞分裂、遗传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较少,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生物比较难,一些知识很抽象(如细胞分裂、遗传等),这些认识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厌烦、焦虑的情绪,甚至放弃生物学习.

2.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

3.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高中生物学习焦虑的有效应对对策

1.正确评价自己

正常人的智商水平并无太大差别,在学习中应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心,明确自己的优势并认识自己的不足,正确地评价自己.要认识到高中生物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好的,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评价,正如有句俗语:“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没有困难能够打败自己.

2.学生要主动与老师沟通联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地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焦虑,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应主动与生物老师亲近,有不会的地方立即找老师询问,与老师共同探讨生物知识和问题,不要因为害怕老师而不敢去与老师沟通交流.有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题总认为这么简单的题如果去问老师肯定会被老师责骂,以至于问题不断累积,这样就导致知识的不连贯,基础学习的薄弱,殊不知老师都是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的.在与老师的沟通联系中,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

4.正确处理学习焦虑问题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3结语

高中生正在经历的这个重要阶段,学习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高中课程繁多,同辈学习竞争激烈,遇到新的人际交往,高考升学压力,家长、教师期望过高等方面,会出现很多心理困惑或焦虑,形成一定的学习心理压力。

一、培养学生目标意识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设定一个合理而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学生的动机主要受求知欲、自我提高和交往驱使。即学生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认可而努力学习。尤其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极大地提高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确定自己就近的学习目标,不能好高骛远,要做到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的目标。逐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循序渐进完成既定目标,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在锻炼中形成的,要注重培养高中生开朗乐观、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富有责任感的良好品质,不断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扬自己的良好品质。研究表明,意志品质与个人承受力成正比关系。学生具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会畏惧学习上的困难,只会采取积极的方式,调节自我的行为来解决问题。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把握好学习的进程,这是一个长期而又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一旦形成常态,学生将终生受益。

其次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培养其反思能力,学会自我反馈并进行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特别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依据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做到今日事,即日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其主动探究,鼓励主动提问。

此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携手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要学会做人,这比学会读书更重要,更有利于培养学习的综合能力。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评价方式。其次创建班级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开展小组学习团队,帮扶结对,缓解学生在学习上感到的压力,降低了学习的紧张感,促进了学生关系。心理疏导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人的智力因素对学习有直接的影响,但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情绪等对学习成功也不容小觑。在智力水平相等的条件下,开发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要成为快乐的事,积极对待学习,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人格完善。

高中生应对学习压力时,除了老师、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

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学习计划,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确立适度的自我期望。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突出重点和难点,讲练结合,布置作业适当,避免课业负担过重,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作不同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活动做出积极评价,来鼓励或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入这些非智力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为家长,营造良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多于孩子交流和沟通,也能从心理上缓解学习压力。多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对孩子横加指责,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帮助其查找真正的原因,更多地从孩子自己的学法上找原因,尝试改变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THE END
1.零糖社交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广交天下朋友,接触不同层次的人,才能博采众长、提升自我,“零糖社交”若成风潮会导致社交狭化,于社会发展而言也是一大隐忧。 因人而异 辩证看待 @中言利尔:凡事不能绝对化,而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社会生活中既需要一些保持泛泛之交的朋友,也需要一些志趣相投、肝胆相照的挚友。若一味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4-12/09/content_9119786.htm
2.交友app能否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现在市场上很多交友app面向陌生人,以找炮友或者对象为主要功能,靠这种功能的app缓解社交焦虑我抱有怀疑态度。但我觉得网络上凡是能产生与他人交流的地方,不仅局限于交友app是可以缓解社交焦虑的。比如豆瓣小组,贴吧论坛,soul 、微博下的回复讨论功能。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9981144
3.使用系统脱敏法帮助该求助者缓解焦虑情绪,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3287c35b162456682fc95da04594852.html?fm=bd8e500a60d06d17f7c5c775d21fa01a06
4.青少年学习常见问题盘点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MAIGOO知识一个人经过几年、几十年的学习后,往往会积累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经验,当他的经验不足或有过失败的体验时,就容易产生较强的焦虑。 3、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说过:“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上各种病态的土壤。”家长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或不适当的奖惩,都会增强学习焦虑; 学https://www.maigoo.com/goomai/202936.html
5.人设与陪伴经济学:如何排解95后无处不在的孤独和焦虑95后-10后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缺乏同龄亲属的陪伴,巨大的升学压力也限制了他们的现实社交,虚拟社交成为最好的“减压阀”。我们的调查显示:81%的95后认为网上交友不一定要见面,93%甚至根本不想见面! 对他们来说,虚拟社交不是现实的附属品,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2017年以来,陪伴类App的用户增长势头明显https://www.36kr.com/p/1723273920513
6.www.jxmzxx.com{$woaini}>www.jxmzxx.com{$woaini}据知情人士介绍:“2019年5月16日,美国把华为加入实体清单后,供应商在几天内就通知对华为断供停服,但旧有ERP系统作为华为公司的中枢神经,支撑了华为公司每年数千亿产值的业务,一旦出问题,基本业务运转就会瘫痪,打击不亚于从现代社会一夜间回退到农耕时代。为了不让管理退步,同时一并解决旧有ERP系统灵活性差、业务http://www.jxmzxx.com/appnews_20241109/21084430.html
7.国外,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趣,值得大家深入讨论和了解最新消息:根据一项国际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显示,过度使用社交平台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状加重,这一发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 在探讨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不少学者指出其双面性。一方面,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生活的平台,使得用户能够轻松http://jin.douxingren.cc/yxzx/40554.html
8.家长读本武汉市第七十九中学市场经济是竞争的、合作的,市场经济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合作机会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广泛,市场经济下人们的各种消费日益方便,很多家庭服务和家务劳动都在慢慢地推向社会,孩子再也看不到父母为他们忙碌的身影,亲情越来越疏远。市场又是残酷的,它讲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低龄化、激烈化,很多孩子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256147
9.社会焦虑症的8种迹象英语视频听力但随着你们逐渐了解彼此,紧张会开始缓解。但社会焦虑症就不是这样。 Instead you always experience fear, distress and embarrassment whenever you're around other people. 相反,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和别人在一起,你就总是感到害怕、紧张和尴尬。 Doesn't matter if it's your parents siblings or best friend, https://www.kekenet.com/Article/202007/614102.shtml
10.社交焦虑症的人如何更容易融入社会?社交焦虑症的人多做善事会使他们更容易融入社会。这是加拿大西蒙大学研究学家詹妮弗·瞿尔和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列恩·埃尔顿发表在斯普林格杂志上的《情绪与动机》的研究观点。 社交焦虑症的人是非常的害羞。他们和别人相处会使他们感到受到威胁或是感到焦虑,以至于他们频繁地避免社交活动。虽然这会保护他们免受恐惧和可能https://m.xinli001.com/info/100015742
11.如何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14、不要老想着接触有钱人,把时间用来提升自己,你能做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社会含金量就越高,在富人眼里就是香饽饽。 成功从来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的自律。坚持自律的这几年,是我成长最快的爆发期,自律不仅让我拥有了人人称赞的好身材,也让我时刻保持清醒,做事有条有理,工作效率飙升。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498314_1095509169.html
12.孩子上学焦虑怎么办进行放松训练,做些学习之外的事转移注意力,比如每天一小时的有氧运动,或者让孩子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用减压器械宣泄压力,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心理。也可以跟朋友或同龄人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或压力,看看有没有好的建议能帮助到孩子,也许听完别人的建议,他认为的烦恼压力都不是事。 http://m.zgkyw.com/zt/yzigkumj/
1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患者的家庭状况、经济能力、工作性质、文化程度、社会关系等,也是影响医患沟通有效性和治疗方案选择的因素。 二、手术方案的告知与患方选择 (一)告知患者手术方案 对患者而言,接受手术难免恐惧、焦虑、失眠。如何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争取患者最大限度地配合,手术医生将手术方案告知患者是关键的环节。在告知的过程中首先https://ccdas.pmphai.com/appyhgt/toPcDetail?knowledgeLibPrefix=yhgt&id=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