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NB症”正在泛滥,社交焦虑依旧难解

“家人们,我好像有那个社交NB症。”

最近,“社交NB症”正在短视频平台上刮起新的潮流。

有人穿着奇装异服和广场舞阿姨斗舞,有人在海底捞跟服务员比谁更客气,有人在商场里和保安鞠躬握手敬礼,有人在餐厅吃饭时大喊“妈妈的味道”……

“社牛”短视频

这些在公共场所扮演所谓“丑角”来哗众取宠的行为,在被冠以“社交NB症”之名后,正在成为短视频平台上新的流量密码。

但相比之下,“社交NB症”一词比这些短视频更快出圈。

人们开始用“社交NB症”去形容那些能轻松自如地与人相处的一群人,他们不惧怕和不熟的人打照面,也能和陌生人搭上话,甚至在公共场所引人注目也不觉尴尬。

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那些善于交际、不怯场、自来熟、甚至人来疯的人。

因此,“社交NB症”所指的并非是全新事物,人们只不过是为早已存在的旧现象找到了一个“话糙理不糙”的描述。

“社交NB症”的定义

当“社交NB症”从一种举止异常的“病症”,转变为一个用来形容性格外向者的中性偏褒义词时,它也引来了一些“社恐”人士发自内心的羡慕。

不过,拨开“社交NB症”和“社交恐惧症”这样的二元表述,浮出水面的依然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老问题——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难题。

街头表演“社交NB症”:打破社交规范的快闪挑战

我们先从让“社交NB症”走红的“社牛”短视频说起。

一个冷知识:“社牛”短视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前短视频时代”,它的鼻祖是一位人称“双喜哥”的初代网红。

老北京人双喜哥早在十几年前就曾靠着恶趣味搞怪视频走红网络。在过往的视频中,他常常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怪异行为。

他曾在地铁车厢内与乘客强行互动,猖狂地高喊:“你们知道我有多NB吗?我敢吃*!”

在饭馆里咆哮着感叹食物的美味:“啊!妈妈的味道!”

在公交车上不留情面地教育别人:“别在车里放屁!”

在地铁上追着陌生人说:“你是刘德华吧!给我签个名吧!”

……

双喜哥的视频

在“社交NB症”这个词语尚未被发明的年代,双喜哥的这些视频更可能被定位为哗众取宠、低俗审丑。

然而,当网友们开始重新回味这个古早网红的往期作品时,为他创造出了一个易于传播的新标签——“社交NB症”。

所谓“社交NB症”,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小型“社交场”。因此这类视频必须要有他人的在场,周围人的反应构成了整个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了“社交场”,“丑角”在其中要扮演的,就是一个破坏社交规范的人。

在公众场合不宜喧哗,那就偏要大喊大叫;陌生人出糗时最好默不作声,那就偏要说出来;对服务员不必过分客气,那就偏要比比谁更客气。

当“丑角”刻意破坏规则时,Ta也从规则的束缚中脱身,把周围的人留在秩序被打破的社交场中,感到紧张、尴尬甚至害怕。

这就是所谓的: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社牛”短视频就是以这样的破坏性举动来吸睛,它们更像是打破社交规范的快闪挑战,是让周围人被迫参与其中的街头表演。

而在屏幕另一端的观众们,有的从中体会到了突破社交规范(甚至是打破社交禁忌)的刺激感,对此欲罢不能;也有人代入了“丑角”身旁的路人,产生的只有强烈的不适感。

一时泛滥的“社交NB症”:热潮底下无新事

由双喜哥早期视频掀起的“社牛”复兴潮,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模仿创作,但大部分“社牛”短视频都经过了无害化改良。

相比起双喜哥对社交规范的大尺度突破,现在的“社牛”多是在突破社交规范的边界上小心试探,比如穿着奇装异服出门、在大街上跳舞等,几乎不会给人带来不适感。

不过,这类“社牛”短视频很容易就暴露出相似的套路,观看者也不难识别其中的表演痕迹和“蹭热度”的意图。

相比起新鲜感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社牛”短视频,“社交NB症”这一词语有着更强的传播力。

如果说,“社牛”短视频中对社交规范的突破尺度过于夸张,以至于这一语境下的“社交NB症”更像是以戏谑的口吻指出了其中的“不正常”——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过度突破社交规范会造成社交失礼,因而是一种需要矫正的“病症”;

那么,当“社交NB症”出圈后,关于疾病与矫治的这层含义就削弱了许多,这一词语不再带有讽刺意味,变得更温和、中性,甚至带上了褒义的色彩。

含义泛化后的“社交NB症”,被用来形容那些在人际交往(尤其是非熟人社交)中游刃有余的人。

它所指的“社交”,也回归了通常意义上双向的社会交往,而非以不寻常行为令人被迫作出反应的“单向社交”。

与此同时,这一词语也不再包含着破坏社交规范的意图,取而代之的,是对社交规范的适应和对良好关系的追求。

网友发帖

不难发现,“社交NB症”并非是对新生事物的描述,人们不过是为旧现象找到了一个新鲜且易于传播的词汇。

凡是善于交际、性格外向、不怕出丑、爱开玩笑、不在意旁人眼光的人,如今都能用“社交NB症”来概括。

如同“绝绝子”这种适用范围很广的网络梗一样,“社交NB症”也迅速成为新的社交货币和流量密码。

这也恰恰说明了,看似新潮的“社交NB症”下,其实并没有什么新东西。

“社牛”与“社恐”:逃不过的社交难题

有意思的是,与“社交NB症”互为反义词的“社交恐惧症”,也经历了与前者类似的词义变化。

严肃地来说,“社交恐惧症”是焦虑症的一种类型,患者会对社交或公共场合感到严重焦虑和恐惧,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生活,是一种需要干预治疗的精神疾病。

但在传播过程中,“社交恐惧症”也逐渐从医学上的专业术语,演变为人人都可自我标榜的个性标签。

当人们说自己是“社恐”时,可能并不是说自己对社交的抗拒已经严重到需要医学介入的程度,更多时候,这只是为了表达在某些社交情境中不知如何应对的局促不安。

比如,过年时招待不熟的亲戚,和领导同乘一座电梯,和刚认识的人一起吃饭,被健身房的工作人员推销办卡……

在每个年轻人都爱自称“社恐”的当下,我们或许高估了年轻人恐惧社交的平均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人都在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交焦虑的困扰:

天生性格内向,又缺乏足够的社交技能,总会面临令人手足无措的社交情境,进而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欲望。

一些“社恐”网友的求助帖

当“社交NB症”这一新词出现后,一些自称“社恐”者对此表达了羡慕。

但他们羡慕的,并非双喜哥那种“社牛”所拥有的哗众取宠的勇气,而是免于被社交问题困扰的轻松自在,以及从非熟人社交中也能收获快乐的能力。

网友表示羡慕“社交NB症”

在“社恐”者看来,“社牛”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想靠后天努力弥补,就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性格内向的阻力,像习得一项技能一样,去学习为人处事的技巧。

表面上看,这是“社恐”人士对“社牛”的向往,但在这两个词语外壳下,包裹着的依然是老问题:内向者如何变得外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我们无意给出如何提升社交能力的有效建议,也无法完全解释群体性社交焦虑的原因,这其中可能涉及到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变革,涉及到一代人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环境,以及社交媒体对现实人际交往的替代性……

不过,从那些对“社牛”表示羡慕、主动学习社交技巧、进行社交能力复健的“社恐”人士身上,我们能够确认的是,人终究还是社会性动物,即便是宣称自己“社恐”的人们,也依然在渴望良好的交往状态和人际关系。

在“社牛”和“社恐”这两个词语不曾流行的过去和终将被遗忘的未来,这才是我们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资料:

[1]苏琦《13亿“社恐”,在抖音观摩“社交牛逼症”》-开菠萝财经团队

[2]仵静文《“社交牛逼症”血洗B站,看完我也牛逼了》-运营研究社

THE END
1.社交类app排行榜前十名6款好用的社交APP推荐和陌陌类似的社交软件免费聊天的社交类app找游戏好友的社交软件免费视频社交软件免费同城社交软件找对象的社交软件男生社交app同志社交软件找搭子的社交软件免费社交app同性社交软件年轻人用的社交软件网络社交软件男女社交软件次元社类似软件好的社交app免费的社交软件中老年社交软件男同社交软件国内社交https://m.pianwan.com/s/zj-3133000
2.2024年有哪些好用靠谱的交友软件?5款社交软件使用真实感受需要注意的是,该软件因为能快速认识陌生人,所以有网友反映其是公认的yp软件,对方上来就问在哪的?约吗?等,容易引起反感。总之,现在的社交软件数不胜数,但真实、靠谱交友的没几个,遇到不靠谱的容易打击自信心,引起抵触心灵,在与陌生人交往中还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最后得不偿失。因此建议大家擦亮眼睛,尽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21463890810532&wfr=spider&for=pc
3.交友APP能否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交友 APP 确实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社交焦虑。因为文字交流给了我们组织语言的时间,还可以缓解别人的眼神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6823081/answer/2563532273
4.交友app能否有效缓解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焦虑?现在市场上很多交友app面向陌生人,以找炮友或者对象为主要功能,靠这种功能的app缓解社交焦虑我抱有怀疑态度。但我觉得网络上凡是能产生与他人交流的地方,不仅局限于交友app是可以缓解社交焦虑的。比如豆瓣小组,贴吧论坛,soul 、微博下的回复讨论功能。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9981144
5.2021年,中国年轻人的金钱观发生了什么变化?个原因:互联网让原本隔离的不同群体有机会窥视到彼此的生活,于是,长得漂亮的发现还有人更漂亮,赚钱多的发现别人赚的更多,买了房子的发现别人的房子更大……不同阶层的人通过社交网络,共享着相似的生活标准,无论现状如何,永远都有别人比你「更快」、「更好」、「赚得更多」,穷人或富人,精英或废物,人人难逃焦虑https://www.pingwest.com/a/255733
6.人设与陪伴经济学:如何排解95后无处不在的孤独和焦虑95后-10后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缺乏同龄亲属的陪伴,巨大的升学压力也限制了他们的现实社交,虚拟社交成为最好的“减压阀”。我们的调查显示:81%的95后认为网上交友不一定要见面,93%甚至根本不想见面! 对他们来说,虚拟社交不是现实的附属品,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2017年以来,陪伴类App的用户增长势头明显https://www.36kr.com/p/1723273920513
7.AppStore上的“KS:字母圈-- 尝试新事物:与其他占主导地位的、顺从的、束缚的、熊的、角色扮演的人会面、聊天并分享经验。 -- BDSM 问答:阅读 BDSM 文章和学习BDSM文化的新途径。 -- 秘密照片:只与您喜欢的人分享您的私人照片。 KS 是匿名的亚文化社交网络,为那些寻找本地偶然邂逅或严肃情感的单身、情侣牵线搭桥。 https://itunes.apple.com/cn/app/id1455481714
8.社交app排行社交app排行榜前十名社交app推荐社交app排行是一款十分不错的社交软件的排行榜,在软件中大家能轻松的找到各种的社交软件,这些软件的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用户不要错过了。http://www.csshytbc.cn/zt/sjpx/
9.90后创业–青瓜传媒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专业的年轻媒体人,用他们对于纸媒传播多年学习和研究出的技巧和文风,去做新媒体,是高认知杀入了低认知领域,很容易就能打开局面。因为他们这么多年就是在研究传播和舆论情绪,仅此而已。 当然那些报社领导脑抽做的报纸阅读APP不在此列。 https://www.opp2.com/tag/90%E5%90%8E%E5%88%9B%E4%B8%9A/feed
10.www.longsea999.com/aplpage88375.html由于球队战绩不佳,他已经遭到了队员们的质疑。在球队输给恒大队之后,队员们就开始抱怨了,有人说他的训练让人看不懂。每场比赛前,几乎训练内容都一样,没有任何针对性。有人对他的用人提出质疑,不用姜坤这样的老队员,反而让年轻球员上去打主力。 2011年,排在前十的中资寿险公司中,唯一发生位次变化的是人保http://www.longsea999.com/aplpage88375.html
11.社交+范文12篇(全文)最近一项有关首席营销官(CMO)的研究印证了社交的日益得宠——研究显示CMO们预期将社交方面的营销预算比重从目前7.1%的水平在一年内提升至10.1%,在五年内提升至17.5%。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觉得这种新渠道的吸引力不可抗拒?或者这一投资更多是为了改进做法?为了使品牌真正实现社交化?社交能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纽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r8o5zpe.html
12.www.kelexi.cn/mokoi12了解情况的玩家们指出,其实大部分奖游科都有派人去,毕竟公司也不是只有冯骥和杨奇两个人。还有网友认为,游科可能希望其他员工多露脸,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有网友推测,冯骥、杨奇没有亲自去领奖,可能是在忙着做DLC。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一起在评论区聊聊吧!/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https://www.kelexi.cn/mokoi12_09/90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