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成语典故简介

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不知道大家对《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了解多少?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成语典故简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铁杵磨成针原文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铁杵磨成针译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①少(shào)——少年时候。

②未成——没有完成。

③弃——抛弃。

④老媪——老妇人。杵(chǔ)——棒。这里指铁棒。

⑤故——原因,缘故。

⑥欲——想要。

⑦感其言——被她的话所感动。

⑧遂(suì)——于是,就。卒——完毕,结束。业——学业。

李白资料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诗作。后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

铁杵磨针的故事视频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铁杵磨成针读后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外公给我买了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故事书。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唐朝诗人李白小时侯不好好读书,经常逃学,学习成绩很差。有一天,李白又逃学,来到山脚下,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磨铁棒。他奇怪地问:“老奶奶,您磨铁棒干什么?”老奶奶耐心地说:“我要用他做绣花针。”李白接着问:“如果磨不成,就白费力气了。”老奶奶却满怀信心的说:“孩子,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啊。今天磨不成,还有明天,明天磨不成,还有后天……”李白听了,觉得有道理。从此以后,李白用功读书,把古代诸子百家的经书读完了。最后,他成了诗仙。

我要学习主人公李白的精神:做任何事要有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认真学习,这样才会成功。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铁杵磨成针》有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家喻户晓的大诗人,别人都非常羡慕他的才能。但李白小时候也是个贪玩的人,自从受到一位老人的启发后,才开始认真读书,最后成为一个大诗人。

那天李白从学校逃出来在外面玩,看见一位老人在河边磨一根铁杵,李白好奇地走了过去,问道:‘‘老婆婆,你在干嘛呢?’’老婆婆回答道:‘‘我在把铁杵磨成针呢!’’李白听了过后觉得非常可笑,心想,铁杵怎么可以磨成针呢?随后,李白就问了她这个问题,老人回答道:‘‘小伙子,你还不懂,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细小的针。’’李白听了之后,猛然醒悟,之后,李白发愤读书,成了一个大诗人。

那一次,让我印象最深刻,就这一次,让我焕然一新。那天,老师给我们上《铁杵磨成针》这一课,老师讲了李白的故事,让我感触很大。老师教育我们道:‘‘不要整天想着玩,就算你现在玩,总不能玩一辈子吧!现在正是你们学习的大好时机,如果你们现在不努力学习,长到大就是想学也不能学了。在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没文化的人都找不到工作。你们也想想你们的父母,他们在工地上,在太阳下干活,不就是为了你们的学费吗?你们不好好学习,难道你们想让你们的父母摆在太阳下晒吗?你们要拿出成绩来回报他们,不能让你们的父母失望啊!’’老师说完这句话,从此改变了我。

现在,我开始努力学习,每天上课认真听讲,从不走神,每天都记课堂笔记,当天作业当天做,当天的事情从不拖到每天做,现在,我又回到了班级前十名,现在,我的自信心增强了许多,我要成为第二个礼拜,我要向他学习,《铁杵磨成针》改变了我,我现在高兴极了。

铁杵磨成针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铁杵磨成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铁棒、诗人、困难、进步、更加、功夫、不论、决心、从此、刻苦”等词语的意思。

2、能仿照“谁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例句,把句子写完整。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知道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做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两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就能成功。”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要求理解的词语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理解词义。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针、铁棒。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针、铁棒。问:这是什么?说说针和铁棒的样子。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2、揭示课题:《铁棒磨成针》读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请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什么时候的故事?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认读字词。

4、训练朗读句子

(1)能!一定能!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2)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就能成功。

5、说说课文讲了李白小时侯的什么故事。

三、学习第1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学习后你知道了那些事情?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4、指名读第二句。问:这里的“他”是指谁?“读书很少长进”指什么?李白读书很少长进?理解“贪玩、困难。”

5、你在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对待的?

6、小结:李白小时侯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孩子。他后来改正了吗?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四、学习2—7段。

1、自由读2—7段,划出李白和老大娘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老大娘的话。问:课文中两次出现“奇怪”,觉得奇怪的是谁?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A、看到老大娘在磨铁棒,不知道为什么。(疑惑)

B、听说老大娘要用铁棒做针。(不可思议,不可能。)

3、用奇怪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自由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4、老大娘是怎么回答的呢?为什么老大娘说了“能”后,还要说“一定能”,而且用了两个感叹号?引“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什么是“功夫深”?用干脆、坚决的语气读第5段。

5、听了老大娘的话,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找到读读第6段。(指导朗读)

6、从此以后,李白怎样?以读代讲。

“从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

五、学习第7段。

1、齐读第7段,李白怎么会成为有名的大诗人?他会怎么刻苦学习?

2、认读“从此”,李白是从什么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学习的呢?

3、能用“谁看见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一句话。

六、分角色读课文。

七、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此课文的道理。

1、齐读全文,李白的两次问话应该读出奇怪的语气。老大娘的话读得干脆、坚决。

2、启发想象: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3、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文中的道理,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

铁杵磨成针教学反思

一、反复诵读必有得

对于文言文的诵读当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入手。初读课文时,我给了学生这样的学习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在难读的句子后面作记号,然后让学生一一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再通过泛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恰当处理长句的适当停顿。最后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坚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读中想象文中之景,读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二、词语理解需得法

我们要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词语是关键。本堂课,我重点传授给孩子们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如此既积累了四字成语,又在积累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巧!

总之,要想教好文言文,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精致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授学生以“渔”使其乐学、会学。同时在教学中,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侧重于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享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侧重于感悟,能用自己的话对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我们就会渐渐发现:原来,教好文言文并不难。

THE END
1.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公诸同好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公诸同好 [成语解释]公:广泛地;诸:向所有的人;同好: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指将自己珍视的物品展示出来,让拥有相同兴趣的朋友们都能欣赏到。[典故出处]三国时期,魏朝诗人曹植在他的书信《与杨德祖书》中写道:“虽然不能将它们永久地藏匿在著名的地方,但我希望能够将它们传递给有着相同https://www.kdledjgud.cn/cheng-yu-gu-shi/859874.html
2.“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中国人不能不懂!这刎颈之交,讲的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和廉颇乃是战国时期赵惠文王的左膀右臂。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大臣缨贤的门客,当时秦国强求和氏璧,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使得秦国打消了主意,带回和氏璧。留下了完璧归赵的成语。秦国对此自然不甘心,于是以会盟为由将赵惠文王给骗去渑池。赵国君臣都看得出来,这就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835728800237826&wfr=spider&for=pc
3.管鲍之交故事简介50字管鲍之交故事简介50字 "管鲍之交"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典故最早出自《列子·力命》。管鲍之交是指彼此交情深厚,有着真挚的友谊。千百年来,管鲍之交的故事被人们称为交友的楷模,成为千古美谈,其意义在于告诉了后人如何交友的问题。 典故“管鲍之交”中“管”指的是哪位历史名人?http://www.91kaixue.com/ask/17381.html
4.成语典故20字左右成语典故20字20个 成语故事20个字左右 100个历史典故成语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 六年级成语典故20字 交友成语典故简述 鲤鱼传书的典故,50字左右 赞0 答2 20字左右的古詩詞 赞0 答1 四字成语的典故50,60字左右 赞0 答5 最近新闻,15到20字左右 赞0 答2 收集20个古代成语故事,200字左右的 赞0 答1 正在https://wenwen.sogou.com/z/q632255342.htm
5.文学常识这30个成语,与30位历史名人息息相关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流传千秋,经久不衰。 历史上很多成语都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图源网络,侵删!) 01 闻鸡起舞(祖逖)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TQ5MTk3NA==&mid=2247587592&idx=2&sn=98f2ff0345e1d74e11d2f56e15f4440c&chksm=96fc2f3a37d69d8fb682e59744b414ef3f619d442e60ade14b11ca1e7f08da7367060671dfd3&scene=27
6.成语典故,请你写出两个与交友有关的成语。小题2全班1.本小组分到的任务是搜集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成语典故,请你写出两个与交友有关的成语。 2.全班同学都刚从不同的学校走进初一,班主任为了让大家快速熟悉,开展以自我介绍为主的自我风采展示活动,请你自我介绍(50字以内),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 23-24七年级上·云南昭通·期中查看更多[1] https://zujuan.xkw.com/1q24177517.html
7.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20至50字5个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20至50字5个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相关典故出自https://edu.iask.sina.com.cn/jy/g8LVrYtNIt.html
8.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20字交友的成语典故20字故事高中知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故而古今谈知心结交,心曰“管鲍”。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20字 交友的成语典故20字故事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20字 交友的成语典故20字故事》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878204.html
9.古时候朋友的故事成语(古代文言文交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5.关于交友的典故或成语故事(至少2个) 管宁割席 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http://www.zzfmdn.com/article/26600
10.简短成语典故故事(精选17篇)简短成语典故故事(精选17篇) 篇1:简短成语典故故事 简短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水陆毕陈】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他在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想办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水陆毕陈的宝物送给王恺。王恺自叹不如。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5137aj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