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养生系列——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所调“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淮南子》说:“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是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

调神之法概括起来有:清静养神、立志养德、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

一、清静养神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此处之“清静”是指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我们提倡的思想清静主要是思想专一,排除杂念,要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各项工作、学习。

(一)调养心神是养生之本

调神摄生,首在静养。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医都有此主张。“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要皆参修心学一事”。凡事皆有根本,养心养神乃养生之根本。

《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思想。“恬淡虚无”之要旨是保持静养,思想清静、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散失,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

(二)清静养神的方法

1、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因为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

2、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从养生学角度而言,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要想取得保养心神之良效,必须具备心地光明磊落,志有所专的品德。

二、立志养德

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一)立志修养

养生,首先要立志,所谓立志,就是要有为全人类服务的伟大志向,树立起生活的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也就是说要有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这是每个人的生活基石和精神支柱。

理想和信念是青少年健康成才的精神保障,有了正确的志向,才会真正促使他们积极探索生命的价值,寻找生活的真谛,追求知识,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理想和信念又是老年人的延长生命活力的“增寿剂”,不畏老是健康长寿的精神支柱,产生不畏老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础就是晚年的理想和追求。

(二)道德修养

古人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一项重要内容。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他认为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才能心旷神怡,体内安详舒泰得以高寿。

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养德可以养气,养神,使“形与神俱”,健康长寿。

三、开朗乐观

性格开朗,精神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

(一)性格开朗

培养良好性格的基本原则是,从大处着眼,从具体事情入手,通过自己美好的行为,塑造开朗的性格。首先要认识到不良性格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看问题、处理问题要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宽以待人,大度处事。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业余生活,丰富生活内容,陶冶性情。

(二)情绪乐观

情绪乐观既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需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

四、保持心理平衡

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竞争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顽强的毅力,毅力是一种持久坚强的意志,它是精神健康的有力保证。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心地坦然的迎接新的挑战。

在竞争社会冢,有些人在竞争失败后,可产生自卑感,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兴趣和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从来不曾有过全能的“天才”。不必为一时一事的失利而苦恼,丧失信心。

竞争的社会更易产生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心理现象,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降低人体生理功能而导致身心疾病。消除嫉妒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培养正确的拼搏精神,即树立欢迎别人超过自己,更有勇气超过别人的正确观念。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有抒发自己感情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因为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

所以当情志过激时,应及时通过主动的控制和调节,避免不良情绪对人体的进一步损害。情志的调节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和转移法等。

一、节制法

所调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重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平衡。

(一)遇事戒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气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

制怒之法,首先是以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虽遇可怒之事,但想一想其不良后果,可理智地控制自己过极情绪,使情绪反映“发之于情”,“止之于理”。其次,可用提醒法制怒。在自己的床头或案头写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警言,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随时提醒自己可收到良好效果。再次。怒后反省,每次发怒之后,吸取教训,并计算一下未发怒的日子,减少发怒次数,逐渐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二)“宠辱不惊”

人世沧桑,诸事纷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老庄提出“宠辱不惊”之处世态度,视荣辱若一,后世遂称得失不动心为宠辱不惊。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

二、疏泄法

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会,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

(一)直接发泄

用直接的方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例如当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不防大哭一场;遭逢挫折,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急促、强烈、粗犷、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恢复平衡。发泄不良情绪,必须学会正当的途径和渠道来发泄和排遣之,决不可采用不理智的冲动性的行为方式。

(二)疏导宣散

出现不良情绪时,借助于别人的疏导,可以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出来。所以,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解忧消愁,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缩小“人际关系心里距”,是医治心理不健康的良药。

三、转移法

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

(一)升华超脱

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感化作行为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

超脱,即超然,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在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可以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或视野开阔的海滨漫步散心,可驱除烦恼,产生豁达明朗的心境。

(二)移情易性

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改易心志,进过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改变其不良情绪和习惯。“移情易性”的具体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和条件等,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灵活运用。比如:情绪不佳时,听听适宜的音乐,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喜剧,苦闷顿消,精神振奋。

(三)运动移情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因为运动可以有效地把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散出去,调整机体平衡。当自己的情绪苦闷、烦恼,或情绪激动与别人争吵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一下注意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如打球、散步、爬山等活动,也可采用传统的运动健身法和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THE END
1.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道家养生文化最为丰富。道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少私寡欲”、炼丹术等一系列养生方法,去追求现世的和超越的人生价值,把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作为探求的终极目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Njk0MTc0MQ==&mid=2247536150&idx=2&sn=9614e6ebc3624a4ae93977558aa2172a&chksm=fdad5d662b4e85f15d77aa1b33dccc5fd5880fddd130aa87ef56644baa750839256b65f7fbdd&scene=27
2.科普控制感是身心降的重要因素南方plus而那些腹黑的中老年男人,就是抓住年轻人渴求控制感的欲望,来让年轻人成为他们的工具,甚至炮灰。乔布斯说,改变世界;中国的乔布斯们说,理想主义与情怀。 但实际上,你还是一个靠父母接济的大学生,怎么去解救水火中的亚非拉人民呢?这种虚构出来的控制感很快就在工作面前不堪一击。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3/26/c5009444.html
3.冬季的饮食养生11篇(全文)注重养生控制饮食 第3篇 现在人们一般都知道养生专家倡导的这句话——管住嘴、迈开腿。但“管住嘴”, 这话好说, 做起来就难了。因为人们往往很难抵挡住美食的诱惑。人从诞生来到这个世上, 本能之一就是“吃”。而吃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人生享受美食的乐趣也是天经地义的。但要有个“度”, 什么事情都是这样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wk4fz86.html
4.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养生养生,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 抖音上有这么一位“吃货奶奶”,同龄人拿稳筷子都难,她却有着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的好胃口。 99岁的她喜吃辣、爱零食、喝烧酒,每天不是在吃东西,就是在想吃什么东西。 孙女带她去做美甲、学跳舞、玩游戏、学化妆、敷面膜……她一概来者不拒。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704&newsId=4502258
5.5060岁的人怎么控制血糖50一60岁正常血糖值是多少二、50-60的人控制血糖的方法有哪些 1、要有平和的心态 要与人为善,平静耐心,有宽容之心,才会远离失眠、心烦和焦虑。心态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左右我们的人生,把握和调控健康,全靠自己。 2、运动 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是控制血糖的五驾马车之一,必须要“迈开腿”。所以,筋骨常活动,周身气血运行好对于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302283.html
6.觉睡得好会让人少吃“糖”有助控制体重觉睡得好会让人少吃“糖” 有助控制体重,-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年第02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JTKL201802007.html
7.2024年2月2日王晓医师主讲养生公开课聊聊减肥那些事儿合理的膳食加适量的运动,再加一个合适的审美观,这三点加起来就是我们保持体型的法宝,同时也是中老年人对抗糖尿病,不管有没有糖尿病的人预防,还是有了糖尿病之后的保健养生,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都是靠这个。而且要提醒大家的是两个字适量,运动越大,减肥就越快,但是肝脏在启动消耗脂肪的同时,胰岛素抵抗也就产生了https://www.meipian.cn/50ml5avu
8.养生的控制人:共轭梯度法简介共轭梯度法是求解稀疏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的最流行和最著名的迭代技术之一。 二次函数与最优解 考虑最小化二次函数 (1)?(x)=12xTAx?xTb 其中b,x∈Rn,A∈Rn×n且假设矩阵A是对称正定的(SPD)。该函数的最小值x?可以根据一阶最优条件得到,即导数为零 https://zhuanlan.zhihu.com/p/178461470
9.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掌握养老及涉老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民政事务管理等领域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