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四季养生要点糖尿病各季节注意事项→MAIGOO知识

“春捂秋冻”是中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冬末春初,乍暖还寒,气候变化多,衣着不当,特别容易着凉感冒。糖尿病患者免疫力普遍较弱,成为感冒的高危人群,感染会造成其血糖控制难度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气虚型体质,应严格遵循“春捂”原则,注意保暖。

2、适当锻炼强壮身体

适当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一味良好的“降糖药”,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也如大自然一样,需舒展畅达,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与室外活动,让机体吐故纳新。

3、少酸多甘调饮食

春季多食辛甘食物以助阳气,利于代谢,但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肝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症状,多食酸味会使肝气旺盛。故春季宜选甘温之品,忌辛辣。饮食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蛋、新鲜蔬菜、水果,以养肝护脾。蔬菜中,韭菜、胡萝卜、山药、洋葱、苦瓜、莴苣、黑木耳等具有辅助降糖、降压作用。

4、勤洗勤换护足部

春季天气转暖,平时脚汗较多的人容易患足癣,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多有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足部皮肤的小破损或癣病均可能发展为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为坏疽导致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春天应穿着宽松的棉袜和棉布鞋,并每天检查足部,天天换洗袜子。如果有皮肤小破损,应尽早到医院就诊,不可自行处理,以免小病酿大祸。

二、夏季注意事项

1、多喝水,少喝饮料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担心因为多饮导致多尿,其实多尿是由于血糖高的缘故,如果限制饮水,更容易造成脱水。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高渗性昏迷、肾功能障碍等,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应限制饮水,但也同样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或饮用过凉的冷饮,忌饮含糖高的饮料和含气的饮料,应多喝凉开水或凉茶水。

2、夏季吃水果要适量

夏季各种水果新鲜上市,但糖尿病患者吃水果可不能太放纵。尤其是血糖高,尚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更需慎食。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也应在营养师或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含糖量低的水果,尤其是要根据每天的总热量适量食用。夏季适宜糖尿病患者吃的蔬菜有:茄子、黄瓜、豆角、洋葱、苦瓜、西红柿等。可以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半小时食用适量水果,应注意水果的含糖量,食用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时应注意减少主食的量。

3、饮食卫生严把关

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户外饮食更是如此,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的发生。因为腹泻或呕吐可导致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诱发高渗性昏迷。腹泻或呕吐所致的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则会诱发低血糖。

4、保持皮肤干爽

夏季个人卫生同样很重要,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需要坚持洗澡,及时更衣,洗脚后注意擦干,保持脚趾间的皮肤干燥,避免细菌和真菌感染。夏季因出汗多、蚊子咬,皮肤易出现瘙痒,糖尿病患者皮肤被抓破后容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因此在被蚊虫叮咬后,不要用力搔抓痒处,可用花露水等止痒。

三、秋季注意

1、饮食上搭配合理,控制血糖

秋季饮食过多和过少都不妥当,秋季宜选择水分较多以及一些生津润燥、纤维量高、易通便、滋肾润肺的果蔬,如苦瓜、黄瓜、西红柿等,油炸和含糖量高的食品要少吃。

2、因人而异,适量运动

3、及时监测血糖

“糖友”们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科学用药,每3个月要做一次糖化血糖蛋白,每1年要到正规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以防出现急性并发症。

4、情绪乐观是关键

据了解,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强大,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帮助人们减少痛苦,提高挫折耐受能力。

5、增强免疫,注意保暖

秋天早晚温差大,容易感冒。免疫力本就不高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妇科感染等疾病,“糖友”们一定要高度警惕,尤其是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患者,一旦感染,病情会加重,血糖易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四、冬季注意事项

1、情绪稳定

情绪波动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关系,因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故病人应学会控制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2、节制饮食

3、预防感染

呼吸道、皮肤、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因素。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要经常洗澡,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患有牙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积极治疗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4、注意护脚

糖尿病人,多有血管功能不全和神经病变,造成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和局部感觉迟钝,足的皮肤破损或足癣感染等,均可发生或发展成久治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成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有时被迫截肢或感染扩散到全身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故糖尿病人应穿宽松的鞋、经常换袜子,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每晚用45℃左右热水泡洗脚15分钟,有助于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避免用手撕脚及和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皮损招致化脓性细菌感染。

5、注意保暖

寒冷刺激,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促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故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

6、适当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可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锻炼,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是十分有益的。

THE END
1.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道家养生文化最为丰富。道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少私寡欲”、炼丹术等一系列养生方法,去追求现世的和超越的人生价值,把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作为探求的终极目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Njk0MTc0MQ==&mid=2247536150&idx=2&sn=9614e6ebc3624a4ae93977558aa2172a&chksm=fdad5d662b4e85f15d77aa1b33dccc5fd5880fddd130aa87ef56644baa750839256b65f7fbdd&scene=27
2.科普控制感是身心降的重要因素南方plus而那些腹黑的中老年男人,就是抓住年轻人渴求控制感的欲望,来让年轻人成为他们的工具,甚至炮灰。乔布斯说,改变世界;中国的乔布斯们说,理想主义与情怀。 但实际上,你还是一个靠父母接济的大学生,怎么去解救水火中的亚非拉人民呢?这种虚构出来的控制感很快就在工作面前不堪一击。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3/26/c5009444.html
3.冬季的饮食养生11篇(全文)注重养生控制饮食 第3篇 现在人们一般都知道养生专家倡导的这句话——管住嘴、迈开腿。但“管住嘴”, 这话好说, 做起来就难了。因为人们往往很难抵挡住美食的诱惑。人从诞生来到这个世上, 本能之一就是“吃”。而吃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人生享受美食的乐趣也是天经地义的。但要有个“度”, 什么事情都是这样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wk4fz86.html
4.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养生养生,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 抖音上有这么一位“吃货奶奶”,同龄人拿稳筷子都难,她却有着年轻人都自叹不如的好胃口。 99岁的她喜吃辣、爱零食、喝烧酒,每天不是在吃东西,就是在想吃什么东西。 孙女带她去做美甲、学跳舞、玩游戏、学化妆、敷面膜……她一概来者不拒。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704&newsId=4502258
5.5060岁的人怎么控制血糖50一60岁正常血糖值是多少二、50-60的人控制血糖的方法有哪些 1、要有平和的心态 要与人为善,平静耐心,有宽容之心,才会远离失眠、心烦和焦虑。心态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左右我们的人生,把握和调控健康,全靠自己。 2、运动 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是控制血糖的五驾马车之一,必须要“迈开腿”。所以,筋骨常活动,周身气血运行好对于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302283.html
6.觉睡得好会让人少吃“糖”有助控制体重觉睡得好会让人少吃“糖” 有助控制体重,-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年第02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JTKL201802007.html
7.2024年2月2日王晓医师主讲养生公开课聊聊减肥那些事儿合理的膳食加适量的运动,再加一个合适的审美观,这三点加起来就是我们保持体型的法宝,同时也是中老年人对抗糖尿病,不管有没有糖尿病的人预防,还是有了糖尿病之后的保健养生,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都是靠这个。而且要提醒大家的是两个字适量,运动越大,减肥就越快,但是肝脏在启动消耗脂肪的同时,胰岛素抵抗也就产生了https://www.meipian.cn/50ml5avu
8.养生的控制人:共轭梯度法简介共轭梯度法是求解稀疏对称正定线性方程组的最流行和最著名的迭代技术之一。 二次函数与最优解 考虑最小化二次函数 (1)?(x)=12xTAx?xTb 其中b,x∈Rn,A∈Rn×n且假设矩阵A是对称正定的(SPD)。该函数的最小值x?可以根据一阶最优条件得到,即导数为零 https://zhuanlan.zhihu.com/p/178461470
9.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掌握养老及涉老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民政事务管理等领域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