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理解类题目的理解。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的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仁且知,夫恶有不足矣哉!

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忠信仁义者可行于天下。)

7.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不迁怒,不二过。(此三句意为人有过失是不可怕的,谁会没有过失呢但有过不改或者讳疾忌医的.态度是最不可取的,这样的人会在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令人悲哀的事。老子所谓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之谓也)

9.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10.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孔子论学习

14.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狂暴粗野,言不及义,虽乡邻亦鄙之;忠信仁义,谦恭有礼,虽蛮夷之地,亦敬之。)

1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1.其使民也义。

2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4.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5.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1、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4、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7、未知生,焉知死?

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刚、毅、木、讷近仁。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8、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2、讷于言而敏于行。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24、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0、小不忍,则乱大谋。

3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3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8、"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39、过,则匆惮改。

4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2、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4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5、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47、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49、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50、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3、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4、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6、以约失之者鲜矣。

57、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6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4、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65、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66、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67、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9、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70、一个人心术要正,行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2、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7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不学礼,无以立。

7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77、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78、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79、士而怀居,不敷为士矣!

80、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黎民。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小不忍则乱大谋。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8、听其言而观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4、不学礼,无以立。

2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鲜矣仁!

3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3、不迁怒,不贰过。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的名言

5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5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0、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1、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3、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4、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7、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0、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11、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12、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1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4、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15、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6、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17、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18、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

19、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2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1、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2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3、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9、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0、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1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2、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3、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5、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16、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1、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22、言必行,行必果,硁硁乎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4、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5、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6、吾之大患为吾有身。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8、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0、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3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6、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3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8、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0、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3、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4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6、德不孤,必有邻。

4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8、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4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50、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5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2、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5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56、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57、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5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5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0、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1、一个人心术要正,行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天下的义理无穷无尽,而人的见闻十分有限,如果专门靠记问之学,不可能掌握全天下的道理.要是常常温习平日所学的知识和日常见闻,比如读过的诗、书等,听过的讲义言论,能够反复体会,牢记于心,在此基础之上,就能触类旁通,有新的`体悟.就算是从前不知道的,也都会渐渐明白它的道理.这样,天下的义理就会慢慢贯通,学问也就日益充盈了.有人来请教问题,也能对答如流,对别人的疑惑,能够深入剖析而没有遗漏,做为人师也是绰绰有余了.因此,君子为学,不在于博闻强记,而在于明乎义理,反求于内心,由此举一反三,必能体悟天下之大道.

这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而真正理解它却是又一回事,温故是下功夫,凡事不下功夫,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知新是体悟,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世间万物也是如此,功夫下到了,早晚会有体悟;用自己的体悟来指导别人的生活,就是为师.一事通了,可以为一事之师,一切都通了,就可以为天下之师.

这句话写在为政里,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为政者不可以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要想知道未来的事情,从历史中往往都能找到答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出自《论语》的千古名言,我反复诵读,回味无穷。

后来,在我无意间翻阅《论语》时,看到了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沉思了很久,忽然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道理。

从此以后我不但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到家还会复习今天学的内容。我把这句话写在课本的扉页上,做为警语,时刻提醒自己。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1、三支军队可以带走指挥官,但普通人不能带走意志。

2、敏感而好学,问心无愧,带着那份文字。

3、质胜野文胜质是文质史上的温文尔雅,然后才是君子。

4、知道的人比知道的人更好,他知道

5、多听,选择好的,然后追随它;多见识,多了解。

6、如何为政治杀死一个儿子?儿子是好人,人民是好人。

7、自行束芬陨希吾未尝无诲焉。

8、秀才下定决心上路,却羞于衣衫褴褛和饮食不佳,不够和议论。

9、学习是接近知识,实践是接近仁慈,羞耻是接近勇气。

10、如果你不说,就不要规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11、在尊重中修炼自己,在平静中修炼自己。

12、古语说不出,羞惭弯腰也抓不住。

13、生气了,高兴了,忘记了,不知道老了。

14、居士是一个国家,其事者为贤者,其友为仁者。

15、君子使人美丽,而不是使人邪恶,而是使人邪恶。

16、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不要看恶,不要听恶,不要说恶,不要动恶。

18、当你看到圣人时,试着与他平起平坐;当你看到圣人时,看看你自己。

19、给予,取其厚;事情,其中;它由它的'薄而收敛。

20、一句台词就能越狱,理由也跟!

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不学礼,无以立。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不忍则乱大谋。匹夫不可夺志也。道不同,不相为谋。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6、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6、放于利而行,多怨。

37、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9、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1、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2、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43、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2、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5、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5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7、过,则匆惮改。

68、不迁怒,不二过。

6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7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5、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9、巧言乱德。

80、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8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8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8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9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98、礼之用,和为贵。

99、放于利而行,多怨。

100、巧言令色,鲜矣仁。

101、刚、毅、木、讷近仁。

10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03、听其言而观其行。

104、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5、不学礼,无以立。

106、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0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0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0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1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1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14、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15、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3、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5、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11、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

1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14、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

1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17、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8、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1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21、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23、学而不思则惘。——孔子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25、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2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28、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2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3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

32、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3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3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3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

3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

4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4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2、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

43、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

4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46、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孔子

4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

48、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49、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5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5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5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5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5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5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

5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57、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0、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2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28、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2、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33、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8、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0、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4、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0、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6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6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64、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6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9、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0、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7、放于利而行,多怨。

3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0、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42、(“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4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6、不学礼,无以立。

47、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5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5、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9、过,则匆惮改。

60、不迁怒,不二过。

6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0.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1.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1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13.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5.有教无类。

1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读书常在,不常在胃虚。

2、经过大海的一番打磨,卵石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3、崇高的理想犹如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你想得到它,勤奋是攀登的绳索。

4、读书破万卷,写作如神。

5、古往今来,凡是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6、你想要快乐吗?愿你首先学会受苦。

7、当不被教育成一条泥泞的虫子时,就会长成一条懒惰的龙。

8、智慧是勤奋的结晶,成就是劳动的体现。

9、唯三绝,挂梁刺,凿壁偷光,袋萤火虫映雪,卧于草丛味瘿,木护枕。

10、玉不琢不成器;木头不会雕刻,也不会雕刻;不学习的人是不聪明的。

1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2、读过一百遍的书,自有深意。

13、没有练习,马就不能骑。

14、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而勤奋是好运之母。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

17、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18、不仅为一时之需,更要靠武力。

19、知识需要探索,土地需要耕种。

20、不劳无获;要想收得好,必须种得好。

21、天才是不断努力工作的能力。

22、天才就是这样,一辈子的努力就会成为天才。

23、勤奋是良好的训练,不劳则无获。

24、获得惊人的技能需要努力。

25、没有两个早晨的一天是不能浪费的。

26、大海深不可测,精卫却敢填海。山在地上起伏,愚公却能移山;天空变幻莫测,但女娲可以修补它。

27、勤奋是你人生的密码,可以翻译成你壮丽的史诗。

28、软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鲁莽的人只会引火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无敌。

29、天才不过是刻苦加勤奋。

30、开始时勤奋,到最后后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则语录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是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是“大无知”太虚伪了.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晓古通今的人,人们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实事求是,历来是我党倡导的一贯作风,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奋起直追,才能独领历史的风骚.否则我们若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那只能是被后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

来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干事情,为迎接未来的挑战作准备吧!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9】(“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0】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1】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4】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7】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8】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孔子哲理之人生态度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为人谦恭,处事忠信,仁义之所。)

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8.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3.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4.听其言而观其行。

15.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孔子之才,尚一日而三省,况于我辈乎忠人之事,信以交友,学而时习,子何恃而立)

2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孔子的话解释即为君子成人之美。促狭一点讲公欲取之,必先与之。是之谓乎)

2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THE END
1.刘先银经典点说:纪念孔子诞辰:重温《论语》经典,致敬先贤微言夜读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读《论语》经典名言,重温先贤智慧↓↓↓微言大义。 孔子·名言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https://zhuanlan.zhihu.com/p/11862796628
2.孔子交友的名言孔子交友之道孔子交友的名言孔子交友之道交友是人们为了摆脱自己单身的生活,而去结交认识他人的过程。《论语》中19次提到友字,含括了孔子及其弟子在交友方面一些问题。下面小编给你带来的是孔子交友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孔子交友的名言(经典版)1)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2)不学礼,无以立。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https://m.docin.com/p-2714333035.html
3.《论语》今读02:孔子的人际之道——现代职场的生存智慧《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等多个方面。在当今的职场环境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而《论语》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论语》中的职场生存智慧如何应用于现代职场,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一、诚信为基石 《论语》中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10404632890444&wfr=spider&for=pc
4.交友的名言名句10句—交友智慧名言集萃探寻人生旅途中的真挚情谊引言:交友的重要性 友谊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风景,它如同阳光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自古以来,无数名人智者都对交友发表了深刻的见解。本文将为您汇集10句交友的名言名句,带您一同探寻人生旅途中的真挚情谊。 1. 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http://www.youzunkj.com/article/237029.html
5.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的高中知识3.有关交友的名言或格言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有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义气之交,虽是真诚,总也失之太急。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须知胜友真良约,莫作寻常旅聚看。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24963.html
6.古人交友的名言名句古人交友的名言名句(共12篇) 篇1:古人交友的名言名句 1)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2)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3)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7f1lj9c.html
7.梁山每周廉播(第163期)——孔子教子孙:学诗礼以立身而继承与发展了孔子学说的“亚圣”孟子的老师,则是孔的门生,所以,孔在儒学传继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被后世誉为“述圣”。 在孔子的教育及影响下,孔子子孙恪守学诗学礼的祖训,继承发展和弘扬孔子思想,重视教育,使孔氏家族成为文化素养和道德水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g2ODk0OA==&mid=2654718909&idx=3&sn=5c7ff7d0b4e9c42d09e062bb9af3958c&chksm=8ac9c538d6b25e190911c072300698c1cefbfff9615e421cf18c40bfec8a52457df03c7c483b&scene=27
8.孔子的名言及解释8篇(全文)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无法无天工作室——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feq181n.html
9.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关于交友之道的名言名句本文为您分享尊师重道的名言名句,交友之道内容名言,讲道理的格言名句,为人之道的古训名言,取舍之道名言名句,交友之道的名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 1、交之道,犹素之白也;染以朱,则赤,染以蓝,则表。——谯周 https://www.wenanmao.com/a/650172908d3df1028005ce73.html
10.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警句(15篇)出自——《孟子尽心上》——( 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孟子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4,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众也! 5,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6,孟子的名言警句 http://cooco.net.cn/zuowen/877557.html
11.名言警句论语论语的名言?百家讲坛孔子名言名句? 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心灵之道 1、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 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3、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 4、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心灵的勇敢。 https://www.lwuxueyong.cn/mrmy/mrmy174848.html
12.孔子名言鉴百家讲坛孔子名言名句?百家讲坛孔子名言名句? 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心灵之道 1、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 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3、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 4、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心灵的勇敢。 https://www.lz66.cn/mrmy/mrmy194085.html
13.孔子名言中关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名句有些.doc孔子名言中关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名句有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001/814305213600300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