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源流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

“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出自谭嗣同《报贝元徵书》:“夫大《易》观象,变动不居,四序相宜,匪用其故。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汤以日新为三省,孔以日新为盛德,川上逝者之叹,水哉水哉之取,惟日新故也。”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中,谭嗣同指出,从“天”到“人”的世间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发展变化的极致,就是“日新”。

文中,谭嗣同提到古代先贤两件“日新”的实例:“汤以日新为三省,孔以日新为盛德。”前者见于《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说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在澡盆上刻了自我告诫的铭文:如一天能够自新,则应该天天自新,新了还要更新。以此警示自己,要天天洗去自身的过失,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日日自新。

后者见于《周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是说天道包罗万象、运行不息,根本原因在于做到了“日新”,方能实现生生不息。中国先贤历来重视天道,鲁哀公向孔子请教君子为何尊崇天道,孔子说“贵其不已也”。孔子解释说:“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天道运行不止,处在天地间的人怎能不循道而行,怎能不顺应天地法则,与时偕行,日新又新?坚定不移求新,日复一日革新,本身就是崇高品德。中国人自古就具有求新、创新的意识,这种意识小能促使个人完善,大能推动国家、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对个人来说,应不断日新向上,不断成就新我。唐代刘禹锡在连州为官时,写下了《问大钧赋》,对自己过去多年的人生际遇作了一个总结,其中一句便是“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北宋张载曾以芭蕉为喻,表达自己愿不断学习、求新、进步的精神:“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修身修心是终生不辍、持续永恒的。一个人若能坚持向新、自我完善,学业、品德必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生的成就也将在日积月累中日新月异。

对国家民族来讲,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不日新者必日退”。一个民族只有不断革新、不断解放思想、主动适应时代,才能历经坎坷跌宕而绵延不绝。《诗经·大雅·文王》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商君书·开塞》中有“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管子·正世》主张“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这些重要思想和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姿态和变中求新、新中求进的精神追求。受这种革新精神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宋代王安石变法到明代张居正变法等,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取得了一定成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自新是中华文明弦歌不辍的重要密码与动力,也内化为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特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始终秉持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历史境遇,我们总能以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一次又一次应对各种挑战。同时,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不是割断历史与传统的无根基创新,而是强调在尊重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创造,体现的是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中华文明通过传承而延续,通过创新来发展,既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如此才能穿越五千多年岁月而历久弥新。

越是开拓伟大事业,越需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创新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与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从此,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伟大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党掌握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真理力量。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百余年来,我们党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持续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领导和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掌握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科学方法,以理论主动把握历史主动,以思想之力激扬奋进之力,我们必将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郝思斯)

THE END
1.学习笔记白居易及其诗派(三)“张王乐府”的出现,标志着中唐写实讽喻诗派开始形成。 1、张籍。 他的诗歌创作自觉继承《诗经》传统,来表现社会的不公。 他的乐府诗或者是旧曲新声,或者是新题时事。如《董逃行》,就是以旧格以赋新章,借用的是东汉时期董卓之乱,以此来揭露作乱的叛军,谴责他们的罪行。 https://www.jianshu.com/p/b4f644a21d0f
2.金元之际遗山词的破体研究摘要:金元之际,随着新兴文体的出现冲击,元好问作为金末时期的代表人物,其词在继承前人不同词体形式的基础之上,融入新的元素,破体革新,再一次为词体变革的历程揭开了新的一幕。一方面承袭了前人苏辛“以诗为词”的传统,且引史入词;另一方面受到了元代新兴文体的冲击,词体出现曲化、传奇化的倾向,自觉突破了词体的http://sdwen.hunnu.edu.cn/info/1008/25088.htm
3.诗乐相和,“焕新”中华古典诗词如何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6日晚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以“细柳雅集”为名的诗乐盛典,做出了有益尝试。它恢复诗乐相和的古典传统,致力于通过人类的共同语言——歌剧、交响声乐、清唱剧等艺术形式,将中华新古典诗词推向全球。 “宋代之前,诗词传播很大程度通过歌曲传唱。那个时候,大多数人是先会唱,然后才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60278
4.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1)名词解释:起始 地点 代表人物刊物 主要观点 一.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 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创作 “为人生”的文学 沈雁冰(矛盾)首先倡导文学的精英立场,重视文学,揭示社会问题和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小说日报》“写实主义”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193958853
5.纪念缪钺先生为《天府新论》公开发行题辞(摘编自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网介绍) 今日适逢先生诞辰120周年,《天府新论》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先生1986年秋为我刊公开发行题写的贺辞,谨此纪念。 /天府新论/ TIAN FU XIN LUN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四川省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EwODA0Ng==&mid=2650600174&idx=1&sn=0be0b6c902ac1f28080fcdab772f69a6&chksm=f109010fc67e8819851e638ce470cd912030b14cf9f9bb2c9b1f021e61394de993b3ad2d8b7c&scene=27
6.新乐府运动名词解释更多“新乐府运动 名词解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新乐府运动也有“新乐府诗派”之称。() 新乐府运动也有“新乐府诗派”之称。()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什么是“新乐府”?“新乐府运动”的重要作家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刘禹锡和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 https://www.shangxueba.cn/M3P42B5W.html
7.新乐府运动(名词解释)新乐府运动(名词解释)查看答案更多“新乐府运动(名词解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回文(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独尊儒术(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文字狱(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二里头文化(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两税法(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清谈(名词解释) 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2631284.html
8.简述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名词解释)简述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名词解释)青丝到白发 精选回答 1、古文运动是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一场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 2、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 3、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https://edu.iask.sina.com.cn/jy/lC04TcrNIf.html
9.名词解释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诗歌革新的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http://www.kaoshibaike.com/602578283.html
10.什么是新乐府运动,名词解释定义是?名词解释 新乐府运动 参考答案: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新乐府 参考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788067.html
11.「名词解释」新乐府运动名词解释新乐府运动【参考答案】 新乐府是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中唐,经白居易,元稹的大力倡导下,加上李绅,王建,张籍等一批诗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一场规模不小的诗歌运动,史称“新乐府运动”。它以“但歌生民病”为宗旨,实际是有意恢复《诗经》和汉乐府开辟的文学传统。https://m.zhaokaoti.com/shiti/37c4ecf68f224c0aa2234fc312777b2f.html
12.唐宋文学名词解释(通用6篇)12.新乐府:所谓“新乐府”,由白居易提出,《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其最后一类标为“新乐府诗”,即来自于白居易的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是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是:用新题;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运动”:是现代人赋予的概念,指的是贞元末期到元和初期的几年间,先是李绅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2bi8v5h.html
13.古代文学与诗词鉴赏33、新乐府运动前期作家有( ) A戴叔伦 B元縝 C王建 D张籍 34、皮日修的散文代表作是( ) A《野庙碑》 B《英雄之言》 C《原道》 D《原谤》 35、以七绝著称的诗人是( ) A孟浩然 B岑参 C王昌龄 D杨迥 36、“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是谁的诗句( )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848431
14.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指唐朝中叶,由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1]。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运衰微,各种矛盾加剧,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之士关注现实政治,希望国家能再度繁荣,因此他们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向现实主义,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为社会功能https://baike.sogou.com/v201493.htm
15.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是谁?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m.shuashuati.com/ti/dbe4cf553c62474daccc5b9121c1a0d8.html
16.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题目】 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___。 【题目】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___。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903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