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十六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时,携带一幅世界地图,因中国的位置在图中偏西,遭到了明朝士大夫的严厉斥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闭关锁国政策B.儒家的中庸思想C.自然经济影响D.君主专制制度
科学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利玛窦的结论。(3分)你认为导致了李约瑟先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晚清——政治与文化》
(2)材料二中的“道”、“器”分别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在当时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三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3)结合史实,说明“这三十年来”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学习和利用“科学”来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6分)
A.意大利统一时期B.文艺复兴中后期
C.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1.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B.《几何原本》、冯如C.商务印书馆、冯如D.同文馆、利玛窦
(二)
徐光启传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疏请练兵自效疏:上书。B、旋擢礼部右侍郎旋:后来。
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本:依据。D、光启雅负经济才雅:很,甚。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光启“雅负经济才”的一组是
①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②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③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④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⑤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⑥盖棺之日是,囊无余赀。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博学强识,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
B、徐光启仕途坎坷,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邱兆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C、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主持的著述中,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D、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但他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其政治抱负无法得到施展。
14、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2分)
(3)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是,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2分)
右图中二人的交往产生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利玛窦与徐光启
A.西方的天文、数学、哲学和政治传入中国
B.中国文化在欧洲广泛传播
C.为我国科技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D.中国人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89年,利玛窦结识了儒生瞿太索,他接受瞿太索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人还有中国名字……到1610年,中国内地已有信徒2500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非但不敢小觑,反而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并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欧洲基督教的一神教专制。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显然,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就是看到其中有一种他在当时欧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其具体表现就是宗教宽容)。……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
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
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
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
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方式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
2.识分析“西学东渐”势头衰落的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等法国启蒙哲人推崇儒家文明的原因。结合材
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4分)
的变化?(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1)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3分)
材料二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和形成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和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4分)
材料三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3)为什么材料三认为“两位科学家决定时代发展”?(5分)
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其所著的《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B.内阁掌握着明朝行政大权
C.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D.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康熙帝曾下旨“凡西洋传教士不遵守利玛窦遗规,一律驱逐出境”。圣旨中“利玛窦遗规”的含义是
A.入乡随俗,遵行中国礼仪B.切磋学问,不得结交权贵
C.立足边缘地区,勿入京畿重地D.研究天文历算,不得涉猎儒学
A.新航路开辟前B.新航路开辟后
C.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极端聪颖、能干,博闻强记,又勤奋好学,为人随和。他不但精通神学,熟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艺,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利玛窦和徐光启》
【材料二】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四】“西学中源”观认为西学源于中国,是在“中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非西人所自创。这种观点最早出现于耶稣传教士来华后的明末清初,但在洋务运动开始后盛行开来,基本思路是:古老的“中学”被中国后人“失之”,而西人“袭之”并加以发扬,现在学习西学只不过是“以中国本有之学还之于中国”,是“礼失而求诸野”,符合古圣先贤之“遗意”。——刘悦斌著《晚清文化观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利玛窦的结论(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其出现主要条件有哪些?(6分)
(4)材料三认为“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是由于“历史的巧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4分)
(5)据材料四说明近代初期人们对“西学”有怎样的理解。(2分)
(6)根据上述材料所述,你对外来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有何认识?(6分)
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三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材料四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而顾炎武以后的二百年间,大多数读书人埋首经书,其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魏源提出了怎样的“蛮夷观”?其意图何在?(3分)
(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心态。(5分)
外国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B.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C.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利玛窦)其所著书多华人所未道,而士大夫如徐光启之辈,首好其说。”以下内容属于利玛窦“其所著书多华人所未道”的是
A.天文历算B.火炮制造C.水利技术D.逻辑学
联想到当今跨文化接触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地视利玛窦为一个先驱,他使两个文明的沟通成为可能,他使用的工具是把理解中国文化视为已任(首先是掌握语言),努力在中国寻找和西方共通的思想和机制。以后几代的西方人,从传教士、外交家到商人,告别了利玛窦的信念,致力于寻找中西之间的差异,而中国也开始更多地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
第一个把孔子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的是()。
A.魏源B.利玛窦C.梁漱溟D.马可波罗
编著《农政全书》,并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
编著《农政全书》,并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____。
A、王夫之B、黄宗羲C、徐光启D、沈括
A、传教面向士大夫
B、传教面向家庭
C、用法家经典解释天主教教义
D、传播西方的学术
A、利玛窦
B、徐光启
C、利玛窦
D、李约瑟
C、李之藻
D、冯应京
D、香港
A、慧远
B、宗密
C、华严
D、利玛窦
A、汤若望
B、利玛窦
C、范礼安
D、托马斯阿奎那
A、他曾经朝见过明神宗
B、他曾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
C、他曾将《几何原本》翻译成汉语
D、他死后葬于北京
A、刘徽
B、祖冲之
C、徐光启
D、以上都不对
A、对
B、错
A、三省长官与他商议国事
B、阅读活字印刷的《红楼梦》
C、看到有人在住宅区卖青花瓷器
D、出海航行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
A、沙勿略
C、汤若望
D、南怀仁
A、万花楼
B、鲜花祠
C、仙花寺
D、梅庵
A、徐光启
B、严复
C、沈括
B、郇和
C、马雅各
D、李庥
C、罗耀拉
利玛窦在()学会了汉语。
A.澳门
B.肇庆
C.香港
D.北京
中国在明代时第一次有了几何原本的译本,它的译者是一位中国数学家和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这位中国数学家是:()。
A.李善兰
B.朱世杰
C.徐光启
D.杨辉
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西方传教士()的译书活动占有重要的地位。[2002年真题]
A.利玛窦
B.汤若望
C.林纾
D.赫胥黎
E.玛礼逊
B、李约瑟
D、沈括
A、英
B、法
C、拉丁
D、意大利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最早将西方音乐带到中国的人是()。
A.汤若望B.徐日昇C.利玛窦D.郎世宁
北京妙应寺白塔是由何人设计的()
A.尼泊尔人阿尼哥B.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C.元大都规划者刘秉忠D.元代国师八思巴
B、沙勿略
C、亚希多
D、克莱索
A、南怀仁
A、物理学
B、地理学
C、化学
D、医学
B、毛文龙
C、袁崇焕
D、徐光启
A、罗耀拉
C、郎世宁
D、雷鸣远
B、裴化行
C、瞿太素
D、杨廷筠
B、米怜
C、爱尔德赛
D、狄考文
A、将西方几何学引入中国
B、曾将中国放在世界地图的中央
C、《中国札记》的作者
D、对中西文化交流作用不大
A、白晋
B、南怀仁
B、黄仁宇
C、樊树志
D、罗志明
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
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
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
A、儒学
B、道学
C、理学
D、心学
D、李贽
A、马可·波罗
C、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
D、葡萄牙修士德万多萨
A、沙博里
B、傅兰雅
D、巴顿
B、汤若望
C、白晋
D、沙勿略
C、沙勿略
D、罗明坚
D、罗耀拉
传教士利玛窦是()人。
A.意大利
B.比利时
C.德国
D.西班牙
B、泰勒斯
C、布鲁诺
D、特勒肖
B、包拯
C、孙中山
D、李邕
A、奥古斯丁
B、托马斯
D、毕达哥拉斯
D、汤若望
A、马可波罗
C、赫德
A、祖冲之
C、刘徽
A、肇庆
B、天津
C、北京
D、澳门
A、1750.0
B、1640.0
C、1582.0
D、1864.0
A、英语
B、法语
C、德语
D、拉丁语
A、浙江
B、泉州
C、上海
D、肇庆
A、到广东肇庆建立天主教堂作为传教据点
B、实行入乡随俗的调和策略适应中国国情
C、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
D、参与修订历法完成浩大的《崇祯历书》
C、南怀仁
D、蒋友仁
D、毛文龙
A、《天主实义》
B、《利玛窦札记》
C、《畸人十篇》
D、《西国记法》
D、白晋
A、神学家
B、科学家
C、政治家
D、军事家
A、司马迁
C、黑格尔
D、程颐
A、马礼逊
C、聂斯托利
C、马克波罗
D、马可波罗
A、汽若望
B、郎世宁
C、马礼逊
A、1606
B、1607
C、1608
D、1609
C、罗名坚
D、保罗
A、意大利人
B、英国人
A、佛山
B、广州
C、肇庆
D、潮州
B、明恩溥
B、王丰肃
C、金尼阁
B、嘉约翰
C、伯驾
D、合信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克拉维
B、马可波罗
D、马戛尔尼
B、李光地
C、李善兰
D、地谷
A、郭居静
A、柏拉图
C、莱布尼茨
D、伏尔泰
A、宗密
D、刘勰
A、《几何原本》
B、《测量法义》
C、《勾股义》
D、《定法平方算数》
D、十字架
A、自鸣钟
B、圣经
C、西琴
D、上帝画像
A、上帝的画像
B、圣母像
C、《圣经》
D、以上都有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南京,认为南京是全世界最美丽,最伟大的城市。
A.1595年
B.1596年
C.1597年
D.1598年
()是第一个进入肇庆的传教士,并建立我国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
A.罗明坚
B.利玛窦
C.葛洪
D.惠能
16世纪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授的是______教。
A.新教
B.犹太教
C.天主教
D.东正教
A汤若望
B居纽
C南怀仁
D利玛窦
唯一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是()。
A.汤若望
B.南怀仁
C.白晋
D.利玛窦
《语言自迩集》的编写者是()。
B.威妥玛
C.卫三畏
D.罗明坚
自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至今的400多年间,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了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同时,中国也翻译出版了大量国外书籍。这说明()
①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②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不同民族文化有差异,但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A、错
B、对
()是将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B.泰勒斯
C.布鲁诺
D.特勒肖
A.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
B.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
C.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
D.汤若望、南怀仁、利玛窦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是在哪一个朝代()
A.元
B.明
C.清
D.民初
天主教的传教史上被称为是东方布教之勋的是()。
A.沙勿略
B.范礼安
C.罗明坚
第一个把范礼安的传教方略自觉认真实施的传教士是()。
下列有关利玛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
A.他曾经朝见过明神宗
B.他曾将《五经》翻译成拉丁文
C.他曾将《几何原本》翻译成汉语
D.逝世后葬于北京
清初,()将新历法献给顺治皇帝,遂即颁行,称为时宪历。
C.马可波罗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B.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D.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
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也应该更多的建立一种平等、博爱的关系,因而写了()。
A.《西国记法》
B.《交友论》
C.《畸人十篇》
D.《天主实义》
自1557年葡萄牙强租我国澳门之后,一批传教士先后来到中国,主要有()。
C.南怀仁
D.马可波罗
利玛窦的传教政策迎合了中国的现世关怀。()
1606年,()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出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
D、李之藻
下列著作中,不是利玛窦来中国后完成翻译或编写的是()。
B、《同文算指》
C、《测量法义》
D、《崇祯历书》
明末,把西方科技介绍到中国来的是()。A.徐光启、顾炎武B.黄宗羲、顾炎武C.徐光启、利玛窦D.宋应星、利玛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