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论 利玛窦[明]

窦也,自大西航海入中华,仰大明天子之文德,古先王之遗教,卜室岭表,星霜亦屡易矣。今年春时,度岭浮江,抵于金陵,观上国之光,沾沾自喜,以为庶几不负此游也。远览未周,返棹至豫章,停舟南浦,纵目西山,玩奇挹秀,计此地为至人渊薮也。低回留之不能去,遂捨舟就舍,因而赴见建安王。荷不鄙,许之以长揖,宾序设礼欢甚。王乃移席握手而言曰:“凡有德行之君子,辱临吾地,未尝不请而友且敬之。西邦为道义之邦,愿闻其论友道何如。”宾退而从述囊少所闻,辑成友道一帙,敬陈于左。

交友论

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当视友如己焉。

友之与我,虽有二身,二身之内,其心一而已。

相须相佑,为结友之由。

孝子继父之所交友,如承受父之产业矣。

时当平居无事,难指友之真伪;临难之顷,则友之情显焉。

盖事急之际,友之真者益近密,伪者益疏散矣。

有为之君子,无异仇,必有善友。(如无异仇以加儆,必有善友以相资。)

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后宜信。

虽智者亦谬计己友多乎实矣。

(愚人妄自侈口,友似有而还无;智者抑或谬计,友无多而实少。)

友之馈友而望报,非馈也,与市易者等耳。

友与仇,如乐与闹,皆以和否辨之耳。故友以和为本焉。

以和微業长大,以争大業消败。

(乐以导和,闹则失利。友相和则如乐,仇不和则如闹。)

在患时,吾惟喜看友之面。然或患或亲,何时友无有益?忧时减忧,欣时增欣。

仇之恶以残仇,深于友之爱以恩友,岂不验世之弱于善,强于恶哉!

人事情莫测,友谊难凭。

今日之友,后或变而成仇;今日之仇,亦或变而为友。可不敬慎乎!

徒试之于吾幸际,其友不可恃也。(脈以左手验耳,左手不幸际也。)

既死之友,吾念之无忧,盖在时,我有之如可失,及既亡,念之如犹在焉。

各人不能全尽各事,故上帝命之交友,以彼此胥助。若使除其道于世者,人类必散坏也。

可以与竭露发予心,始为知己之友也。

德志相似,其友始固。

(友[注:原文为古“友”字,上下两“又”叠]也,双又耳,彼又我,我又彼。)

正友不常,顺友亦不常。逆友有理者顺之,无理者逆之,故直言独为友之责矣。

交友如医疾,然医者诚爱病者,必恶其病也。彼以救病之故,伤其体,苦其口。医者不忍病者之身,友者宜忍友之恶乎?谏之谏之,何恤其耳之逆,何畏其额之蹙!

友之誉,及仇之汕,并不可尽信焉。

友者于友,处处时时,一而已。诚无近远、内外、面背、异言、异情也。

友人无所善我,与仇人无所害我等焉。

友者过誉之害,较仇者过訾之害犹大焉。

(友人誉我,我或因而自矜;仇人訾我,我或因而加谨。)

视财势友人者,其财势亡,即退而离焉,谓既不见其初友之所以然,则友之情遂涣矣。

友之定,于我之不定事,试之可见矣。

尔为吾之真友,则爱我以情,不爱以物也。

交友使独知利己,不复顾益其友,是商贾之人耳,不可谓友也。

(小人交友如放帐,惟计利几何。)

友之物,皆与共。

交友之贵贱,在所交之意耳,特据德相友者,今世得几雙乎?

友之所宜,相宥有限。

(友或负罪,惟小可容;友如犯义,必大乃弃。)

友之乐多于义,不可久友也。

忍友之恶,便以他恶为己恶焉。

我所能为,不必望友代为之。

友者古之尊名,今出之以售,比之于货,惜哉!

友于昆伦迩,故友相呼谓兄,而善于兄弟为友。

友之益世也,大乎财焉。无人爱财为财,而有爱友特为友耳。

今也友既没言,而谄谀者为佞,则惟存仇人,以我闻真语矣。

设令我或被害于友,非但恨己害,乃滋恨其害自友发矣。

多有密友,便无密友也。

如我恒幸无祸,岂识友之真否哉!

友之道甚广阔。虽至下品之人,以盗为事,亦必似结友为党,方能行其事焉。

视友如己者,则遐者迩,弱者强,患者幸,病者愈,何必多言耶!死者犹生也。

我有二友,相讼于前。我不欲为之听判,恐一以我为仇也。

我有二仇,相讼于前,我可犹为之听判,必一以我为友也。

信于仇者,犹不可失,况于友者哉!信于友,不足言矣。

友之职,至于义而止焉。

如友寡也,予寡有喜,亦寡有忧焉。

故友为美友,不可弃之也;无故以新易旧,不久即悔。

既友,每事可同议定,然先须议定友。

友于亲,惟此长焉。亲能无相爱,亲友者否。盖亲无爱亲,亲伦犹在,除爱乎友其友,理焉存乎?

独有友之业能起。

友友之友,仇友之仇,为厚友也。

(吾友必仁,则知爱人,知恶人,故我据之。)

不扶友之急,则临急无助者。

俗友者,同而乐多于悦,别而留忧;义友者,聚而悦多于乐,散而无愧。

我能防备他人,友者安防之乎?聊疑友,即大犯友之道矣。

上帝给人双目、双耳、双手、双足,欲两友相助,方为事有成矣。

(友字,古篆作友[注:原文为上下两“又”叠],即两手也,可有而不可无。

朋字,古篆作羽,即两习也,鸟备之方能飞。古贤者视朋友,岂不如是耶?)

天下无友,则无乐焉。

以诈待友,初若可以笼人,久而诈露,反为友厌薄矣。以诚待友,初惟自尽其心,久而诚孚,益为友敬服矣。

我先贫贱,而后富贵,则旧交不可弃,而新者或以势利相依。我先富贵,而后贫贱,则旧交不可恃,而新者或以道义相合。友先贫贱,而后富贵,我当察其情,恐我欲亲友,而友或疏我也。友先富贵,而后贫贱,我当加其敬,恐友防我疏,而我遂自处于疏也。

夫时何时乎?顺语生友,直言生怨。

视其人之友如林,则知其德之盛。视其人之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德之薄。

君子之交友难,小人之交友易。难合者难散,易合者易散也。

平时交好,一旦临小利害,遂为仇敌,由其交之未出于正也。

交既正,则利可分,害可共矣。

我荣时,请而方来,患时不请而自来,夫友哉!

世间之物,多各而无用,同而始有益也。人岂独不如此耶!

良友相交之味,失之后愈可知觉矣。

居染廛,而狎染人,近染色,难免无污秽其身矣。

交友恶人,恒视听其丑事,必习之而浼本心焉。

吾偶候遇贤友,虽仅一抵掌而别,未尝少无裨补,以洽吾为善之志也。

交友之旨无他,在彼善长于我,则我效习之;我善长于彼,则我教化之。

是学而即教,教而即学,两者互资矣。

如彼善不足以效习,彼不善不可以变动,何殊尽日相与游谑而徒费阴影乎哉?

(无益之友,乃偷时之盗。偷时之损,甚于偷财。财可复积,时则否。)

使或人未笃信斯道,且修德尚危,出好入丑,心战未决,于以剖释其疑,安培其德,而救其将坠,计莫过于交善友。

盖吾所数闻、所数睹,渐透于膺,豁然开悟,诚若活法劝责吾于善也。

严哉君子!严哉君子!

时虽言语未及,怒色未加,亦有德威,以沮不善之为舆?

尔不得用我为友,而均为妩媚者。

友者,相褒之礼易施也,夫相忍友乃难矣。然大都友之皆感称己之誉,而忘忍己者之德,何歟?一显我长,一显我短故耳。

一人不相爱,则耦不为友。

临当用之时,俄识其非友也,愍矣!

務来新友,戒毋諠旧者。

友也,为贫之财,为弱之力,为病之药焉。

国家可无财库,而不可无友也。

仇之馈,不如友之棒也。

世无友,如天无日,如身无目矣。

友者既久,寻之既少,得之既难,存之或离于眼,即念之于心焉。

知友之益,凡出门会人,必图致交一新友,然后回家矣。

谀谄友,非友,乃偷者,偷其名而僭之耳。

吾福祉所致友,必吾灾祸避之。

友既结成,则戒一相断友情。情一断,可以姑相著,而难复全矣。玉器有所黏,恶于观,易散也,而寡有用耶。

医士之意,以苦药疗人病;谄友之向,以甘言干人财。

不能友己,何以友人?

智者欲离浮友,且渐而违之,非速而绝之。

欲以众人交友则繁焉,余竟无冤仇则足已。

彼非友,信尔,尔不得而欺之。欺之,至恶之之效也。

永德,永友之美饵矣。凡物无不以时久为人所厌,惟德弥久,弥感人情也。德在仇人犹可爱,况在友者歟?

历山王(大西域古總王)值事急,躬入大阵。时有弼臣止之曰:“事险若斯,陛下安以免身乎?”王曰:“汝免我于诈友,且显仇也,自乃能防之。”

历山王亦冀交友,贤士名为善诺,先使人奉之以数万金。善诺怫而曰:“王贶吾以兹,意吾何人耶!”使者曰:“否也,王知夫子为至廉,是奉之耳。”曰:“然则当容我为廉已矣!”而麾之不受。史断之曰:王者欲买士之友,而士者毋卖之。

历山王未得總位时,无国库;凡获财,厚颁给与人也。有敌国王富盛,惟事务充库,讥之曰:“足下之库在于何处?”曰:“在于友心也。”

昔年有善待友而丰惠之,将尽本家产也,傍人或问之曰:“财物毕与友,何留于己乎?”对曰:“惠友之味也。”(别传对曰:“留惠友之冀也。”意俚异而均美焉。)

古有二人同行,一极富,一极贫。或曰:“二人为友,至密矣。”窦法德(古者名贤)闻之曰:“既然,何一为富者,一为贫者哉?”(言友之物,皆与共也。)

昔有人求其友以非义事,而不见与之,曰:“苟尔不与我所求,何复用尔友乎?”彼曰:“苟尔求我以非义事,何复用尔友乎?”

西土之一先王,曾交友一士,而腆养之于都中,以其为智贤者,日旷弗见陈谏,即辞之曰:“朕乃人也,不能无过,汝莫见之,则非智士也;见而非谏,则非贤友也。”先王弗见谏过,且如此,使值近时文饰过者,当何如?

是的亚(是北方国名)俗,独多得友者,称之谓富也。

客力所(西国王名)以匹夫得大国。

有贤人问得国之所行大旨,答曰:“惠我友,报我仇。

”贤曰:“不如惠友而用恩,俾仇为友也。”

墨卧皮(古闻士者)折开大石榴。

或人问之曰:“夫子何物,愿获如其子之多耶?”曰:“忠友也。”

万历二十三年,岁次乙未,三月望,大西域山人利玛窦集。

刻交友论序

冯应京

西泰子间关入万里,东游于中国,为交友也。其悟交道也深,故其相求也切,相与也笃,而论交道独详。嗟夫,友之所繫大矣哉!君臣不得不义,父子不得不亲,夫妇不得不别,长幼不得不序,是乌可无交?夫交非汎汎然相欢洽,相施报而已;相比相益,相矫相成,根于其中之不容已,而极于其终之不可解,乃称为交。世未有我以面,而友以心者,亦未有我以心,而友以面者。鸟有友声,人有友生,鸟无伪也,而人容伪乎哉?京不敏,蚤溺铅椠,未遑负笈求友,壮游东西南北,乃因王事敦友谊,视西泰子迢遥山海,以交友为务,殊有余愧,爰有味乎其论,而益信东海西海、此心此理同也。付之剞劂,冀觐者知京重交道,勿忍见弃,即颜未承,词未接,愿以神交,如阳燧向日,方诸向月,水火相应以生。京何敢忘德,《交友论》凡百章,藉以为求友之贽。

明万历辛丑春,正月人日,盱眙冯应京敬书于楚臬司之明德堂。

大西域利公友论序

瞿汝夔

昔周家积德累仁,光被四表,以致越裳、肃慎,重译来献。周文公让而不居,曰“正朔不加,未敢臣畜”。于是以宾礼宾之,而《周官》《王会》,著在史册。自时厥后,汉通漠碛,唐聘海邦,虽亦殊域,并至德感,鲜称故庭,实则繁而论著罔列。洪惟我大明中天,冠绝百代,神圣继起,德覆无疆,以致遐方硕德如利公者,慕化来款,匪希闻达,愿列编氓,诵圣谟,遵王度,受冠带,祠春秋,躬守身之行,以践真修,申敬事天之旨,以裨正学。即楚材、希憲,未得与利公同日语也。

万历己丑,不佞南游罗浮,因访司马节斋刘公,与利公遇于端州。目撃之顷,已灑然异之矣。及司马公徙公于韶,予适过曹溪,又与公遇于是,从公讲象数之学,凡两年而别。别公六年所,而公益北学中国,抵豫章,抚台仲鹤陆公留之驻南昌,暇与建安郡王殿下论及友道,著成一编。公举以示不佞,俾为一言弁之。予思楛矢白雉,非关名理,而古先哲王犹颁示之,以昭明德;今利公其弥天之资,匪徒来宾,服习圣化,以我华文,译彼师授,此心此理,若合契符,藉有录之以备陈风采谣之献,其为国之瑞,不更在楛矢白雉百累之上哉!至其论义精粹,中自具足,无俟拈出矣,然于公特百分一耳,或有如房相国融等,为笔授其性命理数之说,勒成一家,藏之通国,副在名山,使万世而下有知其解者,未必非昭事上天之準的也。

万历己亥正月穀旦,友人瞿汝夔序。

友论小叙

陈继儒

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者,莊事者也。人之精神,屈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而伸于朋友,如春行花内,风雷行元气内,四伦非朋友不能弥缝。不意西海人利先生乃见此。利先生精于天地人三才图,其学惟事天主为教,凡震旦浮屠老子之学,勿道也。夫天孰能舍人哉?人则朋友其最耦也。檇李朱铭常,于交道有古人风,刻此书,真可补朱穆、刘孝标之未备。吾曹宜各置一通于座隅,以告世之乌合之交者。

仲醇陈继儒题。

友论题词

朱廷策

盖自陈、雷蔑闻,而公叔绝交,始有激论。以予所睹,利山人集友之益大哉,胡言绝也?班荆倾盖结带之欢,讵惟是昔人有之?管、鲍、庆、廉,迄于今日,此谊故多烈云。少陵诗曰:“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殆即伐木乾餱之刺,用以示诫则可,倘執五交三釁,而概谓四道,终不可幾于世也。当不其然?

丁未新秋日,朱廷策铭常父,题于宝书阁。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提要

交友论一卷两江总督採进本

明利玛窦撰。万历己亥,利玛窦游南昌,与建安王论友道,因著是编以献。其言不甚荒悖,然多为利害而言,醇驳参半。如云“友者过誉之害大于仇者过訾之害”,此中理者也;又云“多有密友便无密友”,此洞悉物情者也;至云“视其人之友如林,则知其德之盛;视其人之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德之薄”,是导天下以滥交矣;又云“二人为友,不应一富一贫”,是止知有通财之义,而不知古礼惟小功同财,不概诸朋友;一相友而即同财,是使富者爱无差等,而贫者且以利合,又岂中庸之道乎?王肯堂《鬱岡齋筆麈》曰:“利君遗余《交友论》一编,有味哉其言之也。使其素熟于中土语言文字,当不止是,乃稍删润著于篇。”则此书为肯堂所点竄矣。

THE END
1.《陆九渊集˙卷三》(十一)足下其識之,僕之言將若左契。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其身,此僕之所聞所知而未能者,願與足下共講而共由之。国学110 心学110 陆九渊110 国学· 目录 上一篇《陆九渊集˙卷三》(十)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YyMjQzNQ==&mid=2656532024&idx=1&sn=25d8b84791561042f395bcf90fb131cf&chksm=8120553c70a9c93b9eb790fc7a9d24d8c9ef372fdd65a1830fa30dd215a821ae12e67e6d4346&scene=27
2.明清基督宗教汉语文献总书目汉语基督教研究网本书目仅供使用者查询、检索,若引用,请查对原文。仅供参考,勿做他图,版权归原书所有。若您有任何意见,敬请与本人联系。欢迎补充。共同完善该书目。 2007年11月5日初编 2013年8月9日再订 明清基督宗教汉语文献总书目(部分) Catalogue of Christian Texts in Chinese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raft) https://chinesecs.cc/912.html
3.《交友论》利玛窦交友论txt明利玛窦《交友论》 条目 国学 字典 词典 成语 诗词 书目 书法 历史 搜作品集搜编撰者搜卷章节影印古籍全文检索 精确词首词尾模糊词长2字3字4字5+字 首页>丛部>其他> 明·利玛窦书中全文检索 交友论https://www.guoxuedashi.net/a/16576a/
4.利玛窦的《交友论》【摘要】:<正>1595年,利玛窦首次尝试进入北京未果而南返,在南昌住了三年,受到建安王朱多(?)和乐安王朱多嫉的热情接待,经常设宴款待。席间,谈起交友之道,建安王说:"凡有德行之君子,辱临吾地,未尝不请而友且敬之。西邦为道义之邦,愿闻其论友道如何。"当时正在练习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FZZ201704017.htm
5.中西友道互鉴:晚明利玛窦《交友论》文本分析(11月14日)本讲座关注西方早期汉学家利玛窦译著的《交友论》。该书作为“最早译成中文的欧洲古典文学选集”一方面积极译介西方的古典友道传统,如柏拉图《律息斯篇》、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同时吸纳《诗经》、《论语》、《礼记》等汉文经典中的友论思想。本讲座探讨利玛窦如何将中西“友谊”“德行”传统https://flc.scu.edu.cn/info/1053/10981.htm
6.利玛窦:旨在相遇的圣德——中国教会的使徒成为“可敬者”果然,两三天后,利玛窦抵达了南昌,在那里定居了三年,他改穿儒士服装,广结善缘,并通过这些关系取得了许多成效。正是在这里,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中文作品《交友论》(Dell’Amicizia)。这部短篇作品获得了极大成功,它从友谊这一深受儒家智慧及西方和基督教人文主义赞赏的价值中找到了沟通东西方世界的关键,克服相互间的http://www.zjcatholic.org/detail/539
7.利玛窦对汉语的贡献资源下载关于利玛窦在汉语词汇上的贡献已有一些学者提及过,但全面论述,似乎还不多见。作者对利玛窦的一些中文著译进行了考察。对利氏使用过的一些词语进行了挑选,选出了利玛窦创造的,现在仍在使用的汉语词语1,同时对这些词语的创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作者所考察的利氏著译一共是12种: 1.交友论 (1595年);2.西国记法 (https://m.jinchutou.com/d-36775831.html
8.利玛窦中文著译集/朱维铮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又如《交友论》的简介,指出利氏淡化教旨,罕言上帝,力求迎合中国传统的友道,因而大受中国士大夫赞赏。但又指出,此种赞赏正是万历中叶后朝廷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的反映。这即是主编者独有的创见。再如《几何原本》的简介,介绍了论者对利玛窦、徐光启合译此书,何以仅译前六卷、不译后九卷的质疑,对于利氏“http://www.fudanpress.com/news/showdetail.asp?bookid=2284
9.丝绸园林设计等在欧洲的流行利玛窦的《交友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汤若望在清初参与了历法改革,引用西洋法数,制定《时宪历》。中国瓷器、丝绸、园林设计等在欧洲的流行 利玛窦的《交友论》《天主实义》不仅传播了基督教教义,也介绍了西方的地理、天文知识。《利玛窦中国札记》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哲学思想 https://zujuan.xkw.com/17q23554854.html
10.交友论一卷定价:¥78300.00 作者:(明西洋)利玛窦撰 出版社:齐鲁书社 丛编项: 标签:四库全书 杂家 丛书 杂著 中国 ISBN:9787533304782出版时间:1995-09-01包装:精装 开本:26cm页数:502-510页字数: 内容简介 暂缺《交友论一卷》简介 作者简介 暂缺《交友论一卷》作者简介 https://www.dushu.com/book/10288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