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是由明代的高濂撰写的一本养生专著,按照内容可以分成四大类:锻炼内容,起居器物、环境和旅游,古玩鉴赏和隐逸人士事迹,字里行间展露了高濂自我秉持的生活方式以及自如有度的生活心态。从《遵生八笺》之中,我们也可以寻到明朝时期文人的生活品味的一些方面:精于起居、赏玩……明朝人高雅生活的一角被《遵生八笺》揭开。

高濂,字深甫(父),号瑞南道人,又号湖上桃花渔,浙江钱塘人,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由于养生、赏玩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不是非常正道的东西,所以《明史》和其他典籍里没有他的传记。据《遵生八笺》记载的"余为典客时,高丽使者馈墨",可知高濂可能做过小官。

从其他材料中还可看出,高濂的家世背景无疑为他著成《遵生八笺》起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助力:高濂的家庭条件优渥,家中有一座像今天别墅一样的房子。高濂热爱收藏,他的主要藏品是书。不仅他一个人在收藏,而且其家族也是藏书世家。

高濂当时收藏的书大多是宋版书,一本即价值连城。他也大量收集医学书,所谓"少志博习,得古今书最多,更善集医方书"。高濂还对古玩、文物有很好的鉴赏能力,"鉴赏文物,无所不涉"。而且十分注重保养身体。

高濂的一生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富收藏、精鉴赏、工文学、善养生。"此外,高濂还精通音律,"能度曲",在宴客时常"按拍高歌"。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的"唱"大多为吟唱,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音乐才能。所以综合以上介绍,高濂是一位真正的才子。

一般认为,《遵生八笺》是一本专著,是我国古代健康学的主要文献之一,但笔者不这么认为。它还涉及旅游、交友、鉴赏等内容,应该说这是一本集健康、交友、赏玩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刚才有提到,健康等等方面在中国传统观念看来并非正道,那么为什么《遵生八笺》有什么魅力,能够虽不入主流之眼却仍广为人所爱呢?

(一)自然、先进的方法

高濂年幼时身体羸弱,视力不佳,由此开始锻炼身体、注重身体,随后不仅疾病痊愈,身体也愈发强壮。自称:"余幼病羸,复苦瞆眼,癖喜谈医。自家居客游,路逢方士,靡不顿首倾囊,以索奇方妙药……自治羸疾顿壮,蒙疾顿明。用以治人,应手奏效。"

久病成医,高濂对养生慢慢有了心得,不但为自己治疗,还给旁人看病。他还泡制了"延龄聚宝酒"自行服用,"年三十九岁服起,于六十四岁,须发如漆,齿落更生,精神百倍,耳目聪明",可见效果很好。

高濂在延年上的收获有三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对传统的理论有很好的借鉴、总结;二是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叙述了自己的认识;三是有亲身实践的部分,加强了其健康理论的可信度,就比如上文"延龄聚宝酒"一例。

从借鉴前人的健康学说出发,高濂广泛搜集了道教、佛教中有关修身养性的名言确论。如《遵生八笺》卷一《清修妙论笺上》,曾引用庄子所言"能遵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以及《福寿论》中"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无欲以劳其形、伐其性,故多寿。富者奢侈有余,贼心害性,所以折其寿也"等。

高濂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指出健康有十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身以安乐为本。"后又提出"养神、惜气、防疾"是养生中较为重要的三个方面。

(二)考究、细致的起居建议

起居器物、旅游、交友,是人生一大况味。在《遵生八笺》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主要载于《起居安乐笺》。所述内容大致分六部分:起居颐养理论、起居养生、居室建置、环境、旅游、交友。

高濂对起居器物非常讲究,当然,他的生活品味与其身份地位、所处阶层有一定关系。有人说我们平民百姓讲究不了,有条件的人才能讲究,高濂却认为,每个人的境遇虽有不同,但都应该学会享受生活,有自己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满足。

旅游也是《起居安乐笺》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濂不仅推荐了旅游地点,如"山满楼观柳""苏堤看桃花""保俶塔看晓山"等诸多妙处,也具体建议了应该带上怎样的行囊去旅游,其话语之体贴足见为人之细致周到,也从侧面体现了他高超的审美水平和情趣。

论起朋友,高濓的《交友论》也有所阐述,其要义是感叹当今世上人与人之间"交情日薄,见则握手相亲,背则反舌相诋"。那么,该如何与人相交,哪种人值得深交,高濂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彼虽奸险,欲伺我隙,我无隙可伺,彼将奈何……与之谈,必先以仁义,我无私,彼将何以行其私我无好,彼将何以投吾好"这种不在于"彼"而在于"我"的交友观,在今天也颇具启发意义。

(三)趣味横生的收藏鉴宝

收藏与鉴赏是人生一大乐趣。高濂就是这样认为,因此在《遵生八笺》中关于古玩鉴赏的内容林林总总,包纳数类。无论是鉴赏古玩,还是品鉴文房器具或是花草,高濂都展示了他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造诣。

古玩鉴赏,首先要"有闲",高濓对"闲"的认识不是尸居肉食,无所事事,而是追求好古、稽古之学,从而达到"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其次要"有识",要有对古玩的见识,高濓称:"余自闲日,遍考钟鼎卣彝、书画法帖、窑玉古玩、文房器具,纤细究心。"高濓也正是在这种"闲"和"识"中,汲取前人经验,记录把玩过程中的所见、所思。高濓对古玩的鉴赏多有真知灼见,值得收藏并认真体味。

《遵生八笺》始刊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中的作品除在政治上有所选择以外,在学术性、准确性上也有严格把控,因此《遵生八笺》绝非不经之说。1985年,巴蜀书社首次对该书加以标点,分册印行。

此后又有多种版本出现,流传至今日依旧是文坛上一株奇葩,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健康专著,也是我国古代健康学的主要文献之一。不仅古代人珍视了《遵生八笺》的价值,现今人也应当正视其对当代人生活得以起到的引导作用。

就健康而言,高濂的健康保健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养生不单纯只是服用某些补品或者药物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健康更需要时时实践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高濂用自己一天的生活调护情况作为例子,体现健康即在当下,无需转而向外寻求他助,只需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作息生活中注意并践行,努力把健康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就好。

《遵生八笺》在四时健康、起居生活、运动导引、医疗保健以及雅趣文艺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实论述,融汇了儒、释、道、医等各个领域的大家之言,可以称得上是集明代以前的健康学大成。书中尊重敬畏生命以及践行简单生活的态度,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当中颇有借鉴意义。

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是中国古代文坛上一部健康学巨作,其中囊括的健康、起居、赏玩品鉴等方面,生动反映了明朝时文人“简单又枯燥”——追求自如闲适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追求简单适意生活的高雅情操。作为一本描述非正式题材的著作,历史并没有埋没它的价值,直至今日,其中关于健康的一些理论以及生活起居、交友方面的一些建议仍然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可借鉴、学习的意义。

《遵生八笺》,明·高濂撰,是一部养生专著。据说高濂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作者广征博引,采摭宏富,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医药著述等丰富的文献。内容包括医药卫生、气功导引、饮食起居、山川逸游、花乌鱼虫。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广博的知识。论述了身心调养、性情陶冶、生活调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气功修炼、艺术欣赏等知识与方法。

《遵生八笺》刊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全书计十九卷,目录一卷。内容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

该书从八个方面(即八笺)讲述了通过修身养生来预防疾病、达到长寿的方法。卷一、卷二曰清修妙论笺,皆养身格言,其宗旨多出於二氏。卷三至卷六曰四时调摄笺,皆按时修养之诀。卷七、卷八曰起居安乐笺,皆宝物器用可资颐养者。卷九、卷十曰延年却病笺,皆服气导引诸术。卷十一至十三曰饮馔服食笺,皆食品名目,附以服饵诸物。卷十四至十六曰燕闲清赏笺,皆论赏鉴清玩之事,附以种花卉法。卷十七、十八曰灵秘丹药笺,皆经验方药。卷十九曰尘外遐举笺,则历代隐逸一百人事迹也。书中所载,专以供闲适消遣之用。标目编类,亦多涉纤仄,不出明季小品积习,遂为陈继儒、李渔等滥觞。又如张即之宋书家,而以为元人;范式官庐江太守,而以为隐逸,其讹误亦复不少。特抄撮既富,亦时有助於检核,其详论古器,汇集单方,亦时有可采,以视剿袭清言,强作雅态者,固较胜焉。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生于嘉靖初年,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高濂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能诗文,兼通医理,更擅养生。所作传奇剧本有《玉簪记》《节孝记》诗文集《雅尚斋诗草》《芳芷楼词》,其养生著作《遵生八笺》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另有《牡丹花谱》《兰谱》传世。

《遵生八笺》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专著,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很有参考价值。自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刊行之后,后又经过多次翻刻,现在传世的版本就有多个,譬如明末清初课花书屋刻本,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弦雪居重订本,道光十二年(1832年)步月楼刻本等。近年也有巴蜀书社等排印本。美·德贞(J·Dudgeon)曾于1895年将此书译成英文,此书在国外也广为流传。

《吕览》曰:“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按,霖指久下不停的雨)、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

这条摘自《吕氏春秋》,主要讲述养生要注意三方面:首先,饮食方面,口味要清淡,五味过极,五味偏嗜,长久以往,对身体有害。其次,情绪方面也要有所节制,任何一种情绪(包括喜乐)过度,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体伤害犹大。再次,是对自然界极端恶劣的天气要有所防避,现在有少数人提倡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空调,冬天再冷也不要开暖气,这是作秀并且是极其愚蠢的。我们在学传统文化时,不要抵制现代文明,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能够抵御极端天气时,我们乐享其成,老祖宗们也在抵御极端天气呀,只不过他们的方法没有现代高明而已。当然,任何事情也要有个度,室内外温差搞太大不但不环保,也会降低人对外界的适应性,从而诱发疾病。

《亢仓子》曰:“导筋骨则形全,剪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靖在此为止息之意,古人还强调,多语耗气。)

“才舒放即当收敛,才言语便思简默。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多事。须有包含,则有余味,发露太尽,恐亦难继。故慎言语,养德之大;节饮食,养生之大。”

《道林摄生论》曰:“老人养寿之道,不令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久劳,皆损寿也。时令小劳,不致疲倦,不可强为不堪之事。食毕,少行百步,以手摩腹百过,消食畅气。食欲少而数,恐多则难化。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先寒而衣,先热而解,勿令汗多。不欲多唾,唾不令远。勿令卧熟扑扇(指睡着时扇扇子,引申到睡着后不要吹风),勿食生冷过多。勿多奔走,勿露卧空阶,而冒大寒、大热、大风、大露。勿伤五味: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数者,老人犹当加意。”

“老人摄生,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年至五十以外,以至百年,美药勿离于手,善言勿离于口,乱想勿生于心。勿令心生不足,好恶常令欢喜。勿得求全于人,勿得怨天尤命。常当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神散,多欲则智乱,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丧,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憍,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述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惟无多无少,几于道矣。”

《要记》曰:“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终身之忌,暮常护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大饱伤肺,大饥伤气。……勿点灯烛照卧,六神不安。大汗勿脱衣,多得偏风,半身不遂。卧处勿令有孔隙,风入伤人。最寒勿令火炉安向头旁,令人头重目赤鼻干。……勿忍溺并怒抛,以致膝冷成痹。勿忍后并强努(指忍大便并使劲拉大便),以致气痔腰疼。入庙宇必恭敬,勿姿意注目。见怪勿得惊恐,以怪为怪。数者是亦养生之大者,当究心焉。”

“故摄生有三:曰养神,曰惜气,曰防疾。忘情去智,恬澹虚无,离事全真,内外清净,如是则神不内耗,境不外惑,真一不杂,神自宁矣,是曰养神。抱一元之本根,固归真之精气,三焦定位,六贼忘形,识界既空,参同斯契,虚实相通,名曰大通,则气自定矣,是曰惜气。饮食适时,温凉合度,出处无犯于八邪,动作不可为勉强,则身自安矣,是曰防疾。”

“劳者,劳于神气;伤者,伤于形容。饥饱过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喜怒过度则伤肝,悲愁过度则伤肺。又如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伤于内。昼感则伤于荣,夜感则伤于卫。经行内外,劳一而二,由二而十,真气外散,五邪入内,使人肌肉内消,神气短少,饮食渐减,行步无力,虽欲久生,恐无能矣。”

“故摄生者(摄生即养生的意思),先除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嫉妒。六者若存,真经空念,不能挽其衰朽矣。”

“冬则朝勿饥,夏则夜勿饱。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过日出后。”

《小有经》曰:“才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任而强举之,伤也。深忧而不解,重喜而不释(指一直大喜),皆伤也。”

THE END
1.只因一场梦,男人对妻子不忠,可怜妻子50年未发现但知名度上欠佳的顾颉刚,在才气上和学术贡献上,却丝毫不亚于同时代的胡适等人。在世人眼里,顾颉刚一直是个看起来顽固的学术人才,人们很难将终日埋头苦读、研究的他与情爱相联系。然而,2007年民史研究者余英时根据顾颉刚日记写下的著作《未尽的才情》一书,却颠覆了世人对顾颉刚的印象。「点击 超链接 ,阅读全文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51945755533113&wfr=spider&for=pc
2.《交友论》利玛窦交友论txt明利玛窦《交友论》 条目 国学 字典 词典 成语 诗词 书目 书法 历史 搜作品集搜编撰者搜卷章节影印古籍全文检索 精确词首词尾模糊词长2字3字4字5+字 首页>丛部>其他> 明·利玛窦书中全文检索 交友论https://www.guoxuedashi.net/a/16576a/
3.《交友论》(议论文)《交友论》人生于世,交友为重。友者,如镜之照影,可正吾行;如灯之照夜,可明吾路。良友难遇,https://bbs.rednet.cn/thread-49108372-1-1.html
4.论《交友论》的格言来源与思想性SemanticScholarIt’s time to dust off the shovels and start cleaning up this place. 《交友论》是利玛窦来华后第一本中文译作,是明清间耶稣会士流传最广的中文文献之一。近百年来,学者们从版本、格言来源、思想内容以及适应策略等角度渐次深入对《交友论》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交友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E8%AE%BA%E3%80%8A%E4%BA%A4%E5%8F%8B%E8%AE%BA%E3%80%8B%E7%9A%84%E6%A0%BC%E8%A8%80%E6%9D%A5%E6%BA%90%E4%B8%8E%E6%80%9D%E6%83%B3%E6%80%A7-%E5%AD%99%E7%90%AA/767ed9087aa1b866382c35ddc18bf7c37be9b4cc
5.利玛窦《交友论》文言利玛窦《交友论》文言今天到鲁汶大学人事处办事,顺便到图书馆盘桓一小时。因为要出差廿日,本不想借书,只看看,无意中发现ColumbiaUniversityPress2009年出版的利玛窦的《交友论》,汉英对照本。自从2004年,写作《利玛窦为何不海归》,我就注意寻找《交友论》,一直未找到。如今,得来竟全不费功夫。且该书装祯精良,令人爱https://www.docin.com/p-2583370786.html
6.利玛窦《交友论》与明末士林利玛窦《交友论》与明末士林,比较文学,中西文化关系,宗教与文化,利玛窦,《交友论》, 本文以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创作于明末的《交友论》为研究对象,它是第一位成功进入中国内地的传教士所著的第一部中文伦理著作。论文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7200088.nh.html
7.《交友论》的接受基础及与阳明学友道观念的比较【摘要】:<正>《交友论》是利玛窦第一部中文著作(译著),作于1595年,原是应建安王朱多(?)之请,而摘录西方关于友道的言论若干则,却在南昌士大夫中间不胫而走,以至风行全国。该书后来被多次重刻、重印,体例由最初的问答体改为格言体,内容也从76条扩展到100条。朱维铮评论说:"无论就重版次数,还是引证频率,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LDZJ201105001012.htm
8.诗文库与交友论隐书与交友论隐书 南梁·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八淹者海滨窟穴,弋钓为伍,自度非奇力异才,不足闻见于诸侯,每承梁伯鸾卧于会稽之墅,高伯达坐于华阴之山,心尝慕之,而未能及也。 尝感子路之言,不拜官而仕,无青组紫绂龟纽虎符之志,但欲史历巫卜,为世俗贱事耳。 而彯然十载,竟不免衣食之败,何则? 性有https://cnkgraph.com/Writing/1355334
9.A.《往生论》B.《法事赞》C.《交友论》D.《天主实义》E.《西利玛窦在南昌出版的专著有___A.《往生论》B.《法事赞》C.《交友论》D.《天主实义》E.《西国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32/30472454.html
10.丝绸园林设计等在欧洲的流行利玛窦的《交友论》《汤若望在清初参与了历法改革,引用西洋法数,制定《时宪历》。中国瓷器、丝绸、园林设计等在欧洲的流行 利玛窦的《交友论》《天主实义》不仅传播了基督教教义,也介绍了西方的地理、天文知识。《利玛窦中国札记》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哲学思想 https://zujuan.xkw.com/17q2355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