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为何要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老师:不能让学生看见

我们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些课文如同老照片般泛黄却温暖,每当翻阅,总能勾起一段段青涩的回忆。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篇曾陪伴无数人度过学生时代的古文——《卖油翁》。

这篇课文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是否注意到,如今语文课本中的《卖油翁》,与原文相比,悄然删去了最后一句话?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

故事的主角,是北宋时期的名将陈尧咨,他以射箭技艺高超而自豪,某日,他在家中的园圃里射箭,箭矢如雨,十中八九,旁观者无不赞叹。在这群人中,却有一位卖油翁,只是微微点头,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惊讶。

陈尧咨心生不悦,质问卖油翁:“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淡然回应:“无他,但手熟尔。”随即,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一举动,让陈尧咨恍然大悟,原来任何技艺,都不过是熟能生巧的结果。

原本,故事在这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原文的结尾,却多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引用了两个典故:“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均出自《庄子》。

庖丁解牛,形容技艺之高超,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轮扁斫轮,则讲述了一个关于实践重于理论的故事,轮扁认为,真正的技艺,是无法通过书本传授的,只能在实践中体悟。

为何这样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会被教材编者忍痛割爱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几重考量。

首先,我们要回溯到《卖油翁》所处的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文人地位凸显的时代,社会对武人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文人。欧阳修撰写此文,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环境,借卖油翁之口,对陈尧咨这样的武人进行了一番微妙的“点拨”。

这样的背景,对于现代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或许有些隔阂,尤其是“轮扁斫轮”所隐含的“读书无用论”,在当下这个知识爆炸、强调终身学习的社会,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教材编者出于对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引导,选择删去这句话,是明智之举。

轮扁斫轮

再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引导。如果保留原文最后一句,可能会引发学生对“读书价值”的误解,认为实践可以完全替代理论学习,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因此,教材的每一次修订,都是对教育目标的精准校准,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当然,这样的删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原文完整性的破坏,剥夺了学生接触多元思想的机会。确实,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传达的显性知识,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但正如一位资深语文教师所言:“我们不能让学生看见所有,因为不是所有都值得他们在这个年纪看见。”教育的艺术,在于选择,在于引导,而非一股脑儿的灌输。

作为教育者,我们又该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呢?或许,课堂上老师的适时补充,就是最好的答案。虽然考试不会涉及这部分内容,但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熟能生巧”之外的更深层意义,比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同职业的价值”等,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批判性阅读,学会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

此外,这次删减,也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经典的契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其跨越时代的普遍性,更在于其不断被解读、被赋予新意的活力。《卖油翁》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技艺的故事,它还可以是关于谦逊、关于尊重每一个平凡职业的故事。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一个职业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如卖油翁所展现的,即便是再不起眼的手艺,也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生命的智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会筛选和辨别信息,学会从不同维度去理解一个事件或一篇作品。

对于《卖油翁》最后一句的删减,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次教育创新的尝试,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是对未来社会的预演。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篇课文,每一次修订,都是教育者对学生成长路径的精心铺设。

综上所述,语文课本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并非简单的“去繁就简”,而是基于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深度考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教育者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细腻关怀,也感受到了经典文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灵活变通。

正如卖油翁那精准无误的倒油技艺,教育,也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不断精进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删减”与“增补”,都是为了让教育的“油”,更加精准地滴入每一个年轻心灵的“葫芦”之中,滋养他们茁壮成长。

THE END
1.男友向撞我逃逸的青梅求婚,我点赞后给妈妈打去电话:我答应联姻十几年,我被他们折磨成了怨妇。最后,我病倒在床上,郁郁而终。想起上一世的绝望,我内心泛起波澜。这时,我突然想起我妈上次电话里提到的联姻对象。她说:“你还记得宋家那个大儿子,宋清照吗?听说他被你拒绝后,一直单身,还时不时打听你的消息,这小子对你有意思,只是可惜”可惜什么,不言而喻。我从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682747288758789&wfr=spider&for=pc
2.《卖油翁》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为何被教科书删掉?其中有何深意今人想把这些文章选进中学生教材,在不改变原文框架的前提下,删掉不合适的话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卖油翁》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在被选入教材时也会被删掉一句话。 不过,“此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一句不像《口技》里的那么直白,就算不删掉,对学生也没什么影响,那编者为啥还要把最后一句话给删了呢? https://www.meipian.cn/56wxutkr
3.卖油翁原文删除最后一句是什么卖油翁的古文翻译释放,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徐慢慢地。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谥号康肃,去离开。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卖油翁的古文翻译 卖油翁删除最后一句是什么文原文卖油翁全文解释意思卖油翁的古文翻译原文卖油翁原文卖油翁北宋欧阳修卖油翁卖油翁古诗http://www.qlscxs.com/gfqlnsjx/69646.html
4.卖油翁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要删掉《卖油翁》最后一句话删掉是因为表现出了对读书的嫌弃,认为书是古人留下来的糟粕,体现了读书无用论的理念。这是要收录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这也是为什么课本中要将最后这一句话删掉的原因。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hGzovwabNO.html
5.《卖油翁》的最后一句《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文章,被选编入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但是教材中却把最后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zhuó)轮者何异?"删除了。 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http://www.liushuishiyin.com/n/2105.html
6.股票论坛卖油翁原文及翻译最后一句的话题与回复及卖油翁原文本页聚合了与卖油翁原文及翻译最后一句相关的帖子和讨论交流内容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search-%C2%F4%D3%CD%CE%CC%D4%AD%CE%C4%BC%B0%B7%AD%D2%EB%D7%EE%BA%F3%D2%BB%BE%E4.html
7.《卖油翁》原文最后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我们《卖油翁》原文最后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我们选用的是欧阳修修改过的版本,而不是《庄子》最初的版本。最后一句话包含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庖丁解牛,一个是轮扁斫轮,如果加上最后一句,无形之中把《卖油翁》这篇文章提升了很大的难度。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两个典故。#历史 #历史故事#文化https://www.douyin.com/note/7082136983023127823
8.卖油翁翻译和原文附卖油翁内容概括及读后感读后感文章希望传递给学生何种价值观,无比重要,所以很多经典文言文都是经过删减的。有这样一篇文言文,专家们将它编入教科书里时,删掉了最后一句话,这篇课文就是《卖油翁》。《卖油翁》被选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是北宋欧阳修写的一篇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它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https://www.027art.com/fanwen/duhougan/14674534.html
9.卖油翁原文及翻译卖油翁的通假字它可以记人和Shi,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Cheng“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Yi论、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Qu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Men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https://www.xdyy8.com/juzi/2035.html
10.欧阳修的卖油翁的原文及翻译卖油翁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宋·欧阳修《卖油翁》 这篇短文大家应是耳熟能详的了,但重点在最后一句,但是教科书中好像删去了。“解牛斫轮”语出《庄子》,指的是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两个典故。皆指熟能生巧之事。 若没有这一句,这文章便只是写了一个看似励志的故事;但有这一句,就是一则深刻的寓言。且文意就可能逆转了。 https://www.lwuxueyong.cn/jdyl/jdyl14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