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学射一事说明他列子学射告诉我们的道理

列子年轻的时候拜关尹子为师学习射箭。

他找到老师关尹子,演示了一下自己的箭术,果真一矢中的。

关尹子就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射中吗?”

列子想了想,说:“不知道。”

关尹子听了之后,对列子说:“还不行啊。”

列子就回去继续练习射箭。

过了三年,又来找到关尹子。关尹子仍然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射中吗?”

列子回答:“知道了。”

本篇的主人公是列子,前面的很多故事包括上面的故事都是出自《列子》,而列子的据说就是它的作者。

在这里简单介绍下列子,列子名叫列御寇,春秋时期郑国圃田人,也是笔者的老乡,列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一般认为道家学派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大成于庄子。三个人都有名著留世,下面几句话有点像绕口令,老子的著作叫《老子》,又名《道德经》;列子的著作叫《列子》,又名《冲虚经》;庄子的著作叫《庄子》,又名《南华经》。

三个都是论道的书,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又各不相同,就像我们写议论文一样,论据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每个人写作的时候由于个人的偏好就会侧重点不一样,有些人喜欢摆事实,有些人喜欢讲道理。《老子》是纯理论,需要去理解探究,就像我们现在的学术期刊,比如《nature》,《science》,面向的对象是科技工作者,理论性很强,对受众的要求也高。《列子》是纯故事,是一本故事大合集,就像我们现在的《故事会》,面向的对象是普罗大众,大家都可以去看,看完之后哈哈一下也好,没准也能领悟一下里面的哲理。《庄子》是理论加故事,艺术性最高,就像我们现在的《读者文摘》,面向的对象是文艺青年,文学性很强,有各种华丽的辞藻,各种心灵鸡汤,读了之后没准艺术气息和哲学气息都会得到升华。

上面说的是表现形式,但具体的核心的内容都是讲的道,讲作者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看法,一种听上去很玄的东西。我们不同的人由于认知的不同,所以领悟的内容可能不尽相同,道行高的人可能就能理解里面的玄妙,而我们普通人能从里面得到一些哲理,得到一些启发,哪怕是学到一些名言警句,了解一些典故也是不错的,就比如我们本文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再比如我就比较推崇老子里面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

接着说列子,一直以来都认为“列子贵虚”。什么是虚呢?虚和实相对,就像有和无相对,但虚实又不等同与有无。道家都讲清静无为,而虚就是要看空一切,有无皆忘。具体的解释《列子·天瑞》里面有这么一段:

或谓子列子曰:“子奚贵虚?”列子曰:“虚者无贵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民矣。事之破为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大致的翻译如下,有人问列子“听说你贵虚?”列子说:“虚没什么可贵的。不在乎事物的名称,关键是要保持静,保持虚。只有静和虚,才能体会事物的本质,争取或者给予,都会失去事物的本质。清静无为被打破之后再去补救,是补救不了的。”

有道行的人之间谈话都喜欢打禅机,话带机锋,一般有请君入瓮的意思,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话里带刺。比如上面的问答,问者问列子贵虚,列子如果回答是,那就是变相的落实,是对自己的否定,如果回答不是,也是对思想的一种否定。而列子的回答就很聪明,把问题给忽略了,直接讨论虚的本质,不讨论自己的态度。同样的例子还有庄子回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感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

以前大学的时候喜欢看狮城争霸辩论赛,辩论其实也一样,大部分的辩手最后的结语一般是“请问对方辩友,什么什么什么”,能辩论的东西,本质上正反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不然的话只有一方有理,也就无需辩论了。这个时候,作为对方,是千万不能接招的,他问什么,随他问就行了,我只说我的道理,如果你顺着他的思路去回答,就会很被动,被牵着鼻子走总是不好的。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历史上有很多次的佛道大辩论,失败的话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天保六年北齐文宣帝敕召沙门与道士对辩,道教辩败,敕道士削发为僧。

本篇比较散,想到哪写到哪,随性而为,以后也会这个风格。

下面收敛一下,按中学生阅读理解的要求,这个故事的主旨就是“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总结一句话,就是做任何事情就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但是这是圣人才能达到的,我们普通人尽量高标准严要求,能达到是最好的,达不到其实也无所谓。比如我们学习信号处理的傅里叶变换,怎么一个公式就从时域变到频域了,真的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也不妨碍我们在工程中应用。我的上一家公司的大老板,我还是比较佩服的,是一个真正的技术牛人,滤波器设计都是自己用C语言写的,鄙视我们这些用MATLAB的,其实用MATLAB也能设计出能用的滤波器,虽然性能不一定有他的好,也不能像他那么收放自如,但是也能将就着用,用荀子的话就是“君子善假于物也”。

后记:

列子学射讲完了,下一篇讲列子在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箭术的故事。

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THE END
1.卖油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案集合9篇2024-10-10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吴正宪精选5篇2024-10-08 对外汉语词义辨析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2024-10-08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合集三篇)2024-10-06 卖油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栏目 现代文阅读同步作文教案课件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专题热https://www.scfaying.com/k/maiyouwenggaosuwomenshimedaoli/
2.卖油翁的道理和启示“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也给了我们不要骄傲自满,“人外有人”的启示。“卖油翁”的故事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主要讲述了拥有“百步穿杨”之称的陈尧咨被一个卖油老翁用倒油手法教育何为熟能生巧的故事。 关于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其字永叔https://edu.iask.sina.com.cn/jy/2R5d749Tq1X.html
3.卖油翁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分别从两个角度简要概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3) 相似问题 《卖油翁》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日喻和卖油翁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揭示的道理 特别推荐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作业帮协议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38367d0b669bd3151404d5dde1679ce.html
4.卖油翁,想告诉我们什么?今天备课的时候准备的是欧阳修的《卖油翁》。仔细一读,发现欧阳修想通过卖油翁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熟能生巧这一个道理。 本文的体裁是笔记小说,既然是小说,就符合小说特点,通过塑造典型的环境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以此来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看法。https://www.jianshu.com/p/8562c9e2e1f5
5.你真的以为欧阳修写《卖油翁》是告诉你道理,其实他是在嘲笑他人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经典文章——《卖油翁》,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文章不长,仅一百三十余字,但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熟能生巧。老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https://mnews.tianyancha.com/ll_32y3un14se.html
6.卖油翁阅读附答案(通用12篇)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幻灯片) 通过拿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事进行对比(板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创造出属于我们更高成绩的技巧、诀窍(画图,勾画出“巧”字),是心怀若谷的谦虚的态度和熟能生巧的勤奋追求。 板书: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篇9:《卖油翁》教学反思 《卖油翁》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6dy2bpj.html
7.用一个成语来阐述卖油翁中的道理人们由此故事中的两句话“无他,但手熟尔”和“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8) 相似问题 用一个成语概括《卖油翁》一文所说明的道理 卖油翁的故事使我们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4d4d16bbfa101def381e6d4edecb246.html
8.《卖油翁》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pdf(1)【乙】文中,甘戊举一系列例子有什么作用? (2)这两篇文章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023·甘肃定西·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 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01/7062161145006155.shtm
9.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教案设计13篇(全文)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3.编排课本剧。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这个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作者用卖油翁对酌油技巧的解释来揭示。 『布置作业』 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acbgy0g.html